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汉-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与这个时代。但是,拥有上一世记忆的张道,拥有两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智慧的张道,深知这其中有多大的弊端。

    身份高但却才具不足的人在一旁指手画脚,令得具有才能之人束手束脚,得不到施展……这个桥段,不知多少次出现在历史之中,而每每出现这种桥段之时,往往也就昭示了以悲剧收场的结果。

    上一世的历史之中,赵构之于岳飞,赵王之于廉颇……悲剧历历在目!

    反过来,上位之人,将关于某一方面的一切事物,比如行军之事,悉数托付于一个或几个,精心选出的才具十足的人手中。完全的信任,完全的放权……其结果,往往会令人慨叹不已!

    上一世的历史之中,汉武之于卫青、霍去病,汉景帝之于周亚夫,先主之于诸葛孔明……成就也比比皆是!

    但是,人们的观念并非轻易就能转变过来。事必躬亲,大权独揽,用在人身上可以。而用在一个家族、一方诸侯身上,就会明显的显现出其弊端所在。

    张道不指望自己能转变天下人的观念,他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转变身边人的观念。让身边之人,能够明白这其中的利弊。在以后行事之间,为张家引来一股别具一格的清风!

第174章 乱世中的奢求() 
其实,借助于张远、张迁两兄弟,张道就是想把上一世的一些思想,灌输给眼前的张辽三人罢了。之所以费力如此,却是想在将来的乱世之中,能够得到三人更大的帮助。

    张辽且不说,与张道自小亲密,今后乱世之中,更是会互为依仗。

    张勇,既然是张福之子,张道本来就感觉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再加上一路的留心,张道觉得张勇此人,谨慎本分,识大体,在情报方面处理的也是一丝不苟、一丝不差。有才能还本分,如此人物,和他父亲如出一辙,张道自然会横生不少好感。

    至于程宗如,抛开他的功夫高强,抛开他的沉稳寡言,单说他带兵的本事,就已经很令张道欣赏了。更何况,程宗如比之李吉来说,在张道面前,还是有些坚持的。这种属下,正是张道想要的。

    对于张辽的倚重,对于张勇程宗如二人的看重,却是发自张道内心的。如此一来,张道接下来的一番话中,就免不得有了一丝用张远他们的谬误,来劝诫三人的意思。但是,在劝诫之中,除了劝说训诫之外,又能让人感觉到不同寻常的亲密与看重,却就是考验张道功夫的时候了。

    总的来说,张道觉得,还算成功。

    张道在程宗如张勇两人的意识之中,种下了种子。以后若是再遇到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他们就会回忆起今日张道的话,进而去思虑一番,最终再做决定。两人也就并非再是被这个时代的惯性裹挟,和李吉一般,任由张远两兄弟夺去了指挥权。

    与此同时,张道也让张辽明白了,即便身为张家嫡孙,但若没有真本事,犯起错误来,只能比普通人更容易,而错误也只会更严重。其实,张道是希望张辽在今后掌权之后,能将平日里的任务,交给更擅长的人去做。但是,在如今事必躬亲还是一种美德的时候,张辽很显然有些没明白张道的苦心。

    除去这些,张道更多的是在说大局与小节。张远两人明显因为小节,影响到了大局。至于张远满心以为能够在引诱匈奴人的途中摆脱匈奴人,在这其中表现出的自满,以及对匈奴人的轻视,都是足以致命的错误。张道自然也不会忽略这些!

    这其中,夹杂着张道记忆中的,上一世的那种,情真意切的对于生命的珍惜,对于那二十二条人命的重视以及担忧,更令张勇程宗如两人觉得,张道这才是在很正的仁义。张道这种发乎本心的对于生命的珍惜,并非之乎者也挂在口中的书生那里轻飘飘的大仁大义、假仁假义所能够形容的。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年代,上位者眼中的一条人命,的确不算什么重大之事。可是,在张道这里,他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张道对于每一个生命的那种发乎真心的关怀。若非是心中真的存着大仁大义之人,哪里能够让张勇和程宗如两人如此触动!

    “程先生,勇大哥,年长于我两兄弟。今后需要借重两位的地方,肯定还有不少。到时,还请两位一定不要推辞。”

    张道的话到了这里,就容不得程宗如和张勇两个再安坐了。张家两位嫡孙,对程宗如一个郡中军侯,对张勇一个仅仅只是张家的下人,都能够如此折节,他们两个哪里有安然不动之理。

    两人起身,肃然称是。

    话不多,并不代表两人内心不激越。反过来,谨言慎语,用更少的话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才正是为人下者,应该有的觉悟。

    既然已经有了为人下者的觉悟,就说明程张二人,心中已经接受张道伸出的橄榄枝了。

    两人中,一人已经是张家治下军人,另一人更是张家府中下人。可是,在这之前,对于两人来讲,他们上边自然是凉州的张家。

    这个凉州的张家,仅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张勇还好一些,因他父亲的缘故,对张道这个小少爷,张勇历来恭敬中不失亲近。

    可是,程宗如以前心中所要效力的张家,就是那个笼统的张家了。

    不过,自打今日起,两人虽不至于会对张道和张辽两人有多么的不同,但是,毕竟还是有不同的。

    看着张辽在一旁附和着张道,也很是说了一番共勉的话。程宗如心中其实已经满足了,张家两位嫡孙的邀请,在凉州怕是没几个能够遇得上。

    “说到底,我两兄弟的年龄还是太小。有很多事情,心中有很多想法,却并不能去实现。但是,对于天下大势,我还能看出了一二来。天下即将大乱,这场大乱,因牵扯到太多的势力,所以,谁也说不准结果会如何。至于大乱会持续多么久,会波及多么广,更是未知之事。我两兄弟不想再等下去了。”

    “不论是往小里说,对于咱们家人的责任,能让长辈少受些操劳,安享个晚年,能让家中兄弟们有空说说笑笑,能让妹妹在太平之世中喜乐一生,能让程老爷子侍弄几亩良田,能让福伯坐下来歇一歇……”

    “还是往大里说,护卫咱们凉州百姓,甚至于去护卫天下庶民,免遭异族铁蹄践踏……”

    说到这里,连张道自己都被自己的煽情带动起了心中激越。一旁几人就更不用说了,自然也是满心的激动。

    张道的话,很平常。但是,就是这平常的话,普通的场景,在将来的乱世之中,怕也是奢求。

    可即便是奢求,也要求来!

    不能坐等,只能主动出手,在乱世到来之前,做好准备!

    话说到这里,就已经没有再往下说的必要了。恰好外间通报,有消息传来。

    “雊瞀?昨日下午的事情了?”

    此时来报告的情况的,并非是李吉那一队人,而是凉州早就安排在这边的探子。

    因昨日那场追击声势不小,沿途之中有很多人都见到了。

    所以,听到来人奏报匈奴人出现在了雊瞀县,张道知道,情况似乎有些危急。

    李吉他们那一队人,已经严重偏离了原定计划中的路线。若非是有不得已的理由,定然不会如此。至于不得以的理由,无外乎匈奴追兵甚急,迫使他们多次改变路线,以期躲避罢了。

    带着担忧,张道几人等到了午间,却又等来了一个很令他们疑惑的消息。

    此时,张道才发现,匈奴人,怕是也并非全然有勇无谋。

第175章 沉默间的以死相逼()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当年,孔老夫子站在奔腾而去,却再也不会复返的河流岸边,说出了这一句感慨时光飞逝的名言。不知他是在感慨自己蹉跎了一生时光,最终却并未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还是在追忆自己的学生之中,先他而去的那些贤人们。

    此时,对于至圣先师当时的心情,做为后人来说,自然已经无从得知。只是,这种对于时光的态度,却是为不少人所赞同、所传承的。

    时光,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让青春年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耄耋老翁;它可以让祸水红颜,也变成鹤发皱面。当时光的痕迹,出现在日渐苍老的容颜上,谁人能够漠然!

    对于时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认知。

    但是,时光的最大的特点,却如同天空一般,也像是大地一样,亘古长存。

    天空,就在那里,抬头就可看见。大地,就在那里,低头也能看见。我们,我们的父亲,我们的祖父,曾祖,高祖,天祖……抬头低头间,仍旧是大地和苍天。

    时光,不可追!也就在那里,就是不可追,永远不可追!

    逝去的时光,就如同老去的红颜般。

    老去的红颜,再也没有可能拥有昔日的美貌。逝去的时光,也没有了重新来过的机会。

    从这里来说,流水和时光,却是还有区别的。流水虽然迅疾,但是快马加鞭,却还能一直跟随令人砰然心动的那一滴水珠。

    时光,却就并非是人类认知中的速度,所能追赶的了的。

    时光既然不可追,那么,逝去的时光,曾经存在过的证据,难道仅仅只是苍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以及山顶石头上的那些贝壳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其实,对于那些逝去的时光,最直接的证据,却就是人类的记忆了。

    这些人类的记忆,其中有的,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之中,就是人们的记忆。这些记忆,偶尔会被翻检出来,忆苦思甜,抚今追昔。

    另外的,却是落于笔端,被保存在了竹简之上,供人们在需要的时候,去撷取其中的智慧。

    张道几人,此时就是凭借一张丝帛,获取了已经逝去的昨天,所发生的事情。从这一片丝帛之上,张道不仅看出了疑惑,看出了阴谋,他却仿佛还看到了刘松之大声喊叫的那几句话。

    “哈哈,李大哥说的是!两位公子,既然身为张家之人,就要为了凉州百姓珍惜自己性命。我的兄弟,我去救!”

    对于接下来发生的事,此时的张道几人,除了从丝帛之上得知的,就只能凭借想象来拼接了。

    但是,於单率领的匈奴人,却是知道的更清楚一些。

    昨日午间,游侠的两次偷袭,令匈奴人感受到了赤裸裸的蔑视,以及因此而引发的耻辱感。

    驰骋在大草原上勇士,面对羞辱之时,惟有骑上战马,证明自己的强大。

    所以,他们派出了二十余人,去追击那名中原的卑鄙的偷袭者。其实,若非这几日间,一行人被偷袭者打扰的甚是狼狈,他们哪里会派出二十多人去追击一人!对于平时他们同样会感到耻辱的这一情形,那会儿,却没有人提出疑问。

    已经被他们埋葬在异乡的匈奴骑兵,让他们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耻辱。

    一切都是浮云!

    抓住偷袭者,折磨偷袭者,让偷袭者的下场警告中原这些卑鄙之人,才是他们此时更应该做的。

    但是,他们忍住了心中隐隐的耻辱感,派出了二十多名骑兵,去追击仅仅一人的偷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