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李愔如此卖命,作为直接受益者的阿史那晴,心里甜滋滋的。
这天,他们来到了最后一个县境内,去寻找那里的一处金矿。
这天,他们来到了乌拉山东麓的一片密林,按照资料上的位置,这里有一座沙金矿。
李愔每天查阅资料,对于如何寻找金矿,已经有了一顶经验,寻找砂金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看从山区的河流里有没有沙金的存在。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找过了几条小溪,但是一无所获。
这里林深草密,人迹罕至,在山脚下,一条溪流从山上的密林间冲出来,让人感到十分的凉爽。
李愔等人下马,来到溪流边饮水歇息。
程处默等人布置好了警戒,来到李愔身边,看到坐在溪水边,脱了鞋,把脚伸进水里,十分享受,也个个学样。溪水清凉,令他们十分舒爽。
杜荷说道:“太舒服了。”
李愔说道:“让士兵们轮流值哨,也来休息一下。”
程处默传达了梁王的命令,士兵们都感激梁王的体贴。
看到男人们都那么享受,阿史那晴和采纱也忍不住了。她和采纱也躲在大石头的后面,脱下鞋子,将脚放进溪水中冲凉。
李愔等人吸着烟,在闲聊。
李愔现在有点怀疑百度上的资料是否有误,他们找了这么多条小溪了,没有收获。他决定休息好后,在这条小溪再找找,没有就放弃了。
突然,采纱喊道:“有蛇。”
李愔拔出剑来,就奔了过去。程处默等人不敢过去,因为那边是女人,也知道肯定是衣衫不整,这种英雄救美的机会只能够让给王爷了。
李愔担心她们被蛇咬伤,这他可救不了她们。他心急如火,三步并作两步,窜到了大石的后面,没有看到有蛇。
他问道:“蛇在哪里?”
采纱指着大石头缝里说道:“在那里。”
李愔一看,不禁笑了起来。原来那不过是一节树枝,有点像蛇头,在水流的作用下不停地颤动。
他说道:“没事了,你们继续玩吧。”说着就要走了。
突然,他眼睛盯着阿史那晴的脚不动了,接着就向她的脚走来。
阿史那晴惊呆了,她有些害羞,想把脚藏起来,可是那样又太刻意了。她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就低着头,紧张地一动不动。
李愔在她的面前蹲下,把手伸向她白嫩的脚丫。阿史那晴此时的脚伤早已经好了,她不知道李愔为什么又要摸她的脚丫,她的脸色通红,闭上了眼睛。
李愔伸手拿起她脚趾缝里的一块物件,站起来仔细查看,随后大声笑道:“哈哈,得来全不费工夫。狗头金,狗头金啊。”
阿史那晴虚惊一场,心里却微微有些失望。
就这样,他们找到了一处大型的金矿。李愔下令尉迟宝琪带领士兵守卫,直到移交给丰州官府为止。
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恪的魄力()
蜀王李恪自从上次受到他岳父的牵连之后,一直寻找翻身的机会,还真是给他找到了。
9月中旬,关中地区暴雨连连,长安的一条主要通道,水路永通渠被洪水冲垮了,决口长达100多米,永通渠水位下降,船只无法通行了。
长安城此时还没有修建通往洛阳的水泥路,道路泥泞不堪。长安城的各项物资供应都受到了影响。
俗话说“祸不单行”恰恰在此时,太子李成乾分管的长安城粮食储备库太仓,却被水淹了,损失了大批的粮食。这下,就连粮食供应也出现了问题。
粮价飞涨,长安城里人心惶惶的。
太极殿。
面对着尴尬的局面,李世民临时召开朝会,动员群臣开动脑筋,解决危局。
李世民首先询问了太子李成乾的意见。李成乾刚刚因为太仓的事情,受到了李世民的斥责,也受到了群臣的非议。他心中只想着如何推卸责任,已经慌了手脚,哪里还有什么主意。于是,他就一声不吭。
就在这时,蜀王李恪站出来了,他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此时应当疏通陆路,只允许运载粮食的车辆进入长安,同时抢修永通渠,便于南方的粮食调运。”
其实,这个主意魏王李泰也想到了,不过这个差事风险太大。
其一,来往长安的车马,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朝廷的权贵所有,这些人中,不乏想趁着长安城物资供应紧张的时候,大捞一把的人。断绝他们的通道,会得罪不少的人。
其二,修复永通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征调大批的民夫,也是得罪人的事情。而且,现在正是雨季,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如果不能够按时修通,会受到无数的人指责,因为大家都期待永通渠的通畅呢。
李泰是聪明人,凡是有风险的事情,一概不出头。不做事,就不会出错,总比做事出问题要好。于是,他就不吭气。
果然,李恪刚刚说完,马上就有人出来反对了。
李泰的死党兵部侍郎张亮说道:“这可不行,长安城里,不仅缺粮食,也缺其它的物资,你这么一竿子打死,不合适吧。”
李恪说道:“没有其它物资,只是不方便而已,可是总比没有粮食饿死人好多了。”
新任京兆尹楚恽是太子李成乾的人,他为了给主子出头,说道:“现在到处都是被暴雨冲毁的民宅和田地,百姓们自顾不暇。修复永通渠需要征调大量的民夫,臣可无法向百姓们开口。”
李恪说道:“不需要征调民夫,长安城里有数万唐军,抽调一千名唐军就行了。”
李世民刚才也正在为抽调民夫的事情发愁,李恪的建议一下子点醒了他。他说道:“好办法,就这么办”
然后他说道:“蜀王李恪接旨。”
李恪精神一振,大声说道:“儿臣在。”
李世民说道:“朕现在命令,由蜀王李恪负责抢修永通渠,疏通通往洛阳的管道。兵部和工部听从蜀王李恪的调遣,限期40天内修复永通渠。”
“臣等领旨。”蜀王李恪、兵部尚书房玄龄和工部尚书皇甫睿一齐答道。
接下来的日子,由于陆路粮道的畅通,大批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了长安城,极大地缓解了粮荒,粮价平稳了下来。
于此同时,李恪带着死党他的死党谯国襄公柴绍的儿子柴哲威、兵部尚书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没日没夜地亲自在工地上监工,32天时间,永通渠终于修复了。
李世民上次扣罚了李恪三个月的俸禄,这回一下子赏赐了他半年的俸禄,并大大地赞扬了他一番。这次,李恪大出了风头。
杨妃娘娘居住的承晖殿。
杨妃娘娘看到长子李恪黑瘦的面庞,十分心疼,她说道:“恪儿,难为你了,这次你替你父皇解决了这么大的问题,总算是挽回了上次的影响了。没白辛苦。”
岑文本说道:“恭喜殿下了,您这次处置果断,成效显著,在皇上的心目中大大地加分了。实在是可喜可贺啊。臣曾经听皇上说过,朕的儿子中,李恪最像朕了。”
李恪大喜,说道:“真的吗?父皇真的这么说了吗?”
岑文本肯定地说道:“真的,臣亲耳听到的,皇上在书房里,自言自语地说的,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杨妃娘娘高兴地抹着眼泪说道:“好啊,恪儿终于要有出头的日子了。”
在此期间,魏王李泰也没有闲着,他主编的《括地志》也有了重大进展。
《括地志》是中国唐朝时的一部大型地理著作,由唐初魏王李泰主编。全书正文550卷、序略5卷。它吸收了《汉书·地理志》和顾野王《舆地志》两书编簒上的特点,创立了一种新的地理书体裁,为后来的《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开了先河。全书按贞观十道排比358州,再以州为单位,分述辖境各县的沿革、地望、得名、山川、城池、古迹、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等。征引广博,保存了许多六朝地理书中的珍贵资料。原书字数无考,今《括地志辑校》四卷,约13万字。
李世民也大大地赞扬了李泰。
在此期间,唯独太子李成乾受到了斥责。
李旦把长安城里发生的情况,向李愔进行了通报。李愔心中郁闷不已,可是,他远在草原,对此爱莫能助。
李愔没有办法,就把一些不是必须马上做决定的草原上的事务,统统派人送给李成乾,由他转呈给李世民,算作他的功劳。
这一招果然有效,李世民觉得太子能够掌握草原上的事务,是一个储君应该做的事情,认为他比较勤奋,同时也认为他有能力,能够驾驭李愔等人。
李愔能够为他做的,暂时也就这么多了。
李愔这段时间,一直在加紧做一件事情——解决驻军的过冬问题。
草原上的冬季大部分地区都很寒冷,驻军官兵大部分人都是内地人,他们难以适应草原上的严寒气候。
李愔必须在入冬之前,为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百七十四章 惊天噩耗()
突利部王庭——现在叫丰州刺史府了。
随着两家金矿和一家煤矿的开始开采,突利贵族们看到了另外的生财之道,就对放牧的兴趣开始降低了。
为了稳定这些突利部的贵族,经过朝廷同意,丰州的矿产资源全部采用股份制经营。朝廷占股份的51﹪,李愔占10﹪,其余股份由突利部贵族和自由民自愿参与。
今年,由于时间关系,暂时只能够上马这些项目,就是这样,已经解决了5000余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城市建设也雇佣了大批劳工,又解决了3000多人的就业问题。
李愔和突利可汗(现在叫丰州郡王了)阿史那什钵苾突然发现,要是按照丰州的开发计划执行下去,在丰州的8万多牧民,不仅不存在安置问题,而且人手会有很大的缺口。
阿史那什钵苾写了一个奏章,李愔在上面署名,可以在内地招募部分有经验的农户和各类工匠,前往丰州参与这里的开发。李世民批准了这个要求,给予了3000人的招募名额。
草原上牛羊等牲畜资源丰富,经过李世民的同意,在丰州也建立了一家化工厂。大量屠宰的牲畜的皮革,则用来建立了一家军用服装厂。
军用服装厂主要的产品是皮大衣、皮手套、皮坎肩、皮帽子和大头鞋,主要供应在草原上的近3万名唐军官兵。
丰州唐军军营。
丰州的驻军单位是边防军的一个军,6000人,编制为两个守捉,各2800人,下面是5个镇,各500人。其余人员为机关和直属部队。
最高长官是军使(正四品),现在设置了政治副使(正四品下)。
在梁王李愔关照下,丰州驻军的营房里,全部修建了火炕,还修建了蔬菜温室。官兵们也都穿上了过冬皮制衣物。
李绩行文兵部,从丰州军用服装厂,订购了大批的过冬皮制衣物,在过冬前,草原上的事务基本上有了着落。
李愔在草原上忙忙碌碌的,干劲十足,眼看着草原上的事情一点点理顺了,他的心里十分安慰。他相信经过草原开发,牧民内迁,发展工农业等措施,草原民族和内地人逐渐融合,用不了多少年,整个草原将彻底融入大唐,成为大唐巩固的领土。
今天就是冬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