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早上8点半,天气晴朗。
梁王府大门口,停着一溜马车。
最前面的是李愔的马车,这辆马车十分宽大,里面完全是按照现代房车的布局设计的,真皮沙发、茶几、折叠床,储物柜子,还有自制的冰箱等等,舒服,奢华。
这辆马车由三匹马拉着,车轮是大唐独一无二的橡胶轮胎。这副轮胎的外皮是李愔淘宝来的,轮毂是让工部的工匠做的。就连李世民听说了都很羡慕。
原本李愔想多淘宝来一些轮胎,后来他发现,这事儿容易得罪人。给皇上弄了吧,皇后有意见,给了皇后,嫔妃和太子有意见,给了谁,都会有人有意见,干脆他就只给自己弄了一副,那叫一个舒服。
李凝儿坐过他的马车,这次出门,她就不坐自己的马车,钻进了李愔的车厢,赖着不下来。好在里面足够宽敞,有个小丫头做个伴,也不寂寞,李愔也就由着他。
典军杨康在前面开路,车队出发了。
就在这时,传来了一阵马蹄声,有人高声喊道:“梁王殿下,皇上有旨,宣你进宫。”
第71章 燃眉之急()
李愔平时不用上朝,这是他用功劳换来的恩典。他听到喊声,就知道朝廷上发生了紧急事件,不然,不会叫他这个未成年的王爷的。他钻出了马车。
来人是中书省(办公厅)的一位给事中(5品文官),他说道:“殿下,皇上宣您马上参加朝会。”
李愔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给事中说道:“朝廷没有粮食了。”
李愔不解地问道:“夏粮不是刚刚下来吗?怎么就没有了粮食?”
给事中说道:“去年粮食欠收,关中一带粮食紧缺,今年的粮食下来了,要补充当地各县的基本储备,收上来的粮食很少,户部库房里存粮基本上要从河东和扬州调运。
十六卫军、禁军等京城驻军的粮食已经发放下去了。户部的仓库空了。
陇右道、关内道驻军已经派人来到了长安,等着运粮。偏偏这个时候,永通渠大面积崩塌,水位上不来,粮食运不过来。陆路运输至少15天运不过来。
皇上召集五品以上官员商量对策,特地提到要您参加。”
李愔问道:“一共缺多少粮食?”
给事中说道:“50万石(担)。”
李愔问道:“好吧,你先回去,我一会儿就到。”
李愔叫上杨康,回到府里,从他卧室里面取出了一些东西,装在一共箱子里,让杨康抱着,来到了马车旁边。他说道:“你们先散了吧,什么时候出发,本王再通知你们。”
说完,上了马车离开了。
李凝儿十分扫兴,撅着小嘴也回家去了。
太仓(户部粮仓)门口,一群顶盔掼甲的边防军运粮官兵,围着太仓的仓曹吵吵嚷嚷的,闻讯赶来的户部侍郎方斌一辆无奈,低声下气地陪着笑脸。
一个将军说道:“他娘的,你们在后方吃香的喝辣的,老子们在前线拼死拼活的,饭都不让吃饱。知不知道,大通军已经饿死了上百人了。告诉你,今天再不给我们粮食,老子就砸了你们这狗窝!”
“对,砸了它!”一群官兵们鼓噪着。
户部侍郎方斌一面继续陪着笑脸应付,一面示意手下赶紧去报信。
太极殿朝堂上。
军方将领们吵吵嚷嚷的,文官们议论纷纷,乱作一团。李世民皱着眉头在想办法。
李世民很头疼,他是将军出身,能够体谅军方的苦处。尤其是北方边境不稳,军心稳定是第一位的。尽管今年粮食丰收了,新品种粮食也开始推广了,可是,这些都是远水,解不了眼前的近渴!
其实,长安附近并不是没有粮食,商人巨贾手里有,长安附近有封地的勋贵们手里有。问题是,那是人家的,你不能硬抢吧?
李世民已经下令户部,高价购买粮食,然而,这些家伙大部分都是为富不仁的货色,看到市面上粮食紧缺,就更不向外抛售了,等着卖个更高的价钱。
户部目前资金倒是不紧张,可是购买粮食的价格,也不能提得很高,那样的话,长安城百万百姓也得按照这个价格购买,那就天下大乱了。
李世民已经私下里做了工作,希望勋贵们带头低价售粮,可是没有人愿意响应。
这是件得罪人的事情,谁先带头捐粮,或者低价售粮,都会得罪其他的大户。没有人傻到了去做既赔钱,又得罪人的事情。
李世民望着太子李承乾、蜀王李恪、魏王李泰,希望他们能够为他分忧,结果,这三个家伙,眼观鼻鼻观心,没人出头。
魏征是个不怕死的,他说道:“朝廷面临危局,豪强、商贾手中有粮,他们平时受到朝廷庇护,现在朝廷有难,他们却不思报效国家。臣建议,强行摊派。”
李世民不能这么干,这些豪强商贾,和大殿上这些大臣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很多人,就站在这个大殿上。
魏征的建议是个应急之法,然而于理不合。人家有粮,是人家自己的,凭什么要捐献或者低价出售呢?朝廷要是这么干,今后就没有人跟你玩儿了。这些人要是有意见,闹将起来,比起边防军还要厉害。
李世民想了想,只好又玩老一套,自己大出血,然后,让群臣感动,共度难关。
他说道:“边防军的将士们很苦,朕即使吃糠咽菜,也不能让他们饿肚子,这样吧,内务府把皇宫的粮食捐出一半,送到太仓,让边关的将士们运走。”
“皇上。”大殿上跪倒了一大片,大家又被感动哭了。
可是,大家感动归感动,却没有人带头认捐。这也怪不得大家,这件事不是别的军国大事,让他们上阵拼命,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这件事不同,这可是从别人的腰包里往外掏钱!谁先带头支持李世民,固然可以得到皇上的赏识,但是却会得罪大部分人。皇上不可能天天照拂着你,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就在这时,户部派人来了。仓曹哭喊着说道:“皇上,陇右道和关内道的边军将领们,因为领不到粮食,正在太仓闹事儿呢!他们说,边防军已经饿死了上百人了,再领不到粮食,他们就把太仓给拆了!”
右卫大将军侯君集喝道:“还反了他们了,这些兔崽子!皇上,让臣去太仓吧,看我不抽死他们。”他说这话,表面上看来是在斥责闹事官兵,实际上是在保全他们。在太仓闹事,朝廷追究起来,罪过就大了。
长孙无忌急忙说道:“侯将军,不可。此时不宜将矛盾激化。”
太子李承乾脑子一热,站了出来。
蜀王李恪、魏王李泰等人心里一阵高兴,他们都是人精,绝不会和太子李承乾抢这个功劳。他们知道,李承乾能够解决粮食的事情,可是,他会把勋贵大员们得罪光了的。
李承乾看到父皇难受,心中不忍,要出头刚要说话。就听到殿前值班太监喊道:“梁王殿下到!”
李世民听到李愔来了,不知怎的,他好像看到了一束阳光,心里立刻亮堂起来。
他说道:“梁王,朕不是早就派人宣你上朝了吗,怎么现在才来?”
李愔说道:“父皇,儿臣奉太子哥哥之命,给太仓运粮去了。”
“什么?”大殿上一阵骚动。
第72章 粮食是换来的()
李世民问道:“运去了多少?”
“25万石(担)。另外25 万石也已经有了着落。”李愔说道。
“什么?”大殿上一片哗然!李世民吃惊地身子前倾,说道:“你哪里来的粮食?到底怎么回事儿,快说来听听?”
“父皇,您还记得上次朝廷褒奖的那些义商吗?这些粮食是他们为了感谢,朝廷允许他们的子女上工业学校,乘坐从7品以下装饰的四轮马车等恩赐,平价卖给朝廷的,户部已经付清了粮款,粮食已经运往了边关。”李愔说道。
“哈哈,你小子,真有你的!”李世民十分高兴地说道。他站起来,走下了台阶,来到了李愔身边,摸摸他的脑袋,说道:“说吧,要朕给你什么奖赏?”
李愔说道:“父皇,这件事都是太子哥哥事先安排好的,儿臣只是奉命行事,要奖励,也该奖励太子哥哥才是。”
李世民心里清楚,自己那个长子,是没有这个能耐的。他笑道:“好,太子李承乾要奖励,你这个具体办事的也要奖励。”
“等一下,皇上。臣有疑问。”这时,魏征说道。
李世民心头微微不快,说道:“你又有什么话说?”
魏征说道:“臣很好奇,不知道梁王殿下用了什么法子,就让那些追逐利润的商人,不去赚取大笔的利润,而甘心把粮食平价卖给朝廷?”
随着魏征的质疑,许多人都跟着附和,表面上是说要向梁王学习办事的本事,潜台词是商人们受到了梁王李愔的逼迫,才不得已这样做的。
李世民生气了,这回是真的怒了。他大声训斥道:“你们这些人,朝廷遇到危机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一个个拿不出个主意,逼得朕要饿着自己、嫔妃和皇子们。
现在,朕的儿子,替朝廷解决了燃眉之急,你们却又出来说三道四的,居心何在?!
你们真的认为朕是软弱可欺,不敢治你们的罪吗?马宣良。”
“臣在。”马宣良闪身出来应道。
“把魏征和那几个说朕儿子不是的家伙,关到天牢里去!”李世民喝道。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一看,皇上怒了,急忙上前劝解,满大殿上众人跪倒了一片。唯独魏征倔强地站在那里!
李愔知道魏征是出于公心,他上前说道:“父皇,魏大人有疑虑是正常的,这件事还是由儿臣来回答吧。”
李世民也想知道,自己的儿子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他回到龙椅上坐下,说道:“都起来吧。”
大臣们都站了起来。李世民说道:“梁王,你就说说吧。”
李愔说道:“父皇,请传儿臣的典军(卫队长)杨康上殿。”
李世民点点头。
殿值太监高声宣到:“传梁王府典军杨康上殿。”
不久,杨康和工部的官员,抬着一个箱子上来了,两个工部的官员还抬着一个大铜壶。
李愔叫上太子李承乾,从箱子里拿出来一套精美的玻璃茶具,取出了一包茶叶,工部的官员拎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大铜壶,在玻璃茶壶里泡上了茶,然后倒了一杯,由李承乾端上去,献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端起杯茶,就闻到了一股香气,他饮了一口,只觉入口馨香,鲜爽回甘,不禁向杯中望去,只见茶丝细扁,银绿映翠,汤色银绿映翠,以前从未见过。问到:“这是什么茶,我以前怎么从没有见过?”
李承乾答不上来,就示意李愔来回答。
李愔就给李世民介绍了这种茶叶。这种茶产自陕西汉中,是汉中仙毫中的一种,以其“外形匀齐显毫,细秀如眉,色泽嫩绿,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茶叶完整”闻名。
唐朝的制茶工艺还很落后,茶叶都是阴干的,喝茶的时候需要煮茶,茶叶被煮得烂叽叽的,品质极差。
李愔引进了现代炒茶工艺,选择了青型和翠峰型两个品种。高档炒青和翠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