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淘宝大唐-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决定派你去亲自执行这个任务。”

    王副参谋长笑道:“两位司令,属下以为是了不起的事情呢,这个任务太简单了。杀人放火,抓人抢东西,这本来就是咱们飞虎军的强项。

    你们就放心好了,属下一定干的漂漂亮亮的。”

    杜荷说道:“你简单收拾一下,明天就出发吧。”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大唐君臣能够想到的,吐蕃君臣一样也能想到。

    松赞干布在下令扣押唐朝的商队时,就已经想过了唐朝人会采取的各种应对手段。吐蕃的边境各地的官府和驻军,也都接到了通告,严防唐军越境劫持人质。这无形中,给飞虎军执行的任务增加了难度。

    王副参谋长到达陇右道的甘州后,向当地驻军的长官,了解了边境线附近吐蕃人的情况,随即组织飞虎军,实施突击行动。

    4月22日夜晚,飞虎军每一百人一队,一共组织了26支小分队,按照各自提前已经侦查好地形,分头进入了吐蕃境内,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甘州与吐蕃的边境,是一片山地,没有江河等天然障碍,便于飞虎军的进入和撤出。

    飞虎军第三旅第二营第一连,趁着夜色进入了吐蕃的边境。

    青藏高原辽阔而荒凉,高海拔的地势,空气稀薄,月亮似乎比起低海拔的地区,看上去更加明亮。

    飞虎军第一连的官兵们,在一名向导的带领下,朝着吐蕃的一个庄园奔去。他们要去的那个庄园,距离边境线大约15里,有一个当地的奴隶主居住在那里。

    大约凌晨2点,飞虎军官兵越过一座小山包,就看到山下,黑乎乎的建筑,这都是他们今天的目标所在地。

    这是一个不小的庄园,里面有数十间房屋,外面有高高的院墙。不过,这对于飞虎军来说,算不上什么障碍。

    就在飞虎军的官兵们,接近院墙的时候,突然,响起了一阵狗叫声,接着院墙上就出现了很多人影,弓箭也嗖嗖的射了过来。

    “有埋伏!”连长急忙下令,让战士们隐蔽!

    其实,吐蕃人并不知道他们今天前来偷袭,他们只是已经接到了官府的通告,加强了防范。

    每天晚上在睡觉的时候,留下部分人不脱衣服,守着兵器睡觉。一旦有事,就能做迅速的作出反应。

    飞虎军的连长,观察了一会儿以后,发现庄园里防守的人,不是正规军,人数也不是很多,于是决定强攻。

    飞虎军训练有素,他们的弓弩手,射击精度极高,很快就压制了围墙上的吐蕃人,接着,飞虎军的官兵们,就迅速迅速冲到了围墙边上。

    吐蕃人的围墙,同时也是他们房屋上的一面墙壁,吐蕃人站在房顶上,很利于防守。

    飞虎军由于是长途奔袭,只带着几件简易的组装梯子,进行偷袭可以,强攻就不方便了。

    飞虎军的连长,看到从围墙上进攻,难以得手,于是命令弓箭手,压制围墙上的吐蕃人,然后派几名战士,手持盾牌,冲到了庄园的大门口,他们点燃了一个炸药包,然后迅速离开。

    “轰”的一声巨响,庄园的大门被炸开了,飞虎军的官兵们一拥而入!

    吐蕃人尽管英勇的拼死搏杀,但是他们只是普通的百姓,面对着训练有素的飞虎军,他们的抵抗很快就被瓦解了。

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战爆发() 
不久,三个排长前来向连长报告,说一共抓获青壮男女35人,老人和孩子51人。

    连长说道:“咱们要的是人质,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带走。”

    一名排长说道:“庄园里的财物怎么办?”

    连长说道:“我给你们五分钟时间,拿些值钱的东西就行了,动作要快。”

    排长们大喜,说道:“谢谢连长了。”说完,急忙指挥着战士们抢劫财物。

    不久以后,第一连的飞虎军官兵们押解着俘虏迅速撤离了。

    天亮的时候,参加突袭行动的26支飞虎军分队,全部回来向王副参谋长报告。

    经过一个晚上的突袭行动,飞虎军一共抓获吐蕃人2159人。自身损失124人,其中一个分队遭遇了吐蕃的正规军,经过惨烈的激战,整个分队,只回来了32个人,其余的全部战死了。

    不管怎么说,飞虎军算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王副参谋长写成战报,向飞虎军总部汇报,他带着部队原地驻扎,等候飞虎军总部的进一步指令。

    不久以后,飞虎军总部的指令还没有到,陇右道观察使就派人找上门来了,要求他们马上出兵。

    原来,吐蕃人得知边境线上遭到突袭,被抓走了大批的人质以后,他们也不甘示弱,也组织了同样的突袭行动,抓走了大批的陇右道边境上的唐朝百姓。

    王副参谋长一看,决定再次组织突袭行动,继续抓捕吐蕃人质。

    这样的行动,很快就在唐朝与吐蕃的边境线上,全面的蔓延开来,一时间战火四起。

    不久以后,双方小规模的偷袭活动,就演变成了大规模的军队行动,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杨妃娘娘的承晖殿。

    “愔儿,你要多关心一下你的哥哥,他最近的情绪很不好,跟我说要辞职不干了,还说让我跟你说说,他想离开长安,换个地方生活。”杨妃娘娘说道。

    原来,李愔最近遭到的打击确实有点大,首先是明珠公主跑了,接着,他最迷恋的白云是倭奴人的奸细,还拐跑了他的一个儿子,他那个丢了儿子的小妾,整天要死要活的。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明珠公主的叛逃,给李恪造成的困扰更大。

    明珠公主叛逃的消息,尽管朝廷尽力掩盖,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么一个大丑闻,很快就在长安城传得沸沸扬扬的。

    这次在吐蕃被扣押的商人,很多和长安的权贵们密切相关,而商人们被扣押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明珠公主的叛逃,使吐蕃人提前得到了战争的消息,而大唐的商人们,却是没有能够提前得到朝廷的通告。

    商人们的家属,对于蜀王李恪的不满,难免流于言表,尽管他们不当着李恪面儿谈论此事,但是背后的议论,很快还是传到了李恪的耳朵里。

    李恪感到自己太窝囊了,成为了长安城的大笑柄!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感到有无数人的目光,在异样的望着他。这个压力也太大了。

    因此,他就找杨妃娘娘,提出要离开长安。杨妃娘娘舍不得他离开长安,于是就叫来李愔,想让他劝说李恪。

    对于李恪的事情,李愔原本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现在战争突然爆发,又是在朝廷没有准备完善的情况下,很多事情需要理顺。

    他现在忙得焦头烂额,李恪又拿这些破烂事来烦他,李愔也不禁有些恼火了。

    他说道:“母妃,李恪他多大了,都26岁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你瞧瞧他自己干的那点儿破事儿。

    当初那个明珠公主,是他自己哭着喊着要娶的,后面这个倭奴女人,他也是要死要活的,非要给她弄个什么侧妃。

    您都不知道,他那个侧妃的俸禄,还是我给他出的呢。

    他都不知道自己给朝廷惹了多大的麻烦,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农业部多么重要的职位,他却在这里闹情绪,实在是不应该。”

    杨妃娘娘说道:“他就是知道自己惹了麻烦,才不好意思呆在长安了。可是我就你们两个儿子,我可不想让他离开我。

    要不这样,你跟他好好谈谈,劝劝他吧。”

    李愔说道:“好吧,那就这样吧。母妃,我现在实在是太忙了,您见到他,让他自己去找我吧。”

    李愔真是太忙了,他离开了杨妃娘娘的承晖殿,刚刚回到太极殿的办公室,军政大臣们就一波波求见。

    太极殿,李愔的办公室。

    李靖说道:“皇上,苏定方要求调拨炮兵部队,您看这件事如何答复?”

    按说调动炮兵部队的事情,是军队内部的事情,用不着请示皇帝陛下。可是,为了防止火炮制造的秘密外泄,整个大唐只有两个火炮制造厂,一个在长安,一个掌握在海军研究所里。

    海军研究所控制的火炮制造厂,生产的火炮,全部用来装备海军。陆军的火炮,全部依靠长安火炮制造厂生产,数量有限,由秦怀道统一掌握,目前只装备了一个炮兵师,调动的权限就掌握在皇帝陛下手里。

    李愔说道:“大炮制造出来,就是为了用的,你就从炮兵师抽调两个团,调拨给苏定方。”

    李靖说道:“好的,臣回去就办。”

    接着,李靖站起来准备离开,可是他犹豫着,欲言又止。

    李愔问道:“大将军,您还有事儿吗?”

    李靖说道:“皇上,臣想亲自去打这一仗。老臣年纪大了,没有多少时间能够为皇上效力,趁着老臣还跑得动,请恩准老臣,再为朝廷开疆拓土,尽一点绵薄之力。”

    李愔也认为李靖年纪大了,他想培养苏定方等相对年轻的将领,将来接替李靖等人的位置,好使大唐军方后继有人。

    李靖要去前线,对于征讨吐蕃,虽然把握更大,但是,不利于年轻将领的成长。

    李愔考虑再三,说道:“大将军,您的心情我理解,但是,吐蕃还不是咱们最重要的目标,下一步,军队要进一步的改革提高,朝廷中的事情,还离不开您来坐镇,像这样小规模的战争,就让苏定方他们去干吧。”

第四百四十三章 军功制度改革() 
李靖看到皇上不同意,也猜到了皇上有提拔年轻将领的心思,也就不再要求出征了。

    李靖还没走,侯君集也来了,他说道:“皇上,吐蕃可是个大国,极难对付!臣想请命参战,请皇上恩准。”

    李世民时代的这些老臣们,个个忠肝义胆,这份为国尽忠的心意,令李愔十分感动。他说道:

    “侯大人,征讨吐蕃,对于大唐来说,还是一件小事情。你现在身为宰相,执掌中枢,像到前线作战的这样的小事情,还劳动你亲自出马,那可是大材小用了。

    下一步,朝廷的推动军功制度改革和土地改革,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朝廷需要你来坐镇,这个时候,你怎么能够离开呢?”

    侯君集一听打仗,心里就痒痒,可是看到皇上对自己如此器重,他心里温暖,就不再说什么了。

    侯君集和李靖刚要告辞离开,李愔把他们叫住了,他说道:“大将军、候大人,关于军功制度改革的方案,你们看了没有,有什么想法?”

    侯君集说道:“皇上,现在大战在即,似乎不是讨论军功制度改革的时候,搞不好会影响官兵们的士气。”

    李愔说道:“正因为大战在即,才更要搞好军功制度的改革,否则的话,这一场大战下来,立功的人数,何止万千?按照以前的军功制度,朝廷要拿出大量的土地进行封赏。

    现在朝廷的土地,已经开始紧张起来,这样下去,朝廷是无法负担的。”

    侯君集说道:“打下吐蕃以后,把吐蕃的土地,分给那些有功的将士不就行了?”

    李愔说道:“这不是办法,土地必须要集中在朝廷手中,你们想想看,历史上的这些门阀士族,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