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存心挑战教皇权威的腓力来说,一圣教谕无疑是战争宣言,在与英国签订巴黎条约后,腓力于1303年6月再次召集三级会议,会上历数捏造出来的卜尼法斯的罪状:篡位、异端邪说、买卖圣职、谋杀和同性恋等。
卜尼法斯离开罗马前往阿纳尼起草革除腓力教籍的绝罚并威胁罢免其王位,绝罚将于1303年9月8日发布。腓力四世先下手为强,派遣首席顾问纪尧姆。德。诺加雷特和夏拉科隆纳率领一支雇佣军潜入意大利。
9月7日,军队冲进教皇在阿纳尼的行宫,卜尼法斯紧握十字架、正装端坐,临危不惧,怀着家族深仇大恨的夏拉几乎手刃教皇,而头脑冷静的诺加雷特认为杀死教皇太过惊世骇俗,及时阻止了他,夏拉还是给了教皇一个耳光,并与首席顾问一起剥去了教皇的皇冠和法衣。
诺加雷特打算挟持教皇回巴黎审判,阿纳尼人包围了行宫,诺加雷特等人逃回法国,经历奇耻大辱的教皇几乎精神失常,返回罗马后于10月11日自杀。
整个欧洲对发生在阿纳尼的暴行极为震惊,包括教皇的敌人但丁,卜尼法斯最执着于教皇权威,但没有哪位教皇像他这样耻辱地一败涂地,他的死是标志教皇权威衰落的转折点,但是此刻的教权仍然高于王权
接替卜尼法斯的本尼狄克十一世上任不满九个月即去世,支持法国和反对法国的枢机主教斗争了十一个月,终于选出法国波尔多的红衣大主教担任教皇,即克雷芒五世(1305…1314年)。
身患癌症的新教皇没有去罗马,迫于法王的压力在里昂加冕,腓力四世选择里昂是意味深长的:
六十年前(1245)里昂的宗教会议上,英诺森四世革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烈特二世的教籍并将其赶下皇位;而如今的教皇是法国人,并在法国国王的控制下加冕,不但教权与王权的关系逆转,而且法国国王胜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克雷芒五世也是教会法学家,但远不如卜尼法斯八世强硬,更不是腓力四世的对手,他基本上处处对法王妥协,连教廷选址也屈从腓力,设在了法国东南部的阿维尼翁——被法国领土包围的教皇领地。
对侮辱、拘禁并间接导致卜尼法斯死亡的元凶诺加雷特,克雷芒竟也赦免其所有罪行;他同意王权向教士征税并公开焚烧了一圣教谕,任命法国国王指定的人为红衣大主教,克雷芒几乎唯一的不妥协之处就是拒绝法王审判卜尼法斯八世。
在克雷芒此后的70年时间里,先后担任阿维尼翁教皇的有约翰二十二世、本笃十二世、克雷芒六世、英诺森六世、乌尔班五世和格列高利十一世。
这几个人全是法国人,并且大都是在法国国王的干预下当选的,他们全都依附在国王的权势之下,并且把整个教廷和红衣主教团都置于法国的控制之下,尤其是阿维尼翁教皇大都贪婪无度,道德败坏,使这一时期成为教皇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从1309年到1378年,七位教皇和教廷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阿维尼翁,教皇同时兼任罗马的主教已名不符实,这一时期史称“阿维尼翁之囚”。
七位教皇虽然不能说全是法国国王的傀儡,但他们都是法国人,而且阿维尼翁时期的134位枢机主教里有112个法国人,此前无论是教皇还是枢机主教的人数,都是意大利人占绝对优势,可以说此时的罗马教皇们已经成了法兰西王国的御用教皇了,对法兰西王国的一切要求是绝对服从。
在腓力四世死后,法国对教皇的影响已经减弱,然而教皇们却不顾教徒的强烈呼吁,不愿返回罗马,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罗马城传统贵族的派系纷争、易受刺激的暴民、台伯河洪水以及瘟疫的威胁;相比于罗马,阿维尼翁气候宜人、人民淳朴,而且优越的商业和贸易路线可以给教廷带来更多的财富,因此一众教皇都在这里生活。
终于时间停格在1370年,格列高利十一世当选为教皇后,意大利出现社会动荡,特别是罗马城内出现的骚乱直接威胁着教皇国的生存,于是他决定率兵返回罗马以稳定局势。
1377年格列高利十一世率兵从海路进入罗马,平息意大利的内乱后在圣彼得大教堂再次举行加三重冠礼,宣布自己为正统的罗马教皇,至此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阿维尼翁教皇期结束。
而失去了罗马教皇的帮助以后,法兰西王国也因为同英格兰王国的战争而差点灭亡。
而经历了“阿维尼翁之囚”的历史教训以后,以后的罗马教皇是再也不敢同一些厉害的世俗君主进行硬碰硬了,甚至一定程度上还会主动向一些厉害的世俗君主示好拉拢,因此现在的罗马教皇西斯廷对葡萄牙国王蒂姆的情面还是很买账的,如果没有情面,恐怕给再高的出场费恐怕都难以说服罗马教皇抵达里斯本。
“这腓力四世可真是一个人才啊。”结束了脑海里的胡思乱想,蒂姆一阵感叹,等自己强大了,想来也是可以效仿腓力四世来控制罗马教宗了。
更何况,蒂姆的目光看向了怀特红衣大主教,本国的红衣大主教可是竞选罗马教宗的不二人选,因此蒂姆已经下了决心,一旦西斯廷死后,葡萄牙王国的怀特红衣大主教是必须继任罗马教皇的位置。
“你说这些做什么?”听了怀特红衣大主教的话,罗马教皇西斯廷自然清楚这些事儿,他的脸上顿时也挂不住了,恼羞成怒的瞪了怀特红衣大主教一眼,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第218章 218,北非人的刺杀()
“距离差不多了,时间也差不多了,可以动手了,大人。”距离蒂姆等人不远处的地方,一位身材矮小的灰衣青年冲到一位白衣中年人旁边低低的说。
白衣人抬头看着近在咫尺的罗马教皇等人点点头:“很好,既然罗马教皇,一众红衣大主教和葡萄牙国王都在,那都一并解决了吧!冲啊,为了真主的荣耀。”
说罢,一行人一使眼色,便趁着混乱向蒂姆等人站立的地方冲去。
“教皇陛下,我们还是先去宫殿里面吧,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蒂姆正在劝说罗马教皇呢,猛然一回头看到了身后不远处一股暴动的人群。
就见得这些人面带杀气,完全没有信徒虔诚的表情,简直是来者不善,蒂姆心说不好,也顾不得罗马教皇愿意不愿意了,直接冲费雷罗一使眼色。
费雷罗心领神会,他冲着身后的几个士兵一挥手,这几个士兵直接上前抓住罗马教皇的身体,然后簇拥着他奔着里斯本城堡里快速冲去。
“你们这是干什么?”看着教皇被葡萄牙人强行抬进去了,一众红衣大主教顿时不淡定了。
蒂姆没有理会他们,只是指着那些冲近的人群冷冷的说:“费雷罗,去解决掉那些暴动分子。”
蒂姆话音刚落,那些人已经冲了过来,趁着混乱这些人刷的一下抽出怀中的短刀奔着众人袭击而来。
这些人嘴里怪叫着,手中短刀挥舞飞快,尖刀所过之处,血液迸溅,尸体倒下,这些人一刀一个小信徒,并不管有没有刺死,只是踩踏着血水一根筋的冲着一众红衣大主教冲来。
“啊,这。”
一众红衣大主教在罗马娇生惯养,又哪里见到过这种血腥的阵势,只被吓傻在原地,嘴里呜咽呜咽的喊着,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而怀特红衣大主教与蒂姆则是相互拉手,彼此借力顺着道路迅速向里斯本城堡边退了好几十步。
“诸位信徒们,为了主的荣耀,请英勇献身保护诸位红衣大主教大人吧。”在后退的过程中蒂姆不忘口中大喊。
听了蒂姆的声音,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一众勇敢的信徒连忙跟着葡萄牙士兵奔着那些人杀了过去,而那些呆若木鸡红衣大主教此时才反应过来有了逃跑的心思,当下不管三七二十一撒起脚丫子奔着城堡里跑去。
你撞我,我挤你,人与人混乱的冲撞在一起,所幸这些信徒信仰足够忠诚,并没有冲撞那些教会的神职人员,甚至见一众红衣大主教跑的不快,连忙上前拉着他们一起跑。
而此时的后方,葡萄牙士兵正带着一些强壮的信徒早就和那些人厮杀在一起了。
“还好跑得快。”站在城堡上看着城外厮杀的阵势,怀特红衣大主教擦擦头上的冷汗一阵庆幸:“这些人到底是哪里的人?怎么敢刺杀教皇陛下!放在往常,寻找的刺客是不敢刺杀罗马教廷的人的。”
“不错,欧洲刺客可不敢与罗马教为敌,但是这些刺客不是欧洲人,这些人是北非人,看看他们的身手与拿武士的姿势,显然不是欧洲大陆的习惯。”蒂姆冷哼一声。
怀特红衣大主教闻言一惊:“北非人?我们不是已经关闭了北非通往伊比利亚半岛本土地区的通路了吗?怎么还有北非人呢。”
葡萄牙王国为了这次的迎接活动而早就关闭了北非两地通往伊比利亚半岛本土的通路,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北非异教徒进入里斯本捣乱,可是再怎么防备,却还是出现了北非人,这让怀特红衣大主教好一阵郁闷。
蒂姆在旁边思索了好一会儿才说:“按道理说不应该会有北非人出现,但是北非人出现了,这说明这些北非人绝对不是从直布罗陀海峡进入葡萄牙王国的。”
“那,莫非是从卡斯提尔王国越过塞维利亚而进入我们国家的?”怀特红衣大主教不是傻子,他一下子就想到了塞维利亚。
自从葡萄牙王国得到了塞维利亚以后,塞维利亚就一直作为葡萄牙王国唯一向伊比利亚半岛东部开放的窗口而存在,目的是为了接纳从伊比利亚半岛东部逃来大量人口,至于其他的进入葡萄牙王国的通道则被全部封闭。
“卡斯提尔王国居然允许这些北非人进入卡斯提尔王国的领土?”怀特红衣大主教目瞪口呆,难以止住自己的胡思乱想。
北非人虽然英勇善战,但是葡萄牙人也不弱,更何况还有不少信徒的帮忙,因此这些人很快就被抓住了。
看着城外的局面已经被控制,蒂姆这才呵呵一笑:“只怕原因不会那么简单,好了,我们进去吧,给教皇陛下一个解释。”
怀特红衣大主教点点头,二人带着各自身边的亲信奔着里斯本王室宫殿而来。
罗马教皇正在为被强行带到了里斯本王室宫殿而生气呢,突然见得一众红衣大主教衣衫不整,面无血色的冲了进来,顿时有些意外:“你们这都是怎么了?城外可是发生了变故?”
“感谢主,幸好蒂姆陛下有先见让人提前保护您进来了。”一位红衣大主教强忍住心中的恐惧颤抖着说“在您刚被蒂姆陛下带走后,城外就发生了暴动,一些异教徒手持兵刃要刺杀您呢。”
“刺杀我?”罗马教皇西斯廷一阵后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里斯本这到底是何意?这就是蒂姆给我的惊喜吗?”
“教皇陛下,如果您这样说那可真就是冤枉我了,对于您的到来,我是非常的欢喜,又怎么可能安排这一出呢。”蒂姆刚刚走进大门就听到了罗马教皇的声音。
怀特红衣大主教也点点头毫不客气的说:“教皇陛下,您应该感谢蒂姆陛下,如果不是他强行把您给带回来了,兴许您此刻早就回归主的怀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