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逼迫皇帝刘协赐封自己为“尚父”,出入的仪仗要远远超过天子,每日行走于大街之上皆要净水洒街,行人必须在两旁跪拜。
董卓虽然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但实际上却远远超越皇帝,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相反还要天子行叔父之礼!
野心极度膨胀的董卓,已经目空一切,再次将家里只要是姓董的,不分男女老幼,又都再次封土列侯,只恨不得把家里养的狗啊鸡啊什么的也一并封了,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
董旻本是一个酒色之徒,如今仗着董卓的宠信,愈加的横行无忌,在长安城内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只要听到哪位大臣家中有美女,定会亲自领兵前去逼其交出,否则便要全家处死。
董璜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他按照其叔父董卓的授意,对献帝进行严密监控,出入寝宫以及接见何人都要经过董璜的审查,须经过批准后方能执行。
董卓更为了自己的娇奢淫意,不惜征用驱赶民夫二三十万到离长安二百五十余里外构筑了郿坞,其城郭高下厚薄与长安相若,其内修建了宫室、仓廪,储存的粮食够二十年之用,除此之外,还四处搜刮奇珍异宝、金银珠宝、彩帛绸缎不计其数,堆满了仓库,里面宫室的布局啊什么的,就像缩小版的长安城一般模样。
董卓是被关东诸侯弄怕了,也想通了,人生就这么几十年,早早享乐吧!董卓在民间选出了数百名俊男美女充实其中,于城内侍候,董卓安排自己的家人都住在其内,明目张胆地用“万岁坞”来命名,并规定,任何官员经过他的封地时,都必须下马,恭恭敬敬地对他行大礼,自己往来郿坞与长安之间,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朝中公卿大臣皆候送于横门外。
董卓也经常在宫中带些自己看中的宫女,自己回来享用,自小城至长安,董卓反正是来来回回,也不嫌累,玩腻了的宫女,便赐给麾下西凉军将,以收拢人心。
董卓为了震慑百官,经常以杀人取乐,一日百官送董卓出城去郿坞,只因其中一人跪的稍微慢了一点,董卓当即将这人全家来到城外当场车裂,哀号痛苦之声震彻天际,送行百官无不惊骇恐惧,董卓却仍然谈笑自若。
一次,朝中许多官员被董卓邀请去赴宴,官员们都莫名其妙,不知董卓葫芦里到底装得是什么药,宴会上,董卓兴致高昂,招呼大家不要顾忌,畅怀痛饮。
酒过三巡,董卓突然起身,神秘地对在场的众人说道:“为了给大家助酒兴,我将为各位献上一个精彩的节目,请欣赏!”话一说完,击掌示意,狂笑不已。
顿时,整个宴席变成了肃杀的刑场,董卓把诱降俘虏的几百名北方反叛者押到会场正中央,先命令士兵剪掉他们的舌头,然后有的人被斩断手脚,有的人被挖掉眼睛,其手段之残忍,令所有在场官员和士兵惨不忍睹,许多宾客手中的筷子都被吓得抖落在地,董卓却若无其事,仍然狂饮自如,脸上还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色。
另有一次,董卓把俘虏来的数百名起义士兵先用布条缠绑全身,而后头朝下倒立起来,然后再浇上油膏,随即点火活活将他们烧死,可谓残忍至极啊!
董卓对百官也是大施酷刑,一有官员不顺其意,也将其或断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锅煮之等等手段层出不穷,吓得众官是天天心惊胆颤,每次上朝前,便有不少官员先于家中写下遗书一封,以免惨遭不测。
又有一日,董卓大宴群臣,本来挺开心的,酒过三巡,吕布走了进来,在董卓的耳边耳语了几句,董卓当时笑眯眯的站了起来,走到前太尉张温的面前,很善意地敬张温一杯酒道:“张大人,这些日子辛苦你了啊!”
张温莫名其妙,心中暗道:“不好!”奈何张温还未说话,董卓便命吕布拖了张温下堂,不一会儿,张温须发皆张,怒目圆睁的大好头颅便托在了一个木盘里送了进来,百官面无人色。
董卓道:“张温与袁绍、袁术等关东贼子勾结,意图害本相,诸公不必惊慌,来来来,咱们继续喝酒!”百官惊骇异常,但董卓以举杯,他们不敢不举杯,只得哆哆嗦嗦地举杯相迎。
咱们先不提这即将丧命董卓,掉过头来再说咱们左傲冉的好邻居,新任冀州袁绍,袁绍在冀州大肆招兵买马,但是,他也在随时随地的注意着四周,看有没有让自己壮大的机会?!
恰在此时,青州刺史焦和,本来招了一票人马准备跟着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结果等他的人马招齐了,青州境内的黄巾贼兵却又像滚雪球似的犯了,焦和气得要死,多好的一个在天下人面前露把脸的机会啊,就被这么一帮黄巾贼子给葬送了,真是气煞人也!
于是焦和只好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到了黄巾贼的身上,青州刺史焦和先前倒是打得痛快,打到最后,却是忘乎所以,孤军深入,又无后援,被黄巾军团团围住,全军覆灭,没想到重伤下的青州刺史焦和还逃出来了,但后来焦和因被黄贼军追击,生病而卒。
袁绍揪准时机,火速率了张合、淳于琼、麴义等人出击青州,三将皆立功心切,青州黄巾哪是这三将的对手,没打几下,便被袁绍三下五除二的打散了,青州黄巾死的死,逃的逃,散的散,除了零星黄巾仍在青巾地界活动外,主力黄巾却是渐渐往兖州转移了。
这么轻松的就得了青州,袁绍大喜过往,心道:“青州这一块肥肉总算是到了自己的手上了!”于是袁绍便分置官吏,牢牢掌控青州郡县,新投谋士审配从旁协助,假青州军政。
第510章 灭黄巾曹操暂领州牧事()
青州黄巾残余二、三十万被袁绍逼得无路可走,最后只得冲入兖州境内,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此事传到长安董卓处,太仆朱隽保举东郡太守曹操可破贼兵,董卓准之,星夜草诏,差人往东郡,命曹操回合济北相鲍信一同破贼。
张角三兄弟发动黄巾党人事变之时,最先热烈响应的便是东方的青州境内,当张角三兄弟在广宗被左傲冉“歼灭”时,青州黄巾党人尚有百万之众,只是鉴于风声正紧,便暂时化整为零,潜伏不动,以待时局变化。
随着朝廷国家权力的转弱,局势日益混乱,青州的黄巾党人于是再度活跃起来,并且越来越强大,继续跟官府作战,当地的农民因为受不了官府的压迫,差不多都当了黄巾兵。
青州刺史焦和战死,袁绍入主青州,以强硬态度全力围剿,黄巾党人乃渡河企图进入冀州,和被左傲冉打残了黑山党人会合,却被冀州袁绍麾下大将朱灵挡住去路,朱灵下令军队展开屠杀,黄巾党人只好越界杀入兖州。
青州的黄巾党人军团号称百万,浩浩荡荡朝兖州而来,任城相郑遂出城抵抗,然而黄巾军斗志高昂,这支官兵哪里是其对手,很快便败退下来,郑遂在逃亡间,被黄巾兵追杀致死。
士气大振的黄巾军乘胜打到东平,兖州刺史刘岱就准备出兵对敌,刘岱自从杀了东郡太守桥瑁,接收了桥瑁的军队以后,自觉得力量很大,早想消灭在他地界里的黄巾军,以图一方平安了,此时正好这些黄巾军自己送上门来,刘岱是怎么也不肯放过他们地。
济北相鲍信闻知此时,拦住刘岱劝道:“黄巾军队有百万之众,兖州百姓人心纷乱,军队无心作战,不可以正面和他们敌对啊!否则,我们准会吃亏的,依我看,正因为黄巾军人多势众,才感到粮草供应困难,我方不如采取坚守战术,养精蓄锐,等待机会,到时候让黄巾军想战不得,想攻不成,时间一长,供给不上,没多久必作鸟兽散之,届时我们再选精锐之兵,攻其要害,便可给以致命一击,这样一来,才可彻底消灭他们啊!”
而刘岱却十分藐视黄巾军,认为这些装备简陋、缺乏训练的农民军无论如何也敌不过他的正规部队,所以刘岱根本不听鲍信的话,觉得鲍信是过分小心了。
于是,刘岱亲率大军,仍采取和黄巾军正面对抗的办法,但是刚一交战,刘岱就发现这批农民军的斗志确实高昂,大有锐不可当之势,可是,这时发现已经迟了!
黄巾军直冲刘岱主力军团,刘岱军抵挡不住,往后溃退,黄巾军冲入军团内部,将刘岱军完全冲散,刘岱也在战乱中身受数伤而倒下,最后被乱马踏死,成了一堆肉泥!
兖州刺史刘岱一死,黄巾军气焰更盛,兖州陷入危急存亡之秋,但是,这一路黄巾军人数虽多,可缺乏出色的领袖,虽然打了胜仗,却不知道怎样去管理城邑。
大部分义军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打完仗就想回家种地,真正像当初张角等人那样有政治谋略和远见的人却还数不出来,因此,青州的黄巾军杀了任城相郑遂和兖州刺史刘岱后,并不思谋如何去统治,而是率军继续往前推进。
黄巾军一路杀来,首当其冲的便是屯军东郡的曹操了,东郡太守曹操正在东郡治下的濮阳操练兵马,他刚听到兖州刺史刘岱被杀的消息,心中就谋划开了。
为了重建兖州防务,曹操立刻邀请附近郡县的官员,召集紧急军事会议,曹操有个新投谋士,乃是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姓荀名彧,字文弱,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后更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的祖父是荀淑,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叔父荀爽都向曹,遂遣荀彧来投曹操,如今荀彧是曹操手下部将,又是曹操的谋士。
荀彧向曹操献计道:“兖州刺史刘岱阵亡,如今朝廷又无法立刻委任刺史,彧打算去跟州里面的一些头面人物联络,尽量说服刺史府的僚属,替明公争取代理州牧之事,如果能争取到这块地盘,便能以此为争霸天下的基础了。”
荀彧的这一番话说得曹操心下颇为异动,曹操很感激荀彧的献计,当即就同意了荀彧的意见,并请荀彧亲自辛苦一趟,荀彧领命,在曹真(秦真)与曹彬(秦彬)两兄弟的保护下去了。
兖州刺史府正为刘岱战死、黄巾党人的攻击迫在眉睫而惶恐不安之时,荀彧在曹真(秦真)与曹彬(秦彬)两兄弟的保护下到了,荀彧乘机游说道:“如今全国处于分裂中,本州又没有领导人物,很容易被人并吞,大家便会失去统领州民的官位,不如迎接东郡太守曹大人,由他来领导,不但可以对抗骚动中的黄巾党人,并且可以保护本州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
济北相鲍信一向很看得起曹操,并对曹操寄予很大希望,他也曾劝过曹操回到黄河南边等待时机,这会儿鲍信也在旁听了荀彧之言,表示完全赞同荀彧,并以此鼓动在场的官吏。
鲍信又帮着荀彧再去跟别的官吏接头,那些做官的正担心黄巾党人跟他们过不去,现在能有人出来领头撑持局面,既可保护生命财产,又可继续做官,何乐而不为呢?于是都很同意让曹操接任刘岱任兖州刺史。
于是,在鲍信鼓动下,充州内的大小官员连名上表,说黄巾势大,兖州刺史刘岱身亡,兖州恐不保矣!长安一方接到报告,又有太仆朱隽保举,曹操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