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大宋新的都城所在。
还将两浙东路和西路划分为浙江行省,原福建路也将被规划成福建行省,江南东路和西路将被规划成江南行省,荆湖北路长江以北将被并入湖北行省,长江以南和荆湖南路将会被合并为湖南行省,广南东路将被划分为广东行省,广南西路将被划分为广西行省,四川三路也将正式更名为四川行省。
除此外,依照殿下特别吩咐,原来的琼州岛改制为海南行省,流求岛正式改制为台湾行省。至于从金人手中收回的京兆府路,南京路南部,以及山东东路和西路暂时为三个军管区,不在此次行省规划之内。”
这话说的很清楚了,我点点头,大声说道:“总理辛苦了,这次改制乃是我大宋开国以来的头一次,诸多问题需要大家通力解决,不知诸位有什么问题?”
梅,李碧如两人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开口,吴班对此事并不太关心,军方三人没有参与此事,韩清主管司法,对于行政方面他也不在行,只有叶谦和上官天南两人开了口。
上官天南首先说道:“属下以为殿下改制,乃是秉承时事变易,行应为之举,而且前期三个行省的建制也表明此事大有可为,属下赞同司马总理的行省改制方案!”
叶谦说的就比较保守,他小心的看了我一眼,低下头缓缓的说道:“我大宋自从太祖开国以来就一直使用路府制,官员百姓也早已适应,况且南方各路民风保守,不比前期改制为行省的那几路,贸然推行行省制度,只怕会引起百姓不安,社会激荡,而且南方数路方平,如果心怀不轨之徒借此闹事,也会给我大宋增加新的****。依属下所见,改制一事,应当缓慢推行,先从四川做起,再依次推行到南方各路府,这样有一个缓冲,大家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经过建康初期的第一次清洗,改制,已经成为建康官员上下都取得共识的地方,现在主要分歧的地方就是如何进行改制,当然,这个里面也有代表各派利益的官员纠葛和恩怨。
比如叶谦,他这话的意思明是说缓慢推行改制,实际上是想让一些守旧派官员还是把持住南方路府的实权,等今后情况稳定后再次推行改制,我就不能不照顾已成的事实,他们这些人的利益也就不会有多大变化,打乱我意图借用南方大乱,重新分配利益的计划。
相比较于叶谦,同为守旧派的上官天南就是属于实干的旧派官员,而且也比较懂得变通,他知道以前旧制的危害,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他和叶谦的表现就不同。他这派和司马风的中立派走的比较近,双方经常有一起合作,关系很好。
至于梅,她是属于新派官员的代表,因为我的计划,她这次只是参与朝廷内部改制和行省制度的订立,其他方面,她都不会插口。
唯一让我比较意外的是李碧如,她是我属意接替姿儿的商业阶层代表,行省改制对商业阶层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增加势力机会。她这次一言不发让我很有些不解,不知她到底有些什么打算。
不动声色的看了李碧如几眼,我才转而对叶谦说道:“万象更新,本王迁都登基,一切都希望有个新的开始,所以这行省改制一事是势在必行,而且还要尽快的推行,半年之内就要完成!至于行省总督人选,本王希望和诸位有个沟通,选出一批贤能主政我大宋天下,使我大宋可以国泰民安,兵强天下。”
说到大家都关心的地方,主政的几个官员面色都微微有些变化,梅因为有我透底,所以表现的最是气定神闲,其次就是司马风,他似乎胸有成竹,脸色也没多大变化。
比较让人感到有趣的就是叶谦,上官天南以及李碧如三人,他们互相的看了几眼,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彼此的神情都有些不对。
叶谦首先开口道:“属下以为,在商讨人选之前,应该首先追查利州行省总督墨如兰,以及两淮行省总督孔仕林的失职之罪,前者不遵建康政令,滥用职权,后者玩忽职守,导致严重后果,这二人都要严厉治罪,以警后来!”
“叶大人这话说的不妥,孔总督主政两淮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克尽职守,各项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两淮的百姓莫不交口称赞。恭贺淮王登基礼物被劫一事,事出有因,并不能都怪孔总督,何能算得上失职?还请殿下明鉴。”李碧如的话说的理直气壮,一反刚才的沉默。
上官天南毫不客气的说道:“恭贺殿下登基,这是何等重要的大事,孔仕林竟然还会闹出如此大的纰漏,而且在其治下会出现如此悍匪,实在是骇人听闻,足以说明此人不修德政。现在各国使节都在看我大宋笑话,如果不处理此人,不仅难于对天下交代,也会使我大宋英名蒙羞,还请殿下决断!”话语说的铿锵有力,理直气壮。
“上官大人此言差矣,礼物被劫,将士被杀,这仅非孔仕林一人之辱,而是我整个大宋都被蒙羞,此时我朝廷官员理应通力合作追查凶手,找出幕后指示者,这样才能让我大宋洗去污名,而非纠缠于无心过失之上,徒让外人看我大宋朝廷的笑话。”李碧如据理力争,显得有条有理。
“咳咳!”司马风突然咳嗽了两句,将大家注意力吸引过来之后才开口道,“孔仕林总督主政两淮的功绩有目共睹,别的暂且不说,就说两淮现今的粮食产量比之往年高了三倍还多,税赋也比去年增加了三分之一,这样的成绩在我大宋官员中能有几人?
前些日子,总理行省接到孔仕林总督上报的下年规划,属下看后,觉得孔仕林总督务实主政的作风实乃我大宋官员的楷模,如果大宋官员能有一半像他那样实事求是的办事,我大宋何愁不能富强?
至于礼物被劫,主要原因也是孔仕林总督不愿抽调支援前线的兵力缘故,况且此事还另外有所曲折,现在因为此事而责罚孔总督还为时过早,等一切水落石出之后再行商讨此事也不晚。现在前线将士正和金人对峙,两淮行省关系巨大,还请殿下考虑!”这话等于肯定了孔仕林的成绩,也是变相的说明司马风对孔仕林的支持。
孔仕林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个官员,此人和别人最大不同就是他非常务实,甚至可说现实,他从来不会为所谓理想而做一些无用的事情,他也非常善于理解建康的法令,颁布了不少可以真正使两淮百姓,特别是商旅受益的政令。
现在的四个总督中,他取得的成绩是最大的,商业派的官员对其也给予了厚望。但他也是最遭受守旧派嫉恨的,在他主政的两淮,守旧派势力被他压制的很厉害,简直无抬头的希望,这次他犯下了这个错误,守旧派想扳倒他不是不可理解。
见我暂时没有开口,叶谦又接口道:“既然总理大人认为此事应当推后再处理,属下也没意见,只是利州行省总督墨如兰,勾结以前那些投降金人的卖国叛党之流,和利州守备将军墨人互相应和,不遵建康法令,擅自和西夏进行接触,有意图不轨的嫌疑,已经在利州引起百姓的纷纷议论,此事断然不可姑息,还请殿下明断!”
听到说起墨如兰,大家面色上又有了一些变化,军方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吴武摇摇头之后,他们还是保持了沉默。梅仍然是一幅事不关己的样子,韩清和吴班二人显然不太清楚墨如兰的事情,正不解的看着别人,上官天南的面色显得十分严峻,神情中也有不满,叶谦则是一脸愤然,司马风此时却犹如老僧入定,面色平静,最有意思的是李碧如,她欲言又止,似乎很为难,面色变了好几次,终于还是什么也没说。
将他们的表现尽收眼底,觉得有些好笑,裁撤墨如兰,是我一早决定的事情,并不光是因为岳雨。
还因为墨如兰主政利州之后,太过仁慈善良,总是喜欢从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对于一些事情显得心慈手软,最显着的例子就是她没有按照我的意思,处理掉那些投降金人的汉奸恶霸之流,只是训示了他们一番,还想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但这些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好货,看到墨如兰的弱点之后,他们一边大搞悲情,利用种种方法让墨如兰相信他们真的有心悔过,一边私下里拉帮结党,仍然为害乡里,使得利州并不安宁,不少士绅官宦都对此十分不满,对墨如兰的抨击很多。
虽然墨如兰并没有十分刻意去压制守旧派,但因为对其执政的不满,以及对她身为女子的排斥,守旧派同样不太满意她,只是对她的不满没有对商业派那么大而已,特别是她没有经过建康同意,和西夏进行了几次边境会谈,传回建康后,更是让守旧派官员腹诽不已,现在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叶谦当然要趁机弹劾,而且叶谦也是和军方关系非常不好的几个文臣之一。
就算如此,也不能说墨如兰主政利州行省很差,相反,她做的并不差,特别是对利州行政机构的组建,百姓的照顾,流民的安置,她都做的十分好。至于她和西夏几次的边境会谈,内容我都知道,无非就是商量如何减少双方的冲突,不要任意屠杀意图过境的流民等等,因为墨人是利州的守备将军,他自然也参与了此事。
这件事情本身不大,但因为墨如兰没有处理好,过于从百姓那边去考虑事情,没有及时将此事上报总理省。等类似于专供官员阅览的报纸‘进奏院状报’将此事披露后,使得建康上下对其的作风产生严重质疑。对于墨如兰的这种做法,我也只有感到无奈。
如果姿儿在这里,她肯定会帮墨如兰说上几句话,但很可惜,现在的风向看来是一边倒,不会有人帮她说话了。不过就算有人帮她说话,此时也没什么作用。因为利州行省是一个边境重省,军事考虑始终是首选,而墨如兰她本身有一种反战的迹象,曾经还给我上过奏折,让我不要轻启战端,再加上墨门在军方的势力,以及其他因素,让墨如兰离开利州,就成了我的选择。
迎上他们的目光,我声音低沉的说道:“利州行省总督墨如兰确实有多处地方失职,其已不适合担任此一职务,等其回京就撤免其职,至于其接替人选,由总理行省报于本王后,再行任命!”
我的话音落地,在座的几人互相看了一眼,司马风缓缓开口道:“墨如兰总督虽然有错,但其功也不可没,属下以为,应当好言安抚,给予改正之机,撤职一事应当缓行,不如等殿下登基之后再议此事,只是接替墨总督之职的官员,不知殿下可有腹案?”
我道:“这个好说,今天本来就是讨论总督人选的问题。司马风,你手中不是有了一份名单吗?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司马风得到我的提示,将其随身携带的一本奏折拿了出来。
我先翻看了一遍,接着传了下去,让在座的几位传阅!
传阅了一遍之后,大家心中都有数,上面一共有三十几人的名单,后面写着他们现在的官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原来路府的负责官员,少数几个是现在建康表现优异的官吏,他们多是属于商业派的,只是他们的资历都太低,要想获得一省总督的高位,现在只怕很有些困难。
果然,叶谦首先发难说道:“司部尚书金世丰,商务副使李侃,海关局审计使朝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