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玄机变-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战争则纯粹是因为偶然事件,甚至完全彻底的鸡毛蒜皮,引起了小规模的摩擦,最终星火燎原,不可收拾。

    而有的,则是因为所有正直的人都痛恨的一类人所挑起。

    这类人,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这类人,世代耻辱,永世不生。

    这类人就是内奸!

    正在建业城内的百姓还为冬去春来而欢欣鼓舞时,正在朝野上下为了南疆乱平而长舒一口气时,他们不知道,战争的阴云已经再次密布。

    二月十一,一夜之间,故祖大将军收复的河南四镇再次沦陷,洛阳,滑台,虎牢,础x四镇太守居然同时开城投降,石勒亲率50000大军进入洛阳!

    无奈之下,都督河南诸军事,镇北将军王彦之只好带残部退守宛城,却被迅速贴上的石广带人围住。   成皋、崤函、孟津、龙门等雄关全部失陷!石勒部兵不血刃就占领全部河南地。

    同日,寿阳,广陵也出现了哗变,好在守将机警,没有出现大的事端,可是迅速留兵驻守四镇的石勒亲率大军,直逼广陵!

    天下棋局中,原本中腹部位,我朝最为厚实,可是一夜之间,居然被人生生拔下了这么大一块,可以说情势优劣瞬间逆转。

    很明显,北疆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哗变,绝不是偶然,定然是朝中有重臣做内应,其门下于前线大肆弄权,才会造成如此不可收拾的局面。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完,毕竟中腹实地不多,大角才是终极目的。

    就在淮泗,河南都一片混乱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一只万人铁骑正绕过滑台,斜向东南,沿路雄关大城尽皆不顾,兵锋居然直趋京口!

    因为领兵的石虎知道,在京口等他的,有船,有粮,有女人。

    而在这时,我还在太学里高谈阔论。

    上午的演说很成功,很出彩,当我把太学生就该成为国士,就该做能改变历史的人的思想灌输给那些太学生们的时候,他们都已经被彻底洗脑了。

    谁不想名扬天下,名垂青史呢?谁愿意一辈子当幕僚师爷呢?

    就是做到了太守长史,又如何呢?

    裂土封疆?割据一方?我告诉他们,这些对于我们太学生们太小了,这些人要么图财帛,要么图权欲,我们太学生图什么?我们图千秋!千秋之后,子孙后代还记得我们,是我们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一番讲演,皆大欢喜,庾亮看起来也听得甚为高兴,不过,毕竟太学的惯例还是不能破,有些规矩还是要遵守。

    接下来,就是祭天,拜师,走完一个繁琐的流程,最终宣布,我们就是真真正正的太学生了。

    按惯例,第一天,不讲经史,由太常卿给大家上课,庾亮饱学之士,自然不怕这个,不过看来今天大家一番辩论,让庾亮心情大好,一乐之下,庾亮决定,今年换个规矩,他先讲,然后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就和廷辩一个模式。

    大的东西,庾亮动不了,不过这点毛毛雨庾亮还是拿得下来,很快,庾亮也发扬风格,从高台上下来,与大家一起席地而坐,当然,庾亮坐在主位,太学生们分列而坐。

    说起真正的学问,那我就比不过这些寒窗苦读的太学生们了,庾亮从《孟子》谈起,语调平和而中气沛然,举止优雅而神情自若,着实一副大儒风范。

    而这群太学生们,遇到了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当然不再藏拙,纷纷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誓要将自己好好表现一番。

    我由于方才表现出色,如今坐在左列最前方,而对面的则是一直给我找茬的小书生,也不知为何庾亮居然让他坐在那里,难不成他的身份当真高贵若斯?

    由于对典籍毕竟不熟,虽然有《洛书》的缘故,我如今记忆力非凡,可是,我却不愿意在这学术的场合来卖弄,这没有意义,而且,这些读书人,数十年苦读,才对圣人之言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不少人还能推陈出新,说出些自己的东西。对于他们,我心里是钦佩而不是鄙夷。

    而就在大家相言甚欢之时,一名书僮却突然小跑过来,悄悄在庾亮耳边说了几句,然后塞给庾亮一个竹筒。

    而此时,一名胡子都白了的太学生正在高谈阔论:“虽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然依董公之言,民可无不可,故而。。”

    庾亮依然神色如常,面带含笑,那小童走后,庾亮将那竹筒顺手朝袖子里一塞,和没事人似的,压根看都不看。而他依然微笑的看着那个正在慷慨陈词的太学生,眼神中有赞许,有鼓励。

    不少人似乎长舒一口气,而我却只感到心里一阵下沉。

    没有什么原因,只是一阵强烈的不安,让我忍不住盯着庾亮,想从他脸上找出点什么来。

    

第三十五章 危机将至() 
【今日第二更,追进度了,大家多多支持,多多订阅,多多收藏,当然,鲜花小青也是要追的,多谢了。】

    庾亮的脸上,淡定,从容,优雅,看起来充满了魅力,让人心折。尤其是他的眼睛,好像会说话一般,眼中的神采飞扬,看着别人时温柔和煦,让人如沐春风,让人深切的感到被信任,被赞许。这样的人,自然被众人围在中央,这样的人,自然不是池中之物。这也难怪,庾亮数年的经营,就让庾家迅速崛起。

    可是,正是因为庾亮的淡然,从容,却让我心头一紧,深切的担心起来。

    因为,他是庾亮!

    若是庾亮神色大变,或者庾亮宣布结束,或者庾亮当场离开,或者。。。我都不会在意,因为,能说的永远不是机密,能做的永远不是大事,能让人看见的都不是奇观。

    太学是什么场合,如今是什么地方,那书童不会不知道,而他知道还敢进来,还敢跟庾亮咬耳朵,还敢递上竹筒,这明显是有了极其重要的消息传来!

    而庾亮居然跟没事似的,这给我的感觉就是欲盖弥彰!

    因为,他太平静了,太无所谓了,太淡然了,这已经不正常了。

    一般人,无论听到什么消息,哪怕城府再深,如果不是刻意为之,都不可能面无表情。

    而庾亮这样,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情况非常严重,而庾亮必须保密,也不愿意引起恐慌,因而故作镇定。故作镇定虽然看起来还是镇定,可是,那形在,神却不在。

    那么,究竟是什么事情呢?

    很明显,不会是朝中激变,因为这样的话,建业城里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事情,无论出了什么乱子,既然消息到了庾亮手上,庾亮必须迅速去处理,至少得给出自己的意见,否则将会生变。

    而且也不会是地方上民变或者兵变,因为这类事情,暂时不至于有大祸患,毕竟离建业还远,纵然有事情,庾亮完全用不着故作姿态。

    而将现在能想到的事情一一排除以后,那么结论就呼之欲出了!

    北疆出事了!边关一定来了急报,甚至是庾亮自己的情报组织!

    我几乎忍不住激动要一跃而起问个究竟,可是,看着庾亮的淡然,看着周围太学生们脸上快乐的表情,看着他们尽情的享受着交锋的快乐,最终,我的理智还是战胜了情感,我强行压抑住了内心深处的冲动,随之而来的,却是忧虑和恐惧!

    让庾亮这样的人物都忧惧,那么情况之危急岂不是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

    胡人南下了?直取河南?还是窥窃淮泗?或者蜀中之叛军顺流而下?

    心中疑虑之下,我不由死死盯住庾亮,试图从他脸上找到些什么,可是庾亮却有所觉,突然转过头来,目光冰冷,锋利如剑,那瞬间磅礴而出的气势,竟然让久经危险的我背心暗暗生汗。

    很明显,庾亮也是高手。

    对视。

    我深知,如果我此时退缩了,犹豫了,也许我的心智就会留下难以弥补的裂痕和阴影,也许终我一生,我都将在阴影下难以振作。我决不能畏惧。

    而且,如果我怯懦了,躲闪了,岂不是让人怀疑?万一给人认为是奸细,怎么办?万一庾亮找个岔子做掉我,怎么办?如今虽然外敌当前,可是,政治之残酷,又哪里管得了那么多?

    勇敢的迎上来庾亮的目光,我坦然的看着他,我的目光清澈,坦荡,当然也有一丝忧虑。

    对国家的忧虑,对百姓的忧虑。

    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古人诚不欺我啊,虽然我和庾亮只是对视,可是,双方的交流就像久违的挚友一般,依然那么的熟捻。

    “元规先生,情况很严重吗?”

    “没什么,放心吧。”

    “先生不必欺我,该是胡人南下了吧。”

    “你!你怎么知道。。算了,都是聪明人,你猜的没错。”

    “多严重,洛阳,滑台被围?”

    “岂止如此,这一次情况之严重是你不可想象的,很可能我朝六十年国祚都要动摇。”

    “什么?”

    “你自己知道就好,不要到处乱说,否则,我一定安你个祸乱军心之罪,就是拼上幼與的忌恨,我也一定除掉你。”

    虽然,我和庾亮的对视仅仅是一会儿,可是,我和他,却仿佛已经说了千言万语。

    当庾亮用眼神警告我不许多说时,我已经大概的猜到了前线的情况。

    能让庾亮都如此震惊,只可能是石勒军队已经全线突破了黄河防线,甚至是淮河防线。因为如今刘曜尚在河西,而蜀中的李家,给他们个胆子也不敢主动进犯我朝。

    看起来,一场大战已经不可避免,而且,庾亮既然已经知道,那么王导,王敦,谢鲲应该都已经知道了。

    我,将何去何从呢?

    

第三十六章 匕首现() 
【追进度了,今日第三更,大家多多支持,小**要来了,大家多多收藏,多多订阅,多多鲜花啊。】

    。。

    既然已经大致明白了情况,很快,我的思维就进入了高速运行状态,旁人的高谈阔论,关于学理,关于词义的研究我已经不感兴趣。

    治世需要这些来教化人心,需要这些来安定民生。

    可是,乱世,顶用的,只有拳头!

    拳头硬的,就是王,就是帝!

    如今,根据庾亮的神情,根据常理的推测,我大致猜出,应该是河北的石勒按柰不住寂寞,率师南下了。

    可是,根据以前的推演,石勒应该是先和刘曜决战,整合了北方势力后,才可能南下的,毕竟,以冀州,并州大部,幽州一部的实力,不足以撼动朝廷。而石勒不到二十万的军力,也不可能能拿下江南。

    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他和刘曜达成了默契,甚至和刘曜勾结,先灭我朝。

    可是,这个结论我自己都太不相信,虽然说政治上,最重要的是利益,可是,灭掉我朝,就是两家联手也不一定能做到,而且,石勒和刘曜是有不死不休的血仇的。

    那么,只有一个可能了。

    想到这里,我不禁不寒而栗。

    因为,石勒胆敢大举南下,只有一个缘故,就是我朝出了内奸!而且是层次很高的内奸!

    只有这样的内奸,事先和石勒达成了默契,知会,威逼,利诱,迷惑了边关的将士,为石勒敞开了大门,石勒才敢南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