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相对于这仅有百分之五十的产出比例来说,雪糖的价格却最少是杂糖的十倍,很可能会更高。最关键得是眼下还没有卖的。
在忙活着熬糖的时候,李安然也没忘记烤炉里的那些叉烧。经过不断的翻转和调动位置,来让烤炉里挂着的肉能够均匀受热,而不至于有地方没熟、有地方却已经焦了。
等第一炉烤叉烧终于出炉的时候,赵大头一天去买回来的杂糖也全都被用完,只剩下最后一批雪糖还在煮炼中。
“好香啊!”
“真香!”
“这肉挺好看啊。”
“没错没错。”
“咕唧……”
“咕唧……”
就在赵大赵二围着刚烤好的叉烧,满脸喜悦表情地发表着各自意见的时候,响亮的腹鸣声接二连三地响了起来。
忙活了一个上午,眼下也来不及弄饭食。李安然干脆就把剩下的大骨浓汤给用完,又给大家伙做了拉面。
这一次的配菜就不再是熏肉了,而是刚刚烤出炉的叉烧。要说赵家兄弟四口子,刚开始还有些舍不得吃。毕竟这肉不但很有卖相,而且光是闻着那味道就知道一定好吃。这么好的肉自然要卖出去,自己吃太浪费了。
好在李安然最终以这次烤的肉,如果连味道都不尝得话,以后如何能烤得好为由,才做通了赵家兄弟两家的工作。足有一厘米厚的肉块,外层酥脆、内里软嫩。由于腌制得到位,饱满的肉汁全都被叉烧的外层给完美的封在了里面。
唯一让李安然有些不满意得是,这野猪肉的腥骚味还是重了些。虽然已经想尽办法去掉,依旧还残留了一些下来。好在这叉烧用得是烤制的方法,头一天用各种香料和大酱磨碎后调制出来的酱汁腌过,这一点点味道如果不仔细品尝完全吃不出来。
等吃完午饭之后,在赵家兄弟四口子的期盼之下,李安然这才下令将烤好的叉烧和熬好的雪糖一起装车。
由于赵大家的牛虽然已经痊愈,但眼下还处于恢复期,所以只能又去族老赵青山家里借来了牛车。为此李安然还特意让赵大送了两条烤叉烧和一小袋的雪糖,对于这样的做法,赵家兄弟四口子虽然多少有些心痛,但却没有一个提出反对意见。
很快,去借车的赵大就顺利地将牛车给驾了回来。三下五除二,将一筐烤叉烧和一包雪糖给装上车后,赵大夫妇俩就驾着车子往蓝田县城赶去。
原本李安然还想做些其它事情,可考虑到赵大赵二家所有的资金几乎都放在了烤肉和雪糖上,只能暂时将那些其它方面的计划暂时搁置起来。不过也并没有因此就轻闲下来,而是带着赵二一起,开始依着山坡挖起了山洞,准备建起一个简陋的小炭窑出来。
同时也没忘让赵二婆娘将已经换了好几次清水,足足吐了两天脏东西的河蚌给一个个剖开,取出里面的肉清洗干净。
之前剩下的野猪肉虽然很多,但绝大部分都用为做咸肉、腊肉、熏肉和烤叉烧了。对于李安然来说,眼下最需要的是钱,所以,吃肉这种事情只能另想办法。好在这两天的功夫,赵大赵二家的小子也没闲着。在河边、沟渠里又摸了不少的河蚌、鳝鱼、泥鳅等等之类的河鲜。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河鲜,却没有人来抓。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因为没人知道这些东西该怎么吃才好吃。就拿之前弄到的野猪肉来说吧,别看那么大的一头。如果只是直接拖到县城里卖的话,其实根本卖不了多少钱。
谁让这个时代的人根本不会吃猪肉,别说大唐了,就是到了宋代猪肉也一样都属于贱肉,因为腥臊气太重,只有普通老百姓才吃。老话说得好,仗义每多屠狗辈。在古代,狗肉都比猪肉更受人欢迎。而且,据说三国时期的张飞就是卖狗肉的。
当然,这里只是据说,到底是卖啥肉的并不重要。但猪肉一直不受重视却是真得,要不然也不会有苏轼写的诗。
在《仇池笔记》苏东坡就写过一首煮猪头颂:“净洗锅,浅著水,深压柴头莫教起。黄豕贱如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有时自家打一碗,自饱自知君莫管。”
在贬谪黄州时,这位文坛大拿又曾作有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以眼下的猪肉价,一头两百斤重的家猪大约在一千到一千二百钱之间。平均下来得话,大约是五到六钱一斤。要说这价低不低,其实也不算低了。但别忘了,眼下是贞观元年,受到隋末战乱的影响,还没完全恢复过来的唐朝物价,远没有后面贞观盛世时期那么低。
好在对于猪肉过于腥臊的问题,李安然自有解决的办法。后世的猪肉为何会味道比较淡,全取决于一个字,煽!
只需要把公猪给阉割了,不光是猪肉的腥骚味会变淡,而且脾气也会变得更温和,省得吃饱了三天两头的打架。考虑到这种手法在古代还属于匪夷所思之举,李安然才会让赵大在县城市集上买半大猪仔回来,准备做实验。
有了数量不小的河蚌、泥鳅、鳝鱼等河鲜,就算猪肉和雪糖赚得钱还需要继续投入周转之中,李安然也不用担心只能靠粗茶淡饭来填饱肚皮了。
挖窑这种事情,自然用不到李安然亲自动手。早上和中午都吃到饱的赵二,带着即将“丰收”的喜悦,卯足了劲儿挖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眼瞅着烧炭用的土窑很快就挖好,回身看了看那土木结构的屋院,李安然到是想着要不要顺手把砖窑也烧出来,回头烧点砖,哪怕是劣砖出来也能把屋子扩建一下。可转念一想,事情还是一步一步来比较好。反正眼下还是夏日,一时半会儿还不用考虑这方面。而且,眼下就只有赵家兄弟四口子可以用,根本忙不过来。
等挖好的炭窑后,赵二也没闲着,连忙从家里的柴火堆里挑出最合适烧炭的那些,然后就开始为后面烤肉需要用到的炭忙活起来。
眼瞅着大家都有事儿做,自己空守着诸多的计划,却因为没有足够的起动资金只能闲着,李安然一时之间,对赵大这一趟去县城的收获到是不免有些期待与紧张的感觉。
第19章 铜钱()
这周就眼瞅着就要结束了,每天都是两更啊,早上十点左右,晚上七点左右。
本书的成绩目前看来并不算理想,正在努力冲榜中,求打赏、收藏、推荐、点击、评论等等所有的支持!
……
一直到夕阳快要夕下的时候,赵大夫妇俩赶着的牛车才在崎岖的小路上出现,几个早就望穿秋水的小家伙们,立时又笑又跳地冲了过去。
看着牛车上满满当当地堆了一堆的物件,还有赵大夫妇那努力隐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的喜色,李安然隐隐悬着的心才总算是放了下来。
等牛车停在院门外后,包括小家伙在内所有人都帮着把车上的东西往屋子里搬。足足忙活了快两刻钟,也就是小半个小时,才将车上的东西给搬完。
这一次赵大夫妇带回来的物件中,最受欢迎的即不是新买回来的猪肉,也不是那一坛坛用黄泥封住的酒,而是那些一串串放在竹筐里用黑布盖好,份量很重的铜钱。
等一车的物件全都送进屋里之后,几个小的就被一包点心打发到院子里玩,顺便看着点人。至于李安然他们,则聚在堂屋里开始分脏,不对,应该是分红。
其实这一次进城卖烤叉烧和雪糖,李安然原本是想亲自跑一趟。毕竟,赵大夫妇俩只是普通的老百姓,在接人待物、讨价还价方面,都远不如来自后世的自己。可转念一想,既然本来就打算好好用这两家人,迟早都要面对独当一面的情况。而且随着生意越做越大,需要面对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
与其让他们以后手忙脚乱地再搞出诸多的问题,还不如借着生意才刚刚开始,先历练历练。真要是能力方面有问题,后面也可以在职位方面做些调整。但考虑到这可是自己穿越后的第一“炮”,能不能打响可是相当的关键。所以,李安然也没傻到将希望全都寄托在赵大夫妇的身上。
除了在二人离去之前,将一些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事先仔细地交代了之外。第一批的烤叉烧和雪糖,也并没有让赵大夫妇自己去找买家,而是直接去了长春堂。相对于生活在赵家村的赵大夫妇俩来说,拥有着长春堂主治医生和老板双重身份的孙长庚,不管是在身份地位上,还是在人脉关系上,都要远胜得太多太多。
哪怕烤叉烧和雪糖这两样生意都与长春堂本身没什么关联,但凭借着孙长庚的名望,再怎么也比赵大夫妇俩带着货物自己找买家要强得太多了。为此,李安然不光是准备了一份烤叉烧和雪糖做为礼物,还用头一天赵大买回来的笔墨纸砚,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除了提到了想请对方帮忙,解决烤叉烧和雪糖销售的问题,同时还以探讨的语气谈了一些外伤治疗的内容。在信的末尾处,还特意留了一个“尾巴”。表示自己又“想”起一个药方,一个专门用来治疗外伤的药方。
李安然承认,自己这么做确实有些交易的意思在里面。可考虑到自己才来到大唐,啥根基都没有,除了交易之外也关在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资格让人家给自己办事。
“真人,这是孙大夫给您的信。”在说出这次去县城的经历之前,赵大从身从小心地掏出一封信递了出去。
“辛苦你了。”接过信的李安然,并没有急着拆看,而是温和地笑道。
“不辛苦,不辛苦。”连连摆着手的赵大,说道。
在看到信的时候,李安然就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应该是成了。于是也没等赵大开口叙述,而是直接打开了信笺。信中的内容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孙长庚对之前那封信中,有关外伤治疗方面的那些内容表示感谢。
第二部分则是很客气地表示这一次烤叉烧和雪糖虽然还是卖掉了,但在价格方面没能帮上什么忙,很是歉意。最后一部分则是说明,仁丹已经试制成功,正好有一位大人员出了这方面的问题,试用之后的效果非常不错。
对方对仁丹的前景很是看好,愿以两千贯的价格买下这份药方。但孙长庚没敢答应,特意告之希望李安然来决定。看完了这份信之后,李安然只是沉吟了一会儿就收进了随身的百宝囊中,接着就与赵大聊起了这次的收获。
通过赵大的叙述之中,李安然算是体会到了古人谦虚的一面。什么叫没帮上忙,这次的事情多亏了孙长庚帮忙才对。
烤出来的那些叉烧,最后都被县城里的那家鸿福楼给买了去。价格也算很不错了,远比直接卖生肉高出很多。雪糖则被县城里的一家原本就从事糖业生意的商家给买了去,价格方面自然更是让赵大夫妇俩喜不自胜。
要是没有孙长庚帮忙出面,先不谈叉烧和雪糖能不能卖出这么高的价格,交易之后会不会出问题还是两说。可就算是这样,甭管是鸿福楼的东家还是那个专门从事糖业生意的行家,也都表示出对烤叉烧和雪糖配方很感兴趣的态度。
按赵大的说法,这两家都愿意出高价买下配方。特别是雪糖的配方,即便是赵大都能看出,对方努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