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四可是早年在登州就跟随王争的亲信,已经手握东南舰队,之所以只封了个都尉,那是因为王争还是个齐王,不能封太高。
吴三桂心里明镜一样,这些东西根本不是鲁王能拿得出来的,定然是齐王的手笔,刘四将来比自己要强,那是铁打的事实。
第五百五十二章:多尔衮入关,李自成东征()
当天夜里,吴三桂将自己锁在爵爷府里,拿出当年父亲赠给自己的那把匕首,叹了口气,开始动笔写诀别信。
“不肖男三桂,泣血百拜,上父亲大人膝。父亲一生,素以忠义自居,如今虽大势已去,也当拼尽全力,不成,则应以身殉国难。。。”
“南京鲁监国朝廷封儿为平西候,自古忠孝难两全。。。儿子定为父亲报仇血恨,即使不成功而成仁,我父子二人不也成就忠孝之名?父亲为何在贼营忍辱偷生,枉为人臣。。。”
写到这里,木窗忽然被吹开,屋外吹进一阵大风,将吴三桂放在桌子上的信吹落到地上,吴三桂捡起来继续一直写到天明。
“。。。贼就算将父亲置于刀斧油锅之上要挟,儿子亦绝不悔改,自今日起,儿与父断绝关系,绝不相往来。”
这封信发出去后,吴三桂下令斩杀大顺使者,宣告与李自成彻底决裂,因为大顺还是弑君的政权,而满洲人不过是还未开化的建虏,就算这两方给他的地位再显赫,也无法比得上正统朝廷的忠臣之名。
此时摆在他面前的,只剩下了一条路,要么做孝子,要么当忠臣。
祁耀武和刘四抵达山海关的三天后,吴三桂下令,在山海关原本大明旗帜的旁边,添加了一副“王”字蓝底黄龙大旗,并且三万关宁精兵全部换上齐王运来的新式盔甲。
一时间,山海关上布满了“王”字大旗,关宁军已经成了齐军下辖的一支分军,人人都披挂着崭新的衣甲。
。。。。。。
关外,老坡之上,清军大营内旌旗密布。
无数的八旗马队在营盘周围来回走动,营内人喊马嘶,看见山海关城头上更换旗帜,就连关宁军都换上新的衣甲,哨骑连忙将这个消息告诉摄政王多尔衮。
“吴三桂投奔了王争?”
多尔衮坐在豪华的金黄色垫子上,周围两名汉人侍女寸步不离的侍奉,营中坐满了图尔格、鳌拜等八旗大将。
他吸了一口大烟,听到这话后大吃一惊,接连咳了几声,这时候,豫郡王多铎起身说道:
“摄政王,能不能趁乱夺取山海关,那吴三桂只有三万人马,而我大清这次有三十万,足足是他十倍!”
多尔衮又吸一口大烟,咳咳几声,但却并没有直接回话,反倒是看向一旁默默无闻的几个汉族大臣,对其中一人说道:
“范先生,你有什么想说的?”
范文程早就在心中想好对策,听到多尔衮发问,连忙趴下来五体投地的行了个大礼,这马屁拍的是既熟练又响亮。
周围的多铎、鳌拜几人微微皱眉,对范文程这些没骨气的汉人更加厌恶,要不是摄于多尔衮的权威,早就将范文程等人大卸八块。
“回摄政王的话,奴才觉得,此时应当从速绕过山海关,借道蒙古,避免八旗铁骑无谓伤亡,保留实力争夺京师,定鼎燕京,才是重中之重。”
多尔衮用手指了指范文程,十分赞同的说道:
“你们看看,范先生这话简直说到本王心坎里去了,但本王还有疑虑,那李自成纵横中原,据说麾下有百万大军,定然是不可小觑,靖南王怎么看?”
耿忠明和尚可喜对视一眼,这才有些慌乱的起身,躬身说道:
“奴才和范先生商议过,李自成虽然在中原所向无阻,但麾下兵马绝不会超过三十万,并且奴才也曾在登莱一带待过,大顺这三十万,其中定然大部分都是归附的老弱病残和前明军队,不足为虑。”
多尔衮点点头,他问尚可喜他们只是为了知道大顺军的组成和实际人数,他们的看法并不会对多尔衮的策略造成任何影响。
在他眼里,崇祯二年的时候皇太极入寇都没能打下来,已然是天底下最难以攻破的城池,李自成竟能如此之快的攻下京师,大顺军战斗力肯定是不低。
所以对这些汉人的话,多尔衮其实一直都是半信半不信。
“来人,传本王的命令,放弃山海关,取道大凌河,先进入中原再说。”
由于王争残余了对燕京的争夺,这使得多尔衮原定在山海关看戏,逼迫吴三桂投降大清的计划彻底泡汤,但他立即对此做出反应。
依照范文程等汉臣的倾心谋划,多尔衮制定了从大凌河谷道进入冀北,再从边墙进入,清军以这种方式入关劫掠已经有了五次,简直屡试不爽,
不过这次并不同,多尔衮是打着入主中原的心思来的,所以进入关内之后,他并不会直接去围攻北京,反而会继续耐心等待。
李自成和王争素来就是死敌,若不稍加利用一番实在可惜。
听闻吴三桂斩杀大顺使者,投降王争的消息后,那李自成料想必定会火冒三丈,说不定就会出动大兵去攻击山海关,这就是多尔衮所希望的。
到那个时候,李自成主力在攻击山海关,王争又被大顺军拦在北直隶,一定不会很快抵达北京城下,多尔衮就可以长驱直入,一举攻克北京。
眼下最要命的就是心急,还是再等等看。
。。。。。。
“吴三桂杀我使者,与我大顺朝决裂!?”
正在皇城内的李自成听到这个消息后,简直是又惊又怒,怒斥吴三桂整个就是一匹中山,收下自己那四万两银子,但却把使者杀了投奔王争去了。
偌大的紫禁城,李自成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王者,谁也不敢忤逆,就只有吴三桂,狠狠的打了他一巴掌,清晰可闻。
这对于李自成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羞辱,他当即把衣甲披挂整齐,持刀召集众将前来议事,说要东征山海关。
“打仗,现在天下太平,打什么仗?”
“就是啊,老子府内还有几房小妾,谁愿意去谁去!”
不过让李自成无奈的是,大顺军属下这些将军们却并不买账,听到他的命令后,第一时间不是尊令,而是想各种理由推脱。
最先跳出来的还是原刘宗敏部下白旺,说是拷掠大计还没完成,再说了天下都望风归降我大顺了,改朝换代还打什么仗。
原刘部的许多将领本来就对李自成那次偏袒牛金星心存不满,眼下都忙着抢掠,更是纷纷蹦出来,借口五花八门,其余的农民军首领都是如此。
震怒之下的李自成根本顾不了这么多,见没有一个人肯去,想着吴三桂不过是三万兵,自己部下有十万之多,应该够用了。
所以被逼无奈,李自成只能亲自带领忠于自己的十万大顺军,浩浩荡荡启程东征。
第五百五十三章:憋屈的陈永福()
这支浩浩荡荡朝山海关出征的军队,已不再是当初清一色的战斗兵员,军中大顺战士大多腰缠金银财宝,行列中还夹杂了从民间抢掠而来的妇女,边走边歌舞享乐。
几月前的大顺军,是他们战力的巅峰时期。
因为那个时候,王争已经统一江南,如果不立即拿下京师,他们就只能在西安等死,所以只能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到了现在,一路上极少的抵抗,加上各地不断有降表送上,蒙蔽了大顺军将领们的双眼,普通士卒的目光也全都集中在拷饷和搜掠,根本不知道眼下形势到底处在多危急的关头。
李自成特意将吴襄抓出来一起带到山海关,看样子是想要在抵达城下的时候对吴三桂做最后一次争取。
但是没有人会知道,就在大顺行军道路不远处的冀北,正潜伏着一支衣甲整齐的八旗大军,盯着李自成的一举一动。
听到哨骑奏报,多尔衮静静吸了口大烟,说道:
“再等等看。”
。。。。。。
潼关的关城上飘扬着大顺旗号,上面站满了来往巡视的大顺军将士。
自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歼灭孙传庭所部五省精锐以后,潼关一直都留有重兵把守,这是进出陕西的要地,只有占据这里,才会是有进有退的局面。
王栋是李自成的嫡系,眼下正是他率三万大顺兵士留守在潼关。
潼关险要,而且闯王已经攻下京师,宣府、大同各地都是望风归降,所以守关的大顺军兵士警惕心并没有多高。
正在他们有说有笑的闲聊时,一名把总指着远处惊呼不已,众人回过头去,只见一支阵列严谨的军队出现在眼前。
这支军队打着“王”字蓝底黄龙帅旗,帅旗两侧则立着“陈”字高招旗,兵士们身上披着精制罩甲,头上戴着云翅盔,旌旗密布,红压压的一大片朝潼关逼近,看样子不下万人。
“敌袭,敌袭!”
关城上的大顺军将士反应还算很快,第一时间将城门上闸,潼关的关城上到处都是鸣锣呐喊之声。
王栋持刀登城,看着对方军阵中的旗帜,咬牙道:
“是陈永福的南阳兵来了,这些人虽然衣甲整齐,但却都是招募不久的新兵蛋子,本将亲自出城迎击,你等在城头发炮击之!”
陈永福前几日接到河南副将刘国能的军令,说齐王已经率领大军北伐,河南兵的任务就是要阻拦陕西的大顺军增援,不能让一个人走出潼关。
其实陈永福想要直接攻城,甚至想过攻下潼关之后,直取西安。
要是将潼关打下来,那可是一件大功,打下西安更是不得了,日后因此叙列一省主将也说不定,但看见潼关险要的地势后,陈永福立刻了改变主意。
守关的大顺军可不是孤军,陕西现在全是闯贼的天下,潼关背后就是整个陕西,后援不断,最有可的结局就是强攻不成,南阳兵还要损失惨重。
到时候怕不仅阻断援军的任务完不成,就连南阳府的地盘都很难守住。
除了南阳府各地留守的城防营和村镇卫营以外,陈永福麾下所能调动的南阳府兵也就是两万余人,强攻根本不可能,眼下只能等刘国能他们的后续兵马赶来,再对潼关沿线实施封锁。
陈永福在马上一招手,军阵立即停下来,但还没等他下什么命令,却听潼关方向传过来一阵酸掉牙的“吱呀”声,回头一看,关内的大顺军居然直接冲出来了。
这可大大出乎了陈永福的意料,当下他有些手忙脚乱,并没能及时发下军令。齐军下辖的南阳府兵正在变阵,这个时候,潼关的关城上忽然响起猛烈的声响。
“砰——”
“砰——”
潼关城头霎时间火炮齐射,全部倾泄到关下的南阳府兵军阵中,一时间,南阳兵人仰马翻,损伤惨重,军阵都没能稳住,不断的后撤。
王栋哈哈一笑,当先冲来:
“陈永福,受死!”
出关的大顺军兵士和齐军下辖南阳府兵猛烈撞击在一起,两方这可就是彻彻底底的乱中厮杀,这种情况正是王栋所希望看到的。
齐军最擅长的就是阵列战,一旦阵线成型,就连鞑子的八旗铁骑都很难冲散,王栋知道这些南阳兵是新招募过来的,所以才敢这么打。
南阳府兵换阵还不算十分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