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尔衮率正白旗清军一路所向无阻,山东告急。
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
这天一大早,登州水营兵士们警惕的在水城上四处张望,当然了,也有不少兵士以“什”为单位来回巡视。
自打王争撤了原来的水营统领后,虽然一直都没有任命新的水营将官,但水营却也重新组建,三千余的新招水营兵士保卫蓬莱水城的安全,新提拔了一批大大小小的水营将官。
几门大型的神威将军重炮立在城头,除此之外,数百门大小铜铁炮早在一月之前就与那门中型的弗朗机炮一同架在城头。
这种种的一切,都在向外来人昭示,如今的蓬莱城早已不同以往。
这些炮可不是花架子,都是经过军议司与留守蓬莱的登州营千总邓黑子亲自核定无误后才放在城头,黑洞洞的炮口让兵士们倍感安稳。
忽然,远远的海平面上出现一群黑影,一支船队正缓缓行驶而来。
负责这片水门防御的水营把总皱着眉头,想了想,喊道:
“立即到城内通禀邓千总,还有军议李大人那边也派个人去。”
这把总话音刚落,有几名水营兵士便是抱拳遵令,小跑着奔下城楼,没多久邓黑子带着几名登州营将官收到消息,亲自登上城头。
左军议李岩则带着军议司的文吏们指挥辅兵们搬运来成箱成箱的铅弹,成批的水营兵士在将官的指挥下登上城楼。
不出几刻钟,蓬莱水城上已经满是严阵以待的水营兵士。
李岩拿着简陋的千里镜细细看去,看清楚后和邓黑子互相换了个眼色,两个人都看见对方眼睛里的惊喜。
原以为是海盗或者红毛夷又来了,未成想却是王争回来了。
玉儿正在副元帅府内堂内休息,见到小翠提着裙角又惊又喜的跑进来,纳闷的道:
“小翠,出什么事了,方才我见邓千总和李军议匆匆忙忙的跑出去,难道是有什么贼人来攻城了?”
小翠连连摆手,上气不接下气的道:
“将军夫人,王将军回来了,邓千总和李军议带着兵士们这是出去迎接吶!”
听到这话,玉儿连手里的木梳掉在地上都是浑然不觉,反应过来后连忙起身,鼓弄着头发连声问道:
“相公回来了,小翠快帮我看看,身上有没有什么不妥?”
小翠“哎呀”一声,拉着玉儿就往外跑,边跑边笑嘻嘻的道:
“我的将军夫人,您可美着呢,小翠说过吧,将军一定会再次打胜的,眼下果真是回来了,这次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大捷哩!”
玉儿也是有些急促,带着一些女眷丫鬟往外跑,跑了一半却又忽的转头回去了,摇头说道:
“不行,我要去叫娘来,相公打胜回来了!”
小翠懊恼的一拍她那小脑袋,颇有些自责的道:
“夫人您看奴婢这记性,这么大的事儿都给忘了,奴婢这就去通知老夫人,这些日子她可是日日念叨着呢!”
“还不快去!”
王争打赢回来,大部分的人都是欢呼雀跃,但是终究有些见不得光的人窝在家中狠狠的将凳子踹倒。
他们怎么都想不通,千不该万不该,这王争怎么就从那人人都说是死地的辽东回来了?
登州营战兵比来的时候少了些,但是这并不能阻挡将士们和百姓的高兴之情,登州水师满载着兵士们自水门进城,沿途都是前来夹道欢迎的百姓。
有些人家甚至放起了爆竹来庆贺,对他们来说,登州营得胜归来,好日子就能延续下去,登州地界也就不会出什么变动。
战兵们满脸都是自豪的神情,扛着斧枪整齐的走在大道上,每一名战士都在即将下船的时候刻意把那些血淋淋的鞑子脑袋绑在茅尖上,一路上就是各种各样的脑袋在摇晃。
这些脑袋即便是这些百姓也能看得出来,这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建奴脑袋,不是刘泽清那样的杀良冒功,也不是清剿贼寇,真真切切是那些杀他们妻儿,夺他们土地的鞑子脑袋!
这还没完,百姓们发现,队列的最里面还押着一些女子。
这些女子都穿着旗人服饰,有些看样子还是大富大贵的人家,走起路来显得弱不禁风,显然在船上没少受罪。
不过这些可不是登州营掳掠的建奴女人,全都是汗宫内的努尔哈赤遗孀女眷,正儿八经的建奴宗亲。
这些福晋太太们往常在八旗宗族内都是极为雍容富贵的存在,就说被王争杀了的东果,即便是皇太极也尊敬的很,但这时候却都闷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出。
在她们眼里,这些南蛮子军队简直是比他们八旗军队都要残忍。
皇太极的亲姐姐东果公主,就因为顶撞了几句,居然被那个面向凶恶的南蛮子将军毫不犹豫的下令给砍了头,最后落得悬尸首异处的下场。
嫩哲现在地位最高,是努尔哈赤的二女儿,现在俨然成了这些福晋们的引路明灯。
嫩哲看着周围欢声雷动的登州百姓,又细细看起蓬莱城中。
这里与她印象中的南蛮子城池不太一样,这些明军也与一般的南蛮子不同,若是南蛮子的军队都是这般,怎么会被他八旗劲旅一打就散?
道路上满是夹道欢迎的百姓,有大有小,就连一些年过花甲的老人都被家人着急忙慌的抬出来,狠狠的朝她们扔上几片菜叶。
王争骑着邓黑子牵来的高头大马行进在队列最前面,他身后是董有银、黄阳、等黑子三人,战兵们走起来脚步都是整齐划一。
李岩看着这一幕,震惊不已,拍掌叫道:“好一支天兵天将!”
邓黑子在他身边点点头,摇头说道:
“这两个月不知将军、有银、阳子和亮子他们在辽东受了多少苦,将士们又能回来多少。”
李岩面色一顿,也是不再多说。
这场深入辽东的奇袭之战,明面上看是一场了不得的大胜,但内中之艰辛困苦,怕只有王争与那些出征的战兵将士们才会知晓。
登州营足额五千名战兵出征辽东,最后能回来的不过是三千余人,这场大捷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一千多户人家的妻离子散,一千多户百姓的默默哭泣。
王争回程时与所有将士一样,心中快意无比。
这次他们不仅将整个赫图阿拉夷为平地,斩杀的建奴更是不计其数,几乎每个战兵都有几个人头进账,真是大大替汉人出了一口恶气。
但等军议司将战损结果呈报上来后,王争却再也笑不出来。
所谓的战损,其实几乎都是战兵的伤亡,这次鞑子损失惨重,登州营同样不轻,为了能快速的机动,王争除了将离旅顺口较近的金州城搬空以外,在赫图阿拉找到的大量金银与刀兵器械一点都没有带。
这是登州营大小数战以来,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一千多员精锐战兵战死辽东,就连尸体都没来得及收回来,只能草草埋葬在辽东。
不论这场战斗是多么耀眼,王争依旧于心难安。
回到蓬莱城的当天,王争立即派人将嫩哲与努尔哈赤的遗孀妇孺由船送到京师,紧跟着给所有出征归来的战兵记特等战功一次,放十天的长假回家休养。
王争那天夜里根本没有睡着,脑子里想的事情纷乱杂序,怎么都捋不轻,玉儿同样是依偎在王争的怀里,默不作声的陪了他一晚。
第二百二十四章:登州营()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京师紫禁城大内,例行朝会正在进行。
现任的内阁首辅傅冠早早带着群臣来到皇极殿,而身为皇帝的崇祯比他们来的更早,群臣进殿的时候就已经是安安稳稳的坐在龙椅上。
自成祖永乐皇帝以来,到如今的崇祯皇帝,这座龙椅上共坐过十六位皇帝。
它见证了大明朝从立国之初的百废俱兴,到“远迈汉唐”的盛世相传,再到如今的大厦将倾,虽然皇极殿威严依旧,却难以掩饰这个国家的衰败、落寞之感。
司礼监禀笔太监王承恩恭恭敬敬的立在御座旁,看向认真听着臣子汇报的崇祯皇帝,却是暗自叹了口气。
各部院大臣起先可能是有些惧怕崇祯皇帝,说的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崇祯听得虽然不耐烦,但还是耐住性子一件件处理。
还是崇祯皇帝实在听不下去了,军情与各地情况一一询问起来,他们才是唯唯诺诺的低声汇报。
“皇上,不好了!”
工科给事中刘璇正一板一眼的说陕西、山西、大同等地连续数年的大旱,还没说一半就听见殿外响起惊慌失措的声音,遂是同一帮的臣工转头去看。
原来是一个御马监的小太监迈着小碎步匆匆跑来,最后由于太过慌张,更是绊倒在大红门槛上,连滚带爬的跪在皇极殿内。
“不好了皇上,高阳,高阳出事了!”
崇祯皇帝其实听见脚步声就知道不会传来什么好消息,自打建奴入寇,每天的邸报崇祯是想看又不想看。
说想看,国家大事身为皇帝的朱由检怎么能不过多询问,不看他也放心不下,说不想看吧,那是不用看几乎就能知道个大概。
每天传来的消息,几乎都是九边各镇的某个城池被攻陷,大明的军队接连溃败,无数的将士与官员被杀,更多百姓流离失所,建奴所向披靡。
但是身为皇帝的从崇祯又能怎么样呢,挥手派出雄兵百万消灭建奴,中兴大明,他比谁都想,这是他从登极之初就有的想法,但是时局如此艰难,能拖还是拖一拖吧。
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与两省总督孙传庭在搜捕李自成余孽,一时无法脱身,卢象升虽说率勤王兵马在北直隶,也不过是固守罢了,剩下那左良玉更是不能依靠,听闻清军入寇远远的跑到山西里去“剿匪”了。
崇祯虽然心里明白各地的军将都如同左营一样是不想入援,但他也无可奈何,话说回来,崇祯的旨意就连京里的言官御史们都不买账,都只是阳奉阴违罢了,心里都在盘算着什么谁又能知晓。
这四支兵马目前能动用来守卫京师的无非是卢象升,可是卢象升接连几次上疏,说是建奴势大不可硬拼,只能固守相耗,誓师出兵后目前也没有同入寇的建奴主力接触。
崇祯其实心里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不知道卢象升带着的那些所谓“勤王大军”到底是多少人,还以为是近十万大军,终究还是不能体会此刻卢象升的心情。
高阳虽然是个县城,但里面却住着崇祯的老师,誉满朝野的帝师——孙承宗,孙承宗可是现如今大明唯一的一个三朝元老,肱骨大员了。
崇祯听到高阳这两个字后立刻就是一惊,连忙起身,颤着手询问道:
“高阳,高阳怎么样了,难道建奴打到高阳了?”
那小太监小心翼翼的递上一份邸报,声音中带着哭腔,头都不敢抬的喊道:
“皇上您要节哀啊,高阳。。。高阳被建奴攻陷,全城被屠。。。。。。。”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六日,和硕贝勒岳讬率所部正红旗清军进围高阳城,沿途所过明军村堡、城池守将眼看着清军浩浩荡荡从城下经过,无一人敢阻截,致使岳讬顺利围攻高阳。
岳讬以八旗蒙古、八旗朝鲜、八旗汉军数万之众攻城,亲率镶红旗建州骑兵列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