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只需将维京人船队的停靠位置告诉这位芒斯特公爵罗德里戈即可。”威廉笑着摆了摆手,否决了奥索夫的这个提议。
“是,陛下。”奥索夫。班堡尽管心有不甘,但对威廉的命令,他不敢违背,只得咬牙告退。
“奥索夫,你和班堡家族就是我竖起来的一面招安北境诸侯和贵族塞恩的旗帜,可别有任何非分之想。”威廉看着奥索夫。班堡离去的背影,轻声默念道。
第424章 挪威及丹麦国王去世()
诸事已定,威廉在确认了维京人船队的停泊地点后,立即派出了罗德里戈和六千余骑兵出发,前往该地捣毁维京船队。
而威廉自己则率领本部人马和两千余骑沿着特伦特河和乌斯河继续北上约克郡。
这次有了诺森布里亚公爵奥索夫。班堡的帮助,威廉没有遇到任何成规模的抵抗,所过之处他和诺曼人没有受到诺森布里亚人的抵制。
“或许这就是班堡家族的影响力吧。”威廉看到这一幕,颇有些感慨,但心中却对班堡家族和奥索夫。班堡越发警惕起来。
威廉双眼微眯,用不可察觉的目光扫了一眼奥索夫,心中下定决心等他掌控了英格兰,继承英格兰的王位后,定要找机会将诺森布里亚公爵的头衔和领地收回,将班堡家族彻底从英格兰驱逐出去。
威廉麾下的军队行军速度很快,因为没有遭到抵抗的缘故,他只花了五天的时间就抵达了约克郡城下。
五天行进两百多公里,这样的速度已经算是非常快速的了,要不是沿途的贵族、塞恩们不停前来向威廉效忠的话,威廉和诺曼人的行军速度只会比这个更快。
饶是如此,威廉也超过了先前他花费八天时间从林肯郡抵达约克城下的记录了,没有了本地贵族的骚扰,确实方便很多。
“陛下。”
不远处,罗德里戈公爵的声音传来,只见他急匆匆地率领骑兵从约克城中出现,出城迎接威廉。
“哦?约克城攻下了吗,罗德里戈。”威廉有些好奇地发问道。
上次威廉兵临约克城下的时候,厚达近十米的约克城墙和城头上士气高昂的诺森布里亚人给了他非诚深刻的印象,在他的印象中,约克城不可能像这样被轻易而快速地被罗德里戈公爵麾下的骑兵攻占。
“回陛下,是这样的,当时我们击败了维京人的瓦兰吉卫队后,维京人就抛下了诺森布里亚军匆匆返回了约克郡。
随后,维京人乘着约克郡郡长松懈之际,攻入约克城中将这里洗劫一空,要不是我们救援及时的话,恐怕这里已经成了一片废墟。”罗德里戈公爵颇为感慨道。
“这么说维京人都撤走了吗?罗德里戈,你是否找到了维京人船队的所在位置并将其摧毁?”威廉语气中带着丝丝急切,开口询问道。
在他的心中,维京人船队是否被摧毁比约克城的存亡来说更加重要,因为维京长船是维京人可以神出鬼没的关键所在,只要将所有的维京长船全部摧毁的话,维京人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
“很抱歉,陛下。”罗德里戈低下了头,情绪有些失落,说道:“两天前我们日夜奔袭,快吗加鞭赶到了维京人舰队得到停泊地点,布里德灵顿港,但当我们率军抵达之时,维京人大部分军队已经驾驶长船离开了港口,我军只来得及拦截了二十余艘维京长船,俘虏的维京人才将将超过一千人。
后来我们掉头前往约克城,在这里发现了还留在约克城中为非作歹的维京人,于是我们就解决了维京人并顺手占领了约克城。”
“还真是曲折呢。”威廉感叹喊一声,看向罗德里戈公爵安慰道:“罗德里戈,你不必自责,我们谁都想不到维京人竟然这么果断就撤退了。您还是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为何维京人如此匆忙地撤离约克郡。”
“是,陛下。”罗德里戈在威廉安慰一番后,情绪平和下来,开始解说道:“我通过审讯维京人首领和贵族,发现了维京人和哈拉尔撤退的真正理由。
挪威及丹麦国王马格努斯病危,他随时都有可能去世,哈拉尔急匆匆地率军撤离约克郡肯定与此有关。”
“丹麦和挪威国王马格努斯吗。。。。。。”威廉听到这个有些耳熟的名字,开始思索了起来。
马格努斯。奥拉夫松(1024年~1047年10月25日),被称为‘善良王’马格努斯,他从1035年继位挪威国王和从1042年继位丹麦国王直至1047年逝世。
马格努斯。奥拉夫松。英格林是挪威国王奥拉夫二世的私生子,但在1028年的时候,他父亲退位,与母亲一同逃于丹麦。
1035年他回到挪威,在11岁的加冕成为国王,1042年,他加冕为丹麦国王。
马格努斯在挪威和丹麦两国的统治一支持续直到1047年,直到他在不清楚的情况下离奇死亡。
在他死后,他的王国分裂为哈拉尔。英格林的挪威王国和斯温二世。伊里温的丹麦王国。
历史上圣奥拉夫王朝的马格努斯国王在1047年10月离奇死去,但或许是因为威廉的缘故,马格努斯在1045年九月就离奇死亡了,他的死讯传到‘无情者’哈拉尔手中的时候,正好是他和威廉决战之前。
也难怪‘无情者’哈拉尔和维京人没有继续作战下去的意志。
哈拉尔。英格林在损失了瓦兰吉卫队后,他很明显还有再战之力,却非常坚定地临阵脱逃了,很显然他对马格努斯的离奇死亡的关心要远远超过这场战争。
说到哈拉尔。英格林撤走的缘由,就不得不说一说另一个关键人物,著名的丹麦伊里温王朝开创者,丹麦国王斯温二世。
斯文二世(Sweyn II,约1019年-1074年4月28日)是1047年到1074年的丹麦国王。
斯文二世的父亲是乌尔夫。芒索,所以他应为斯温。乌尔夫森,但他的母亲爱斯特丽。克努特林是英格兰、丹麦及挪威国王克努特大帝姐姐的女儿,所以他选择了爱斯特丽森作为自己的名字之一。
斯文在哈德克努特(克努特大帝之子)担任丹麦国王时被封为贵族,并加入丹麦与挪威的战争,但他们被挪威国王马格努斯一世的军队击败。
当哈德克努特在1042年去逝时,马格努斯宣布兼领丹麦王位,并封斯文作为日德兰半岛的贵族。
自1043年起,斯文开始与马格努斯对抗,但被打败,并且逃跑到瑞典。
斯文和马格努斯之间的战争持续到1045年,直到马格努斯被流放的叔叔哈拉德·哈德拉达回到挪威。
哈拉德和斯文两股势力合流,迫使马格努斯宣布与哈拉德分享挪威王位。
1047年马格努斯死亡,在他临终时说:他的王国将被划分,哈拉德得到挪威王位,而斯文是丹麦国王。
哈拉德不情愿丹麦被斯文二世拥有,开始攻击斯文二世,战争一直持续到1064年,哈拉德才停止了对丹麦的攻击。
在哈拉德之后被哈罗德·葛温森打败并且在斯坦福德桥战斗中被杀死,斯文二世将他的注意力转到了他的叔叔克努特大帝曾经统治的英格兰。
他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皇室后裔贵族埃德加一起,于1069年攻击威廉国王。
然而,在占领了约克以后,斯文二世从威廉那里接受了报酬后抛弃埃德加,埃德加被流放到苏格兰。
“看来哈拉尔。英格林是怀疑马格努斯国王的离奇死亡和斯温有关,他急匆匆地率军离去是为了和斯温争夺挪威和丹麦的王位。
上帝眷顾我诺曼王国,想来哈拉尔和斯温的战争将会持续很长时间,他们在十年之内都不会有经历侵略英格兰王国。”威廉心中有了猜测,尽管这些还都需要验证,但他还是松了口气。
第425章 终局上()
夺下了约克郡,降服了原诺森布里亚伯爵奥索夫班堡后,可以说北境诸侯中最强的两方之一诺森布里亚公国已经被威廉解决,即便是有某些贵族塞恩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也不影响大局。
在约克城修整一番后,威廉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负隅顽抗的麦西亚公爵李奥弗里克。赫威赛。
在上次考文垂战役后,威廉接连击败了麦西亚各郡守军,扫平了沃里克郡、莱斯特郡和德比郡。
后来,里夏尔公爵所率的另一组军团更是将格洛斯特军、赫里福德军、伍斯特郡这几个麦西亚南部的几个郡夺走。
如果再加上之前威廉夺走的沃里克郡等三郡的话,诺曼人就占据了麦西亚公国的三分之二领地,而且是最为精华的麦西亚南部地区。
此时,李奥弗里克。赫威赛公爵只能龟缩在兰开斯特的城堡中,根本无力抵抗诺曼人的再次进攻。
现在,还未被威廉收复的只有李奥弗里克公爵直辖的兰开斯特郡和伍斯特郡,以及舒兹伯利伯爵埃德里克。阿尔弗里克森。埃弗格森所拥有的舒兹伯利伯爵领了。
舒兹伯利伯爵埃德里克此人是盎格鲁萨克逊人大贵族家庭出身,确实天生叛逆的性格,很小的时候就纠结着一帮人雄踞山林,打家劫舍。
后来埃德里克提出了劫富济贫的口号,声称要做一名义贼,于是埃德里克盗贼团的实力越发壮大起来,整个舒兹伯利郡和赫里福德郡都是他的势力范围。
最后,还是李奥弗里克。赫威赛公爵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收服了埃德里克和他的盗贼团,因为埃德里克是本地大贵族出身,因此他被李奥弗里克公爵册封为舒兹伯利伯爵。
历史上,埃德里克伯爵曾经数次率领盎格鲁。萨克逊人起义反抗征服者威廉的统治。
后来,埃德里克伯爵与威廉妥协,加入了威廉征服苏格兰的战争中。
只是后来,埃德里克伯爵故态复萌,又数次发动起义,他一直活跃到1076年,最后被威廉俘虏并绞死。
历史上的罗宾汉传说就是根据埃德里克伯爵的故事演绎而成的。
考虑到舒兹伯利郡和赫里福德郡的地理位置,临近威尔士的波伊斯郡,有着威尔士茂密的森林和群山,再加上埃德里克伯爵麾下的盗贼团,怪不得历史上舒兹伯利伯爵埃德里克能和征服者威廉纠缠近十年之久。
考虑到这些,威廉也不得不慎重对待。
倒是有一个好消息值得令威廉高兴一番,根据他部署在兰开斯特宫廷的密探获得的消息,威廉最忠实的敌人麦西亚公爵李奥弗里克。赫威赛被病魔缠身、卧床不起,已然是命不久矣的样子。
也难怪李奥弗里克公爵的身体会支撑不住的,毕竟他已经是七十七岁高龄了,身体早已经不如以往,即便他是一位长寿的贵族,但在遭受到一场大败之后,大起大落之下身体受到了巨大的损害。
现在,麦西亚公爵不能视事,以及命不久矣,而他的继承人阿夫加。李奥弗里克森。赫威赛确实个平庸之人,根本无法挑起大梁,和威廉对抗。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麦西亚的大小贵族心思各异,他们不会追随一位骄傲自大、胆怯懦弱和专断的继承人。
现在已经有一些麦西亚的贵族塞恩秘密投靠了威廉,尽管这些麦西亚贵族塞恩只是一小部分,但对威廉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了,利用这些投靠的贵族,威廉可以轻取兰开斯特。
。。。。。。
第三日,威廉再次召集了麾下的军团出发,在利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