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曲舞毕,音韵犹存,八姬婀娜走出了宴厅,只听有客卿赞赏道:“公子收藏到淮水八姬,举世少有,堪称极品,能者拥之,贺喜公子!”
“贺喜公子!”大多数客卿士子跟着称赞。
魏公子笑逐颜开道:“这八姬固然歌舞绝佳,容貌娇美,但还谈不上举世极品,据说当今列国之间流传着一张'战国十大红颜'的榜单,有一玄二才三侠四奇女,个个都是举世罕见,若能得其一而拥之,都艳福不浅啊!”
第51章 战国红颜()
魏公子侃侃而谈道:“战国十大红颜,排名第一的玄女是鬼谷宗的一位惊才艳绝的女弟子,澹台清儿,人美如仙,精于补天之算,得鬼谷子真传,推起辈分来,此女算是庞涓孙膑、张仪苏秦的小师妹了。”
“接下来的两个才女分别是楚国的琴非烟和齐国的洛语嫣,都是才冠京华的大才女,精通百家之学,融会贯通,鉴古知国兴衰,操手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人也是倾国倾城。”
“这三侠女,有两位各来自古老剑派风舞门和兼爱非攻的墨家,凌波仙子般的人物;而另一位则是一名女刺客,人称女修罗,她杀过的人,上至诸侯之君,下至草莽游侠,但凡见过她的人没活的,只是她的威名和冷艳却从韩国神秘的天机阁组织中传出,目前她已成为刺客盟天榜排行第一的杀手!”
“四奇女,一位是道家庄周的养女,其它两位是名动天下的名姬,在红颜榜之末,排行第十的则是我魏国白氏家族的现任族长,白若溪,她一手掌管白氏家族屹立列国六大商贾世家而不倒,并蒸蒸日上,堪称商界的天之娇女,被划分上榜,成为了红颜榜最后一位。”
众人恍然大悟,或多或少听过这些人的名气,这十位红颜女子,个个都是身份超然,气质脱俗,见上一面都是莫大的荣幸。
“诸位,五日后,齐国的大树才女洛语嫣就要到大梁城拜会大王,同时要在行馆召开一场论政会,邀请魏国贤者之士过去交流,据说她正在著书立说,编写年史,要到诸侯列国采风,寻找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论,一旦被她写入书中,很可能会流传千古,在历史长河中被后人记住。”
在场客卿都惊讶万分,想不到这洛大才女竟有如此雄心壮志,要著书立说,要成为百家圣子之一。
俗话说百年出一圣,文圣著书立说,流芳千古,武圣破碎虚空,超脱生死!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家、纵横家,其实只有十家之言。
但这十家里每一家又有许多不同姓氏的代表人物,自成一言,教化世人,堪称哲理,大智于世,这百家有“百家之言”“百家之姓”的意思,诸子则是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便有了诸子百家的称呼。
辰凌没听过什么洛大才女,倒是见过白若溪,心想大小姐天生丽质,性情刚毅,独自撑起一个跨国大家族,励精图治,实在不容易,以她的气质美貌,才学机智,能进战国十大红颜的榜单,也是理所应当。
会场其它人听闻洛大才女要来到大梁城,都很兴奋,酒席之间谈论纷纷,看来是有意要去参加这论政会,抒发胸中所学,不但留给才女好印象,更主要的是能与诸侯列国的贤者同言入书,流芳千古。
魏公子见气氛高涨起来,微微一笑道:“昨日甘先生剖析时弊,说道方今天下,战国争雄,诸侯图存,是为大势。争雄者急功近利,唯重兵争,却不思根本之争。是故争而难雄,雄而难霸,霸而难王,都难成大国,我魏国也失去争霸的基础条件,先生可否今日在宴席上说与众人知晓,也好让大家瞻听先生治国高论!”
他这么一说,明捧甘茂,实则是激起所有客卿针对甘茂之心,同仇敌忾,各抒己见,这样一来,他就尽可能根据宴席上客卿士子的表现,从而挖掘人才,掌握食客的真实水准,正如俗话说的,好马劣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
果然,魏公子话音落下,大厅以及庭院的客卿士子全部竖起了耳朵,要听这甘茂有何高论?
“请甘先生道出,也让我等听听什么劳什子的高论?”
“秦国高论,不知能否道清魏国之事?”
“快快说来吧,什么高论低论的?”宴席客卿有的忍耐不住,不停发牢骚。
甘茂怎不知魏公子的心计,但此时面对众客卿的挑衅,无名火起,冷笑一声,环顾这些乌合之众,放言说道:“纵观天下,欲称霸于诸侯者,莫不依靠强大的武力;然一城一地之得失,一战一役之胜败固然容易;其辉煌却只是昙花一现,若无强大国力支撑,穷兵黩武只会使得自己精锐尽失,国力疲弱,最终不但不能称霸天下,反而受制于人。”
“魏国自三家分晋之后,魏文侯魏斯继位后,政治上任用翟璜、吴起、李悝等人进行改革,使魏国国势逐渐强盛;军事上魏国联合赵、韩,西击秦,东击齐,南击楚,创建了由魏国领导而由韩、赵辅佐的中原霸权,可惜这三人变法都并不彻底,或被赶走,或被杀害,变法半途而废,没有真正触及根本,正是由于这些未根除的隐患,贵族势力和旧制度根深蒂固,使你魏国易主而落,人才流失,一路下滑,三代之后,魏国已经苟延残喘,要称霸起来,谈何容易,没有稳固夯实的根基和经天纬地的乾坤大才,魏国最后不过成为被秦国吞并的一员罢了。”
“一派乱言,危言耸听。”这时一个士大夫站起身来,想着魏钰拱手一礼,说道:“在下阳翟人梁文烯,纵横家学子,听甘先生言,觉得其目光只顾自身,忽略了天下形势,那样强国等于闭门造车;当今时局,连横合纵也,秦国主张连横,我魏国主张合纵,只要方法得当,促成五国联军与秦军交战,消耗秦国军力和财力,我国则休养生息,借助战火蔓延出售粮草和兵器,增强国库之实,发动乡野之民参战强兵,魏国何愁不会中兴!”
甘茂冷冷一笑,正要反驳这等谬言,忽然间一名家将慌慌张张奔入大厅,急报:“禀侯爷,太子魏遬带同太傅张仪,和很多武士剑手来到侯府门前,声称要闯入侯府,带走甘先生。”
魏公子闻言,顿时恼火,太子魏遬虽是他兄长,但王权之争,六亲不认,此刻他到来,摆明不给他魏钰任何颜面,岂有此理!当下喝道:“来人,跟随本公子到侯门口察看究竟!”
第52章 权力漩涡()
太子魏遬在秦国做过人质,后来秦国干涉魏国的内政,与魏王商讨后,预定了魏遬为太子,有利于秦国的连横政策,这魏遬身边也有不少能人异士,他身边的太傅,就是天下闻名的纵横家鼻祖人物张仪,鬼谷子的记名弟子!
张仪曾在二十年前到秦国,被秦惠文王拜为客卿,直接参予谋划讨伐诸侯的大事,后来与秦公子华带兵攻打魏国,一举拿下魏国的蒲阳城。张仪乘机推自己的连横政策出笼,建议秦王把蒲阳归还魏国,并且派公子繇到魏国去做人质,而他将利用护送公子繇入魏的机会与魏王接近,游说魏王投靠秦国。
随后张仪开始了人生最辉煌的一段官场生涯,先后两次为秦相,两次为魏相,游说过魏、楚、韩、齐,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纵横捭阖,言而无信,一次又一次为秦国争取了最大的利益,直到秦武王登基后,对张仪不满,这才弃官回到了魏国任职。
魏遬黄昏时候才得到了消息,甘茂已经被成功押送至大梁,而押送者正是当日在沙场上生擒甘茂的魏军校尉辰凌,让秦国在沿途所有营救布置全部泡汤了。
秦国在大梁城内的眼线和情报机构,立即找上了张仪,通过张仪促使太子魏遬向魏钰施压,带走甘茂,魏遬得到了秦国许诺的好处,威逼利诱之下,带着家将和客卿前来要人。
魏钰带着一些家将武士和剑未道好手来到侯门口,发现侯门外站立了不少持兵的武士,都是太子府上的家将。
“是谁在门外争吵啊?”魏钰佯作不知徐徐走到门前,一副处之坦然的模样。
太子遬冷哼道:“魏钰你来的正好,平日里如何调教你侯府家将的,看见本太子来此,不夹道欢迎,还抽出了兵器,欲对本太子不利,统统该死!”
他眼色骤然一寒,当权者的厉气散出,身后的一些剑客和武士猛地上前几步,兵器压制过去,哗啦啦几声,魏公子府的家将武士就被压退数步。
“放肆!”魏钰大喝一声,不怒而威,虽然对方是太子的手下,但他丝毫不顾太子的情面,目光瞪向太子遬,不悦道:“难道王兄到此,就是要兵戎相见,给兄弟难堪吗,如果是这样,恐怕是来错了地方!”
魏公子府的武士听到了主人的狠话,都明白意思,近百名的武士手持利剑从侯门口冲出来,呈半弧型围向了太子的人,这一次太子遬来的匆忙,没有带足够的人,身边只有七八十名侍卫,十五六名二阶剑手,七个武师,一位武尊高手,其它十余人是客卿谋士,张仪算也在其中。
太子遬哈哈冷笑一声,目光盯向公子钰,不在意道:“怎么,为兄到此,难道就是为了和他们一般见识吗?别再这做戏了,你知我的来意,听闻秦国上将军甘茂到了你的府上,他乃秦国贵宾,不容尔等屈辱,现在我要带走他,三弟是让自己人送出来,还是我的人进去请?”
“我没有听错吧,甘茂是由我的麾下在沙场擒获的,此次押送到侯府上,自然由我派人看管,明日自会上交给大王,岂能中途没来由地交给你?”魏公子毫不示弱地说道。
“你的人?那都是王庭的人?是魏国的将领!还有把那个辰凌叫出来,我倒要见见他是否有传闻中三头六臂那么传神?”太子遬拂袖冷酷道。
“怎么?王兄这就想要挖人了?哈哈,今晚这两人,王兄你恐怕一个也带不走。”魏钰有恃无恐,随着府内养士越来越多,早有一种跃跃欲试挑战权威的冲动。
“你!摆明要阻拦本太子了。”太子遬当着面被顶撞,脸色发青,眼光充满厉色,双方的家将武士剑拔弩张,只要主子一发话,立即血溅对方十步之内。
“魏丞相到——”
忽然一声高喝从远处响起,紧接着数十名骑士开道,后面跟着近百的侍卫队,队列中间有一辆驷马华丽篷车,徐徐驰来。
很快,车马来到魏公子侯府门前,侍卫掀开车帘,丞相公孙衍跨下车辕落地,看着门庭后的场景,捋着短须微微一笑,走上前去。
这公孙衍身材中等,年过半百,眉庭开阔,幽深眼眶炯光有神,浑身散发几分名家大儒的气质,来到诸人前面,淡然道:“今日两位皇子有此雅兴竟聚在一起了,怎么,还要大动干戈?别忘记,这是大梁城,你们是王室的中流砥柱,兵戎相见,倒让那外人嘲笑了。”
太子遬和魏钰都收敛起来,没有当场发作,这公孙衍本是魏之阴晋人,于秦惠文王五年在秦,为大良造,曾经为秦国立下许多战功,出将入相,还率领秦军吞并魏国河西之地,后来公孙衍因张仪事秦被排挤,来到魏国,开始他的合纵抗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