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怎么了!你们这些愚鲁匹夫,莫非想要造反不成?你们的官职,将印皆是本官与杨太尉所授,皇上又如何能一一记得!你们居然胆敢如此对皇上不敬,不想要做官了吗?
若真是不想做将军,马上将印绶交还于朝廷就是。若是想要作乱,哼哼!外面可是有数千精锐的江南勤王军。本官就不信了,就凭你们这些,这些。。。
难道比那凉州骑兵还要勇猛善战不成!哼!韩暹,你想做甚?”
这些人的将校官位都是他所授于,若是在平日里,这些人等若就是他的门下学生了。
作为师长的身份的韩融,骂起这些将校来自然是理直气壮。加上有了强大的外援,他更是对这些已经没有多少兵力的武夫,更不必留一点的客气。
果然,刚才还气势汹汹的一群武夫,被韩融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突然就被打消了气焰。不论是韩暹还是身后想要上前的李乐,都是眼光闪烁的看向了正在收拾战场的江南军。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乐立刻换上了一副笑脸,上前点头哈腰的说道:“哈哈,太仆大人,小子们皆是忠良之人!哪里敢,哦,哪里会想要做什么坏事!
只是末将与众位兄弟们看江南军的兄弟们作战辛苦了,想要帮忙打扫战场而已!
咱们这里多少也还有着千余精壮的兄弟,要说打仗咱们不敢在江南军的兄弟面前夸口。这打扫战场的本事还是不差的!大人你看?”
有他这样在其中周旋,韩融仿佛才消去了心中的火气。重重的哼了一声,却是带着几分询问的神色看向了偏将军张纮。
对于张纮来说,太仆那是十足的高官了,可是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对张纮这个唯一熟识一些的江南军负责人,韩融也不得不将他放到平等的地位上来面对。
对于太仆大人的客气,知书达理的张纮当然不会视而不见。急忙恭敬的向着韩融还了一礼。
这才向着一群混乱的‘友军’将士道:“那就有劳各位将军了!不过江南军有些重要的军规,还望各位遵守,不然到时反而会惹得大家不便。”
转头对着看守的卫士队长大声命令道:“林山,将我军的军规告知各位友军将士们,以免之后产生什么误会!若是有人故意违犯军规,你们知道该如何处置!”
身为征北将军的李乐,有些不乐意的低声嘀咕道:“切,不过是打扫战场而已,要什么破规矩。真当咱们都是初上战场的新丁不成!”
转眼看到江南军卫士们冰冷的眼神,马上缩了下头,不敢再多话。
一场逼宫的闹剧平息,转眼就是一个时辰后,太史慈才带着追击溃兵的骑兵大队回转营地。
“末将江南军宛城军司马太史慈,拜见皇上,甲胄在身不便于礼,还请皇上恕罪!”
此时的献帝,已经是满脸的欣喜,仿佛分散多年的老友重见一般。
哈哈笑着,上前捉住了太史慈强壮的胳膊:“太史将军千里奔波,救援朕与危难之中。你等救驾有功,所有随行将士皆官升一级!太史慈,朕封你为,封你为。。。!”
献帝转头向着韩融看去,他也不知道如今朝廷还有什么合适的将位,是没有封出去的。若是再闹出两个同官职的将军来,那只怕英明神武的汉武帝也要从陵墓里爬出来,痛骂这些无能的后代几声了。
虽然心中对前朝皇帝怨声不断的献帝,倒也不怕自己的祖先前来责难。但大汉何曾有过两个征东将军!唉!这混乱的时代,一切都已经乱套了。
这边太仆韩融还没有回应问话,卫队长林山已经将战场清扫完毕,前来回报:“报!将军,战后清点已毕。方才在与敌交战之中,我军一共阵亡七百三十二人。所有将士遗体皆已收敛!
另有征西将军胡才战死。其他校尉以下将领阵亡二百余人!
另有大臣,士卒不计其数!我军未曾有这些官员与友军名册,故无法详细统计其中人数!”
张纮轻轻的点头,神色黯然的沉痛说道:“嗯,要好好安排我军将士们的遗体!遵照军规,将勇士们都带回家乡!”未完待续。。
{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QQ名峰起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四十二章 子义拒官()
看着行动利索的林山领命离去,再次感觉劫后余生的大臣们都是一片唏嘘。他们庆幸着自己几人,也就是紧紧的跟在献帝身边,这才能安全的活下来。
不然,他们此刻只怕也是归于在方才卫士所报告的那些,死伤多少不知,亡者姓名不详的一群同撩中的一员了。
这一年多来,不论是上到三公级的朝廷重臣,还是最低级的芝麻无品秩的刀笔小吏。跟着献帝离开长安时的队伍可是有着万余人。
其中有许多还是从洛阳迁都之前,就已经跟着献帝的老人。可如今看看中军大帐的周围,一共也不到三百的人员。
众大臣的心中都涌起无限的凄凉,这一路上,死在了乱军之中的官员已经太多。活下来的人中,谁都能随口说出十个八个来。
在这样的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品秩的高低,并不能做保证一个人能比别人活的更长久。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是下一个被马刀斩杀的可怜之人,成为从别人口中,带着怀念的语气说出来的名字呢。
对于臣子们感慨万千,献帝有些麻木的转过脸去。就算大臣、将士们死了再多,已经习惯了如此动荡生活的献帝也不会再有一丝心痛。
反倒是征西将军的死,却让献帝的眼睛一亮。
看着身前昂然肃立,威风凛凛的太史慈,献帝的心中荡起了笑意,他又有了一个新的完美妙计。要知道之前连杨奉那般的人物皆能官封二品,如今看起来实力更强的太史慈,又有什么不能封的。
打定主意,心情舒畅的献帝立即朗声宣布:“太史慈听封!你救援圣驾与危难之时,立下不世大功。朕今日就特别赐封你为征西将军!赐爵关内候!食邑二百户!”
献帝每报一条封赏,所有的大臣们的嘴就惊讶的张大一分。相对于太史慈得到的来说方才的封赏,将士们全部晋升一级,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没有人知道献帝此时在想什么。太史慈在江南,如今不过是个小小的骑兵司马。一次给出这样的封赏那就真得是超级大手笔了,在有心人看来,其中别有用心的意图未免有些太过明显。
这样级数的封赏。已经是真正的封候拜将了。也就是当初李傕等人初入长安,因为根基不稳而听了贾诩的劝告,为拉拢刘表与袁术对朝廷的支持之时才发出过。
可是他们两人当时至少都掌握着一州之地,手中更是有着十万精兵的实力派人物。
只要太史慈稍稍有些野心,接下这个封赏,那他的官位就还在自己主公孙策之上。有了这个将军名号与官位,他只要借着献帝的名义。就可以直接找块地方招兵买马,成就一方诸候。
向来性子宽宏的张纮心中也是一怒:“皇帝小儿着实太过份了!居然一再的向江南挑起事端,只想要让江南的主公与属下不和。真看不出来,他小小年纪,居心就生得如此险恶。
我江南一地为他出兵出粮,士卒伤亡无数,就换来他如此的报答吗?当真是帝皇与娼妇一般无情呢!
不过对于郭祭酒他们来说,你这小皇帝的手段还太稚嫩了。本官既然有办法应付略有离心的许氏兄弟。同样也就有办法对付,任何想要背叛江南的野心人物!哼!”
这一刻,向来主张江南**的张纮。对心急的献帝所做所为彻底的失望了。但胸有成竹的他只是静立一旁,与众位大臣们一起,同样有些意味深长的看着太史慈。
对于这个孙策莫名其妙就分外信重的大将,张纮也想要看看,这个太史慈是如何应对皇帝正大光明的招揽。
与刘备他们一样,身为降将的太史慈又凭什么,他就能得到孙策如此重用。一到江南,孙策就让他做了骑兵司马。与孙策分别统率江南军仅有的,八千重金打造的精锐骑兵中的一半。
要知道江南军如今这么多的将领里。无论是加入江南军的先后,亲疏。年纪,本事。哪一样也轮不上这个太史慈来坐这个重要的位置。
可偏偏他就是做了骑兵司马,成了与周瑜一样,常年掌握着军队的第二位将领。对这个走了狗屎运的太史慈,各将也没有少议论,以至于远在京畿的张纮也听到一些风言风语。
可是对于这些置疑的声音。孙策只是抱以神秘的微笑,从来不对之加以解释。
见自己瞬间成了众位文武官员的焦点所在,深有才智的太史慈,早已明白献帝的一点心机。脸色不变的看了一眼前方,正脸带一丝莫名笑意,等着自己领旨谢恩的小皇帝。
向着皇帝躬身一礼道:“末将谢皇上封赏!”
得到自己想要结果,围观的众人都是松一口气。谢恩领赏,就是所有人在此刻应当做的事。谁能放着如此的高官厚禄不要的,除非是百年一出的傻子才会如此好坏不分呢。
太史慈接着淡然说道:“不过!皇上!以皇上之年少英明,当不是不分主次的昏君。末将只是奉主公之命出兵护驾,本身并无功劳,当不得皇上如此重赏。
还请皇上收回成命,将这赏赐给了我家主公就是!至于末将的那点军功,江南军法处自会安排妥当。就不必由皇上操心了!”
太史慈居然直截了当的拒绝了献帝的招揽,让众官的嘴个个再次张大,都是震惊不已。
献帝一方人人都是摇头不止:“什么?这世上,谁不想要皇上的封赏,太多的人就是求也求不到。可是原来这世上,还真是有傻子存在的啊!”
张纮微微点头:“这个太史慈不错,很不错!是个忠义为主的汉子!果然不愧是主公所看重的非常人物。他做的好,比别人好!不为名利,只为一个气节!
要知道他今日面对的官职,比起许家兄弟当初的那点诱饵,可是天地之差了。”
张纮意味深长的看看脸色铁青的少年献帝,又看看脸色非常红润的许家兄弟。脸上终于绽开了一朵灿烂的微笑。未完待续。。
{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十三章 满宠之怒()
QQ名峰起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见到众人表情都是十分的精彩各异,太史慈英俊且坚毅的脸上依旧是一副平静的表情。那他们手中有多少兵马?
想朕那景升皇叔,向来兵强马壮,他为何不主动请求入京勤王?咦,不对,年前不是有军报,说你们江南军已经攻陷他们俩人所掌州境了吗?”
听着献帝问得急迫,张纮当然明白献帝急于脱困的小心思。哈哈笑着:“皇上且莫心急。两位刺史大人手中,足有数千精壮郡兵与差役供其调遣。对于执行州中事务已然足够。
不过刘荆州还有些事务要交接,对他的职责进行明确,暂时还需在舒县盘桓些时日。按主公计划,他应当在年后重回荆州任上。”
“原来如此!”献帝刚刚振作起来的精神,马上又低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