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
听见话一沉,孙宝琦心里顿时一紧,就知道,就知道
“不过,鄙公司未来三年内将筑成陇海铁路,全线1800公里,支线近500公里,各类辅线近千公里,不知四少可知如此规模之铁路,所需钢料几何?”
“这个”
盛恩颐一愣,他还真说不上来,即便是在伦敦上大学的时候,他可也没怎么听过课,脑子全用在那些骚浪劲现在有时候还要品味一番的洋婆娘身上了。
“若计以连云港之建设、西式站台建设之用,三年内,所需钢料几不下百万之巨,不知以汉阳厂之规模,能否保证我公司所需钢料之供给”
百万吨
盛恩颐瞧着李子诚,全是不可思议的模样,而孙宝琦却是在心里认真思索着李子诚话里的意思,准确的来说是话里的水份,虽说有些水份,可若是按盛宣怀的估算,既便是没有百万之数,那么六七十万之数还是有的,三年供应钢材六七十万吨,汉阳厂,还真吞不下。
相比于孙宝琦,年青气盛从不示弱于人的盛恩颐,这会那里会服这个软。
“李兄,我公司有煤铁两矿、又有汉阳之铁厂,若是李兄愿意与我公司签定合约,公司自当扩产,届时必可保证对贵公司之钢料供应”
“哦”
眉头微微一跳,李子诚又接着说道。
“贵公司去年同日本达成预售生铁合同,每年向日本售生铁近十万吨之巨,又辅以每年十万吨矿石,此等将铁之产能、矿之产能皆抵于他人,又有何能扩充产能?”
声音不大,李子诚的目中却带着一丝不屑之意,历史上汉冶萍正是毁于盛宣怀和其后汉冶萍管理继任者为一已之私,使得日本能用少量贷款把中国最大之铁厂几变为日本八幡制铁所的原料供应厂。
而开了所谓预售生铁合同的,正是去年盛宣怀签下的名义是“预支生铁价值”的合同,合同规定:15年为期,按年6厘行息,以制铁所订购生铁价值给还本息。虽未提及抵押担保,但通过此贷款合同规定公司承担的义务,不仅按年供应日本优质矿石的数量大增,且尚须供应日本相当数量的廉价生铁。即按照购售生铁合同,15年内须以平均2。6日元价格,供应铁矿石150万吨;以每吨26日元的价格,供应生铁140万吨。
日本制铁所计算上两项合计价款为3354万日元,其中除抵偿贷款本利925。5万日元,尚超出2429万多日元。即是说,日本以预支600万日元的手段,于15年内,不仅可获取300多万日元的贷款利息收入,且还可用极低廉的价格,按约相当国际平常时价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购入值2400多万日元的矿石和生铁。
也正这笔合同改变了汉阳和八幡这两个亚洲钢铁厂的未来命运,直到现在汉冶萍论其规模之大;堪称远东第一。而比汉冶萍迟起步的日本八蟠制铁所,十年不过才开始炼铁,而且依赖汉冶萍提供矿石和生铁,却能发展为一流的钢铁企业后来居上,在几十年后,这家制铁所则全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的一个组成部分。
即便是在百年后,在公司中偶尔有人谈及此事时,无人不觉痛心,中国规模最大、最完备的钢铁厂,就这么被日本人用几百万日元给毁掉了,最终在十二三年后落得厂毁熄炉的田地。
“以陇海铁路这么大的单子,若是我发于外人,便可得谈判之利,价格自然可得公道之价,而交于汉冶萍,不知,已卖空汉厂之产能的汉冶萍,拿什么来满足我筑路所需之钢材”
“这个”
盛恩颐哑着,就连同孙宝琦一时间也找不出什么话来。
“不过,这事,并非没有回旋的余地若是”
李子诚却又突然一笑,接着笑说道。
“总之凡事都是可以商量的嘛”
(不好意思,昨天加班直到今天上午十点多,以至没能更新,今天回到家中,几乎就是倒头就睡,刚刚睡醒,这当真过了熬夜的年龄了依然很困明天,无语一定三更呒呼)
第083章送上门来的。
第083章送上门来的是由,
第084章 短视()
第084章短视(今天三更!第一更)
上海!
满江飘浮纵横的船只,琳珑剔透的舷窗,暗夜闪烁不定的桅灯,尖啸长鸣的汽笛,逶迤起伏的西洋楼房,灯火繁丽的满江倒影,怪兽一样瞪着牛眼似的车灯,往来穿梭西洋马车、不时鸣笛的各型轿车,高耸的四处丛立的绒呢缎面西式礼帽,咖啡馆逸出的蒸腾弥漫的水汽,这一切都在夜色中影影绰绰,构织出一片迥异于他地的时髦而又怪异的景象
开窗帘,推开窗户。蓦然,宽阔的黄埔江,如织的轮船,喧嚣的市声,一起朝着盛宣怀涌了过来,每次夜见灯影中繁荣纷攘的一切,盛宣怀都只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虽说这几十年来的商宦沉浮,早已经让他看淡了许多事,可他却从没有像现在这般的无助,准确的来说是无奈。
“袁世凯啊”
闭上眼睛,盛宣怀便想起当年自己和袁世凯的那段因争夺轮船、电报两局,而生出的旧怨,正是这段与袁氏的旧怨,才使得自己颇受“照抚”,几乎是从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开始,自己的日子就难过起来。
身为大总统袁世凯自然不能挟公报私,甚至于他表面上还摆出一副不去追究当初孙黄二人逼迫自己签那份中日合办汉冶萍的责任,可这半年来,汉冶萍可是没少受“照顾”。
湖北军政府的勒索、汉阳枪炮厂、江南造船厂的“铁捐”,林林总总的敲诈,可谓是让盛宣怀不胜其烦,也正因如此,才会生出想一些旁样的心思,以借着他人之手,保全盛家的产业,现在盛家的产业具在汉冶萍。
“哎,难啊”
瞧着那份从连云港打来的电报,盛宣怀又是一叹,若不是因自己怕惹上什么麻烦不敢离开上海租界,又岂会让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去连云港,原本想让他去那多少总能从李子诚那里学到一些东西,可未曾想到。
“若汉冶萍废除或修改同日方合同,陇海铁路公司自愿将陇海铁路用钢悉数交由汉冶萍公司”
想及那李子诚的话,盛宣怀忍不住摇起头,他李子诚以为日本人就是那么好对付的?
日本人安的是什么心,盛宣怀当然明白,今年年初时,南京临时政府就曾逼迫自己“以汉冶萍公司急需巨款为由,向日本正金银行提出500万日元借款的申请”。而那时在江苏老家的资产已被没收,汉冶萍的自有股份亦岌岌可危,自己不得不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做法表示支持,但他对南京临时政府同意中日合办的允诺又有些不放心,更不甘于将自己经营多年的公司交给日本人。
可那边孙黄两人却急于获得借款,同时又不便直接承担同意“合办”的风险,所以用没收家产作威胁逼迫自己,强迫自己同日本签定合办合同。眼看中日合办汉冶萍已无可挽救。自己将承担如此丧权辱国的责任亦无可逃避。但自己毕竟是久经战阵、纵横江湖的高手。
最后在签约的时候,将第十条加以修改,最后正是这一字之改,既轻轻卸却了原本自己要承担的千古骂名的重担,又为孙、黄掩盖了既秘密同意“中日合办”,又不敢公开承认的尴尬处境。更重要的是挽救了汉冶萍的主权差一点就要沦丧的危机。
借着改那一个字,把皮球踢给临时政府后,那位临时大总统才迫于舆论压力,指示自己与日本办事废约时,而日本也是哑吃黄连,连呼自己“老奸巨猾”,上了自己的当,可在外间又有几人能理解此事,也正是那次谈判,盛宣怀总算是体会到日本想控制汉冶萍的野心,去年签那笔预售合同,也是没办法,铁矿不畅,实属不得已,而现在
想着陇海铁路指日可待的几十万吨钢材的市场,盛宣怀禁不住发生一声长叹,眉头皱得更紧了,在窗边寻思良久之后,他再一次从保险柜中取出那份合同,然后趴在桌前,逐字审查着同日本签字的借款合同。。
突然,看到其中一条,盛宣怀只觉眼前一亮,接着又呲牙一笑。
“你李致远抛来团软拳,夫就回你一个软拳,就看你敢不敢接了”
“哼”
冷笑着,看着那盛宣怀回来的电报,电报是孙宝琦亲自送来的,连云港电报站是从东海县扯来的线路,现在到也方便了对外联络,自己昨个给盛宣怀出了个“主意”,今天这盛宣怀便原封不动的回了自己一计软拳。
“董事,这盛宣怀,也太”
一摇头,穆怎么也想不出这盛宣怀,怎么就好意思开的这个口。
“太什么?”
瞧着穆,李子诚便挤出笑容。
“他太短视”
“短视?”
“没错”
手抖着那份长达数百字的电报,这电报没被孙宝琦译出来时,只字会更多,这时候公司间电报业务联系,往往皆用密码。
“若是我出了这900万日元,咱们就等于把汉冶萍握在了手里,接下来十五年,这汉冶萍表面上是家公司,可实际上,不过只是咱们的一个下游供应商,而且是被间接吞并的那种”
“可,咱们不也要办钢铁厂吗?”。
从李子诚话里的意思,穆能感觉到他似乎准备接下盛宣怀的这记软拳,但禁不住有些疑惑。
“若是咱们现在答应了盛宣怀的条件,可不是给自己扶持一个对手吗?”。
商场如战场,穆岂会不知道这个理字,当年盛宣怀对胡雪岩可是招招要命,甚至不惜借外人之手,这就是商场。
喝口茶,然后舒了一口气,李子诚笑看着猜出自己的决定,并对此有所不满的穆。
“帮他,当然不是,我不是在帮他,而是在帮咱们自己。”
“帮自己?”
“日本人去年为什么要签这个合同?”
“还不是为了谋利?”
“谋利?若是真这么简单,那也就好了”
摇着头,李子诚神情随之变得有些严肃。
“日本人这么干,可不是谋利这么简单,最直接原因则是日本制铁所的扩建增加了对生铁和矿石的需求。按照公司整理的亚洲钢铁工业资料,日本制铁所从1906年起进行第一期以年产18万吨钢材为目标的扩建工程,已于1909年完成,之后他们又紧接着手制定目标年产30万吨钢材的第二期扩建计划。日本政府的这项计划,从一开始便是将汉厂冶矿当作其钢铁原料的主要供给基地考虑在内的,日本贷款给公司扩建汉厂冶矿,就是是为了保证制铁所二期扩充计划的实施,甚至可说就是日本制铁所扩充计划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的目的就是为想把汉厂冶矿变成日铁的生铁厂和铁矿,这才是他们的目的。”
想到盛宣怀的短视,李子诚忍不住叹口气。
“咱们建铁厂,压根就不需要考虑汉冶萍的威胁,这汉治萍也办成十好几年了,可看看他们又干了些什么,到现在铁是生铁锭、钢是路轨、桥梁,汉冶萍不解决管理经营上的种种问题,终究不脱失败的厄运,可是日本制铁所却不一样”
提到日本制铁所,李子诚浮现出些许苦笑,这制铁所论投资、规模远逊于的汉阳,可最后汉阳熄炉停产,消失于荒草之中,而反观初建时规模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