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琦只是一声长叹。
“恩颐,走咱们先去饭店”
所谓的连云港大饭店不过只是一栋用木板临时搭建的建筑而已,尽管看起似乎还像个样子,可实际上任何人都能看出这饭店的简陋。
“岳父,你瞧瞧,那李子诚,未来也太不自量力了,瞧瞧,这还不如盛府佣人住的地方,竟然还挂什么连云港大饭店,真不知”
“恩颐”
这会作为长辈的孙宝琦反倒是有些受不了这盛家四公子的脾了,于是便沉脸威喝一声,说什么也是当过一省巡抚的他这么一喝,反倒是原本跋扈轻狂的盛恩颐立马就没了脾气。
“岳父,我,我这就是玩笑”
年龄不过才二十岁的盛恩颐,原本就是依着爹娘的宠才成为那个挥霍无度、奢侈成性的公子哥,可孙宝琦再怎么说也是他长辈,也是他的岳父,在长辈面前纵是他再有两胆子还是不敢造次。
“恩颐,这次你爹让你随我一起来连云港,一是为了公司钢轨的事情,看看能不能把陇海铁路的单子拿下来,这毕竟是咱中国人自己出资修的铁路,想来也不会有借款之无奈”
话时,孙宝琦在心底一叹,汉冶萍公司三大宗生意,一是生铁、二是铁矿,可这两样都不挣钱,而且早就贱卖给了日本人,只有另一大宗钢材有利可图,而钢材之中又经钢轨及鱼尾板、钩钉、螺钉、螺帽付和桥梁用钢是公司所产附加值最高的产品,也可说是公司的主打产品。它的销售值在公司总销售收入中的重要地位,而它的客户主要是国内各官商铁路局和公司。虽说向公司购买过钢轨料件的,几乎包括了国内所有已建成或在建中的各条铁路。而且公司一直处于国内独家供货地位,但交易中,却并不占优势,可谓困难重重
在中国国铁路大多借有外债,兴建中常受债权国的控制操纵,公司于揽售中往往遭到排斥阻挠,早年津浦路于兴建之初,尽管有盛宣怀在清政府邮传部中的关系,也只得到该路南段1。7万吨钢轨的订单,而北段因受德国洋厂的阻挠,虽有该路督办的从中相助,公司在竞标中仍不得不半途退出,致使此段尽购德料。
而更让人可气的是,尽管在大数时候公司不惜委曲成交,但在很多时候甚至公司主动让价,却求售不得,甚至比外商低上三分之一亦无法得单,这不能不让孙宝琦心恼不已,也正因如此,才会特别看重现在陇海铁路的定单。
“1800公里陇海铁路主线,徐州到阜阳辅线,加以副线、车站辅线、沿途站桥用钢”。
想起那日盛宣怀和自己谈及陇海铁路时的憧憬之色,这可是几十万吨钢材的大生意,若是能做成这单生意,甚至未来十年内,汉冶萍都不愁钢材销路。
原本,这么重要的生意,盛宣怀应该亲自过来,可最后,他还是选择留在上海让自己过来,现在政府当政者之中,大都在过去同盛宣怀有过一段非同小可的政治过节。甚至他与袁世凯之间也有一番宿怨旧恨,这由不得他不谨慎,所以,自己这儿女庆家才会嘱托自己带着盛恩颐来连云港。
而这次自己来连云港,也不是空手来的,可原本信心十足的孙宝琦瞧着自己这准女婿,却是在心下一叹,望这“名振上海滩”的盛老四在这里收敛一些
“恩颐,你要知道,那李子诚不过长你两岁,可你也看到了,现在人家早已成就一番事业,再看你”
不等孙宝琦把话说完,盛恩颐却嘻笑着说道。
“岳父大人,瞧您这话说的,恩颐知道,这次来连云港,一是为钢轨,二嘛,爹爹想让我见识一下那“李大财神”,准确的来说是结交一番”
一挺胸脯,盛恩颐却不无得色的说道。
“在上海滩,谁不知道我盛老四,最好交友,平素不知道多少人千方百计的想和我做朋友,但凡是个人物,只要我盛老四愿意和他做朋友,还不”
“爹,你瞧那人的模样”
突然一嘴的天津话从不远传了过来,虽说句中不带脏字,可从那话意里盛恩颐还是品出了味来,他眼一睁,头一转,正欲耍腔出气时,却见孙宝琦满面笑容的朝着声音传来方向走了过去。
“缉之兄您这是”
虽说在这看到那人忍不住一惊,他不是刚晋了新内阁的财政总长吗?怎么会在这?可心下惊讶着,但是孙宝崎还是笑拱着手,打起了招呼,现在可是北洋的天下,像周缉之这样的北洋财神,能结交可万万不能得罪。
“哟,我道是谁那,原来是慕韩老弟,不知今个老弟怎么有闲功夫来这啊”
穿着一身袍衣的周学熙同样带着笑,不过站在他身旁的周明泰,还是能从爹待人的方式上,能感觉到爹对这人怕是没什么好印象,至少没什么好感。保不齐的过去有什么过节。
“这位莫非是大公子”
隐约能猜出周学熙来意的孙宝琦,连忙话转到他身旁的少年身上,这少爷和周缉之倒有几分相像,不过全不见周学熙身上的世侩之气,反而多出几分大家公子的洒脱。
“晚辈明泰见过世叔”
相比于盛恩颐的那种执胯公子哥的习气,周明泰举手投足间都守着个礼字,虽说年少可也能显出几分风度,更难得的身上没有大家公子哥的那种习气。
瞧着同孙宝琦并肩而立的青年,周学熙隐能猜出他的身份来,能和他孙宝琦并肩而言的,怕出就只有他那个女婿,盛家的盛老四,盛恩颐了。
“想来,这位就是名振上海的盛家四少”
一听眼前这老头竟然听说过自己的名字,盛恩颐不禁一乐,顿时对这老头生出了好感来。
“没曾想世叔竟然听说过恩颐,名振上海实是不敢,此许薄名”
听着那盛恩颐那似谦虚的话,周明泰一直在旁边强忍着笑意,而孙宝琦更是在心里一叹,盛老四啊,盛老四,你那里是啥名振上海,分明就是名这二十来岁的人了,怎么就听不出那周学熙话里带着刺啊。
眼瞅着自己这准女婿让人给寒碜了,竟然还傻乐着道着谢,甚至还在那充个人似的自谦着,孙宝琦连忙拱拱手。
“缉之兄,想来缉之兄来此定有要事,宝琦不便打扰,告辞、告辞”
拱手时孙宝琦用手肘一撞还在那乐着的盛恩颐,便主动告辞朝着那不如“佣人”住的“连云港大饭店”走去。
“世叔,他日有机会,世侄一定登门拜访”。
“好说,好说”
瞧着那盛恩颐的傻样儿,周学熙满面皆是笑容,拱手时笑的是那个得意。
“爹,那人也忒”
不学无术的公子哥儿周明泰见多,可像这位盛家四少这样的人,周明泰还真没见过,至少没见过比他更傻的。
“明泰,那人就是汉冶萍盛宣怀的儿子,盛老四,别看年青,可两三年前,就已经扬名上海了”
“爹,想来是臭名”
“若是你学了他那样,你也不差有一天会名振京津”
哼一声,周学熙又继续说道。
“若是那样,你爹我就先把你打死,省得丢人现眼”
“爹教训的极是”
周明泰连恭应着,然后便跟着爹沿着人行道走着。
“爹,那盛恩颐来这,若是没错应该是为了路轨之事”
“嗯,陇海铁路这么大的单子,他盛宣怀若是不动心,那就不是他盛宣怀了”
嘴上这么着,周学熙眼中却是精光闪现,他盛宣怀过去对自己可是没有落井下石今个,就让你先吐出点利息来
“走,咱们去给李大财神送礼去”
“送礼?”
(反复看了数次,依然还是不甚满意,还是没能把盛老四身上的味给写出来,希望各位大大别介意,毕竟,咱也没接触过真正的大家执胯不是)
第081章盛老四。
第081章盛老四
第082章 大国商()
第082章大国商(第一更)
“周公”
远远的一见着来者,李子诚便满是笑容的迎了过去,这位可是新任的财政总长。
“实是抱歉的紧,若是周公来时发一份电报,子诚定往徐州亲迎周公”
语间浓浓的客气,到是让刚进这六合公司的周学熙先是一愣,接着又是一笑。
“致远,切莫客气,周某此番前来只怕是多有讨扰”
一捧一顿间,两人便是哈哈大笑,李子诚手作着请。
“周公,请”
在某种程度上,李子诚一直觉得这个时代诸如周学熙、张謇等实业商人,都是可敬可叹的真正大国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只有这个时代的那些商人,才是真正的中国商人,至于后世的商人,说句话不客气的话,只有两字送给他们“奸商”
传统企业家的幸运之处,他们处于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中,虽然泥沙俱下,披尽沙砺,也有无数诚信文化之金。他们未喝过打倒一切的狼奶,行事规则遵照传统儒家与商家文化而行,倒也形成了自然商业生态,和自制的风险控制规则。
对诚信文化发自内心的尊重,信仰的存在,对于个人产权的尊重、商人权利的释放,对家国的责任感,所有这一切传统使传统企业家与市场规则形成良性合力,商人自治组织结构严密,执行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
而他们却需要面对的是战争频发、民不聊生,缺乏起码的社会秩序,政府无法保护民族企业,外资蚕食了本土商人的市场。可即便如此,他们创造出的企业,仍足以让后世所谓的“巨商”们相形见秽,更不要提他们在创办企业的同时,所承担的那份社会责任。
这个时代的这些企业家们往往皆以实业救国为己任,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奋发图强为动力,每每读起他们的传记,总是让人感到荡气回肠。也正因如此,对他们,李子诚才会持着“敬”字
“致远,切莫称公,学熙虽长,然你我相处,当以平辈论之”
见李子诚一句一个周公,虽说心里颇为受用,可周学熙却明白这个敬字,要还不如不要,大总统不过叫李子诚个“老弟”,自己还能长出大总统一辈去。
“哎,如此,子诚便高攀了”
觉察到周学熙谨慎状,李子诚立即反应过来了原因,周学熙能有今天全倾懒袁世凯的支持,自己叫袁世凯一声大哥,自然的在他面前也就不用行晚辈礼。
这时不待周学熙发话,一直跟在爹身旁的周明泰便上行长鞠一礼。
“明泰见过李叔”
瞧见这十六七岁的少年喊了自己一声叔,顿时,李子诚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阵,这一声叔,可不就把自己喊老了。
“快快免礼,免礼”
“缉之兄,请座”
将周家父子一行两人请进办公室,李子诚立即不无歉意的说道。
“缉之兄是我商界之翘楚,子诚早有意拜望,以当面向缉之兄请教从商之道,只是俗事缠身,还请缉之兄莫怪”
俗话说礼多人不客,从周学熙来直到茶上,李子诚秉持个礼字,着实让周学熙颇为受用,而他本人虽说出身大家,但身上却毫无一般官僚子弟的纨绔之气,李子诚的客气、礼字,立即使得两人关系亲近不少。
“致远,此次,愚兄冒然前来,生意其次,还请致远先受个谢”
说着,刚刚坐下的周学熙便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