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雅各布?沙逊,这位纵横上海滩达数十年的大亨,看着犹豫不决的祁礼宾缓声说道,为了这场战役,他不仅抽空了沙逊洋行几乎全部的流动资金。甚至还将沙逊洋行的资产都抵押给了眼前前的祁礼宾。
但,这一切依然还不够,所以,除去洋行的大班们之外,银行同样也卷入其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无法放弃那个未来。
如果成功的话,那么他们将会拥有整个国家,不对,准确的来说,他们将会得到数以千百万计的中国人。辛辛苦苦数年的劳累所得,而在此之前,他们必须要进行一次“小战斗”,这场战斗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为了充实他们的弹药库,同样也是为了把中国人的视线转移到另一个方面。
“雅各布,你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汇丰已经投入了一亿元!”
轻声提醒一句的同时。祁礼宾的内心又动摇了起来,随着中国在政治方面的成功,中国人的跃跃欲试,已经慢慢的威胁到了汇丰,越来越多的特权正在这个过程中失去,而汇丰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呢?。
对于汇丰来说。一直以为最有力的武器,并不是金钱,而是公使们的支持,但是现在,这完全翻了过来。最有力的武器只剩下金钱了,至少如果一再的这次发展下去的话,那么也就只剩下金钱了。
“但是我们现在必须要挽回市场!如果没有袭击事件的话,这一切都是足够的!可是现在,我们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更多的资金。现在,我们已经投入了自己的最后一个铜板,我的朋友,现在,是显现你们的力量的时候了!”
这不是马屁,这是事实,雅各布之所以会战役最紧要的关头来到“狮子银行”,就是为了让祁礼宾投入更多的资金。
“让我考虑一下!”
是继续投入。还是果断的停止?
一时间,祁礼宾却是变得难以决择起来,加入这场战争,不仅仅只是为了赢利,这一点,无论是他还是香港总部的董事们,都非常清楚,而是为了未来!当然在保证未来的同时,他们也将会获得空前的利润,这是席卷一个国家的财富啊!
就像当年的橡胶股票一样,正是通过对橡胶股票的操作,汇丰和其它外商银行才彻底摧毁了中国的钱庄业,并把中国的银行业变成他们的“隐性支行”,而现在,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再来一次,不过,这一次却远比上一次更为危险,因为
就在祁礼宾于心内思索时,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被刺耳的电话铃声打断思绪的祁礼宾微微皱下眉头,显得很不高兴,他站起身接过电话,听着电话另一头的内容,眉头却是再一次紧皱,在他挂上电话之后,看着雅各布说道。
“公债又跌了15分!”
吐出这一句话时,雅各布的眉头紧锁着,又跌了十五分意味着汇丰损失了一千多万元!尽管现在关于那场“袭击事件”,他掌握着核心的“利好消息”,但是在中国政府作出真正的正式回应之前,显然,这些“利好消息”还不足以让普通的中国人停止自己的抛售行为,除非
“祁礼宾经理,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只剩下一个选择了”
此时,祁礼宾和雅各布在谈话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在祁礼宾办公的楼下,那一间看似不怎么起眼的杂物房内,杂物房内似乎没有人,不过如果有人注意的,一定能够发现,一块天花板似乎松动了,而此时在天花板上的隔间内,一个杂役正趴在那里,他的双耳挂着类似于医生听诊器,那管路一些伸到上方天花板的一个孔洞之中,而那个孔洞是正好祁礼宾办公室的沙发下方,虽是非常细小,但是,对于这个杂役也就足够了,他可以一丝不漏的听到那间办公室内的对话。
此时,他一边听着祁礼宾办公室内的对话,一边用笔做着记录,至于笔计本上的记录,或许只有他一个人才能看懂记的究竟是什么,终于,又过了半个小时之后,这个杂役合上的记事本,在观察了一下杂物房后,方才小心翼翼的从天花板上下来,在离开杂物房后,直接走到卫生间,在卫生间内将笔记本撕下,从窗户上传了出去,则在窗下的水果摊贩在接过那份记录之后,立即转给另一个人。
十几分钟后,这么一份几经转手的情报,出现在周作民的桌前,仔细的看着眼前的这份由特勤局提供的情报,周作民不由站起身,他走到窗边,与这间办公室隔江相对的正是汇丰银行,望着那座显得似乎有些破旧的汇丰银行大楼,突然,周作民的脸上闪过一道笑容,而在微笑之后,却又是一阵惋惜。
“真的是有些太可惜了!”
此时,他究竟在惋惜什么?或许只有他一个人才知道,待他转过身来之后,先是看了一下手表上的时间,随后又和座钟对了一下时间,最后又走到办公桌边,犹豫片刻后,方才舀起电话。
“喂,好戏开台了!”。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08章 富贵险中求()
19世纪80年代初,一批企业集股筹资,并出现发售股票的机构,清光绪九年(1883年)爆发金融风潮,股市基本停止。投机,投机狂热,可谓是早就渗透到上海的“东西方冒险家”们的骨子里,甚至早在晚清时,在没有证交所的情况下,他们就敢于炒股,也正因如此,才会在6年前爆发一场袭卷半个中国的“橡胶股票案”。
而那时扮演这一色彩的则是西商众业公所是旧中国最早出现的有组织的证券市场。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股份制的外资银行和外商企业纷纷进入上海。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上海外商企业中一些专门从事证券买卖的经纪人组成了“上海股份公所”,实际上是一个证券掮客公会,但已具交易所雏形。最初公会的证券交易活动,没有固定交易场所,直到光绪二十六年以后,才固定在公会内进行。光绪三十一年经香港政府正式批准,公会改组成为上海众业公所,作为正式证券交易所进行营业。
20世纪初,外商上海众业公所成立,沪工商界有创建华商证券交易所之议。民国3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有交易场所有现期和定期买卖。是年12月,北京政府颁布实施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法规证券交易所法,同时连云港股票证券交易所成立。而连云港股票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刺激了上海华商交易所发起人,开始积极争取中国人自己交易所早日开业的活动。
次年5月,财政部颁布证券交易所法实施细则26条,又附属规则13条公布之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在随后的一年中,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随着“公债风潮”,而成为全国最为知名的交易所之一。
与连云港股票证券交易所更偏向于投资不同。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从一开始就泾渭分明的指向投机,公债、期货一直都是这里的人们最喜爱的两种事物,投机,对于上海的“东西方冒险家”们而言。投机往往意味着一夜暴富。
狂热,任何事物都可以掀起一场狂热,正像过去的一年中,上海证交所内的公债狂热,此时,这种狂热随着局势的稳定和他人的推波助澜而愈演愈烈起来,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无法预料未来。而那些投机者一但陷入狂热的时候,往往就会忘记一点——任何投机赢得永远都是庄家!
在上海股票交易所内的嘈杂声中,在“袁李两人共同参加京津公路完工典礼”的利好消息下,受其影响公债价格再一次微涨,当然利好消息只是其中一面,而真正的推手却是以外行、犹商的大量买入的前提下,方才所有微涨。
要知道,在昨天。公债市场还受到“李子诚遇袭的影响”,以至于公债价格不断下跌,不过在银行、犹商的双重努力下。尤其是中央政府尚未对外宣布“遇袭事件”,使得他们看到了机会,而汇丰银行更是通过公使馆获得了一个肯定的消息——袁世凯前往天津参加京津公路完工典礼,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上海的这些银行家和投机商们来说,这意味着中国的政局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在经历了昨天多达数千万的抛售之后,为了稳定市场,今天一开盘,银行家和犹商们便投入了超过一万万元资金用于抢购公债,从而达到稳定市场。为下一步抛售作准备。。
涨!
在这种大前提下,几乎所有人都深信不疑。几乎是刚一开盘,昨天被“小道消息”影响的人们,立即抛售起公债,而早有定计的代理人们则按照幕后老板的要求,抢购着市场上的公债。从而避免公债价位下跌,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涨、涨、涨”
此时,整个交易所内到处都是一片喧嚣声,在数千万资金的投入下,昨天下降了超过20%的公债,迅速的再一次涨了起来,面对迅速的增涨,交易所内的交易员、代理人们不无不喘着粗气,面色通红的模样,这种狂热足以感染每一个人,足以让每一个人为之疯狂,甚至为之迷失方向。
狂热!
似乎在这一夕之间,如橡胶股票时的那种空前狂热再一次席卷了上海,当上海证交所内陷入一片狂热之后,那些收了钱的白相人们,便开始在街头弄尾、茶馆、酒档中谈论着“公债”,曾经五毛的公债,现在涨到了一块二,昨天跌到了不足九毛的公债,刚一开盘又重新涨回一块二,谈论这些话的不仅有那些衣冠楚楚的白相人,甚至还有车夫、老太婆、妇人之类的“普通百姓”,甚至就连擦皮鞋的都在谈论着自己买公债挣了多少钱。
似乎现在,世界上最挣钱的买卖就是买公债,只需要一夜,就能从一个穷光蛋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身家亿万的大亨,当然,这只是人们的梦想罢了。
这些白相人全都是犹商通过代理聘请的“谣言制造者”,正如六年前的橡胶股票一样,借助市场的狂热,通过各种渠道散发小道消息,尤其是暴利消息,对此,操纵西商众业所的犹商人们可渭是轻车路熟,他们早就习惯于通过这种操弄,获得暴利,尽管一再的重复着这一手段,但却只有极少数的一些人能够冷静看待,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宁可冒一次险,没准,这一次,他们会一夜暴富。
一个、两个、数十位、上百位普通的市民怀揣着发财富,带着毕生的积蓄开始试探的走进证券交易所,可是他们却惊讶的发现,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多少公债可供他们购买,几乎刚有人挂牌出售,立即就会有数百个上千个户头抢购。
“市场是被谣言左右的!”
从协理那里得知证交所大厅内挤满了来观望或是购买公债的百姓时,雅各布?沙逊的脸上闪过一道笑容,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只需要再过十几天,当市场的狂热被惜售和抢购左右的时候,也就到了收尾的时刻了。
“报社那边打点好了吗?”
在高级会员室内,雅各布?沙逊又特意问道身边的协理。
“是的,大班。报社那边已经打点好了,今天晚上,全国至少有95家报社会加以报道”
协理的报告让雅各布?沙逊满意的点点头,现在是鼓风的时刻。仅仅只是普通的投资者拿闲钱来炒公债远还不够,他还要借助“公债的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