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被俘。
在随后于在总理官邸二楼的宴会厅举行的招待会上,佩带着刚刚授予的忠勇勋章的肖克远觉得自己紧张不安,在来往的人中随波逐流。总理府的侍者们身着短礼服,用银制的盘子端着食品和饮料在人群间来回穿行。
阳光穿过高大的窗户倾泻进来,在枝形吊灯和香槟酒杯间流转。这儿的壮丽堂皇给人一种感觉,好像历史就是在像这样的屋子里被缔造的。可是对于他而言,还有许多别的东西却显得那么不对劲。
围绕在周围的恭维话和笑声深深地刺痛了他。他意识到在这种场合喝香槟太不合时宜了。
“做了英雄感觉怎么样,上士?”
扎克转过身,这才发现自己正面对着一位陆军上校。此人的相貌颇令人注目,强健的体格,和一张轮廓鲜明的英俊脸庞,他认识这个在左前胸挂着好几枚军功章的陆军上校——国务院军事幕僚长——萧潇,这个职务也是他刚刚听说的,听说这个职务表明他主掌国务院的一切与军队相关的事物。
“长长官。”
肖克远显得有些紧张,事实上。身处这间宴会厅,他所能感受到的只剩下紧张了,因为这间大厅内,有太多的达官贵人。
“一时的英雄很容易,问题是如何成为一生的英雄!”
萧潇有些严肃的说道,然后他看着这个被授予忠勇勋章的士兵。
“我讲不出当总理听到你的事情之后,他是多么为你骄傲。”。
说话时萧潇略带微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我们本以为你的营,所有人都为国尽忠了,总理一直都觉得很是遗憾,当听说有人还活着,他很高兴,他不止一次的说。你们是英雄,真正的英雄。”
面对军事幕僚长的称赞,肖克远甚至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只是茫然的站在那不住的说着。
“长官,长官。”之类的话语,他根本就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或者说,如何回答长官的问题。
“你要知道,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运,但是现在,你却是背负着所有的期望活着”
认真的看着这个人,萧潇接着说道。
“现在你背负的不仅有总理的期望,更重要的是他们”
将视线投向那些遗族的亲人,萧潇接着说道。
“在岚山战死的兄弟的荣誉需要你去悍卫,不要让他们失望明白吗?”
“是,长官!”
“那么下面有什么打算,上士!”
萧潇问道。在他还没有回答的时候。又说道。
“到战场上,如果有可能的话。寄一件德国手枪过来,送给总理!”
“啊是,长官!”
对于宴会厅内的一切,李子诚并不知道,他只是在宴会刚开始的时候,向众人敬了一杯酒,随后便离开了,对于他而言,这场授勋只是一场经历,一个表现他对普通士兵关怀的证明,在更多的时候,他还需要为其它事情作着准备,比如,现在已经列入议事日程的征兵问题,因为在未来需要征调大量军事人员的原因,所以,国务院需要成立一个机构,专门负责在全国各地征募新兵。再比如,对法**工贷款的使用,尽管使用权在于总统府和陆军部,但作为国务总理,他却需要向他们提出建议——使用**公司的设备,每天,总有太多的事情缠在他的身上,以至于让他分身乏术。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当那些繁忙的工作让他筋疲力尽、甚至浑身酸痛的离开办公室后,躺到床上,闭上眼睛也就能睡着了,根本不会再去考虑其它事情,或者说去考虑一些本能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少爷,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按计划展开,随时可以执行。”
坐在总理的面前,李四勤缓声报告道,那个计划得到了完美的执行,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步了。
“嗯,阿四,我说过,你不会让我失望的。”
听着阿四的报告,李子诚点了点头,然后翻看了一下手中的报告。
“继续执行那个计划,还有必须要确保万无一失,我不希望有什么意外发生。”
“是,少爷。”
面对少爷的叮嘱,李四勤轻笑了一声,他知道少爷担心的是什么,同样也知道为什么他会这么的担心。
“不管怎样说,有一点,我必须要提醒少爷,不论您是否愿意,有时候,在那种事情中,一些伤亡却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希望少爷能够理解。”
在提到这一点时,李四勤显得有点犹豫。他担心这件事造成伤亡之后,少爷会震怒,但是那种事情,不发生伤亡,显然根本就没有一丝可能,所以,他需要提前和少爷打个招呼,以避免将来的训斥。
李四勤的报告让李子诚沉默片刻,片刻不语之后,他点了点头说道。
“没问题,我知道,这种事情肯定会有平民伤亡,有时候”
话声稍顿,李子诚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
“为了国家的未来,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或许”
尽管已经做出决定,但是在这种事情上那些冠冕堂皇的话,李子诚还是说不出来。
“但总的得来说,还是值得的。”
在道出这句话时,李子诚的嗓间有些发涩,如果还有其它的选择,自己绝不会选择这个办法,之所以选择这个办法,全是因为已经没有其它的选择了。
“不过,我希望,在行动的时候,尽量减少伤亡,明白吗?”
“是,少爷!”
接下去的几天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来自北方的寒冷秋风使天凉快下来,也给被秋老虎最后的热浪围困的北京带来了一段暂时的清新日子,在京城只有极少数的人在等待着,等着来自南方的消息
第35章 绿林道()
“中国之第一印象——土匪之国!”
——一个传教士的中国游记
从1853年发乱之时直至清朝又至民国,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满目疮痍的严重社会变态之一,就是土匪遍地,几乎是在民国建元伊始,匪患便伴随着这个国家,在报刊上几乎每天都有大量关于土匪问题的报道。可以说匪患是这个国家所面临的几个最为普遍的民间祸乱之一。
民国二年,当袁世凯刚刚以武力“统一”中国,志得意满的时候,就是很多人就拼命宣扬袁是“安定”中国的唯一人物,于是袁也有今日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慨。就在这个时候,在河南和湖北交界的地方,忽然出现了一支土匪武装,它没有什么来历,它的出现像传说、像演义、也像神话。这就是民国初年,昙花一现,哄动中外的白朗军。
他的崛起,恰遇袁对南方用兵,把北洋军主力都调到南方去打国民党,因此后防空虚,白朗遂纠合退伍军人和樊枣一带的溃兵,纵横于舞阳等县。
民国3年1月11日,白朗军由西向东,横越京汉铁路,接连攻下了光山和固始等地。河南是毅军翼长赵倜的防区,袁派赵为“豫南剿匪督办”,责成他收复失地,并以全力剿灭白朗军。可是白朗军行动非常敏捷,闻讯立即开入安徽,26日攻占六安、霍山两县,六安县长殷葆森弃城走,袁大为震怒,立即下令枪毙。同时把只会搜刮的表弟张镇芳撤换,派北洋军的第一号大将段祺瑞出任河南都督,责成他驰赴信阳督师。
白朗军毫不把这个威名赫赫的段都督放在眼内,公然将白朗军的大本营设在离信阳不远确山县县境内的磋砑山上。袁的捕“狼”赏格,合计北京、河南两地计算,由5000元逐步提高到12万元。当时。外国方面怕“匪”乱蔓延,于是向袁表示,愿意出兵代袁平乱,袁觉得这简直是一大侮辱,因此命令外交部向各国公使声明:“政府确有戡定匪患的能力,并能负责保护外国侨民。”白朗军的兵力究竟有多少人呢?有的说只有1万人,有械的不到1000人;有的说能战的约有2500人,可是却裹胁了2万余人。
经过数月的围剿。在调动了数师兵力,使用了包括飞机在内的武器之后,纵横中原的白郎匪军被剿灭,尽管白郎乱匪被剿灭了,可是却并不意味着在中国没有其它的土匪,事实上。白郎不过只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支。中国的土匪种类繁多。如果以土匪活动的地域特点来划分,则有山匪、平原的“马贼”及“响马”、边界土匪、海盗和湖匪等。
这些土匪杀人越货、绑票勒索,可谓是无恶不作,所谓“替天行道”不过只是挂于嘴巴上的功夫,或悬于旗上的字眼而已,在中国有多少土匪,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数字,但纵观地方上的报道,全中国无县无匪。甚至即便是京城周边,亦有土匪存在,可以说,土匪这一社会毒瘤,已然成为危害中国社会安定的最严重的毒瘤。
可是对于土匪,无论是中央或是地方,却一直没有适当的办法,地方上尽管明知土匪祸民,可为避免剿匪损失兵力。为保存自身实力。往往不会剿匪,除非土匪攻了县城。他们才会调动军队弄个动静,吓走土匪,而对于中央而言,同样没有闲情逸致解决地方上的匪患,也正因如此的,进入民国后,土匪不仅没有减少,各地匪患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从过去的散匪、山匪朝着抱团的诸如白郎军一般的“匪队”演变。。
可即便如此,地方上的官员却无不是欲借剿匪搜刮民财,往往剿匪却不过只是放一阵枪炮,追赶几里,虚张声势。匪也深知其情,暂避锋芒,扔下一些无弹的旧式刀枪。双方心照不宣,剿匪之人由此便回省报功,声称匪已击溃。随后将所获枪支配上子弹,在市场公开出售,土匪却是伪成商人纷纷争购。名曰剿匪,实则资匪,越剿匪越多。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上抱犊崮!”
抱犊崮东靠苍山北临费县,海拔580米,是72崮之首,四周陡峭,悬崖绝壁,崮高40米,拔地指天。崮基西南有裂隙一线,人工凿脚窝把手,胆大者抱石扶崖手脚并用可上。周围45里群山环拱,顶平有地14亩,土质肥沃,土层米余。
数百年来,抱犊崮历为鲁南苏北地区乡民躲灾逃难和土匪啸聚山林之地,此时亦不例外,不过,在过去几个月间,从抱犊崮孙梅株约各路杆首,在下十里河第一次聚会,商讨联合行动,制定山规,起草了宣言。要求各路土匪改称连队,杆首称连长。规定各连绑票所得,均按人、枪比例分配。会后在“杀富济贫”的口号下,开始了联合行动,在山上挑起了大旗,上书“一牛一驴种庄田,犋牛顷地管顿饭,楼台殿阁该我钱”。并建了伙房收容饥民,匪伍扩大,聚集起来已达3000人之众的匪队,尽管这匪队明为队,实则仍各管各事,但也曾多次联合行动过,打过周村、诸城、日照、潍县大地主的土围子,抢过费县富绅左公保家,闯进过孔府影响迅速扩大。
自此鲁南一带匪情频传,人心恐慌。情况传至北京,迫于舆论更担心又闹出一个的“白朗军”来,北京政府成立剿匪司令部,调遣军警进山。形势迫使众匪统一起来,抗击官府,孙梅珠又第二次召集杆首在金龙洞开会商讨联合建军,统一番号,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抗击官府。
抱犊崮土匪多是军阀混战遣散的游勇,不是与官兵同过事,就是同乡或亲朋。官军要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