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写到这里时,威廉=冯=布劳克的脸上带着笑容他为自己能够训练这么一群聪明的士兵而感到骄傲。

    “亲爱的,谁能想象,作为战俘的我们,却可以在这里见证一个新的陆军强国的诞生呢?而且,这些军人正是由我们,这些战俘所训练的!”

    就在他放下笔整个人沉浸于这种空前的个人自豪中的时候,叩门声却打断了他的思绪接着一个身穿西装的欧洲人走了进来。

    “德布鲁斯先生!”

    走进屋的是德里克少校,他是德国海军少校,在中国通知次将对德宣战前,他化名成布鲁斯离开了公使馆从一个德国海军少校,变成了一名美国商人,他一直在中国从事着情报行动,尽管这里是战俘营,但是在中国人睁只眼闭只眼的做法下,战俘营实际上是除了陇海附属地之外另一个“情报中心”。

    “听说了吗?我的朋友!”

    一进屋,德里克整个人都显得极为兴奋。。

    “什么?”

    “中国人赢了!”

    “哦,这并不是什么新闻,即便是他们现在不能赢,半年后,他们还是会赢得战争,如果中国能训练一百万军队,日本人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我说的不是这个,我说的是海军,他们击败了日本的海军!”

    “什么?你说什么?”

    威廉=冯=布劳克惊讶的看着德里克,中国人击败了日本海军?

    “没错,他们用飞机击沉了日本海军的军舰,从昨天起,日本海军就不复存在了,现在消息还没有公开,我记得,你和不是朋友吗?他是飞行员是吗?他现在不是接受了江苏陆军的雇佣吗?可以帮我和他取得联系吗?”

    德里克有些急切的说道自己的来意。

    “什么?你是说,你的意思是”

    “我的朋友,你知道的,如果我们能得到中国飞机的话,那么,我们也许可以赢得这场战争!”

    “飞机!”

    在十数公里外的英国公使馆内,面对公使的提问约翰=亨利斯吐出一个单词。

    “伦敦海军部希望在介入中日两国媾和谈判的过程中,向中国提出转让飞机以及鱼雷技术的要求,海军部愿意支付200万英镑的技术转让金。”

    身为驻华海军武官的约翰接到一份来伦敦海军部的密电,电报的内容非常简单,尽一切可能得到中国人在攻击中采用的飞机技术,同时,要竭尽全力阻止德国人得到飞机或飞机技术。

    “亨利斯少校,你应该知道,是否转让技术的决定权在中国人手中!准确的来说,是中国公司的手中!无论是任何国家,政府都不可能强令公司向他国转让技术!”

    在回答亨利斯的朱尔典的眉头微锁,根据伦敦的指示,英国已经高调介入中日冲突,驻日大使格雷已经同日本高层进行过多次接触,而现在袁世凯已经公布了他的条件中国人提出的五个条件非常符合实际,甚至在私下他在同法国、美国以及俄罗斯公使会晤时,三位公使无不认为袁世凯有些太过于“小心”,如果他的胆量再大一些完全可以在谈判桌上得到更多的东西。

    可袁世凯在提出条件时的谨慎,却让朱尔典颇为赞同,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通过的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去得到什么,而是迅速结束战争,从而通过另一场战争去得到更多,这正是袁世凯的精明之处他比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更了解什么是舍,什么是得!

    即便日本现在损失了一只舰队,但并不意味着中国能够彻底赢得这场战争,如果狮子大开口的话,反而会激起日本强烈反弹,到那时发生的全面战争,并不见得是中国人能够取胜的,所以对中国而言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尽快成为真正的协约国参战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国际地位,以便更好地制衡日本准确的来说,是利用协约国的整体力量去制衡日本对中国的企图。

    “所以,海军部希望公使能够在向袁世凯总统提出邀请中国派出陆军协助作战的条件中,将这一条作为整顿中国兵工业贷款的附加条件!”

    亨利斯微笑着提出了海军部在给他的电报中似定的“建议”。

    “这是伦敦海军部的意愿是吗?”

    压下心中的不满,朱尔典平静的反问道,事实上,邀请中国向欧洲派出军队是由莫理循向他提出,而他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一个月前,把整个方案发给了伦敦,而伦敦方面一开始并没有给予任何答复直到中国人击沉了日本舰队之后,伦敦外交部才急忙发回一份电报,他们认为,接受一定数量的中**队是可以接受的,不过与他最初提议的将中国陆军调往欧洲不同,伦敦方面却指名——江苏陆军。

    也正因如此朱尔典才会对派兵问题心存顾虑,熟知中国政治内幕的他当然知道,在这场冲突中,完全展露自身实力的江苏陆军,对于中国中央政府而言,并不是一个好事,事实上无论是对袁世凯或是中央政府来说,这都是一个威胁。。

    或许袁世凯不介意把江苏陆军送到形同绞肉机的欧洲战场,以消耗他们的力量,但袁世凯同样也希望借助参加,整编效忠于他的军队,而伦敦指名在江苏陆军,无疑将会令他的这个梦想破灭,甚至可能导致江苏陆军的实力急剧膨胀。

    这种局面不仅会导致袁世凯的反对,而作为出兵方的江苏方面同样也会反对,实力的膨胀只是可能,但是大量军人的阵亡将是铁一般的事实。在朱尔典的推测中,到时那位淮海经略使会利用江苏省议会,利用“民主”这一武器,来反对将江苏陆军派往欧洲。

    而现在伦敦海军部却希望利用一个必将遭到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强烈反对的参战条件,企图从一个地方军阀那里获得更多的利益,甚至换得他们的“杀手锏”,这几乎没有一丝可能。

    “公使阁下,这是符合英国利益,如果英国可以得到这种飞机,皇家海军的力量将会得到加强,而阻止德国人得到飞机,则避免了皇家海军遭遇日本海军的下场,所以,海军部希望阁下能够仔细考虑这一条件!”

    如果时间能来的急的话,海军部也不会绕过外交部,直接向驻华公使提出这个建议,海军部用了太长的时间去确认战果、确认中国陆军使用武器,最后等到海军部作出决定的时候,接到外交部指示的驻华公使和驻日大使已经开始在中国和日本展开了他们的外交活动。

    “的确,这确实在某种程度上符合英国的利益,但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一个因素,那就是这会不会激起中国人的反对,尤其是迫使中国政府向私营公司施加压力,会不会导致影响英国的其它政策,作为驻华使,我可以向中国人提出要求,但是以此作为筹码却极为不智的选择!”

    虽然没有直接反对,但朱尔典就是就事论事的站在外交官的立场回绝了亨利斯的要求,同时又解释道。

    “亨利斯少校,你必须要看到一点,现在因为这场战争,在亚洲为了长远利益考虑,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只有如此,才能维持整个英国的利益!”

    “但是,公使阁下,如果德国人得到了这种飞机的话,对皇家海军而言,将意味着一场灾难!”

    灾难!

    朱尔典的眉头微微一锁,他知道亨利斯说的是事实,但他同样知道,现在很多国家都欲在这个时候在中国发挥最大的影响力,过多的条件只会把这个国家逼向其它国家的怀抱。

    “灾难,灾难是可以通过其它办法制止的!”纟

第310章 法兰西的需求() 
京城东交民巷与台基厂交口的西北角,这里原是纯亲王府的宅地。清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法军占领了肃王府,11月签订北京条约,允许法国在北京设使馆。法公使葛罗即要求“租”此府为其使馆。因第一代肃王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清朝开国功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事关大清脸面,清政府难以接受,提出可将宗室景崇府(纯公府)租给法国。法使拒不接受,奕欣同意其可自行修葺,并准许在府西花园空地自建房屋,一切修缮费用,均在每年一千两租银内扣除,法方才同意。由此,这里便成为了法国驻华公使馆。

    作为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列强之一,尽管这个国家早已衰弱,但多年来,法国在京城公使团的影响力仅次于英国,这意味着其对中国的影响力于某程程度上,仅次于英国,不过在最近几年,法国似乎没落了。

    其实也不怪,数十年的政治动荡,尤其是错误的海军政策导致的法国海军颓势,导致了在这个海权时代,法国的影响力日渐势微,而在远东,美国和德意志这些后起之秀的挑战,尤其是最近十年间日本的崛起,更致使法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弱。

    在欧战爆发之后,作为最重要的参战国,几乎一夜之间,法兰西这个传统列强在亚洲的影响力降到了最低,如果不是其在亚洲拥有那么几块殖民地,或许,这个国家会向德国一样,直接退出亚洲。

    不过即便如此,法国一直尝试着在中国施压自己的影响力,同时作为娈要的参战国,对于亚洲法国有着自己的需求。

    此时,在法国驻华公使馆的公使办公室内法国驻华公使康德正在那里仔细的审视着在此前中国表示愿意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时提出的三项参战条件。

    在中国参战之前,袁世凯表示中国可以考虑加入协约国,但无出兵欧洲之力。而无论是对于英国或是法国而言,都不认为需要中国的不出兵只是需要中国在精神和物质上尽可能的进行支持,就是尽了盟国的义务。

    尽管现在中国早已参战,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法国对于中国的态度却正在发生着变化,准确的来说是随着欧战的发展,法国的态度迅速发生了变化,这场战争的规模远远超出法国的预料短短数月的战争,导致近百万士兵的伤亡,而现在,欧洲前线却陷入了似乎看不到尽头的堑壕对峙战,战争的残酷,尤其是前线需要大量军队的现实使得法国在不经意把视线投向了远东,投向了中国。

    “甲、协约国垫款整顿中国兵工厂英法派专家指导中*火工业;乙、各协约国没经中国同意不得签订与中国有关的条约;丙、各国在中国之租界不得包庇中国政治犯。”

    在念叨着这三项条件时,康德的眉头紧锁着,不时拿着笔在纸上做着记录。

    “垫款整顿中国中国兵工厂需款”

    几乎每一个条款,康德都仔细斟酌一会,事实上,这三项条件,巴黎已经考虑了十数天,中*队第一次进入法国的视线,源自于八年前的彰德会操,根据当时派出观摩演习的法国武官的报告,中*队已经是脱胎换骨之变,而期间同俄国和德国的武官交流时他们甚至还认为,中国陆军现在已经可以与日本匹敌。对于这种看法,观摩的日军参谋本部松川少将等人,也承认中*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他们说:“中国的军事力量照现在的发展情况看,他日必有起色;如果中国全国都以此次大演习作为模范,进行扩军备战练兵强国效果将是不得了的。”

    而法国派出的观摩武官同样给予当时的清国新军以高度评价,不过真正让巴黎想到这个国家的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