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力!
如大总统一样的权力—ˉ—他没有!
可他不想拥有吗?
权!
大丈夫几人不爱权呢?
沉默着,袁世凯想到了自己。
早年间,初入庆军时,他追求过权力,那时是少年人对权力的渴望而再到后来,到练新军之后,他对权力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可却未改变对权力的渴望,他知道只有掌握了权力,“假以时日”,才能从容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成就自己的事业与梦想。
如果仅仅出于对权力欲的满足,他似乎不必迈出有可能承担“背叛诺言和国家长久分裂”罪责的危险一步。他当然知道民主共和体制下的总统既不可能世袭,且有政党政治的掣肘,日子可能并不好过。因此,如果说权力的诱惑力是当年他转向共和具有决定意义的话,恐怕“掌天下之兵”、“权倾九鼎”的清廷内阁总理大臣比共和总统更有力量。
可这些经历却使得袁世凯深知年青时的他对于权力的渴望,同样也深知,权力对于急欲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重要性。而李致远恰恰是这两者的结合体,年青而又欲成就一番大事业!
他岂会因金钱而满足?岂会因江苏一省、陇海一路而满足?
权力!
他怎么会不渴望拥有权力呢?
“李致远啊!李致远!你让我如何是好啊!”
将指间的快到烧到手指的雪茄烟狠狠的按灭在烟灰缸内,袁世凯在自问之后,又沉默片刻方才又自语道。。
“名、威、钱你也就差个权了!”
就差一个权了!
这个年青人会向他一样,利用手中的军队为他谋求权力吗?突然间,袁世凯只觉得后背一凉,他意识到,或许,此时,那个他认的“干兄弟”正面上含笑的在背后磨刀霍霍地等待着一个机会,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好让他“不得不痛苦而无奈的选择以武论是非!”。
“高啊!”
想到这里,袁世凯禁不住在心下佩服起自己的这位“处心积虑”的小兄弟了,不过是短短两年时间,当初那个脚下无寸萍的“小老弟”,现在竟然成为了他袁世凯的心腹之患,而且还是唯一有可能威胁到他,夺去他总统之位的人!
这如何能不让他佩服,手指捏着胡角,袁世凯皱着眉头,神情变得越来越冷,冷的只让这房间似乎都低了数度。
就在房间内的温度骤然降低时,总统府秘书陈荣昌却急步走了进来,一进门他并未注意到大总统神情的异样,而是直接汇报道。
“大总统,多名欧事研究会要员凌晨时分乘火车离开京城,其,其欲前往连云港慰问”
突然的汇报,只让袁世凯头顶炸了一个惊雷1
这道惊雷只震他半晌未曾回过魂来,他没想到这边自己不过是刚意识到李致远的威胁,那边国民党竟然就要和他合作了。
顿时袁世凯发怒了,他用力的一拍桌子,大声怒喊道。
“不得了,不得了ld。今国事未靖,方得特赦之叛逆,竟欲策反我国之要员,根本就蔑视我这个总统。我知道,这是国民党人起的横,是国民党对我的发难。他们回国那里是爱国,根本就是心里头打着祸国殃民的主意。我们要”
可话到嘴边,袁世凯却突然沉默了下来,他看着面前的陈荣昌,这位前清的翰林,然后似有些尴尬而有略带些许歉意的说道。
“哎,瞧我这脾气,当真是年龄越大,这脾气越大越来越糊涂了,他们去慰问也是实属应该,嗯!实属应该啊!”
话音一落,袁世凯的目光猛然变得越发森冷起来。之所以急时收口是囡为他意识到,现在他堂堂民国大总统,面对李致远竟然没有了底气,尽管变得谨小慎微,尽管目光森冷,但袁世凯却继续说道。
“咱们可不能落后于黄兴那帮子人啊,咱们要也要派人派人去连云港慰问,致远老弟这次可真是劳苦功高,功在千秋啊,千万不能凉了人心,为那些野心勃勃之辈所用”
此时袁世凯似又恢复到那个“用人唯才”的袁世凯了,似乎这才是他袁世凯的真貌一般,可他在说话时,目中的冷意却暴露了他的心境。
李致远!要想个办法了!
在蒋作宾又就青岛战场局势加以汇报后待其办公室,李子诚把视线投向一直欲言又止的章炳麟,和很多人一样他同样也是在这场冲突之后方才来到连云港,进入经略使公署。
“怎么,太炎兄,有什么要说的吗?”
“经略使,看来,这一仗已经没什么悬念了!”
章炳麟的语气显得非常平淡,事实上,昨天,当初全歼第一舰队的消息传来时,即便是老成稳重的他也是和其它人一样,兴奋的大声叫喊了起来,此时的平静,反倒是兴奋之后的冷静。
在冷静下来之后,出于某种政治上的敏感,章炳麟意识到眼前的这位年青人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不再是那个拥有一路多城的实业商人,而是一个一举一动都将为举国关注的政治人物,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现在的中国,他又是唯一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有能力挑战袁世凯的人。
也正因如此,章炳麟才知道的事实上,对于眼前的经略使而言,打赢日本并没有解除他的危机,事实上,暴露出的实力反而让他陷入新的危机之中。
“战争没什么悬念现在”。
沉吟着,李子诚朝章炳麟笑了笑。
“在日俄战争期间,奉天战役日军取胜之后,儿玉源太郎曾说过一句话!”
话声稍顿,在心下感叹历史上日本的运气之余,李子诚方才补充道。
“战争一旦开始,最大的课题就是怎样结束。现在,对我们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结束这场战争!”
经略使的话,倒是在章炳麟的意料之中,眼前的经略使太过于单纯,或许这正是他吸引他人之处,面对这个回答,他轻轻的摇了摇头说道。
“的确,如何结束这场冲突或许非常重要,但是,经略使,我现在考虑的是,这场战争结束之后,经略使和经略使公署以及陇海路的定位,这个啊”
微微抬眼看着经略使,章炳麟不无认真的说道。
“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你的意思是”
章炳麟只让李子诚眉头微微一皱,那是自己本能想去的抵触一些东西,一些不想去触及的东西。
“此战之后,论及威望,怕经略使将不逊于大总统,单以民间威望而言,如经略使认第二,怕中国无人敢认第一!”
章炳麟如实的道出昨天他思考了整整一夜的事情,中国的事情就是如此,这场冲突使得经略使成了英雄,打赢了,那可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赢得的第一场国战,而且赢得很漂亮、胜的很轻松,到那时,民众会不吝惜任何词语去赞美经略使,可对经略使而言,那却不亚于一种捧杀。
经略使或许无心,但谁知道他人是否有意?更何况以袁世凯的精明,他又岂会看不到经略使对他的威胁,他又岂会坐视这一威胁,任由这威胁不断的发展壮大。
“到那时,只怕大总统会极不舒服!大总统若是不舒服了,即便是经略使想安做淮海经略使,安心发展陇海铁路,恐怕也没什么可能了!”
曾被那位大总统在东北“坑”了一把的章炳麟对袁世凯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所以才会有那方面的担心,他不无忧虑的看着经略使,又苦口婆心的劝道。
“经略使,现在大总统所控之兵不过三十万,而经略使所控江苏陆军却达十个师,十六万人,且有航空队之强,又有大胜之威,若是经略使能于此战之后,挥师北上”
剩下的话他还没来得急说完,章炳麟却看到李子诚突然笑了起来,不过那笑声反而有其它的意思,有些无奈、似又有些失望,甚至还有一些——愤怒!
大笑的同时,想着章炳麟的话,李子诚的心里像是窝着一团火似的,他在说什么,他是想劝自己应该打内战吗?
这难道就是历史?但不愿让自己的情绪因此爆发的李子诚却突然哼了一声,伸手打断了章炳麟的话,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听他说下去了。
“这一切,还是等这场结束了再说!”
(小时过这一天时,只知道很开心,长大了知道了这一天的意思,可再也回不去了真是,呵呵,陪宝贝过一个开心的六一儿童节!呵呵!同时祝大大们的每一天都像小时过六一一样,天天快乐开心!)纟
第301章 伦敦的雾()
伦敦,1914年0月的一天,天空下着霏霏细雨。
从大西洋方面飘来的团团水雾,一路从泰晤士河河口,吹向伦敦,使得伦敦成为名副其实的雾都,一连几天这里的雾常常弥漫不散,连续好几天,空中都是充满了白茫茫的小水滴。泰晤士河两岸的尖顶教堂,高层建筑都被掩盖起来,只剩下一些空中楼阁。
这雾并不是白色的水雾,是黄色的,雾气中带着一股呛人的味道,这是黄色的雾,由煤炭支撑的大不列颠的工业革命,使得伦敦城内遍布工厂,家庭也烧煤取暖,烟尘与雾混合变成黄黑色,经常在城市上空笼罩多天不散,白天如同黑夜。
尽管这种黄黑色的雾,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甚至呼吸不够顺畅,但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这黄黑色的、终日不散的雾,却象征着工业、象征着强大、象征着等等,如果造访伦敦的是一个诗人的话,他也许会为伦敦的雾写一首诗,在诗中赞叹着黄黑色的工业之雾的壮观,当然更多的是赞叹不列颠的国力强盛。
当然对于更多人来说,这雾,只是雾,如此而此,十月底的伦敦,因为雾的关系,天气显得相当冷,迫使不少行人都竖起呢大衣的高领。
在伦敦海军部附近的一座饭店典雅的饭桌旁边,坐着一个中年人。他的黑呢外套裁剪的非常合身,衬衫洁白,皮鞋锃亮。他身高六英尺,举止潇洒,一头淡黄色的头发,显出十足的绅士派头。侍者端上他要的马提尼鸡尾酒和干酷烧小牛肉后,他就自斟自饮地喝开了。
两杯酒下肚,正当他往小牛肉上洒胡椒粉时,在一位侍者引领下一个东方人走了过来。身着一身价值不菲的西装的“东方绅士”模样的人微鞠一躬后问:
“阴下!”
丘吉尔抬起头来,他抬起头来,尽管这位海军大臣的脸上带着英国式的傲慢,但是他还是说:
“请坐郝先生。”
显然,两人早已认识,来人的身材并不算高大,但和大多数西方人相比,他的身形却不见得矮,他身上衣着式样是伦敦最流行的,一看坐工显然就是出自的名家之手,尽管他的脚上的鞋子被精心擦亮,但鞋边还是沾着泥,看来他来的非常急。
坐在丘吉尔的面前,要了一份罗姆酒和红肠炒蛋后,急促的呼吸渐渐平稳了下来。
拿起酒杯,端详了一会儿面前的这位英国海军大臣,郝猛这位伦敦为帝国化工的董事长突然开口说道。
“丘吉尔先生,请允许我邀请您,为我的祖国中队在黄海取得的决定性的胜利而干杯。
在郝猛说的话的时候丘吉尔整个人都吃了一惊,仔细打量对面前的这个人,他在说什么?决定性的胜利?中国人赢了?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