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加考试,以便获得证书”。

    尽管托马斯?李解释的很充分,但在心下微微一合计,李子诚依然摇头说道。

    “这个培训期还是有点长,这样,托马斯船长,你看看能不能再缩短一下培训时间,两年太长了,最好能一年一期”

    培训期最好是越短越好,他们可以慢吞吞的办事,但是李子诚自己却清楚知道明年八月份就会打响世界大战,欧洲各国为满足本国航运需要会撤回所有商船,到那时,全中国的沿海航线,甚至亚洲、美洲、非洲的航线都将等待着自己去开拓,那些商船将装载着连云港和中国生产的商品,借助那个宝贵的空白期,尽一切可能扩大市场。

    战争时代的确是个暴利时代,但想要获得暴利,就必须要把商品销售出去,国人的钱,自己不屑于去挣,但想挣外国人的船,必须要有足够的商船。

    “李,你要知道,我们已经缩短了不少课程”

    托马斯摇着头,在他看来,他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压缩了课程,去除了那些“没大用”甚至“没用”的课程,以加快培训度。

    “一年半你看这个时间怎么样?”

    “这个”

    望着路边走着的董事长和那穿着海员制服的外国人,颇费一番周折才进入商轮学校的于鸿玉,犹豫了好一会方才一咬牙走了过去。

    “您好,李先生”

    出于谨慎,而更多的却是尊敬,于鸿玉并没称董事长。

    “你是”

    转身看着唤住自己的人,他看起来二十四五岁的模样,相貌看似普通但一双有神的眼睛中冷却着的坚毅,却又让人生出过目不忘的感觉来。

    “李先生,有一个问题,我需要向您咨询一下”

    于鸿玉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直接提出了自己目的,他知道自己必须先取得现者的特许权,在这之前,他的现甚至不能告诉其它任何人,否则他自己作为现者的权益将很难得到保障。

    但是他知道,自己想要获得这个“现者特许权”是多么的困难,想靠政府授予,显然不甚可能,深知政府黑暗他清楚的知道,这无疑与虎为谋,而眼前的这位李先生,却是一个可以商量的人,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从锦屏山回来之后,他曾特意研究过公司同政府之间的合同,按照合同规定,铁路用地包括“筑路原料用地”,这意味着采石场的所有权属于**公司。

    “哦?什么问题?”

    听着这个陌生人的话,李子诚笑问一句,他显然不是商轮学校里的教员或学员,他能找到这来,显然也是一个有心之人。

    “假如,有一个人,在铁路用地附近现一处矿场,那、那个人可以得到什么?”

    于鸿玉有所保留的问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奖金公司会提供一笔数目不菲的奖金,当然如果的确有开采价值的话”

    “如果他不想要奖金呢?”

    “不想要奖金?”

    李子诚一愣,看着这陌生人,在心下思索开了,看来他恐怕是现了一座什么矿,如果他不要奖金的话,那他想要什么呢?

    “那”

    面上略带些笑意,李子诚笑看着这个人。

    “你想要什么样的回报呢?”

    “我我“

    犹豫片刻,于鸿玉才提出自己的要求。

    “只需要事成之后提取特许权费,如果那里真没矿藏,公司什么都没有损失呀。”

    “特许权费?”

    “李先生,如果我是依靠贵公司的资助现了矿藏,那么我自然不需要提取特许权费,但是”

    “是你现了矿藏,所以”

    “是的,先生”

    面对他的回答,李子诚沉默着,看着这个年岁比自己长上几岁的青年,是他现了矿藏,如果没错的话,也许那矿区距离连云港并不远,他想要的是特许权,甚至还特意来找到自己盯视着面前的青年。

    “先生,您曾说过,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公平公正的机会获得个人的成功,只要个人愿意努力,而我相信,特许权费,正是在我个人的努力下得到的公平公正的回报”

    此时于鸿玉显得有些紧张,他不知道自己的要求会不会被

    “你想要多少?利润的1o,可以吗?”

    突然传入耳中的一句让,只让于鸿玉惊讶的看着李先生,他他答应自己了?而且是利润的1o

    “李,李先生”

    面对他的惊讶,李子诚依然保持着微笑。

    “如果在我们这里有中国梦的话,或许你不是第一个实现这个梦想的人,但是我希望,你是第一个能被人记住的人”

第166章 徐州() 
'。。'第166章徐州(第一更!求月票!)

    徐州道,两年前,武昌起义之后,举国响应,苏南各地响应起之后,有苏北、山东等地兵士哗变,携带枪北归,沿途抢掠甚众,其中以徐州等地为甚,后张勋江防营自江宁溃下,窜入徐州,更是大肆劫掠。

    到了南北对峙时,徐州更是南北对峙前沿,可以说,打从辛亥年起,在这“乱世英雄吃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时代,南北对峙的特殊真空,使得一时间徐州一带成为土匪横行之地,这一切直到南北议和后,镇宁徐州第一军第三师师长冷雨秋下令剿匪之后,方才有好所转。

    也正因如此,在徐州的县署街旁才会多了条“冷雨秋街”,无论如何,这也是当地老百姓对冷雨秋和第三师的认同。

    虽是深夜,但在过去道台衙门的辕门外,电灯通亮,辕门外,数名荷枪实弹的兵士立于辕门前,而这里就是县署街徐州道军政府,同样也是冷雨秋第三师长官处所在。

    道台衙门后院的书房,一名军士手扶着报纸推门而入。

    “师长,这是新来的陇海时报”

    “放下”

    正处理着公务的冷雨秋头也未抬,陇海时报是他每天必看的报纸,不过最近,对那陇海时报却是多有不满,那陇海时报的主编黄远庸完全是站在袁逆的角度看待问题,大肆抨击国民党人,甚至宣称“宋案”另有隐情,但笔间暗指“宋案”为国民党内斗。

    终于处理完手头剿匪的公务之后,冷雨秋从桌上拿起报纸,不过是一展开报纸他便看到的报纸头版。

    “连云锦屏山发现千万吨磷矿,发现者获百万元奖金”

    百万元奖金

    一看着这几个字眼,冷雨秋不禁一惊,同时又是一叹。

    “这连云未免也太有钱了”

    感叹之余,冷雨秋所感受更多的却是无奈,这第三师六千多人,每个月连几万元的军饷都难以筹集,从进驻徐州至今,前掐后算一年多了,可却拖七个月的军饷。

    “可惜,若是”

    这时一声报告打断了他的思绪。

    “报告师长,上海来的杨庶堪先生求见师长”

    “上海、杨庶堪?”

    听闻是上海来人,冷雨秋心头一动,可对于这个杨庶堪却全无一丝印象。

    “请他进来”

    片刻后,一位戴着金边眼睛、留着八字须身着西装的人走了进来,看起来不过是三十几许的模样。

    “庶堪见过冷师长”

    一见冷雨秋,杨庶堪恭敬的行了一礼。

    “你是?”

    听着这人道出的四川腔,冷雨秋诧异的问道,而这时杨庶堪却递过一张拜贴。

    “庶堪为陈英士先生之幕僚,此行奉孙先生、英士先生之请,前来徐州拜会冷师长”

    “哦请坐”

    是英士派来的,还是奉孙先生之命,接过那拜贴,其中还有一封信,是陈英士的亲笔信,撕开信,扫一眼信间的内容,冷雨秋只是一惊,抬头看着杨庶堪,未动声色的问道。

    “这是英士的意思,还是”

    “孙先生已经同意了”

    杨庶堪如实答道,来徐州之前,英士曾向他亲自叮嘱过,务必让冷雨秋答应下来。

    “冷师长,现袁逆调兵遣将已毕,更得五国借款,可谓万事俱备,若我等**党人仍对法庭心存幻想,那么,无疑引颈于敌,现孙先生意武力讨袁,然军费匮乏,所以”

    “所以只能从他身上开刀是吗?”

    反问一声,冷雨秋的神色变得极为难看,若是自己真这么办了,那又与自己清剿的土匪有何区别

    “冷师长,那人实为袁逆之走狗,助袁逆之子逃离上海,谁道宋案无其插手,对此等人,杀之尚不解恨”

    接着杨庶堪又把语气一扬。

    “冷师长为我**同志,想来自知,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李致远通逆为天下所共知,其逆心所得皆为逆产,今**之需,自然当为**所用”

    “可”

    犹豫片刻,冷雨秋一时间不禁难以决断,自从来到徐州,勒拿地方、卡索士绅之事,他从未干过,而他同样也明白,若是没银子,这讨袁之事必化为泡影。。

    而且,若是没有孙先生许可,那陈英士又岂敢

    “无罪无名,又岂能”

    “冷师长,庶堪于上海时,便听闻冷师长率部来徐后,以剿匪为任,平定地方,想来苏北匪间,必有与士绅联络之辈”

    冷雨冷言间,杨庶堪提出了一个“建议”,而这个建议则是离沪前由陈英士面授。

    “你这是”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心下冒出这句话时,冷雨秋只觉一阵恶感,但终了还是无奈的长叹一声,最后点头道。

    “唉,为**,也只能如此了”

    民国二年,六月的一个深夜。

    座落在徐州东门的陇海铁路徐州段工务局,驶出一辆崭新的黑色福特“t”型车,现在在苏北一带,t型车几乎就像是陇海铁路的象征一般,上千辆“t”型车在沿线工地、市镇行驶着。

    这辆车上坐着三个人。

    坐在司机旁边的是一位二十几岁的年青人,他的一双机警的眼睛不时环顾左右,透过单薄的衣衫,可以清楚的看到腰间突起的枪柄。

    后面车座上坐着两个人。左边的一位中年人,身材矮小、瘦弱。右侧的是一位看起来颇为年少的少年人,不过这少年却全是一副老成的模样。左边的中年人叫梁品升,他是段工务局保安科科长,右边的则是保安部副局长的秘书,新任段工务局副局长——李四勤,在连云港高层,或许没几个人知道他的大名,但提着“阿四”他们却并不陌生,谁不知道阿四是董事长的身边人。

    “时间不早了,恐怕到了宵禁时间了?”

    副驾驶位上的青年回过头对后面两人说道,自从宋案后,随着袁世凯调兵遣将,南北局势日发紧张,这徐州城在半月前开始实施宵禁。

    “没事,就是宵禁也不要紧。我们是陇海路局的人。”

    梁品升如实的说道,在徐州城谁不卖段工务局面子,就是冷雨秋本人也得卖上三分薄面。

    小车穿街过弄,来到出城的主路上,路上站着四五个武装军警。

    “停车。”

    一个佩戴“宪”字袖章的宪兵站在马路中间。

    司机降慢车速把车停在路边。

    “你们不知道戒严吗?为什么这时候还乱闯?”

    一个军官,带着两个士兵跑过来厉声问道。

    “我们哪里搞得清楚,什么宵禁,什么戒严,时禁时放。”

    梁品升有些不满地回答道。

    “你们是干什么的?还嘴硬,给我统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