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梁、封顶。。
可即便如此,这座拥有486台机械设备的工厂,却要不惜代价的制造出“争气机”,那边的机加车间,为了生产出蒸气轮机部件,停止生产纺织机械的零件,集中全公司所有最优秀的工人参加蒸气轮机的试制。
“下一步是不是要把这些毛坯送到锻造车间?”
“嗯,董事长,在那对毛坯进行锻造加工,铸造车间只是是把钢水注入到毛坯模具中,这样形成的工件,材料内部的晶粒体积较大,韧性有所不足。所以还需锻造成型,把毛坯放在蒸气锤或者水压机下面,由锻锤锤锻成预期的形状,这样钢料的内部晶粒细化,致密度提高,从而能够变得更加坚韧,只有如此主轴才能承受高速、长时运转产生的扭力”
在程致勤看来,无论是发电机或是蒸气轮机主轴的生产,并没有什么技术难题,这和过去在江南制造局生产火炮、船舶动轴并没有任何区别。
“董事长,若是不是因为公司要求“具为**造”,像这样的主轴毛坯,完全可委托的江南制造局代工,他们的经验比咱们丰富”
“一步步来,咱们这次就是试验”
程致勤的抱怨只是让李子诚哈哈一笑。
“总得尝试着自己制造不是,那边公司已经向江南制造局下了定单,不过是机车的动力轴,咱们的大型水压机还有其它设备虽然到了不少,可从安装到调试,没有三四个月,肯定不能开工,等这批发电设备造好了,咱们就开始造机车”
“机车”
程致勤的眉头一跳,公司这么快就要造机车了?
“对,没错,这机车才是这座工厂的正行,发电机这样的设备,等以后,再成立一家工厂,这次陇海铁路公司需要六辆机车,还需要一百多辆货车车厢,与其让别人挣咱们的钱,不如咱们自己干,无论如何都要试试”
又同程致勤聊了一会后,看了一下时间,毛坯已经送到锻造车间有一会了。
“明泰,走,咱们去锻造车间看看程厂长,等造出这台争气机,我请大家伙喝酒”
喊上自己的小跟班,李子诚笑着走出了烟雾弥漫的铸造车间,顺着那碎石路,只需要顺着声,便能够找到锻造车间,深夜的寒风袭人,可这时锻造车间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模样。
“咚、咚”
未进锻造车间,便可以听到震耳欲聋的锻锤声,在进入车间后,却只看到眼前锻锤起落,火红的锻件在巨大的钢制吊链上翻转着,巨大的20吨级水压机此时在锻制着主轴,每一次锤起锤落,火红的锻件总会迸发出火星。
望着那渐圆的主轴,李子诚肘拄掌心,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主轴的毛坯看样子快要完工了,没准,过年的时候,这发电机便可以进行试验。
“争气机啊”
感叹着这三个字,李子诚感觉自己似乎回到那个火红的年代。
对在那个时代,是怎么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来着?不是奖金,不是而是荣誉,对没错,就是荣誉
自己完全可以借着这个造“争气机”的机会,想个办法把工人们的荣誉感挑起来。
荣誉、荣誉感
“没错,这是一个契机,一个打造团体精神、集体荣誉的契机对,一定得好好计划一下,一定要”
心下思索着这个构思的时候,李子诚才意识到现在连云港还有一个短肋,连云港没有自己的报纸,没有自己的宣传工具,没有这一切,如何能去发扬所谓的集体荣誉呢?
“嗯,得先把这个宣传工作弄起来”
宣传工作,办报纸?这是必须要办的,但是似乎现在连云港并没有多少人识字,报纸的受众面太小,在大多数人都是文盲的时候,顶多只能启到辅助性的作用,那声音
广播
脑海中闪过这两个字的瞬间,李子诚的脑海中浮现出小时候挂在街道内的大喇叭,以及每天早晚两次的广播。
对
连云港可以先建一个的广播电台然后用这个广播电台去宣传连云港建设、陇海铁路建设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而且未来公司还能够去利用这广播电台去发布产品广告,甚至于抢占舆论阵地,在这个时代,谁能控制舆论,谁就能抢夺话语权,而作为一家公司,如果能够实现对舆论阵地的控制,也许会让自己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舆论,有什么能比舆论还重要的东西?在这个大家都用所谓的通电打着口水仗的时候,谁能控制舆论的致高点,无疑就掌握了最根本的话语权。
对回头就让他们翻译无线电广播的资料。
想到未来自己抢占舆论致高点的一幕,李子诚的唇角一扬,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如果自己能早点做准备工作,没准这“争气机”到时就能。。。
新纪元1912第120章至高点(!)(正文)
第121章 袁世凯的心思()
“争气机”
放下手中的报纸,袁世凯摸了一下光光的脑壳,那张老农似的方盘脸上挤出了笑来。
“李致远啊,李致远”
两声感叹之后,袁世凯到又是一乐,抬头看着站在面前的赵秉钧。
“智庵,看来这李致远把日本人得罪的不清啊”
“何止是得罪的不清,简直就是能让日本人恨到骨子里,这日本人打从甲午那年起,估计还是第一次打掉牙忘肚子里吞”
身为内务部长的赵秉钧自然知道一些其中的内幕。
“他一到连云港,为了办工厂,就把大连十几座日本厂子里的工人挖了干净,听说逼的川崎船渠的社长切了腹,至于中村更是恼他恼的”
“恼得想生吞了他,可”
袁世凯笑着接过腔来,打从出任朝鲜总督那年和日本人扛上,对那野心勃勃的东洋人,他就没什么好感,即便是现在,也不过只是委以虚蛇。
“可偏偏又动不得他”
“大总统,说来也奇怪,为啥那日本人会顾忌他李子诚?”
这会赵秉钧倒是装起了糊涂,实际上这位警察总监出来的内务部长,早就得到了一些消息,只不过一直未经证实而已。
“哼,日本人会顾忌他?”
一笑之后,袁世凯又摇摇头。
“他们顾忌的是美国的那个摩根人家弹弹手指头也比腰粗”
在说话的时候,袁世凯端起茶杯说道。
“上次,各国拒绝汇兑李子诚的支**,最后是摩根银行站起来承对了,对外,摩根银行宣称那是因为李子诚拿出了黄金,可李子诚来的时候带了什么?几十桶电影胶片,后来他还包租了一艘商船,船上运了一千多吨铅锭还有几百吨铜锭,还有几百桶电影胶片,顶多还算上一个他设计的那个什么没轮子的火车,这人那”
半闭着眼睛,想起李子诚和自己之前的谈话,袁世凯略做沉吟后才开口说道。
“这人和摩根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话时,摩根便不再说话,而是手扶着杯沿,似乎是在思索着什么。
“大总统,你的意思是摩根是他的后台?”
赵秉钧在说话的时心下一紧,旁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那摩根银行或许在中国影响不大,可在中国那一个个鼻子能抬上天去的大小外国银行对“小小”的摩根银行经理,那是一个尽的恭维。
“后台,这倒是不一定能谈上,不过若是说两人之间没什么联系,就让人拿不准了”
说话的时候,袁世凯突然把眉头一抬。
“铁路”
接着袁世凯却突然站起身,然后走到一张地图前,那地图是新近刚挂上去的,自打从陇海铁路开修,作为大总统的他自然是“倍加关注”,而这份地图是他特意吩咐人挂上去的,而在地图上特意标出了陇海铁路,甚至还特意画出了各火车站用地的大小来。
站在那幅地图前,袁世凯顺着铁路朝西看去,而后他又略加深思一会,最后眉头又是一皱。
“智庵,记得当年日俄战争的事吗?”
在日俄战争时,袁世凯曾竭力主张联日战俄,以保东北主权、领土不失,尽管最后因清**而未得行,可袁世凯也是和日本合作颇深,对日俄战争前后之事,自然是倍加关注。
“当年,日俄在美国议和之时,美国得知俄国将向日本**中东铁路南满支线,曾策划染指东北路权,也就是美国铁路大王哈里曼的南满铁路日美共管计划。那时哈里曼是美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为了发展美国对亚洲贸易,他制定了一项美国控制下的环球运输线计划。就是把美国太平洋铁路,用跨太平洋轮船航线延长到大连港,与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相连接,并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在波罗的海沿岸的里沃夫,与美国轮船联络,建立起环绕世界一周的交通线。该计划因日本人毁约,所以不了了之。”
双眼盯视着地图,袁世凯的视线在大连和连云港两地间来回移动数次,而与次同时赵秉钧的视线也同样关注着两地,最后他像是恍然大悟一般。。
“大总统,你的意思是,那李子诚是美国人派来的”
接着他又是用力的一拍手。
“大总统,若是这样的话,咱们可都上了李子诚,不对,是摩根的当了没准,从一开始,什么高炉啥的,可都是假的,我就说嘛,李子诚不过才二十二岁,就他那年纪,他能整出啥值上亿两银子的高炉,即便是整治出来了,那摩根傻了,依我的意思,我还不”
不待他把话说完,袁世凯却突然笑了起来,笑声非常之大。
“美国人,美国人”
接连说了两次之后,袁世凯表情又是随之严肃起来。
“若真是美国人,我还真不怕他李子诚,这美国人不比英德法日这些国家,美国,美国人眼里只有银子,即便是这条铁路让美国人控制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更何况只是公司参与,即便是政府参与,当年美国政府都不准他们在中国拥有一个租界,更何况是这么一大片附属地,这美国人不可怕,说实话”
转过身,袁世凯的表情依然显得有些严肃。
“我到是希望李子诚真为美国人办事”
这会反倒是轮到赵秉钧弄不清楚的大总统的意思了。
“现在,咱们中国的局势之危,可以说是远甚于前清”
轻叹一声,袁世凯的神色变得极为凝重,重新走回自己的办公室中,再次坐到椅上,手刚要碰茶杯的时候,却半悬于空,动作和表情都显出了他心底的纠结。
“知庵你知道,过去,咱们在满洲、在外蒙,靠的就是日俄敌视,从而确保主权不失可是现在,日俄同盟条约签订,过去日俄对立,在侵略中国行动上互相监视,于咱们中国是有利的,这是打从李中堂那会,就定下的外交上的大原则。可现如今日俄同盟,联成一气,可以同心协力瓜分中国,于中国是大不利另一事是英国宣布在西藏有绝对自由行动的权利,这日俄同盟,英日同盟、英俄同盟,这三国同盟,对咱们中国来说,那可不是大不利,稍之不慎,别说是主权丢失,领土不全,甚至可能,国将不保啊”
看着大总统发出重重的一声音叹息,赵秉钧却是傻了眼,他只知道现在外交局势紧张,可却还没想到将有亡国之危。
“咱们过去靠的是各国利益均沾,还有美国人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