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鞴笥陌参=桓颐牵说卣遣芫笥奈髅妫ㄊ窃芄セ鞯囊桓龇较颍杂惺韬觯懿倬换嵯嗑取!
鲜于辅也道:“是呀!细作所言,袁绍派大将蒋义渠率军攻打西路,此人我有印象,此人对袁绍忠心耿耿,虽不是河北四庭柱,却不在张郃、高览之下,每有大事袁绍总以蒋义渠统军,此次听说袁绍与蒋义渠为总管将军,足见袁绍对其信任有加,此人沉着冷静,善于寻找机会,遇上他将军还要多多防范!”
文聘对高顺、鲜于辅抱拳道:“有高大哥和鲜于兄弟在侧,我文聘不惧,高大哥沉着,鲜于兄弟机智,何况我们手中还有八千兵马,只要守到天亮袁绍不战自败!二位,咱们就会会这个蒋义渠!”
说话间,袁绍大军铺天盖地而来,灯球火把将天都照亮了,此次袁绍有些破釜沉舟的架势,倾巢而出势要将曹操一举歼灭。蒋义渠作为西路统兵大将,马不停蹄直奔西面龙飞大营,来到近前,只见龙飞营中一片黑暗,竟然连站岗巡逻的兵卒都没有一人,心下狐疑,急忙止住大军。
不带蒋义渠看清状况,突然一阵箭雨倾泻而下,大军之中那些拿着灯球火把的兵卒遭了秧,箭矢专门找那些人下手,只要是有亮光的地方就是弓箭手的目标。蒋义渠立刻发现了问题,下令灭掉火把。火把一灭,对面的箭雨立刻停止,蒋义渠微微点头:“此营与那边的营寨有些不同,何人在此驻扎?”
副将急忙道:“根据斥候的报告,曹营西边有一小营应该是龙飞的营地!”
“龙飞!怪不得呢!”蒋义渠点点头:“下令大军准备攻营!天亮之前一定要拿下龙飞的大营!”
黑暗之中,袁军开始行动,天气实在是太黑了,谁都看不见谁,要准备起阵型来的确有些难度。好不容易刚刚组织起来,龙飞大营之中灯球火把一起亮了。寨墙之上站满的兵卒,弓箭手,刀盾手,甚至连骑兵都准备的妥妥当当,大营门口的拒马格外的巨大。
文聘一手扶着战刀,往寨墙上一战:“对面的袁军听着!”话音刚落,一支响箭突然从营内射出,不偏不倚正好扎在蒋义渠的马前,箭矢上还绑着一根红色的丝带。文聘一指那支响箭:“那里就是界限,敢有越过者杀无赦!”
蒋义渠哈哈大笑:“你就是文聘吧!在荆州默默无闻,到了宛城,却做了一方大将,龙飞用人还真是不拘一格,竟然想用一根箭矢吓住我,哈哈哈!你觉得可能吗?”蒋义渠将手中长戟一举:“全军听令,攻营!”
袁绍军呐喊着冲了过来,那只绑着红丝带的羽箭,顷刻间被踩进了泥土里找都找不着了。文聘看着那些军卒越来越近,手中红旗一挥,弓箭手立刻松手,搭在弦的箭矢,立刻飞了出去。跑在最前面的袁军纷纷中箭摔倒。但是他们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眼看离着寨墙还有百步。文聘又是红旗一动,弓箭手立刻扔下弓箭,抓起身后的弩弓,使劲的摇动右手边的摇柄,箭盒内的弩箭一根接一根的射向袁军。
这种弩被龙飞称之为摇弩'注释',是龙飞和马钧研究出来的,利用曲轴的作用,让弓弩上弦,又利用重力将弩身上的弩箭放进发射曹内,结构精巧,比起不久的将来那个诸葛连弩来,稳定性和射速要高出很多。
蒋义渠不断的驱赶兵卒向前,眼看着就要靠近寨墙,竟然硬生生的被挡住了。蒋义渠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厉害的弩箭,竟然可以连续不断的发射,威力巨大,打出的箭矢如同一枚枚长钉,穿透前面的人之后仍然还有力量将后面的人射伤。
“盾牌!盾牌!”巨大的盾牌出现在袁军的面前,挡住了摇弩射出的箭矢。文聘看了看,将蓝旗挥动一下,寨墙上的几处遮盖起来的地方被兵卒们一下揭开。露出下面的东西。不管是袁军兵卒还是蒋义渠全都傻眼了,这是什么?弓箭吗?哪有这么大的弓箭?谁能拉开呀?
两个兵卒左右摇动,巨大的弓箭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慢慢的被拉开。一丈长的箭矢一连放了九根。寨墙上一共有十台这样的巨大弓箭,每一台九支箭,虽然只有九十支弓箭,可是谁都明白这九十支弓箭射出来的威力,绝对小不了。
“放!”文聘一声令下,巨大的弓箭发出“嘣!”的一声响,巨大的箭矢如同长矛一样快速的扑向袁军。盾牌根本挡不住箭矢。强大的冲击力不但将盾牌射透,还将拿盾的人手臂震断。巨大的箭矢,如同穿糖葫芦一样,从一个个人的身体上穿过,一直到后面将几个人串在一起。
袁军傻了,有些人再也不敢往前,掉头就跑,蒋义渠初战失利,心中也有些窝火。看着寨墙下那一排排的尸体,终于明白为什么一提到龙飞的名字,整个河北众将都不自觉的要动一动自己的身子。就差一百步,一百步的距离如同一道无形的墙,将他牢牢的挡住。
其余两面的战斗也已经打响,从声音上判断,双方已经进入了白刃战,只有自己这边连对方的寨墙都没有摸到。蒋义渠看着不远处的寨墙:“去,弄些粮车,装上沙土,挡住他们的弓箭,继续进攻!”
注释:摇弩为作者臆造,想想中以曲轴的原理为弩弓上弦,然后发射,从未有过实物。
第228章 官渡之战(18)()
不等蒋义渠有丝毫的准备,箭雨刚刚停下,鲜于辅一声令下,身后骑兵,跟着直冲出营寨。鲜于辅的骑兵和塔伦的骑兵很相似都属于弓骑。塔伦的骑兵着皮甲,行动迅速,来去如风,很有塞外骑兵的风范。鲜于辅将塞外骑兵的特点与中原骑兵的特点集合起来,他骑兵穿着铠甲,也背弓手拿矛。虽然失去了些速度,但是攻击力强大,远了用弓,近了用矛。
骑兵快速的从营内杀出,追着袁军败兵一阵掩杀。蒋义渠急忙抽调弓箭手防守,但是这些骑兵和袁军步足混杂在一起,他的那些弓箭手可没有人家的精准,虽然也射伤了一些骑兵,自然也误伤了不少自己人。
鲜于辅一马当先,杀进袁军大阵,骑兵巨大的冲击力将刚刚组织起来的阵型冲的七零八落,蒋义渠无奈,只得后退。骑兵绕着袁军兜了一大圈,见袁军已经稳住了阵脚,立刻掉站马头又跑了回来。
蒋义渠面沉似水,这个时候还能说什么?攻,攻不过去,防守,没有意义,若是如此僵持下去,就是十天也攻不下对面的营地,自己这些人或许就会让人家一点点的蚕食掉。蒋义渠无奈,再次组织兵马进行攻击,为了防备寨墙上的那些床弩,蒋义渠专门找来十几辆大车,装满沙土,放在最前,所有兵卒隐藏其后。
随着滚滚的车轮一点点的靠近龙飞大营,这一次竟然没有放箭,这让蒋义渠心中不由的一喜,看来这个文聘不笨,知道弓箭对这东西没有任何作用。眼看着大车就要接近寨墙。猛然间一群步卒从寨中杀出,硬生生挡在袁军前进的路上。
“破!”高顺将长枪一举,步卒们立刻散开,绕过大车去攻击后面的那些兵卒。蒋义渠没有想到,对方会派不足千人的小队来袭击自己的步卒。看着这些步卒在自己的步卒队中一阵砍杀,严重的影响队伍推进的速度。蒋义渠大怒:“不围歼你们还真说不过去。”
袁军越聚越多,纷纷赶来助战。高顺见时机成熟,大喝一声:“合!”无论那些步卒离的多远,无论正在干什么,就算是一伸手就能抓住蒋义渠,步卒们还是立刻朝着高顺身边聚拢。刀盾手在外,长戟手在中,最里面一圈竟然还有弓箭手。高顺坐镇中央,一圈步卒散在四周。
看上去阵型松散,蒋义渠知道,这阵型威力绝对不小,若是让他转起来,自己的一个个方阵可就完了:“杀!挡住他们!”
袁军一拥而上。高顺吼道:“转!”巨大的战阵就在袁军丛中开始了旋转,弓箭手不断的射箭,将外围的敌人一个个射杀。刀盾手一手持刀,一手持盾,护住自己也护住身后的同伴。待敌人靠近,只管挥刀砍杀。长戟手将长戟从盾牌与盾牌的缝隙间伸过去,将离着稍远的步足或刺或砍,只要能将对方置于死地便可。高顺在中间,观察周边的变化,用不同的口令指挥这大阵朝着不同的方向移动。这一切完美无缺,称得上天下第一战阵,比起当年鞠义的先登死士只强不弱。
直到现在,蒋义渠终于有些后悔,他明白沮授为什么一定要拦住袁绍。因为曹操的大营没有这么好打,就算打下也是损失惨重,而袭击乌巢的那些人马反手一击便可将袁绍置于死地。
“撤兵!”蒋义渠大喊一声。副将连忙问道:“将军,就这么撤了?”
蒋义渠淡淡一笑:“仅凭我们这点人马根本攻不进人家的大营,与其在这里送死,还不如替主公保留一点实力。”
“噹噹噹……!”铜锣声响,袁军立刻溃散。文聘长出一口气,总算没让袁军闯进来。
比起龙飞这边,曹操那边的战斗要激烈的多。东北两面,袁绍军攻的凶狠,袁绍手下大将鞠义,以及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相继死的死叛的叛,淳于琼镇守乌巢生死未卜,蒋义渠独攻西面。只剩下吕旷、吕翔两兄弟也堪称大将。
袁绍临时升任吕旷、吕翔为将军,两人各统领一支兵马分别进攻曹营的东北两面。这两人为了在袁绍面前表现自己,不顾士兵生死,不断的催促手下兵卒一味的猛攻,打的曹操还真有点招架不住。上一战,曹军损失惨重,营中能战之兵不到三万,且各个带伤。袁绍大军突然袭击,曹操虽然做了些准备,还是有些措手不及。
夏侯渊、夏侯惇领军对着东面吕翔。曹操亲自率领李典、乐进、于禁等人挡住北面袁绍的猛攻。双方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袁军恶狠狠的扑上来,曹军只能借助大寨的优势组织防守,希望能支撑到天亮。有了营寨虽然曹操在军马上处在劣势,但还可做出反应。这场大战绝不亚于一场攻城战,袁绍这边云梯,攻城锤纷纷派上用场。曹军这边,滚木礌石,拒马强弓件件都是死命反击,短短一盏茶的功夫,双方的伤亡便以千计。
袁绍紧皱眉头,一声不吭。吕旷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下令所有兵马全线出击。曹操这边还真有些抵挡不住。于禁建议派出骑兵冲击袁军阵型。曹操欣然同意,一股骑兵在于禁的率领下,突然从曹营之中杀出,袁军果然有些受不了,急忙缩进防守,将于禁围在核心。
李典看见,命令弓箭手不许停,朝着于禁的方向一阵乱射。虽然射死射伤了一些自己的兄弟,总算给于禁解了围。
刘烨道:“主公,袁军勇猛,我们的大寨要想守住,必须攻击袁绍中军,中军一乱,袁军没了依托,必然败走。”
“这个我知道,可用何物能攻进袁绍中军。”
刘烨道:“霹雳车威力巨大,虽然杀伤力不及弓箭,却能给袁军心里造成威慑,用霹雳车发石或可一试!”
曹操立刻下令霹雳车瞄准袁绍的中军投掷大石。一阵石头雨砸下来。袁绍的中军果然有了松动。立刻向后退却,袁军的攻势也是一缓。曹军趁机喘口气。等到袁绍重整旗鼓,将中军退后到霹雳车无法够到的地方,再次攻上来的时候,曹军的压力又来了。
夏侯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