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初唐-第14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二陛下大胜之余,又新得了一个军国利器,心怀大畅。他说道:“有什么话秦国公尽管说。”

    “勋国公和陛下慧眼如炬,都看到了此物乃是攻城利器。但是您二位有没有想过,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弊端?火药有什么弊端?”

    “现在我大唐君贤臣能,兵锋一时无两,对诸国采取攻势,有了这样一件攻城利器,诚然算是一件幸事。但是,居安思危,若是后世子孙不肖,以后被迫采取守势了呢?”

    张亮道:“你这是什么话?我大唐乃天朝上国,各方面都远超四周藩国。不攻打他们就算不错了,又怎么会被迫防守?”

    “话不能那样说。”李二陛下摆了摆手,道:“月有阴晴圆缺,此乃天地至理。我大唐盛极而衰,恐怕也难以避免。秦国公,你继续往下说。”

    郭业道:“如若火药大行于世,到了那时候,此物就会成为后世子孙的噩梦。所以,微臣以为,陛下应该把火药当成咱们大唐的一个底牌。”

    “底牌?什么是底牌?”

    “呃……在极西之地有一种叫做扑克的东西,类似于咱们大唐的叶子戏。所谓底牌,就是扑克中先是遮盖起来,最后亮出来以决定胜负的牌。”

    李二陛下点头道:“你的意思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动用火药,要让火药成为咱们大唐的撒手锏?”

    “正是。”

    张亮道:“就算秦国公说的有理。但是老臣看来,还是应该在辽东城用火药。换句话说,现在就是万不得已的时候。”

    “此言怎讲?”

    “高句丽人太不要脸了,一个辽东城内,就驻守了十万大军。咱们唐军得伤亡多少人才能攻下此城?若是在此城伤亡太大,陛下这次东征就算不败而败了。”

    郭业微微一笑,道:“兵法有云,外无必救之兵,则内无必守之城。现在高句丽的倾国的援兵已经被打败,辽东城内就算有十万大军又怎么样?早晚也是城破人亡之局。”

    “早晚?哼哼,您知不知道,再过几个月,辽东就会大雪纷飞,冰寒彻骨,大军根本就无法在野外驻扎。到时候别说破城了,咱们自保都困难。”

    “这……”郭业道:“即便如此,除了强攻以外,还有一个办法,可以破辽东城。”

    “什么办法?”

    “招降!咱们一战灭掉了高句丽三十万大军,辽东城内守军想必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人心惶惶。若是派遣一个能言善辩之士,入了辽东城,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守军偷袭,岂不是更好?”

    张亮还没说话呢,李二陛下摇了摇头,道:“不可!绝对不可招降高句丽人!”

    “啊?为啥?”

    “因为高句丽人根本就不可信,即便是答应投降,也会随时反悔。他们能把假投降当成家常便饭,朕可不想步隋炀帝的后尘。”

    李二陛下说这话,还真是一点都没夸大。

    想当初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为了表现上国气度,曾经下了一道圣旨,“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

    这下好了,可被高句丽人逮着空子了。

    隋朝百万大军到了辽东城下,眼看就要破城了。人家高句丽人打白旗,要投降。

    好吧,皇上有旨,人家投降就得“即宜抚纳”啊,于是大军退后,等待投降。

    结果,这世上,除了真投降还有假投降。高句丽人整顿好了兵马,修好了城墙,又反悔了。

    没办法,继续打呗。

    眼看着,辽东城又要被攻破,高句丽人继续举白旗。隋军继续退兵,高句丽人继续说话不算数……

    简短截说,招式不怕老,好用就行。高句丽这招足足耍了三次,拖延了几个月的时间。直到最后天寒地冻,隋军无奈退兵。

    你以为隋炀帝这就吸取教训了?没有,完全没有!

    话说隋炀帝第三次征伐高句丽,当时隋军固然实力大不如前,但是高句丽已经被隋军蹂躏了两次,也是困顿疲惫。

    当时,大隋上将来护儿大败高句丽于毕奢城,然后挥军南下,进逼平壤。

    婴阳王无奈,遣使请降。

    结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隋炀帝又信了高句丽人的鬼话,遣使召回来护儿。

    来护儿可不傻,他对使者说,咱们打高句丽打了三回,好不容易把高句丽打得疲惫不堪,野无青草。这么好的机会,怎能错过?等几天,我进兵把婴阳王抓了再退兵不成吗?

    使者作为隋炀帝的心腹,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宣称若是抗旨不尊,所有参战的将校都将人头落地。

    来护儿无奈班师。

    等他一退兵,婴阳王就又抖起来了。把先前说出去的话全然否认,继续对抗大隋。

    青史斑斑,隋炀帝就这样,以一个被骗了四次的二傻子形象,被记载在史书之上。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李二陛下怎么敢玩什么受降的把戏?不用多,只要被骗一次,人们就得把他当成隋炀帝第二!

    郭业无奈道:“就算您不愿意受降,先强攻几日辽东城总行了吧?现在城内士气低落,万一能一鼓而下呢?何必一定要用火药?”

    张亮道:“辽东城乃是高句丽数得着的坚城,此城不用火药更待何时?秦国公是怕某家用你的火药立功吧?”

    郭业道:“你这还是以小人之人度君子之腹!”

    李二陛下摆了摆手,道:“别吵吵了。你们二人的话都有些道理,到底如何决断,朕还没有考虑清楚。不如明日朕召集众将,商议之后,再做定夺。”

    “遵旨。”

    第二日刚刚吃罢早饭,郭业就听到了一阵鼓声响亮。他知道这是李二陛下在擂鼓聚将,不敢怠慢,快步赶往中军帐。

    三通鼓罢,诸将已经到齐。

    李二陛下往四下里扫视了一圈,最后落在了郭业的脸上,道:“秦国公,你可知今日朕为何召集众将?”

    “可是为了攻破辽东城一事?”

    “辽东城已是朕的囊中之物,却是不急。今日招大家来,是为了招待一个你的老熟人,或者说是……情敌。”

    郭业道:“陛下说笑了。我哪有什么情敌?”

    “你别不承认啊。这个人是你的情敌,可是天下皆知。

    “天下皆知?此人是……”

    “百济武王扶余璋!”

第1936章 金旐铠() 
郭业撬了扶余璋的墙角,娶了善花公主。论起来,百济武王还真是他的情敌,人家李二陛下没说错。

    他不欲在这个问题上纠缠,道:“扶余璋和微臣那点事儿,都是陈芝麻烂谷子了,不值一提。但不知他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朕也是刚得到消息,详细情况却不大清楚。不过此人亲自前来,想必是心怀善意。要不然他以国主之尊,何必亲身犯险,派个使者到这来不就行了吗?”

    “陛下不要被他骗了。想当初隋炀帝征高句丽,百济多次助战,国王觐见隋炀帝也是常有的事。可他们哪次不是明里帮助大隋,暗里帮助高句丽?”

    张亮道:“此一时彼一时也。隋炀帝那是无道昏君,当然难以令百济心服口服。咱们大唐天子可是有道明君,自然会万邦来朝。秦国公不要因为与武王不睦,就出言污蔑人家。”

    “你……”张亮的话当然不值一驳,但是他左一句大唐天子,右一句有道明君,郭业反驳的话,还真是难以出口。

    好在李二陛下这个“有道明君”的称号货真价实,马上就化解了郭业的难题。

    他说道:“勋国公此言差矣。百济一向是畏威而不怀德,朕可不相信扶余璋是因为朕的德行,而诚心归顺大唐。不过要说他此次前来,诚意颇足,朕还是相信的。”

    他顿了一下,解释道:“朕一战灭了高句丽的倾国之兵,我大唐如此兵威,百济岂能不惧?想必是百济武王被吓破了胆了,不得不对朕示好。”

    李绩道:“不对吧。咱们前天晚上刚刚灭了高句丽的三十万大军,百济武王今天早上就到了。若说他是被此战吓怕了胆,这时间也对不上呀。”

    李二陛下道:“这个问题也很容易解释。想必百济武王早就到了辽东城附近,想要首鼠两端。我大唐胜,百济则助唐。高句丽胜,则帮助高句丽。现在尘埃已定,他当然要帮助我大唐了。”

    郭业道:“陛下说的有理。不过微臣总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百济劣迹斑斑,咱们对扶余璋还是多做提防为好。”

    李二陛下道:“这个朕心中自有分寸。”

    ……

    又过了一刻钟左右,有一个小校跑进了中军帐,道:“百济武王扶余璋求见陛下!”

    “快快有请!”

    功夫不大,扶余璋就出现在了中军帐内。

    “扶余璋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带方郡王免礼,平身,赐座”

    “谢陛下。”

    扶余璋刚一坐定,郭业就轻笑一声,道:“带方郡王来的时间真是巧呀。”

    “秦国公此言怎讲?”

    “您要是早来两天,陛下被高句丽的大军重重围困,您想见都见不着呢。”

    扶余璋道:“这可不是巧。事实上,在下早就听说陛下龙困浅滩,被高句丽人重重包围。小王当时就心急如焚,赶紧调动大军,来给陛下解围。没想到陛下洪福齐天,一举就打败了高句丽的倾国之兵。”

    “那您的大军在哪?”

    “说来惭愧,我百济国力贫弱。仓促之间,小王只来得急调了两万水军。他们就在离此九十里外扎营,随时听候陛下的差遣。”

    “两万大军?”郭业冷笑一声,道:“就是不知这两万人,原来是准备帮助高句丽,还是我大唐?”

    “当然是帮助大唐了。”

    扶余璋深吸了一口气,道:“秦国公,小王以前是和你有些误会。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就不必公报私仇,污蔑小王了吧。”

    “哼,是不是污蔑,你心中有数。”

    扶余璋满脸委屈地望向李二陛下,道:“陛下,小王对大唐一片诚心,却被秦国公百般污蔑。您可得给小王做主啊!”

    李二陛下沉声道:“所谓诚心,就是态度不明的两万大军?隋炀帝的前车之鉴在前,朕可不会重蹈他的覆辙。”

    “不光是两万大军,我百济还有别的东西表明诚意。”

    “什么东西?”

    “金旐铠一副,献与陛下。山五文铠一万副,献与陛下的大军。”

    “金旐铠?山五文铠?”

    “小王集结了全国的能工巧匠,造纯金铠甲一副,命名为金旐铠。另外又精造了万副铁甲外表漆以黄金,命名为山五文铠。”

    郭业道:“您千万别告诉我,这些铠甲在百济国内。过个两三年,才能运到长安城。”

    “那哪能呢?这些铠甲我已经带来了,陛下随时可以接收。”

    “果真如此?”李二陛下眼前一亮,道:“金旐铠且不必说,先取一副山五文铠来。”

    “遵旨!”

    百济的铠甲,名扬于天下,只是从不外卖,世人深以为憾。

    以前,百济对大唐是口服心不服。虽然每次给大唐进贡的物品里面也包含盔甲,但是那些盔甲的质量实在是比较一般。有时候甚至拿不知从哪里来的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