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初唐-第13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两样东西,在李靖的眼中,还真不算什么。

    论名望,李靖已有大唐军神之称,此次征伐高句丽成功,不过是锦上添花,然而一旦失败,却是要一世英名付诸东流,性价比太低。

    论钱财,李靖天性淡泊,对金钱根本就不怎么在乎。

    当然,他不在乎,有人在乎,这这个人就是江夏王李道宗。

    此次的姜玉梅刺驾一案,不仅仅让他把原来那二十万钱吐了出来,还倒贴了二十万贯。

    这真是让爱财如命的李道宗真是比割肉还疼,有了这么个大捞特捞的机会焉能错过?

    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李道宗此时的眼珠子都红了,道:“鄂国公,你把话说清楚,什么叫我给秦国公连提鞋都不配?”

    “哦,对不住!”尉迟恭一晃大黑脑袋,道:“刚才俺一时情急,那话的确是不怎么妥当!”

    “这还差不多。”

    “您江夏王是要是用点心,给秦国公提鞋还是没问题的。”

    “尉迟恭,你欺人太甚!”

    李道宗怒道:“想当初我随着太上皇起兵反隋屡立战功,郭业当时在哪?大唐建立之后,又是我随着陛下讨伐不臣,才有了这太平盛世。那时候郭业又在哪?”

    尉迟恭白眼一翻,道:“咱这是比能耐,又不是比功劳。你啰嗦了那么多,我问你一句,玄武门之变时,你在哪?要比功劳,咱大老黑可不怕你,为啥不让俺当这个先锋官?”

    “哼,就算不说功劳,单论打仗,我李道宗经过的战阵也比秦国公多得多!我都打了二十年的仗了,那郭业统领大军才几年?”

    “当兵当了二十年的老卒多了去了,多你一个李道宗不多,少你一个不少!”

    “你……你这简直是强词夺理,胡搅蛮缠!我不跟你吵,咱们让陛下来决断。”

    然后他跪倒在地,道:“微臣愿为先锋,还望陛下允准!”

    李二陛下道:“这先锋官一职,除了卫国公以外,最为适合的,也就是江夏王和秦国公了。到底何人为先锋,朕一时间还难以决断,秦国公,你怎么说?”

    “微臣当然愿意为先锋,为陛下扫平高句丽。”

    “那你觉得自己当先锋比江夏王更合适?”

    “那是自然。”

    “把你的理由说来给朕听听。”

    “其一,微臣两次出使三韩,对于高句丽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可比江夏王熟悉的多。其二,微臣的家资比江夏王丰厚的多。”

    “这关家资什么事?莫非你想贿赂朕?”

    “那当然不是。微臣家资豪富,就不会贪财,纵兵掳掠之事就不会发生。我大唐天兵军纪良好,高句丽人的反抗也会少,有利于陛下收拢高句丽的人心。”

    李二陛下闻言点了点头,道:“有道理。江夏王手下的军纪,实在是……还有第三条理由吗?”

    “当然有。第三条理由,也是最重要的理由。那就是,江夏王此人,打仗的能耐是有。但是比起我郭业来,可还是差上不少。陛下选先锋,当然要选贤任能。郭某人当仁不让!”

    李二陛下一皱眉,道:“你怎么就那么肯定,江夏王在战阵之上,不如你郭业?”

    “呃……微臣与江夏王认识这么多年了,他有多大本事,臣早就知道的一清二楚。微臣敢打包票,您要是选了他为先锋,定然会师老无功!”

    郭业如此说话,表面上看,当然是强词夺理。但是实际上,他这么说,还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后世的记载。

    在历史上,李二陛下初征高句丽失利,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安市城下受阻。而安市城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道宗无能。

    当时,唐军堆土为山,马上就要破城了,就因为李道宗部署上的疏忽,功亏一篑。

    现在虽然历史已经改变,安市一战成名的杨万春更是到汉城去了。但是谁知道江夏王会不会因为一个别的疏忽,让唐军重蹈覆辙?

    好吧,就算江夏王真的小心谨慎,此行没什么疏忽。那郭业刚才那句话,会被人拿来打脸吗?

    还是不可能。

    高句丽那可是硬扛了隋炀帝百万大军三次,在历史上,后来又硬扛了李二陛下两次的国度!

    要灭其国,哪有那么简单?

    后来大唐能灭高句丽,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可不单单是军事之功。

    高句丽人最擅守城。此次出征,百分之九十的可能,会顿兵于某座坚城之下,最后被迫退兵。

    至于此战到底算是赢还是输,这个课题,到了千年以后,就能养活不少的历史学家。

    所以说,刚才郭业不过是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只不过把被迫退兵的责任,先推到了李道宗的身上。

    当然,李二陛下可不知道郭业心里那些弯弯绕,他怒道:“大胆!朕还没出兵呢,你就诅咒此次师老无功,到底是何居心?”

    “陛下息怒,微臣此言,只是就事论事,绝无诅咒我大唐之意。那李道宗的确是本事不咋样,他当先锋官,肯定……”

    “胡说!江夏王有什么本事,朕还不知道?他打仗的本事,绝不在你郭业之下。秦国公,你这第三条理由,根本就不成立。”

    李道宗大喜,道:“知我者陛下也。秦国公不光是第三条理由不成立,第二条理由更是胡说八道!”

    “哦?那是为何?”

    “咱们把话敞开了说。不错,我手下的军纪是不怎么样,但那是因为我贪财吗?”

    唰!

    他的话音刚落,群臣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那目光中的含义不言自明……你江夏王不贪财,谁信啊!

    “呃……好吧!”李道宗挠了挠脑袋,道:“我的确是喜欢些黄白之物。但那不是我纵容手下的真正原因。”

    郭业道:“你纵兵劫掠还有理了不成?”

    “我还就是有理。无论攻城还是野战,那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拿命去拼。打胜了之后,咱们当官的可以加官进爵,可是小兵呢?有几个能升官的?大伙拼死拼活的,为的又是啥?”

    孔颖达道:“军士有功,朝廷自有赏赐。就算战死,地方官府也有抚恤。”

    “那才多少钱?陛下,您是知兵的,应该明白,要想让士卒拼命,不让大家发财可不成!像秦国公那样,严肃军纪!民心是有了,但是军心可就失了!士兵不卖力,您凭什么开疆拓土?”

    李二陛下当然知道李道宗此言有理,但是作为皇帝,他可不能对这话表示赞成。

    他只得道:“劫掠一事,还是少一些的好。高句丽子民,亦是朕的子民。”

    李道宗眼珠一转,又道:“若是秦国公为先锋,虽然劫掠一事可能少一些。但是另一桩事情,却比劫掠一事更为严重,恐怕更能激起高句丽人的反抗!”

    “你指的是……”

    “秦国公好色,尤其是好三韩之地的美色。如若下面的人为了讨好他,搜刮高句丽的美女。有道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后果不堪设想!”

    李二陛下闻言,不由得心中一动。

    他倒是不在乎郭业手下的大军抢美女。事实上,李道宗手下军纪败坏,侮辱妇女的破事儿也不少。

    真正影响他心情的是,想起了被郭业领回去的姜玉梅。

    本来李二陛下对李道宗和郭业谁当先锋,无可无不可,没什么个人意见。

    但是一想起这件事来,心中不由得对郭业恶感大增,道:“既然如此,那传朕的旨意,以江夏王为先锋,领兵两万,兵发辽东城!”

    李道宗听到自己当上了先锋,还没来得及高兴呢,就马上被后面两句话惊得说不出话来,道:“两……两万?陛下,我没听错吧?”

第1864章 玄甲军() 
征高句丽需要多少人?这个不好说。反正隋炀帝是出动了百万大军三次还没打下来。

    当然,战争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不是说人越多越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并不少见。

    也许隋炀帝就是因为派的军队太多,指挥不灵,所以失败了呢?

    李二陛下这次出征,派的人少一点,也在李道宗的理解范围之内。但是,人少也不能少得这么离谱呀?

    两万……两万够干什么用的?

    要知道,边境之上的辽东城,里面就有五万大军。这两万大军去了,是讨伐人家,还是给人送菜的?

    李二陛下当然懂李道宗的心思,他解释道:“江夏王别着急,总共征讨高句丽的大军,当然不仅仅是你这两万人。”

    “就算陛下另有大军,微臣的先锋军仅仅有两万,是不是少了一点?”

    “朕的中军有四万人,加上你的先锋营两万,这就是六万大军。另外,还有勋国公张亮的四万水军。此次出征高句丽的十万大军,你一个人就统带了两成,不算少了。”

    “十万大军?”李道宗听到这个确切的数字,更是大为失望,道:“陛下,您不会不知道高句丽有多少军队吧?”

    “朕当然知道。高句丽常备兵马,大概是二十万左右。全力动员起来,五十万大军总是有的。”

    “还是的呀,就算咱们唐军英勇善战,但是十万对五十万大军,兵力也太悬殊了吧?”

    李二陛下摇了摇头,道:“江夏王你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隋炀帝三次征高句丽无功而返,除了一些偶然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粮。江夏王熟读史书,这点总知道吧?”

    “臣知道。”

    “知道就好。若是朕也出动百万大军,国库虽能支用,但是粮食可不会自己长腿,跑到前方将士的营地去。若是因粮于敌,又怕激起民变,得不偿失。”

    李道宗贪财是不假,但可不是草包,要不然也不会被李二陛下如此看重。

    他点了点头,道:“微臣明白了,陛下是总结了隋炀帝失败的教训,才谨慎行事,仅仅派出了十万军队,不让后勤压力过大。不过……”

    “没什么不过的。这十万大军,全是我大唐的精锐部队,朕的玄甲军也全部出动。不说个个以一当十吧,以一当五毫无问题。高句丽兵多,但全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听闻李二陛下的玄甲军也出动了,李道宗当即放下心来。

    这支玄甲兵,总人数不过五千人左右,却是李二陛下赖以夺取天下的真正本钱。

    每战到了关键时刻,李世民就会亲自带领这支铁骑出击,攻必取,战必胜,摧枯拉朽,一锤定音。

    甚至不客气的说,此军的冲锋一开始,就宣告了战争的胜利。

    他大喜道:“如果玄甲军能够出动,扫平高句丽当然不在话下。陛下,微臣还有个不情之请。”

    “江夏王请说。”

    “原来玄家军都是陛下亲自带领冲锋。如今您贵为天子,肯定不能再亲自上阵。能不能……能不能……”

    “你是想朕把五千玄甲军交给你指挥?”

    “陛下圣明。”

    “好吧。”李二陛下点了点头,道:两军交战,士气第一,首战至关重要。朕把玄甲军交给你,你一定要给朕打个开门红!”

    “微臣有了玄家军,再不能旗开得胜,那还当什么江夏王,不如回家抱孩子去!陛下放心,微臣必定不负所托。您稳坐中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