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泰皇帝四十余岁,身体略有发福,长相比着普通人要丑,塌鼻阔口眼睛细小,眉毛稀稀疏疏,可到了眉峰处又变得浓了些,斜斜挑起,犹如两道刀痕。
饶是两位大臣应变快、心机深,不知该怎么去应他的话,表忠心?去和一条死狗争谁才是天下最最忠诚的那个?能做的也仅只劝陛下节哀,心中则万般惶恐,暗骂老狗死的不是时候景泰是什么人,大家心里都有数,赶在他最喜欢的狗子死掉的时候,向他呈报政事,运气实在糟糕透顶了。
景泰把手上的血抹在了雪獒身上,起身回到座位,目光在面前两位大臣身上巡梭片刻:“觉得自己运气不好么?放心,不会迁怒你们,狗是狗,人是人。”说着,伸手指了指刚刚正说到一半的大臣:“接着说,南理那边怎么了?”
大臣躬身:“去年秋末南理魁堂失火,其中豢养的高手伤亡殆尽,一品擂无人可派,丰隆自作聪明,捉着国书上的言辞做起了文字功夫,不派武士,而在南理甄选贤能,要以奇人赴擂。”
景泰好奇:“什么样的奇人?”
“相马、驯兽、舞者林林总总,包罗广阔。”南理九州选贤,闹得轰轰烈烈,这件事根本瞒不住人。
景泰哈哈大笑:“难不成南理派了个马戏班子来赴我的一品之擂?”
大臣正色摇头:“据臣所知,十名奇士都有真正才学在身,或许不必重视,但太过轻视终归不妥。”惶恐归惶恐,大臣还是把自己该说的说了出来,甚至言辞都不需要太斟酌,这便是大燕、南理这两座汉人朝廷间的区别了。
景泰残暴,但相比那些说话不太客气的大臣,他更喜欢杀阿谀奉承之人。
果然,从景泰脸上不见丝毫愠怒,反而点头笑道:“朕明白,朕懂得,他们不想打擂又怕丢了体统,弄出个杂耍班子来彰显国威,就是来唬人的么。他们唬不住朕、唬不住你,可难保其他人不被他们唬住。别说整座大燕,就只我这睛城的百姓,若提起南理便觉得蛮荒可怕,朕也不痛快。”。
邹城,又称‘睛城’,取画龙点睛之意,中土升龙此处为睛,天下最最鲜活、灵秀之城。
景泰皇帝登基二十二年,对外五次主动宣战,两次御驾亲征,对内更不用说,着实做出过不少大事,但他最最得意的,是他办过的一场论学。
四年前,以皇家之名,朝廷广邀国内饱学之士于邹城讲论天人之道,激辩数日最终一人舌压群贤重要的并非这个人是谁,而是他口中的道理,‘上上说’:燕上上,燕人上上,当主四方,他族轻贱,从而役,否则杀。
论学之后‘上上说’着述成册,且辅以无数旁论,历数蛮夷与别族之害、之轻贱,朝廷花费庞浩精力将其推广四方,先是翰林、乡学、读书人,再而平民百姓,四年中时时不辍,是所有朝臣手上最大政务,即便景泰拔出付家、引得朝野震荡时,‘上上说’的推广也不曾稍有耽搁。
鼓动的是民心,挑拨的狂妄。
这件事做到现在,总算初见成效,燕人前所未有地排外。仇恨了、轻蔑了,自然便有了战意辛苦几年,总算挑起了些‘民意’,而五国一品之擂,本来就是一场‘火上浇油’的好戏,对夺魁景泰有十足把握。
只有南理,忽然出了个‘歪门邪道’,来的不是武士,打赢不光彩,任由他们展示南理强处,对燕人正层层高涨的‘上上’之狂无疑又是猛挫。景泰翻起眼皮,望向大臣:“依你看,怎么办?”
大臣从容回应:“不难。相马、驯兽这些门道,还是从我们这里传到南理的,他们不过是学生,大燕才是祖宗,找人把他们比下去就是了,这件事我立刻会去办。”
景泰却摇了摇头:“丰隆弄来个杂耍班子,我就要跟着也弄一个?没这个道理。”说着,他忽然笑了起来:“打一仗,省心的很。”
大臣一愣:“臣愚钝”
景泰昨晚夜御三女、没怎么睡觉,此刻略显倦怠,打了个哈欠,声音有些走样:“端午之前挥师南下,不用闹得太大,打下丰隆两个城关、拿他南理几万首级就足够了。有这一仗垫底,什么话都不用说了。一品擂时,大大方方地让南理的杂耍班子登台献艺便是。”
南理相马厉害?大燕打了胜仗。
南理驯兽高明?大燕打了胜仗。
南理冶铁了得、木工精细?大燕打了胜仗。
就算南理遍地神仙,个个活佛,可大燕打了胜仗!
只要在端午前打一个胜仗,南理的奇士使团就真的成杂耍班子了,任由他们上台去演、去耍好了,本领越大,从邹城百姓那里换来的嘲笑就越多。要是真那么强,又怎会挡不住燕国铁蹄呢?
皇帝驾前不容放肆,可那位大臣还是倒抽了一口冷气,随即咕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急促:“陛下,打不得。”
刀兵之事,不是说动就能动的,中土诸国彼此制衡,南理虽弱但也是维持这份平衡的一份子,燕重兵南下,西、北两国多半会趁虚而动,最远处的回鹘也未必就老实看着,牵一线而乱全局,届时究竟会是个什么样的局面谁也不敢说,但燕国陷入三面重压的可能性很高。
景泰早就知道他会有此一跪,摆着手笑道:“起来起来,你的意思朕明白。刚刚就说过了,不用闹得太大。朕不是要亡了南理,只是打丰隆几下子,抽他个耳光。南线本部入战绰绰有余。不用从西、北调兵,更不等吐蕃、犬戎反应等他们明白过来,我大军早已班师回朝了。”
对皇帝的如意算盘,大臣毫不客气:“最近几年燕与南理并无大战,但边关上的小争斗不断,南理在折桥关、红城沿线屯扎重兵,卫戍森严,想要一举突破不是件容易事。”
景泰无所谓地摇摇头:“这个不用你操心,朕有办法。”
大臣仍跪地不起,皱眉犹豫着,片刻后还是咬牙把心里想说的话,说了出来:“要知不止外患,还有内忧。”。
景泰咦了声,饶有兴趣:“内忧?朕的大燕有内忧么?说来听听。”说完,见大臣神情踌躇,又笑着补充了句:“说无妨,恕你无罪。还有,起来说话,你跪着朕看不到你的脸。”
大臣站直了身体:“七年前,大雷音台传下法旨,着天下青壮僧人习武以求强身、自省;六年前,国师参悟玄机,言大世修罗劫将至,警醒天下信徒;五年前,二十一座须弥禅院以卫道破劫之名增设韦陀别院,正式训练、豢养武僧;四年前,各禅院再添斗战阁,选拔精锐僧侣精修兵书战策;三年前”
这些年里,燕国师托佛家之名动作不断,武力与日俱增,这些事情所有人都看到眼里,景泰当然全都知晓,可他对此不闻不问,就任由国师去忙着。这次也不例外,不等大臣说完,他就摆手笑道:“这就是你说的‘内忧’?没什么新鲜的,不用理会他。”
“陛下明鉴,事情还不止如此啊。”大臣既已开口,就打算把话说完:“从三年前开始,国师与吐蕃墨林大活佛开始接触,先是书信往来,继而互遣使节直到最近一年里,吐蕃活佛五次遣密使入境造访国师;国师也派出心腹门徒三次回访臣以为,既然是密使,便包藏了祸心。现在大雷音台中,还藏着一个吐蕃喇嘛,三天前刚到的。”
还有一句话,大臣没说出口:文、武、仙、蛇,当年的四大重臣先后被除去了三个,现在只剩下国师了事情似乎再明显不过,国师不打算坐以待毙。
景泰语气轻松:“锦迁啊,朕有句话,要是说得狠了你别在意。”
大臣名唤温锦迁,闻言立刻躬身:“臣请陛下教诲。”
一眨眼间,景泰脸上的笑意尽数消散,目光也随之阴冷,缓缓地说出了六个字:“查国师你配么?”
温锦迁面无表情,垂首肃立。而景泰又笑了起来,口中换过了话题:“锦迁,你说说看,人臣之道是什么?”
温锦迁回答得斩钉截铁:“忠君爱国。”
“这是场面话,说了等于没说。”景泰呵呵笑着:“朕觉得,为臣之道不外两处,一是精通手上的政务,不管怎么说,得先把活干好了;另一个就是要揣摩主上的心思。头一处你做得不错,但第二处,你就差些了。”
景泰身体后仰,把背脊舒舒服服地靠在椅背上:“什么内忧外患的,朕不在乎,南理这仗朕一定要打。你可知道为什么么?”说着,景泰回头招手,对侍立身后的一个小太监笑道:“小豆子,你来说说,我为什么非要打仗?”
小豆子还是个娃娃,十岁左右长相普通,但眉眼间带着股天生的喜庆劲,讨喜的很,听到陛下召唤,忙不迭躬身绕到龙书案前,清脆回答:“万岁爷的狗死了,所以要打仗、要杀人!”
景泰哈哈大笑,猛地一拍桌子:“中了!”
万岁爷的狗死了,总要有人陪葬的;还有就是,狗死了景泰不开心杀些人能让自己高兴。
温锦迁无话可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跪叩行礼之后退去了,景泰又转目望向第二位大臣:“有小杭的消息了么?”
第二位大臣摇头:“去年苏大人出海之后,就再没消息传回,臣已着属下出海去找,暂时。。”
“滚!再去找!”景泰忽然暴躁了起来,抓起茶杯砸在了地上。
。
第八章 大礼()
燕子坪。
宋阳从盘头口中问出句‘你要不是你’,先是叹气,跟着又摇头苦笑,等返回到自己住处时,他才注意到,小九的双手缠了厚厚的绷布,隐隐可见还有血迹渗出。昨晚刚出事的时候,小丫头光顾着担心宋阳,没心思处理伤口,就用清水冲了冲,草草裹了绷布了事。
宋阳赶紧把她拉到面前坐好,除掉纱布重新换药。小九把手搭在宋阳的腿上,手心向上,亲亲密密的姿势再度牵动伤口难免疼痛,小丫头不停吸溜凉气,眼光里却笑意满满,小幸福的样子。
宋阳准备着药物,口中则问道:“我要想见老顾,是不是挺难的?”
“从来都只有他找别人的份”说着,小九翻起眼睛又想了想,措辞后继续道:“就这么说,在顾先生眼里,只有自己的事情。所以他要有事,就会主动找上门,可别人有什么事,他从不会理。”
对这个的回答,宋阳并不意外,没再多说什么,这个功夫他已经配好了药膏,小心涂抹到小九的伤口,后者咯咯一笑:“凉,痒痒。”小手情不自禁的向回缩。
宋阳正笑着让她不许乱动,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去向周边求援的礼部官员,终于带了大队人马赶回来,小九把嘴角撇得无比夸张:“指着官兵救人,早都晚了八村了!幸亏我家公子吉人天相,有佛祖保佑。”
见宋阳无恙,礼部官员如释重负,少不得又是一通寒暄,其间宋阳起身致谢,但始终抓住小九的手,给她换药的动作不停,小吏识趣,客套了一阵便退去,遣回带来的军兵。
外边还乱着,又有人敲门,不等宋阳出声,二傻就从门外探了个脑袋进来:“宋大人,有人找你,在镇外等着。是个蛮族老太太,说是送礼的,可又空着手。”二傻在镇子边缘遛鸟,正好遇到来送礼的山溪蛮老太婆,凭着刘大人的性子,当然是要上前聊几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