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英雄-第6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彻底关上后,古比雪夫想起斯大林要求立刻赴美采购机器的事情:“莫托洛夫同志,总书记要求提前向美国采购机器。你怎么看?”

    莫托洛夫一听是斯大林的要求,到了嘴边的话立刻更改:“总书记的考虑很全面,虽然资本国家陷入麻烦,但我们也要防一手。这样吧。你先去美国,等我参加完中国总统典礼和阅兵式,立刻去美国会和你。”

    “好的。”古比雪夫笑着点点头,可等他走远后却悄悄啐了一口:“呸,马屁精。”

    莫斯科因担心杨秋访美会导致事态变化,比历史更早前往美国采购的机器设备的消息很快发到北京,杨秋看完后将电报来闲聊的宋子清和岳鹏。捏着眉心暗暗好笑:“阿富汗这根刺可真够深的,连我去美国都担心。”

    岳鹏眉开眼笑:“能不深嘛。您可不知道,张志丹现在比当地最有名望的阿訇说话都管用,十几万游击队全都在用着我们的武器弹药,光上月就运回30吨金银。阿曼努拉政府已经岌岌可危,不得不向苏联求援,截止上月底又有1个苏军师开进喀布尔,现在进入阿富汗的苏军已超过6万。我昨天还说要不要发发力,狠狠咬几口呢。”

    宋子清也笑了起来,说道:“还没到发力的时候。等沙特家族**再发力也不迟,正好让英国紧张一下。倒是抢购这件事,我觉得没道理让苏联人捡便宜,应该给贝祖贻发份电报,造造势就说我们已经考虑重启中美贸易,哄抬一下物价。”

    “别光盯着哄抬物价,也告诉贝祖贻,时机差不多的话就动手吧。先抢技术和人才,低端机器设备全部放弃,主要集中在机动化机床和成套自动生产线。高端精密机床更要注意。还有还有。。。。。。告诉他,凡是苏联看中就出价竞争,没用也恶心一下。”

    “。。。。。。。”见两人笑呵呵算计苏联,浑然拿钱不当钱乱糟蹋,杨秋也无语,岔开话题问道:“穆盟和印度最近有什么动静?”

    “英国弹压的很厉害。所以穆盟和国大党打过几次后就暂时收手了,不过两族冲突事件越来越多,零星交火一直在持续。”宋子清说道:“短时间看,穆盟和国大党对英国还是很担心,彻底内战不太可能,最多就是维持这种局部小冲突,但如果地区局势平衡突然被打破的话,就难说了。”

    “那就要看日本会不会南下帮我们打破这个均衡了!”岳鹏故意眨眨眼睛,冲着杨秋笑道:“希望永田铁山别辜负司令的一番苦心。”

    “就你鬼心思多,我可没说要让日本南下。”杨秋瞪他眼。

    宋子清也笑了起来。由于书房内就三人,不怕外人得知机密,说道:“日本没路走了。我们关闭市场后,苏联又转身开始采购欧美机器,对外贸易全完了!我在想,永田铁山心里应该已经很清楚,现在日本只有两条路走。要么第二次中日战争,要么南下捅开这个马蜂窝!不过我很担心,就算我们默许,以日军目前的状态,南下。。。。。。恐怕胜算不大。”

    “日本现在的国力和技术水平都处于最弱阶段,海军虽然造了一堆重巡,但战列舰一项上因海军条约已经停滞多年,他们是不是敢赌。。。。。。还难说。”岳鹏也很担心。虽然大家都希望看到日本南下,彻底捅开南洋这层窗户纸,但对日本会不会动手,什么时候动手依然没把握。

    最糟的是,大家都不能直接和日本政府说“你南下我支持”这种话,必须通过某种外交和政策暗示给对方信心,所以两人才有担忧。杨秋也明白这个道理,不疾不徐放下笔,抬起头微微一扫:“别急,会不会南下看今年的海军谈判结果就知道了。如果日本退出条约,就说明他们决心已定,到那时。。。。。。不妨给点鼓励。”

    什么鼓励才能让日本加速南下呢?难道提供几亿贷款?两人正琢磨该给给日本什么东西,既不会伤害到自身,却又能增强日本野心时,杨秋已经说出答案:“我让浩辉在台湾开了家飞机厂,开始研制一种550马力的单翼战斗机,采用轻钢骨架帆布蒙皮,技术不错。要是日本退出海军谈判。。。。。。你们就准备好抓间谍吧。”

    如果能提供给日本几款好飞机,倒是可以激发南下的野心,但宋子清有些担心这会增强日本的航空实力,毕竟阿富汗战争后全世界都在认真研究制空权的重要性。这种担忧杨秋以前也想过,直到kc1出现后他变了心态。

    送一把p26玩具枪给日本,会不会影响日本未来的航空设计思想呢?杨秋合上文件,看看表已经快到下班时间,拿起衣服说道:“走,把文景、果夫和杨度他们都叫上,今天我请大家喝一顿。”

    宋子清和岳鹏先是一讶,但很快就明白杨秋为何今天会这么反常早下班,还主动请客。因为明天是大选日,为这一天,他已经足足等了19年。。。。。。。

    。

第644章 效忠我的祖国,效忠我的总统!() 
一秒记住【阅读。

    年4月的第一周,涉及全世界最多人口,也是最没悬念的大选在1。1万个投票站同时进行。因为民国大选并非直接普选,选民选举的其实是国会席位,获得超过50%席位的政党的提名人将自动成为国家总统。在这种情况下,收复疆土立下赫赫战功,并不断推行改革,还推出程诚法案的杨秋和国社党是没有对手的,民主党甚至连陪衬绿叶都算不上。

    虽然没有悬念,但做戏还是要做全套。但当杨秋满面微笑,首次带全家来到设立在北京大学门口的投票站,面对无数闪光灯庄重投下一票时,他的心其实早已飞到欧洲。

    “冷杰!”

    享誉世界的巴黎大学居里夫人实验室门口,冷杰和严济慈刚结束连续五天的工作,就见到外面已经云集了一大群华人学生再向自己招手。

    “罗呆子,柯召,许宝騄?今天怎么都来了。”冷杰和严济慈很快呆住了。因为来人居然都是24、25、26这三年国内派出的公费留学生。其中不仅有华罗庚和柯召这些数学系学生,还有许宝騄和赵忠尧这两位物理系师弟,连出国短期深造的南京大学物理系讲师周培源都赫然在列。

    欧战结束后,杨秋利用难得的和平时期,加速向世界各国输送留学生。美法两国是接纳数量最多的,其次是德国和英国,最后连奥地利和匈牙利都没放过,如果不是中苏关系很差说不定苏联大学也不会放过。所以校园里见到黑发黄脸说着家乡话的同学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无论公派还是私人,留学生涯都是很紧张,就连休息日大家都难得相聚,今天怎么却都到齐了呢?

    严济慈和冷杰一样,都是当年被选中的物理系种子学生,之前在美国洛杉矶理工学院学习。因发表的论文引起关注去年起转到巴黎大学继续深造,并加入世界著名的居里夫人实验室团队,在这里他结识了冷杰。作为公派学生中顶尖的一群人,他更清楚这种聚会有多困难。所以急切的追问道:“是不是谁出事了?”

    “没有谁出事,是我们有事找你俩。”周培源是这群人中唯一以老师身份来短期深造的,所以学生们都很尊重他,拿出一封电报递给两人说道:“这是五天前收到的,你们俩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五天五夜,我们只好每天来这里守。”

    冷杰开始以为是家中急事,看完后才发现居然是民政部留学公署、国内科技龙盟和各家大学联手发出。邀请他们这些人回国的电报!这是极为罕见地事情!自民国建立以来,尤其是1915年国家实际被杨秋控制后,政府对待留学生的态度宽和了很多,就算偶尔有人加入其它国家国籍一般也不会过问,娶洋妻子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更别提这种类似满清政府的大规模召回行动了。

    国内到底出了什么事情?经济危机闹的?众人纷纷摇头,经济危机还不至于要召回留学生,况且不久前留学公署还电函所有外派机构和留学生代表。表示会继续确保公费生的学习用度不削减,甚至为此砍掉不少政府部门的预算来满足,让大家很感动。

    可感动过去还没几天。就突然要召回,难怪大家有些不理解。

    大家的目光渐渐汇聚到周培源身上,他笑着说道:“收到电报后我就和巴黎领事馆联系,还去比利时见了陆征祥大使。大使告诉我,这次召回不止是我们这些人,从25年到27年的三届留学生和早年留在国外发展的一共3。3万人!连28年这届中率先完成学业的也将召回,数理化无线电医学文科等等所有全部召回!陆大使还告诉我,除了我们这些公派生外,私人留学生只要完成学业的也都收到电报,全世界各地的中国使馆还收到要求借经济危机。欧美失业潮的机会聘请顶尖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去我国创业的信函。大使他们现在已经行动起来,光是这几天就已经收到数十封来自奥地利、捷克、匈牙利的回电,连德国汉堡大学教授冯。诺依曼先生,都已经答应前往南京大学出任客座教授!”

    “哇!这么多人!”

    “周老师,是不是要有大计划了?”

    “冯。诺依曼教授?!是真的吗?我在德国期间,还专门听过他的课呢!”

    在场的不仅有赴法公派学生代表。也有私人留学的年轻人。虽然大家学业不一,成绩不一,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他们都很年轻,最大的也才30出头,报效祖国依然是每个人的最大梦想。所以当听说此次召回力度如此强,范围这么广,还要引进欧美尖端人才后,身体心脏和血液瞬间就变得滚烫滚烫!

    “我不知道,但回来前陆大使告诉我,他已经收到电报,我们。。。。。。今天,就是现在!已经诞生了一位新总统!”

    “真的?选举结果出来了?”即使知道国内选举毫无悬念,但包括冷杰在内的留学生们依然无法忽视。周培源更是激动,说话时眼睛都湿润润的:“他统一了国家,在百废待兴之际依然咬牙坚持义务教育。他用19年完成基础工业建设,用19年!把连我们在内的15万学子送出国门。。。。。。每年拨款2000万美元供养我们。我们欠了他19年,欠了国家19年!今天终于等到了报效的机会,他是一位重视教育,重视人才、重视科学技术的新总统!我。。。。。。为他骄傲!”

    “我们等到了!”

    “哈哈,罗呆子,我们有新总统了!”

    每一位聚在四周的留学生都被这番话语打动,甚至连后来杨秋都在回忆录中写道,他从未想自己在年青一代中的影响力会那样巨大!

    有人曾说过,辛亥前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刺客文化辉煌的年代,但说这句话的人却忘了,只有最单纯、最激昂、最执着,只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年代!才会诞生那么多绚烂的刺客。

    自满清洋务运动以来,多少能人志士怀揣报国心愿。远渡重洋求问新知。他们有人客死异乡,有人葬身大海,却依然挡不住那股发自心扉的强国梦想。所以当他们归国后发现国家仍然是一片荒漠,便纷纷放弃专业投身于革命。扛着**包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宣泄不满。但现在不同了!从1912年开始,杨秋就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推行全民义务教育,到后来更是推广到全国,甚至国家最初几年资金那么困难,他都绝不挪动教育经费,还从欧战红利中抽出反哺教育。

    在场的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