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权-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时,大部分人都只能使用陶器。

    当时,他们便是用瓷器帝国这名号来称呼大汉。

    贝叶城坐落在一片连绵的山岭下,山岭在贝叶湖旁边,一到秋天,满山枫叶红遍,煞是好看,这山岭上有着一种特殊的红土,用这红土作为原料来烧瓷,瓷器会呈现一种奇特的胭脂红色,非常的漂亮,非常的奇特,这类瓷器中的精品,胎薄如纸。

    这就是现在西方最流行的高岭红,出自贝叶城。

    不过,这种高岭红瓷器已经失传。

    罗马帝国的覆灭起源于宫廷中的一场大火,为了皇位,数个皇子相互攻伐,宫变过程中,宫廷被烧毁,有皇子死于大火之中。

    其他那些皇子纷纷回答自家封地,联络归属自家阵营的城邦,形成了好几个势力集团,如此,相互攻伐,彼此厮杀不休,最后,帝国崩溃,好几个新的国家在西方的那片土地上生成。那怕是现在,那片土地上,仍然没有出现大一统的帝国,而是几十个大大小小不同的国家林立。

    当然,他们也无力再东进。

    于是,他们曾经占领的中东土地,一些部族得以崛起,和星月教融而为一,也就建成了不少国家,他们将信奉十字教的西方人驱逐出了自己的土地。人类就是如此丑恶,没有了外敌,因为利益的关系,这些新建立的国家又以教派不同的名义展开了圣战。

    所谓圣战,也就是自相残杀。

    信奉星星多一些的自以为是正义,而信奉月亮多一些的则认为对方是异端,数十年的冲突下来,一些失败的星月教徒也就骑着骏马手持弯刀向东出发,战火也就燃烧到了贝叶湖畔,贝叶城这个由西方人统治的城邦也就毁于战火之中,为了躲避战火,杜家向着东方进发。

    那时候,杜家先祖已经死去了多年,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他在贝叶城娶了一个当地人,一个白人歌女,那个歌女给他生了好几个儿女,虽然,他有把烧制高岭红瓷器的技巧传授给贝爷城主,然而,哪怕是懂得了技术,能够烧出高岭红精品的只能是杜家人,其他人是万万烧制不出的,哪怕他们曾经无数次的在一旁观察杜家烧瓷。

    明明是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工序,烧出来的瓷器就是不同。

    那些白人不知道的是,烧瓷也是需要用真气去驱动火焰的,而这真气乃是杜家的不传之秘,传子不传女的秘术,没有这真气,高岭红也就只能出一些凡品。

    话说回来了,杜家其实是混血家族。

    哪怕是现在,杜家人中也有着返古现象,比如杜睿,他的鼻梁就非常高,眼睛略微下陷,眉毛和眼睛挨得很近,这都是西方人种的一些特征,杜睿还不算什么,据说,他的那些同父异母的兄弟中,有人高鼻深目,头发卷曲,瞳孔甚至不是褐色,而是像猫眼一样隐隐透着绿色。

    杜氏先祖死在了迁徙的路上,整个家族损失了一半这才瞧见了天山山脉,又损失了一半这才进入玉门关,长途跋涉回到了关中。

    没有了贝叶湖畔的特殊红土,自然不可能烧制出高岭红瓷器。

    杜家也就沦为了普通家族,在王朝末世时期,好几次差点覆灭,断了传承,直到数百年前,杜家的一个小儿进入终南山采药,坠入深谷,滑落在一处地宫之中。

    这便是剑宫。

    一柄断剑插在山谷内的小土坡上,断剑上面盘旋着一条金龙。

    当然,那金龙并非真的金龙,那金龙只不过是杜家那小子产生的幻觉,在那柄断剑上,漂浮着一个个金色符号,那是一篇完整的经文,正是鱼龙变心法。

    杜家小子并不识字。

    他自然也认不得那些金色符文,那些符文类似于远古的蝌蚪文,若是有饱学大儒在此,便会仔细辨认,一点点的考究,这个字是何意思,那个字又是什么解释如果真的这样做,那就是走上了歧途。杜家小子不识字,自然不会去辨认那些符号,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力比较纯洁而强悍。

    于是,瞧见那些经文的时候,他产生了幻觉。

    在他的视线内,那是一条盘旋在断剑之上的金龙,恍恍惚惚间,那金龙腾空而起,化为一道金光,投入了他眉心,从此,他识海中便多出了一条金龙。

    这才是鱼龙变心法的原本。

    杜家后世所修行的鱼龙变心法不过是杜家的这位先祖成为大宗师之后,将识海中的那些经文用精神力篆刻下来,转换为大家都熟悉的文字,让后代能够修炼。

    这其实已经不再是真正的鱼龙变。

    要知道,传说中,杜家那位可是在终南山的最高峰破碎虚空,飞升而去,在他之后,数百年过去了,再也没有类似的传说。

    在那处剑宫中,还有着其他珍奇之物。

    只是,获得鱼龙变之后,地宫也就开始塌陷,杜家那位只来得及拔出那口断剑,就仓皇着离开了。

    那柄断剑也就插在杜家的祖祠前,那里便是剑宫。

    杜家的孩子出生之后,一旦到了修炼的年龄,也就会进入剑宫修行。

    后来,杜氏建立了大唐帝国,太祖第一时间便是在大明宫的一侧修建了一个学堂,在学堂前竖立了一个大牌坊,这便是剑宫。

    眉县的祖祠那里,那处剑宫依然存在。

    长安城的皇城内,同样有着一处剑宫。

    这里是十八岁以下的皇子们的学堂,一些同样十八岁以下的门阀子弟以及公侯皇族的子弟也在内修行,皇子们在里面各显神通,纷纷以自己为中心组建了许多小团体,这便是他们最初的班底。彼此之间明争暗斗,就当是在进行权力斗争的实习,一般情况下,在剑宫内落在下风的皇子,基本上失去了登上大宝的机会。

    皇帝下旨命令杜睿进入剑宫修行。

    也就是说,杜睿正式进入了血腥的权力斗争之中,容不得退缩。

第六十三章 丁三石的野望() 
牌坊下,分左右肃立着一批身穿绿袍的宦官。

    在牌坊前面,有着一块巨大的石头,那就是著名的下马石,在这里,哪怕是皇帝陛下,也会主动地从车架上下来,牌坊以内,不许骑马坐车,这是对老祖宗的一种尊崇。

    来剑宫前,魏岳有给杜睿讲过各种规矩,也说了许多和剑宫内有关的事情,他告诫杜睿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他人,要知道,在剑宫内死去的皇子可不止一两个,其中,有的皇子死了也就死了,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那些死去的皇子,大多像杜睿这样,并没强大的母族支持。

    杜睿有听在耳内,至于,会不会像魏岳说的那样小心谨慎地熬过去,那就不见得了!

    他在下马石那里下了马,身后,聂远也下了马,他上前一步,接过杜睿手中的缰绳,他和那些大内侍卫只能待在牌坊外,在广场的西边,有着一片车马棚,那里也有着一个大院子,基本上,剑宫的学子们的随身护卫都会在那里暂时歇息,等候着自家的主子走出学宫。

    “殿下,保重!”

    聂远单膝跪地,他身后的那些大内侍卫亦是如此。

    杜睿望了他一眼,又瞄了后方的花冲等人,他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随后,便朝着牌坊走去。此时,牌坊下面,已经有个穿着绿袍的宦官迎了上来。

    尚未说话,便已经满脸带笑。

    “十三殿下,小的丁三石,剑宫之内,就由小的来侍候十三殿下了!”

    杜睿看了对方一眼。

    微胖的身形,酷暑的天气,却不见半点汗渍,一张圆脸非常干净,并没有半点污渍,绿色的袍子也很是洁净,污渍灰尘都没有。

    这是一个修炼内气的武者!

    瞬间,杜睿也就有了判断。

    他没有和对方寒暄,也没有点头示好,甚至,就连微笑也不见一丝,他木讷着一张脸,平视着牌坊内,眼神似乎没有焦点一样,就这样向着牌坊内行去。

    其他那些站在牌坊下的宦官面面相觑,不过,却没有交头接耳。

    丁三石忙转身跟着杜睿,他走在杜睿身前三步远,但是,并没有拿屁股对着杜睿,而是半侧着身子,类似于向后退着行走,一边走,一边向杜睿笑着,介绍着剑宫的大概情形。

    哪怕杜睿的表情就像是充耳不闻,他依旧保持着笑容,小声地说着,脸上不见半点厌烦。

    进入牌坊,两旁乃是高大的围墙,墙面涂着白灰,上面一尘不染,不见丝毫的斑驳,哪怕前天晚上有着暴风雨侵袭,现在,墙面上依旧洁白如纸。

    这里不分白天黑夜,都有专门的内侍负责清洗墙面,这些内侍全都修炼有特殊的真气,这种真气有着极强的去污功能,类似的内侍遍布整个大明宫,做的都是一些最低贱的工作,比如清洁墙面,比如浣洗衣衫,比如擦拭瓷器,他们就像是蚂蚁一样,默默无闻地干着自己的工作。

    杜睿步行着走过牌坊,正好瞧见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内侍从通道那头跑过来,他头上的冠帽歪戴着,额头上有着汗渍,脚下急匆匆,瞧见杜睿,他慌忙站定,手扶着冠帽,向杜睿非常干净利落地躬身行了个礼,随后,不等杜睿行礼,整个人也就趴伏在地上。

    原来,墙面的最下端有着一丝绿痕,仿佛是青苔。

    小内侍趴伏在地上,凝神屏气,手指放在那丝绿痕上,非常小心地擦拭着,就像是在擦拭非常脆弱的珍宝。

    这时候,杜睿停下了脚步。

    “十三殿下?”

    同一时间,丁三石也停下脚步,就像他能提前预判一样,实际上,这并非他能预判,只不过,他的动作和杜睿保持着一致,气机牵引之下,能够随着杜睿的节奏而动。

    身为剑宫内侍,他们都出自讲书堂。

    比如丁三石,很小入宫,七八岁的时候就进入了讲书堂,文武兼修,像他们这样小的宦官,必定会修炼只有去势之人方才能修炼的葵花宝典。这门传至东齐皇室的奇门功法,几经战乱依旧传承了下来,这是因为历代内侍都会视如珍宝地把这门功法传承下去。

    只要有皇室存在,就少不了他们这些内侍。

    王朝帝国可能灭亡,皇权宝座可以换人,而他们这些内侍却会一直服侍在至尊的身边,哪怕是最伟大的君主,像汉武帝,唐太宗这些君王,身边都离不开他们这些内侍。

    来到讲书堂,有着关于宦官历史的介绍。

    在这门课上,授课的宦官老师非常自豪地告诉他们这些小宦官,他们并非卑贱之人,历史上,有着许多宦官英雄,他们默默无闻地辅佐君主,干下了一番惊天事业,其中,有为了君主志愿去势的易牙,有着跟随汉武大帝南征北讨的马元丹

    是的,他们在史书上留下的是骂名。

    但是,史书是谁写的?

    史书是那些可恶的文官们书写的,他们之所以罔顾史实,故意诋毁前辈,无非是因为害怕我们,因为君王有着我们辅助,若是让我们管理天下,那就没有他们的事了!

    从小到大,丁三石他们都被注入了这样的思想。

    所以,他们这些从讲书堂出来的宦官不仅文武兼修,还拥有其他那些宦官缺少的自信心,哪怕是面对那些朝堂大员,他们也不存在任何自卑之心。他们心里明白,除了没有那个东西,无法传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