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墨也不顾旅途疲惫硬是要随着;白姜亦然。为杜士仪留下口信之后;一行人匆匆跟着霍清来到了洛河北岸思恭坊的开元观。
甫一进大门;就有女冠模样的中年女子快步奔上前来问道:“霍娘子;杜中书可来了?”
“杜中书不在家;我把杜小郎君带来了”霍清也来不及解释;当即目视赤毕说道;“事出非常;你抱着小郎君随我去见二位贵主”
尽管赤毕曾经跟从杜士仪来往过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处多次;但顶多是远远看见那两位金枝玉叶;真正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很少;更不要说;这一次他竟是跟着霍清登堂入室。当最终进门;看见床前那一层黄色纱幔的时候;他就知道这次见面不可能有其他缘由;当即推搡了两下怀里的杜广元;又在其耳边叫了两声。很快;杜广元就打着呵欠睁开了眼睛;迷迷糊糊地叫道:“刘墨;是到家了么?阿爷呢?”
玉真公主在听到霍清低声呈报之后;登时又惊又喜;听到这小孩子的温声软语;她更是快步上前来。见赤毕怀中的小家伙眨巴着眼睛看着自己;却是不太认生;她不禁喜极而泣;回身快步奔到榻前;一把握住了阿姊的手;连声说道:“阿姊;阿姊;你醒醒;快醒醒玉曜和君礼的儿子到洛阳了;他来看你了”
第六百八十三章 因果轮回,含笑而逝()
当原本赴李林甫邀约的杜士仪得了信;匆匆赶到开元观金仙公主养病之所的时候;他就看到了一个几乎不敢相信的情景。
本以为应该正在云州和王容在一起的长子杜广元;这会儿正跪坐在床头金仙公主的身边;双眼红肿;仿佛刚刚才大哭过一场。他怔忡地看向了同在屋子里的赤毕;这位忠心耿耿跟着他多年的心腹从者却是苦笑着低声说道:“今天刘墨才刚刚送了小郎君来;说是夫人执意如此。结果我还没把小郎君安顿好;霍娘子就来了;看到小郎君喜出望外;硬是让我带到了这里。”
杜士仪看着床上的金仙公主紧紧握着杜广元的小手;沉默良久;最终缓步走上了前去。到了床前;他伸出手去摩挲了一下儿子那圆滚滚的脑袋;继而便低声说道:“观主;幼娘都已经把广元送过来了;就让他在这儿陪着你好好养病吧。算算日子;幼娘临盆在即;只要再过些天;观主就能再多一个孙辈了
“祖师奶奶”杜广元有些笨拙地咧了咧嘴;低声说道;“阿娘送我走时就对我说了;让我多陪陪祖师奶奶……”
尽管刚刚还是第一次看到爱徒的儿子;可是;杜广元的亲近和孺慕;都无疑表示王容平日教导时;曾经无数次提到自己;金仙公主只觉得虚弱的身体中;渐渐注入了这些天少有的气力。她勉强用了点力气;握了握小家伙那柔软的小手;复又看着杜士仪;用微弱到了极点的声音开口说道:“不用安慰我了;我自己的情形自己都知道……元元;让其他人都出去吧;你和君礼;还有他和玉曜的孩子留下来陪我。”
玉真公主早就使人去宫中禀报;可杜广元都从千里之遥外的云州赶到了;杜士仪也赶了过来;宫中却依旧消息全无。此前太医已经诊断说是回光返照;恐怕拖不了多久;因此;她不想违逆阿姊这最后的愿望;打了个手势就把其余人全都屏退了下去。等到大门缓缓关上;她就紧挨着杜广元坐了下来;伸出手来按着阿姊和小家伙的手背;一字一句地说道:“阿姊;你有什么话尽管说;我都听你的。”
“元元;还记得我们还是县主的时候么?”
“记得;当然记得”玉真公主不想让金仙公主多说话;当即低声说道;“那时候阿姊是西城县主;我是崇昌县主;而阿爷还是相王。我们厌倦了宫中的日子;也不想过那种嫁人生子的生活;所以;用入道来侍奉已故祖母的借口;弃家入道;当了女冠。”
“是啊……”金仙公主的脸上露出了几许怅惘;随即就轻声说道;“其实;我并不是不想嫁人生子;只是因为;我曾经真心喜欢过的那个人;曾经真心倾慕过的那个人;早已经不在了。”
即便是玉真公主;此刻也登时怔住了。而杜士仪就更不用说。他看了一眼懵懵懂懂的长子;庆幸其还远未到听懂这些复杂人事的同时;却也不免心中沉甸甸的。
“也是这样的夏天;祖母终于退位;咱们终于得以不再过幽居宫中的日子;我拉着你到这当年还叫做玄经观的道观来为早死的阿娘祈福;就是那时候;我第一次见到了他。”金仙公主吃力地说着;脸上露出了一股反常的潮红;然而;她却完全不理会这些;只是顿了一顿又继续说道;“那一次我们俩都隐瞒了宗室的身份;他也就以为我只是寻常人家的小娘子。他长得斯文俊俏而又温文尔雅;我一见倾心;但后来小心翼翼打探过之后才知道;他出自商贾之家。
听到这最后一句话;杜士仪方才凛然一惊;再看玉真公主时;就只见她紧紧咬着嘴唇;脸色异常难看。
“虽说真正的名门望族;都不是最情愿娶宗室女。娶宗室女的多半都是当朝宰辅权贵;天子为表信赖;臣子为表忠诚;互惠互利;偶尔也不是没有出身稍稍寒微的人家娶宗室女的;但终究少数。而商贾之家;绝不可能;须知我虽不是公主;却是县主……”金仙公主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微弱;可她脸上的神采;却已经远远好过杜士仪刚来的那一刻。
“我知道;却仍然想见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见他。最后;我终于忍不住去求了阿爷。”
说到这里;金仙公主终于遽然色变;用从未有过的怨毒声调说道:“阿爷自然不同意;可我没有想到;那时候阿爷因为生怕韦庶人知道此事;暗中有所计划对他不利;于是便暗中派人毒杀了他。呵呵;天底下人都觉得温仁恭俭让;为人最最慈善的阿爷;却也曾经做出过这样的事情他死的时候;我正好带着人悄悄溜出宫去见他;所以;我亲眼看见他吐血倒地;那一袭白衫上血迹斑斑……直到最后一刻;他还在对我说;他会为了我一试科场;一定会去向我的父母求亲……”
“阿姊;你不要说了;不要说了”玉真公主终于知道再也忍不住了;双膝一软从床沿边上滑落了下来;泪水完全糊满了双眼。
然而;金仙公主却嘴角一勾;露出了一个释然的笑容:“这么多年;我心如止水;没想到同样出身商家的玉曜会投入我门下。看着她;我总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尤其是看到她和君礼站在一起如同一对璧人;我更是下定决心;一定要促成如果当时…如果当时我能够像玉曜一样聪明一些;能够隐藏住思念和期盼;能够捱过那些日子;也许;也许不会是那样的结果……”
她缓缓侧过头;看了杜士仪一眼;继而一字一句地轻声说道:“君礼;你既然自居子婿;那我只有一句话要嘱咐你;不要……不要辜负了玉曜……不要辜负了你们的孩子……”
杜士仪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真正明白金仙公主这些年的爱护和偏袒从何而来。他郑重其事地把杜广元从床头抱下;让其和自己并肩跪了下来;随即用斩钉截铁的语调说道:“观主放心;今生今世;我必不负她;必不负子女”
“好……好……”
金仙公主终于露出了欢欣的笑容;竭力伸出手来虚虚往杜士仪这边抓来。然而;正当杜士仪想要伸手握住她那于瘦的手时;他却听到了一声悠悠的轻呼
“徐郎……”
只怔了一怔的他最终慢了一拍方才伸出手去。而这时候;金仙公主的那只手已经颓然落下;无力地落在了床头。玉真公主震惊万分地看着眼睛微阖;嘴角含笑的阿姊;颤抖地探手在其鼻尖试了试;继而又摸索着伸向了她的胸口;最终不禁整个人伏倒在了床头;一时泣不成声。
此时此刻;杜士仪已经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紧紧地把杜广元揽在了怀中;有心想安慰玉真公主几句;可是喉头却一个字都吐不出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方才听到玉真公主哽咽着说道:“都是我的错当年若不是阿姊告诉了阿爷之后;阿兄来找我打探;我一时不察;把徐筝的来历说漏了嘴;也不至于”
旧日之事孰是孰非;当事人已经几乎不剩下几个了。因而;杜士仪最终伸手按住了玉真公主的肩膀:“逝者已矣;不要再想这么多了……”
玉真公主终于抬起头来。她随手用袖子拭去了满脸泪水;这才看着杜士仪道:“阿兄上次便告诫过我;日后少和你来往。君礼;多年相交;日后恐怕也没有多少如此刻这般说话的机会了。你记住;即便阿姊不在了;我也永远都是你的知己”
“千金易取;知己难求。”杜士仪伸出手来;给了玉真公主一个没有任何情色成分的拥抱;随即便站起身来。“从今日起;我会让广元为金仙长公主服素一年”
当杜士仪带着杜广元出了开元观上马回程;出了坊门的时候;他就看到不远处旌旗招展;仪仗鲜亮;显然是李隆基这位当今天子已经来了。他一点都不想与其照面;立时吩咐改道。等绕了一个大圈子回到观德坊私宅;尽管身心俱疲;他仍然摆手拒绝了秋娘想要抱走杜广元的请求;自己抱着小家伙来到了书斋。
“阿爷……祖师奶奶……”
“你的祖师奶奶已经走了。”杜士仪摩挲着杜广元的脑袋;见其流露出了茫然的表情;他知道;要这么小的孩子理解死亡还早了些。他思索了片刻;继而便淡淡地说道;“也就是说;从今往后;你再也见不到她;再也听不到她说话。”
“可是……为什么?”
见小家伙一急;仿佛立时三刻就要哭出来似的;杜士仪将其放了下地;这才哂然一笑道:“人生自古谁无死既然生逢这大好盛世;就得不负此生才行;否则辜负了老天爷的一番心意;可是要遭天谴的广元;你记住;从今天起;为了你的祖师奶奶;每日素衣;少进荤腥;能不能做到?”
“能”
“好孩子”
杜士仪欣然点了点头;心中却已然下定了决心。哪怕为了这么多人的期许;无论将来如何;他只能尽力一搏
第六百八十四章 树倒猢狲散,胸中不平言()
金仙公主的故世;对于大多数朝官来说;顶多长叹一声也就罢了。毕竟;一位没有显赫夫婿;也并没有留下子女;更没有任何功绩的长公主;除却尊贵的身份;并不足以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天子在其临终时赶到;恸哭了一场;而后下旨丧礼从重;这就已经是很难得的恩遇了。
相形之下;数日之后的另一个消息反而更加引人关注——幽州长史赵含章贪赃巨万;杖于朝堂;流嚷州。
这个结局并没有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尽管事情的起因有些滑稽;可赵含章贪赃的证据犹如铁板钉钉;再加上裴宽昔日为刑部员外郎的时候就刚正不阿;甚至打回了王毛仲的求情;此次纵使赵含章百般狡辩亦无济于事。
大唐高宗以前;殿堂杖刑很少;而自从武后秉政;这种事情就渐渐多了;有时候甚至多达百杖;直接打死的不少;而使人数次昏死而又复苏;这种情形更是家常便饭。开元以来;这种先杖后流的例子也已经日渐增多;谏劝过的人也不计其数——宋憬、张说、李朝隐……就连杜士仪自己也谏劝过按律行事;而非一味用杖刑震慑。然而;李隆基却常常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不时便会如此处置大臣。
殿堂杖刑;和官府决杖时腿臀背分受不同;一律杖背。即便刑杖不过指头粗细;但刑杖一下一下带着凌厉的风声杖在背上;即便赵含章口中早已塞了布条;可那呜咽惨哼的声音依旧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