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乃上将军-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待早朝结束后,丞相李贤饱含深意地望了一眼谢安,轻轻咳嗽一声,谢安就知道,他这会是没机会回府搂着伊伊再睡个回笼觉了。

    不过今日似乎有点特殊。除了谢安之外,李贤并没有示意其他任何一位大臣留下来。

    不需要宫内的小太监带路,李贤与谢安轻车熟路地来到了御书房,就瞧见李寿正站在大殿内等候着他二人。

    “臣等参见陛下!”李贤与谢安拱向李寿行了一礼,毕竟从旁还有好几个侍奉茶水的太监。

    “两位爱卿平身!”虚抬右请李贤与谢安二人起身。李寿挥了挥,示意殿内的太监退下。

    那些个小太监这一走,谢安也就不再客气了,端起李寿替他们准备一杯茶水吹了吹气,没好气道,“弄地紧张兮兮的,什么事啊?——昨晚我才睡三个时辰……”

    “那是你咎由自取!”李寿撇了撇嘴。忽然,他好似想到了什么,笑呵呵道,“起来。你府上千金已满岁了吧?”

    “你要做什么?”不漏痕迹地退后一步,谢安一脸戒备地望着李寿。

    见谢安像防贼似的防着自己,李寿无语地望了一眼他,停顿一下。道,“昨日皇后对朕言道。她有好些时日不曾见到未来儿媳了,想请你府上铃儿夫人抱着女儿多到皇宫里来几回……”

    “未来儿媳……”回想着自己府上那个还不会开口叫人的女儿,谢安牵了牵嘴角。

    其实,当初金铃儿怀孕的时候,最高兴的除了当爹的谢安之外,还有李寿,毕竟他与谢安那可是过命的交情,正因为如此,李寿迫切希望他们的子嗣亦能延续这种深厚的交情,于是乎,李寿单方面地与谢安约定,若是金铃儿生下的是儿子,那么便与李寿的儿子、东宫太子李昱结为异性兄弟,倘若生下的是女儿,日后便嫁给太子为太子妃,也就是所谓的指腹为婚。

    当时谢安喝得兴高采烈,随口应下此事,待女儿降生后李寿重提此事,他才感觉有点不对,毕竟他来自一个婚姻zi you的年代,对这种事其实有些抵触,只不过碍于不慎间答应了李寿这位可以肝胆相照的至交,他不好反悔罢了。

    对此,李寿倒是很高兴,毕竟义兄弟总归不如夫妇亲近。

    “这个嘛……我觉得吧,这件事得从长计议……”这话时,谢安实在有些心虚,毕竟这件事他还瞒着金铃儿,别看金铃儿在嫁给谢安后安安分分,活脱脱一位名门世家的贵妇人,可要知道,她曾经可是金陵黑道上的大姐,那可是比梁丘舞与长孙湘雨更难驯服的烈马,要是这个女人得知其夫君在没与她商议的前提下,将她的宝贝女儿许了别人,哼哼,一旦发怒起来,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你不会是还没提过吧?”李寿一脸怀疑地望着谢安,实话,他之所以叫谢安对金铃儿讲,其原因无非就是畏惧金铃儿,毕竟这个女人曾经以一人之力险些将整个冀京翻了个底朝天,李寿可不想有朝一日被那个女人用刀堵在宫内某个角落。

    “从长计议,我不是了嘛,从长计议……”

    “这都三个月了……”李寿不信任地望着明显推卸责任的谢安。

    “咳,”谢安尴尬地咳嗽一声,忽然想起旁边还有李贤在,连忙岔开话题道,“先不提这个,正事吧,总归是国事为重,你对吧,丞相大人?”

    这会儿才想起李某来?

    李贤没好气地瞥了一眼谢安,坐在椅子上慢条斯理地喝着茶,淡淡道,“不急,今日相要提的事,也非是一日两日可以解决,谢大人不妨先与陛下敲定此事……”

    事实上,李贤也很希望能够促成李寿之子与谢安之女二人之间的婚姻之事,毕竟谢安在朝中的能量可是不小,不将他彻彻底底绑在名为大周的战车上,心忧大周社稷的李贤什么也不放心。

    句不客气的话,虽他逐渐已摆脱与早些年与长孙湘雨的心结。迎娶了一位妻室,但是还未曾一子半女,要不然,他或许还会与李寿争上一争也不定,毕竟谢安府上四位夫人那可是一等一的美人,母亲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女儿的容貌会差么?

    至于学识,别忘了,长孙湘雨那可是连他李贤都敬佩三分的女人。有这位娘亲或者姨娘在,谢府的千金会是花瓶?开玩笑!

    “多谢皇兄义助!”李寿笑呵呵朝着李贤拱了拱,继而冷眼望着谢安,大有的架势。

    面对着李寿那近乎逼迫的目光,谢安举了举双。没好气道,“行行行,我回头就与铃儿讲此事,行了吧?”

    “回头是什么时候?——你上次可也是这么的,可结果呢?朕等了三个月,音信全无!”

    “好好好,今日。今日我回府就跟铃儿讲此事,行了吧?——能开始商议紧要之事了么,陛下?”

    “这才差不多!——姑且再信你一回!再敷衍朕,朕明日就带着皇后与太子到你府上。亲自叙此事,倒时候可别怪朕不给你面子!”用近乎精告的口吻对谢安了句,只听谢安连番白眼,李寿这才转头望向李贤。咳嗽一声,恢复身为皇帝应有的气势。抬示意了一下李贤。

    “皇兄!”

    得李寿示意,李贤点了点头,放下中茶盏,站起身来,正色道,“那份奏章,陛下可翻阅过了?”

    李寿闻言点了点头,旁边谢安愣了愣,莫名其妙道,“什么奏章?”

    “相正要细此事,”以目光示意谢安稍安勿躁,李贤压低声音正色道,“三年前,相曾暗中在汉中、兖州、豫州三地安插细作……”

    “三王?”谢安脸上浮现出凝重之色。

    他口中所的,指的便是李慎、李孝、李彦这位三年前外封为王的皇子。

    “不错,正是三王!”李贤点了点头,深声道,“据细作回禀,李慎到了汉中后,励精图治、整顿军备,当时借口保卫封国所整编的,如今已具规模,表面上是两万人的编制,实则至少有六万之众,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着,他饱有深意地望了一眼李寿,继续道,“据消息,李慎暗中与西凉羌人来往,私下交易战马,相估计,他境内至少已有一万骑兵……另外,李孝与李彦这些年来亦是广召壮丁、厉兵秣马,虽不及汉中,但至少亦有两三万兵力……”

    到这里,李贤再一次望了一眼李寿,毕竟当初在得知李寿将李慎、李孝、李彦三人外封为王时,他便曾百般劝谏,甚至不惜与李寿在朝上争吵,如今,事实证明李贤当初的推断是正确的。

    事实上,非但李贤,长孙湘雨以及当时身陷牢狱的皇五子李承,亦曾断言过,放走李慎无异于放虎归山,只是当时李寿顾念兄弟足之情,不忍加害李慎,这才使得三年后的如今陷入此等被动局面。

    对此,李寿哑口无言,无从辩解。

    似乎是看出了李寿脸上的尴尬,谢安着替他解围的心思,问李贤道,“倘若是此事的话,没必要在此商议吧?——我等不是早就知道了么?”

    见谢安有意替李寿解围,李贤也不在意,摇了摇头,从怀中取过一封奏折递给谢安,沉声道,“此乃是李慎前些日子送至冀京的奏章,谢大人先看看吧。”

    谢安接过奏折,翻开瞥了一眼,微微皱了皱眉,喃喃道,“接其母赵氏往汉中?”罢细想了一下,谢安感觉这件事大有章。

    “谢大人猜的不错,李慎在试探朝廷,”见谢安面露恍然之色,李贤赞许地点了点头,沉声道,“此前先皇驾崩,众皇母皆移居城西北皇柳寺,悼念先皇,包括李慎之母、平原赵家之女,按理来,哪怕如今李慎已是汉中之王,亦无将其母接往汉中之。他之所以上奏朝廷……”

    “羽翼已丰是么?”接上李贤的话茬,谢安冷笑一声,淡淡道,“他的意思是,不需要再看朝廷的脸色了,是么?”

    “一语中的!”李贤小小称赞了一句,紧声道,“汉中乃易守难攻之地,别六万。哪怕是两万人,只要在境内各处关隘一堵,我朝廷兵马不得寸进,再者,李慎、李孝、李彦三人抱成一团。合兵不下于十万……”到这里,他又从怀中取出两份奏折,递给谢安,冷笑道,“虽有前后时日之差,可他三人上奏之事,却是一模一样。要他三人没有私下商议过,呵呵,相可不信!”

    谢安接过那两份奏折翻阅了几眼,果然正如李贤所言。无论是李孝还是李彦,所奏之事皆是想请朝廷将其生母护送至封国,美其名曰尽尽孝心,可实际上嘛。多半是如今羽翼已丰的他们,不想再让生母继续留在冀京作为人质。

    “不好办啊……”谢安微微叹了口气。

    “是啊。”李寿闻言点了点头,皱眉道,“倘若放人,便是朝廷示弱,无疑助长其野心,更有甚者,叫其再无后顾之忧,倘若不放……此三人便能以此作为借口,对朝廷发难,甚至再起兵戈……”

    “正是如此!——三王如今羽翼已丰,所欠缺的,不过是对朝廷发难的借口……”到这里,李贤用询问的目光望向李寿与谢安,毕竟这件事牵扯太大,可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很有可能使得整个国家陷入动荡。

    “北疆情况如何?”谢安突然问道。

    有些意外地望了一眼谢安,李贤沉声道,“北疆暂时无甚动静,李茂自回北疆后,在境内大肆收捕太平军,可以,北疆是眼下太平军渗透程度最微小的地方,哦,对了,据消息,李慎曾派使节联系过李茂,不过那使节却被李茂当场给斩了,如今二者关系极其恶劣……呵,总算是个好消息吧!”

    见李贤面露苦笑,谢安亦是暗暗点头,毕竟这边便已有不下于十万的兵力,倘若李慎动了坐拥北疆的李茂,那对朝廷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毕竟李茂在三年前中便有十万北疆精锐,退一步,撇开双方联合后近乎二十万的兵力不谈,单单就封地而言,倘若李茂加入了李慎那三王的阵营,无疑会使得冀京朝廷在北、西、西南三面被围,处于地理上的绝对不利。

    “是太平军还是三王……这就是今日要商议的主题吧?”

    在思忖了半响后,谢安转头望向李贤问道。

    李贤点了点头,倒不是朝廷就没有双面作战的实力,问题在于,如果没有必要的话,李贤还是希望能够集中力量、一鼓作气击溃一方势力,然后再用得胜之事转道对付另外一方势力,如此一来,便能大大减少朝廷的开支,也不至于叫朝廷陷入年长日久的拉锯战,徒然消耗国力。

    “话回来,朝廷那几支军队的情况如何?”好似想到了什么李贤询问谢安道。

    “唔,”谢安想了想,道,“要朝廷可用的兵马,东军两万人就不用了,随时可以投入战场,南军的话,三年前折损大半,如今虽然满编制,不过训练度据林震将军所言并不理想,北军……不是很清楚……”

    “不是很清楚?”李贤有些不悦地望向谢安。

    “拜托,我是刑部尚书,又不是兵部尚书,我怎么可能事事都知道?你直接问我岳父不好么?”

    经谢安这么一,李贤这才醒悟,歉意地望着谢安,轻笑道,“的也是,军队的事确实不该问你……冀州兵情况如何?”

    你这话前后都不挨着知道么?

    无可奈何地望了一眼李贤,谢安正色道,“据前些日子冀州兵主帅费国所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