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乃上将军-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张栋将军本身计四功,为流刑两千里……”

    “好!”谢安微微一笑,在环顾了一些屋内众将后,说道,“再添一笔,欧鹏将军与张栋将军助本官说降唐皓将军有功,欧鹏将军麾下将士,改判流刑两千五百里,欧鹏将军改判流刑两千里,张栋将军全军将士改判流刑两千五百里,张栋将军本人改判徒刑三年……”

    听着谢安这番话,欧鹏与张栋等人对视一眼,忍不住露出几分喜色,反观唐皓等数将,惊愕之余,面露倾羡之色。

    “至于唐皓将军一部……”谢安故意拖了拖长音,待引了唐皓等人注意后,这才徐徐说道,“唐皓将军等人率四万将士弃暗投明,难能可贵,全军上下自凌迟改判斩首,而唐皓将军本人,因做出表率,再添一功,自斩首改判流刑三千里……”说着,他望了一眼唐皓,轻笑说道,“这便是本官所说的,机会!——只要诸位将军真心实意,重归大周,戴罪立功,本官定会说服朝廷既往不咎,按功减刑,直至笞刑十下……这个不可免!毕竟诸位终归是犯了罪……”

    “是是……”包括唐皓等人在内,屋内众叛将连连点头附和,心中大喜过望。

    什么叫笞刑十下?

    不过是拿块竹片抽打背部十下罢了,一般来说,是各地府衙戒规地痞无赖的主要手段,比起可能会打死人的杖刑,几乎可以说是轻微到忽略不计,更别说流刑、徒刑,以及更在二者之上的死刑。

    望着屋内诸将尽管没有说话,可眼中却忍不住露出喜色,谢安暗自得意。

    他很清楚,光是好言好语,并不足以让这帮叛将心悦臣服为自己所用,还要付以相应的利益。

    而对于这些叛将来说,还有什么比减刑更好的利益呢?

    如严开所猜测的,从洛阳出发时仅仅只有五万人的谢安,眼下可用兵马已多达十二万,其中,有七万乃是原先的叛军……

    接下来,就是函谷关了……

    望了一眼杯中的酒水,谢安一饮而尽。 

第十八章 初掌兵:友军?敌军?() 
——大周弘武二十三年九月三日,函谷关东侧六十里外周军营寨,参军帅帐——

    “这两日的急行军,辛苦诸位了,本应设酒宴犒劳全军将士,碍于眼下离函谷关颇近,未免出现差错叫函谷关叛军有机可乘,是故,本官在此仅以茶代酒,敬诸位一杯,不过诸位放心,待攻克函谷关时日,本官大摆筵席,犒赏三军!”

    在参军帅帐之内,作为西征西周主发言人的谢安举着茶杯敬向帐内列席而坐的数十员将领。

    “对对对!谢参将言之有理,本王也敬诸位一杯!”得到谢安眼神示意的李寿,也从主位上站了起来,微笑着敬向帐内众将。

    帐内众将连忙举杯,齐声笑道,“多谢王爷,多谢谢参将……”

    尽管看似其乐融融,可只要是长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在这参军帅帐之内,西征周军的将领与投降的叛将分列两旁,一方以张栋、欧鹏、唐皓等人为首,一方则以费国、李景、苏信为首,两方将领虽坐在同一个帐篷内,但是却丝毫没有与对方交流的意思,仅仅只是与自己这一个圈子内的将领说笑谈笑,颇有些井水不犯河水的意味。

    或许有人会感到奇怪,在谷城时,叛将与周将不就已化解了尴尬么,为何还会像眼下这样,提防着对方?

    只能说,此一时彼一时,原因就在于,在说降唐皓四万叛军后,在率大军赶赴函谷关之前。谢安留下周将步白、石晋以及一万西征周军守谷城,率领着多达十一万的大军徐徐赶赴函谷关。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眼下十一万大军中,西征周军仅仅只占四万人,反观投降的叛军,却有多达七万之众,说句不好听的话,倘若一旦叛军发难,恐怕这四万周军,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便会在一瞬间被吃掉。

    正因为这样,双方原先被暂时搁置的紧张关系。再一次被挑明了,周军将领忌惮叛军压倒性的实力,而叛军则因为周军的警惕,自己也下意识地戒备起来,使得这两支军队,颇有些互相提防的意思。

    这一切,谢安暗暗看在眼里。

    “今日召集诸位将军商议军务,不为别的,鉴于张栋、欧鹏、唐皓等将军弃暗投明。本官与安平大将军商议,均觉得再用叛军称呼诸位将军。实在太过于失礼,是故,本官与安平大将军商议了一番,决定,将原先的西征周军,称之为西征一军,简称一军,而张栋、欧鹏、唐皓诸位将军,暂时称之为西征二军。简称二军,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西征周军,不,西征一军的将领们不发一语,因为他们知道,谢安这不是在问他们,而是在询问张栋、欧鹏、唐皓等人。

    “这……”

    不得不说。当听完谢安这句话后,帐内的原叛军将领们喜不胜喜,连忙站起身来,抱拳称谢。

    “固所愿。不敢请尔!——罪将等谢过安平大将军体恤之情!谢过谢大人体恤之情!”

    “好!”与李寿对视一眼,谢安正色说道,“既然如此,便不得再用原先的称呼,称呼诸位二军将领……”

    帐内的一军将领心中一凛,知道谢安这话是针对他们所说的,慌忙抱拳领命。

    “诺!——末将等谨记!”

    “好好好,那安平大将军再敬诸位一杯!”谢安笑着回头示意了一眼李寿。

    本王用你替我许愿?

    李寿翻了翻白眼,可终归亦站起身来,敬了帐内诸位将领一杯。

    其实这件事,谢安与他商量了好几日了,之所以一时想不出可用的军队番号,因此暂时搁置,而眼下,见两军关系实在过于紧张,因而同意了谢安那近乎玩笑的暂时番号。

    事后,谢安又主动请二军的将领们派出一小队兵力,充当他的侍卫。

    不得不承认,这种拉拢人心的招数虽然粗浅,但是却很有效,当二军将领廖立带着三百步卒担任了谢安的护卫任务后,整个叛军,不,整个二军将士们的态度,明显有了不同。

    而至于那三百东军神武营的将士,谢安则让他们护卫李寿,倒不是说他信不过二军的将士,只是李寿的身份不同寻常。

    谈笑一番后,诸将依次退下,就连李寿也因为连日的赶路而支撑不住,回自己帐篷休息去了,只留下谢安一个人在参军帅帐内写家书,毕竟大军从冀京出发前,梁丘舞不止一次地叮嘱谢安,让他每日写家书,派东军的将士送至冀京。

    而糟糕的是,自离开洛阳以来,谢安已拉下了不止三四日。

    一想到家中的贤妻极有可能因为此事而暴跳如雷,谢安暗自压下连日赶路的疲倦,在灯下挥笔疾书。

    “致吾妻舞,为夫已至前日已攻克谷城,并说降叛将唐皓以及其麾下四万军士,眼下率大军赶赴函谷关,距此关仅六十余里地……非为夫有心敷衍,实则连日赶路,无甚机会书写家信,为夫在此向贤妻致歉……眼下境况一切甚好,勿忧……不知爱妻与伊伊在冀京如何,甚为挂念……”

    一面低声念着,谢安一面像记流水账似的,将连日来的战况在信上书写一通,其中添加了不少甜言蜜语用来哄远在冀京的梁丘舞,免得那头凶猛的小雌虎因为连日不给她写信而生气。

    这边谢安正写着,忽然,帐外传来了廖立部下将士的声音。

    “大人,一军将领严开求见!”

    严大哥?

    不是刚离开么,怎么又回来了?

    谢安手中的笔顿了顿,喊道。“有请!”

    话音刚落,严开便一撩帐布走了进来,见谢安提着笔坐在案几后,好似在书写什么东西,会心一笑,继而抱拳说道,“姑爷,小姐有书信至!”说着,便走上前几步,将手中的书信递给谢安。

    不得不说。谢安的表情有些惊讶,毕竟大周不比他曾经的故乡,书信来往极其不便,尽管谢安这一路上派人向冀京送去了不少书信,但是梁丘舞的书信要送至他手中,那可是相当不易的,尽管他已离开冀京长达两个月,可前前后后也只收到了梁丘舞十来封书信,至于其他的。多半那些送信的东军将士,还在洛阳、偃师一带漫山遍野地寻找谢安大军的踪迹吧。

    拆开信封粗粗瞥了一眼。谢安失笑地摇了摇头,因为他发现这封信,至少是在一个月前写的。

    毕竟从字里行间观瞧,梁丘舞对洛阳只字未提,只是叮嘱他路上注意御寒之事。

    想了想,谢安暂时放下了梁丘舞的信,将自己方才所写的家书拿了起来,在烛火旁烤了烤,待墨迹干透后。将其递给了严开。

    “麻烦严大哥派人替我将这封信送至冀京……”

    严开微笑着点了点头,毕竟这类事,谢安已托付他们东军四将不止一两次,倒也见怪不怪,而当他收起谢安的书信正要离开时,谢安忽然喊住了他。

    “对了,严大哥。有一事小弟不明……那卫云,与严大哥你等有过隙么?”

    “卫云?”严开转过头来,诧异说道,“南军三将之一的卫云?”

    “对!”谢安点了点头。

    “这个……”严开愣了愣。摇头笑道,“南军与我东军,可以说是同气连枝,何来过隙之说?”

    “那……严大哥没有注意到么?那卫云观瞧你与陈二哥的神色,有些不对劲啊……”

    “……”严开微微皱了皱眉,其实他早在洛阳时就察觉到了,当时卫云注意到军中有东军神武营的四将时,眼神中又惊又怒,甚至于隐隐掺着几分恨意,这让严开、陈纲、项青、罗超四人莫名其妙,只不过碍于不知具体,因此不好直说罢了。

    “严大哥确定那卫云与东军没有过隙么?”谢安又问了一遍。

    似乎是注意到了谢安语气的凝重,严开收起笑容,点头说道,“此事决然不假!”

    “那就奇怪了……罢了,夜深了,严大哥且先归帐歇息吧!”

    “……嗯!”

    望着严开抱拳离去的背影,谢安心中好生纳闷。

    他当然不会怀疑严开,毕竟严开是梁丘舞的心腹爱将,绝不可能会害他谢安。

    换而言之,问题出在卫云那里么?

    还是说,是整个南军?

    不知多了多久,谢安忽然甩了甩脑袋,尽管他隐隐感觉此事有些蹊跷,可任凭他想破头,却也想不出其中的问题所在。

    直到他次日率军抵达函谷关下,与南军汇合时,他这才了解其中的内情……

    次日天明,大军照常拔营启程,继续赶路。

    而此时,谢安将原叛军改命为西征二军的消息,已传遍了这十一万大军上下,这使得两军的关系,稍稍拉近了几分,虽然还不至于到互为心腹的地步,但好歹已有了几分信任,不会再像前几日那样,两军用饭时候尚且不松手中的兵器,相互提防。

    如此一直到了九月四日的傍晚,率领十一万大军的李寿与谢安,终于抵达了函谷关下。

    好笑的是,当听说十余万西征周军抵达函谷关下的时候,关外的叛军,慌忙撤入了函谷关,他们多半是难以理解,明明已派了唐皓率领着四万叛军援助谷城,为何谷城还是沦陷了,而且连丝毫消息也没有。

    甚至于,这西征周军兵力不见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