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砸得嘭嘭作响。几个举木板的黑山军士卒吃不住劲,手臂稍微弯了一下,就被砸了个头破血流,倒在了地上。旁边的士卒连忙把这空出来的缺口堵上,继续向前进。
距离城墙根越来越近,几个后排的士兵突然撤开了木板,一直被保护在里面的弓箭手探出身来,将弓箭射了出去。正在越砸越有感觉的曹军士卒顿时中箭,倒在了一旁。乘此机会,后面抬长梯的黑山军士卒连忙上前,将木梯架了起来。可惜啊,目测与实际总是有点距离,竖起的木梯和垛口正好差了一小截,几个性急的士兵不管不顾地像猴子一样蹭蹭蹭蹭开始攀爬,可是,他们以为守军都是死人吗?等这几个士兵爬到了中央的时候,几个士兵合力抱起了檑木扔了下去,正砸在他们头上。那檑木身上系着粗粗的麻绳,绳的另一端正拴在城垛上。那檑木顺势砸了下去,又荡了上来,然后又砸了下去,等它慢慢停下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了黑红色,个别的还带着白花花的脑浆。城上放檑木的曹军士兵一阵恶心,弯腰吐了起来,离开城垛的保护他们就是自己求死,城下哪能放过这样的机会,几支冷箭相继射进了他们的胸膛或后背。
李大目看着东武阳城下,一点表情都没有。这些攻防都是正常的,要是没有他才大大生疑。西门城门口那些个互射的士卒已经换了一轮,不时有曹军士卒从城头跌落,也不时也有黑山士卒倒在了地上。李大目摇摇头,对这那几个低头数蚂蚁的牙将下令道:“张大牙、王二愣子你们两个带人从城楼左右两侧攀城,李小三,你带着你那一部,进攻城门,胡胖子留守做预备队,老子懒得跟你们抢功劳,赶紧滚吧!”
那三个被点名出击的牙将,都愣了一下,然后突然反应过来,兴冲冲地指挥部队去了。只有那被下令留守的胡胖子郁闷地问道:“姐夫,做啥呢?干吗把额留下来啊?就让他们仨去立功劳,做城守啊,凭啥呢?”
“胡胖子,说你笨你还不承认,那东武阳是这么容易打下来的吗?不如趁机让他们消耗下实力,咱们再摘果子,岂不痛快?”
“姐夫,高,实在是高啊!”
李小三兴奋地召集队伍,暗自得意,昨天没白送给李大目那两个漂亮的村姑,果然起作用了。开着的城门,想想就来劲。他冲着周围喜气洋洋的士卒,大喊了声:“兄弟们,进城抢钱抢女人去了!”“是,老大!”士卒们兴奋地差点蹦起来,一个个猴急地冲向了城门。然后迅速变成一地尸首!就连李小三也中了两箭,倒在了地上。他使劲贴在地上,将两个刚才掩护过他的士兵顶在了前面,不到一息的时间,这两个士兵已经变成了两个人形刺猬。李小三呻吟着,“救命,救命……!”一支大黄弩穿过那两具尸首,解决了他的烦恼。李小三睁大着眼躺在了地上,就在他慢慢失去活力的眼里,正看到从城楼上跌下来的张大牙,这也是这个世界留给他最后的影像。
而王二愣子也许是这三个牙将中最幸运的一个,他跳进了垛口,躲过了刺过来的两枝长枪,又用手中的刀抵住了一个砍过来的长刀,然后他的好运就结束了。典韦慢慢溜达过来,双手血淋淋地抓着那暗红色的霸王戟。典韦舔了下嘴唇,嘴角的一滴不知从哪溅到的鲜血被他舔了进去,脸上露出回味的笑容。难道说他就是血魔?王二愣子手一颤,一只羽箭突然出现在他的脸上,又从脑后溜达出一个箭头,典韦怒吼:“谁敢抢老子的买卖?”身后的夏侯渊只低声说了一句,典韦就不说话了。周遭听力特好的几个士卒的隐约听到这么一句:“典胖子,你打牌欠我的钱该还了吧!”
李大目等啊等啊,等到了李小三被大黄弩钉死的消息、等到了张大牙坠城身亡的消息,也等到了王二愣子被一箭贯脑的消息,但是他要的机会始终没有出现。当胡胖子也带着两处箭伤被迫退下的时候,撤兵的金锣声终于从中军大帐中传了过来。而李大目望着自己仅存的不到三千的军士,咬破了自己的嘴唇。
是夜,黑山军统计伤亡,足足有六千多人死亡或者重伤,从名册中被划除,整个黑山眭固军只剩下一万三千人马,还有一千多当了逃兵。眭固皱紧了眉头,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
第二天,本来嚣张的眭固部队紧守寨门,闭门休战。而损失惨重的曹操军也无力前去挑战,两者相安无事,昨日的战场上只剩下凉风依旧在活动,它吹过一枝枝箭羽,带来了让人不寒而栗的沙沙声,要下大雨了……
第88章 香囊事件(上)()
眭固的失利打击了黑山军的士气,,正在忙于与袁绍对战的于毒暂时抽不出兵力来,而一直到处流窜的于夫罗也慑于我军的威势而暂时老实了许多,我军终于迎来了一段稳定发展的时期。
就在我们攻击眭固的时候,义父也趁天黑偷袭李大目,并顺利得手。本来他只是想骚扰一下敌军,没想到夏侯敦、典韦两员虎将太猛了,居然带着一百多人就将黑山军的大营攻破。本来就心虚的李大目以为曹操看透了他的部署,带着几个亲卫趁夜逃窜。结果义父不费吹灰之力就俘虏了三千黑山军,加上我们俘获的六七千人,现在被关在东武阳俘虏大营的足足有万余人了。
这些个俘虏除了少数几个死硬的家伙,其余都是灾民出身,该怎么处置他们,就成了目前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这里倒是没有那些自诩出身高贵的家伙,要不然他们这些人说的最多的就是:“杀掉这批贱民!”师傅夏侯敦、夏侯渊他们家族里就没有什么当过大官的人,而义父曹操祖上也只是个小地主罢了,再看将领的出身:张飞家是小地主,后来一直卖肉,为君子所鄙;我和典韦都当过叫花子,其余军中将领的情况都跟我们差不多;再往下一级来看:赵雨家一直是种地的,魏延还当过流民窜来窜去,我的斥候队长马铜(大家还记得吗,那个因盗马被关进死士营的小家伙)是盗马贼出身,除了富人贵胄其余什么样的人都有。大家对这些黑山军士倒是挺同情的,没有一般的那种偏见。可是怎么处理他们呢?
放了肯定不行,今天放了,明天饿着肚子的这群家伙就会参加各种各样的盗贼、强盗;全数杀了也不可以,如今兵源短缺,还指望他们能补充一点呢;尽数招降改编为官军更不可能,军队不是养老院也不是妇幼保健院,这些个老弱病残也不能全数招进军队吃大锅饭啊,我们现在可养不起。再说了,支持我们的这些个官员、富豪还等着分红利呢,现在家奴也是要花钱买的。义父犹豫了。最后招募当中的青壮进入部队,剩下的都分给部下将领和开明士绅为奴。我就分得了五十名奴婢,其中婢女五名,我连她们长得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就被赵雨领走了。(过去我看翦伯赞老先生的《关于两汉的官私奴婢问题》,他曾说过:两汉官私奴婢的主要来源既不是战争中俘掳的外族人,也不是分化出来到自由民,而是那些因为苛重的剥削而丧失了一切生存条件的贫穷农民和那些被封建统治阶级指为罪犯的家属。这些奴婢与奴隶的唯一区别就是:两汉的奴婢已经不许私自处死。大约从秦时起,处死奴婢即须事前报官,得到官赴的批准,才能执行,谓之“谒杀”。所以大家不要为文中出现奴隶而惊讶,以后对外战争不断,大户人家如果没有几个胡族刀奴或者倭族侍女,会被别人笑话的。)
我曾提出屯田的主意,大体思路就是由官府提供无主荒地和口粮种子,流民在此耕种,来年缴纳五成的租子(一般租种世家大户的土地要缴纳七成以上租子,怪不得农民老是活不下去,造反成了家常便饭),主公曾经拍案叫好,可是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粮食,也没有这么多种子,更别说农具、耕牛了。现在已经是夏末了,基本上一年白费了;即使种冬小麦的话,也要等到明年的六月份才有收获,那个时候,义父估计破产N遍了。不过义父挺欣赏这个建议的,让我好好写个条例出来。真是痛苦啊,想想那令人怵头的繁体字,隶书、魏碑这些东西在小学里就是我兴趣课上的噩梦,书法从来就没得过六十分以上,苍天啊,谋士们快点来吧。
也许老天听到了我的祈祷,没过几天荀彧就来到了我们军中。这荀彧可不是寻常人,早在永汉元年,他就被举为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东西。后来董卓进京后荀彧弃官归家,他对父老说:“颍川这个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将来天下有变,必定是争夺的焦点所在。我们应该立即离去,远离兵祸。”不过他的老乡们大都心恋故土,加上又在当地购置了许多土地房屋,所以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仍然留在原地,结果大都因战乱而死《三国志#8226;魏书#8226;荀彧传》。后来荀彧受冀州牧韩馥(韩馥也算他的一个老乡)邀请出仕,来到了冀州避难。没想到,等他到的时候,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欣赏他的才华,待之以上宾之礼。
不过荀彧这个人啊,有一个大大的缺憾,就是这个仪貌堂堂的男子汉,居然有狐臭!而且越是喝酒,味道越是浓烈。袁绍这个人非常好名,听说荀彧来了,马上大宴宾客,然后请他赴宴。荀彧很是激动,毕竟袁绍出自四世三公的袁家,算是豪门望族;再加上又担任过讨董盟军的盟主,为天下所重。荀彧就整理着装,打扮地非常正式,前去赴宴。
到了大堂之上,袁绍非常亲热地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侧,与他把酒言欢。袁绍这个家伙,跟豪侠之士交结惯了,喝酒都用大觞。而且他还非常喜欢灌别人酒,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跟随义父赴宴,就被他灌醉了好多次。喝了没几轮,荀彧就有点喝大了。于是乎,狐臭气味越来越浓烈。荀彧非常紧张,连连说错了好几句话。不过袁绍倒是十分大度,无所谓一样继续喝酒。荀彧非常感激,喝了几轮自己也实在撑不下去了,就起身告辞。袁绍也没有多加挽留,继续与别的客卿喝酒。
本来这样宾主尽欢,结局应该十分完美了。可是等荀彧走到大门口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家传玉佩掉到了大堂里,于是连忙回身去取。可是当他走到门口的时候,正好听到袁绍醉醺醺的说话:“刚才荀彧那个骚狐狸终于走了,赶紧上熏香,可熏死我了。”荀彧的脸于是立即变成了猪肝色,转身离去。不久就到了我们这里,这次他配上了一个大大的香囊。
第89章 香囊事件(下)()
且说饱受打击的荀彧非常自卑,自己佩戴着一个夸张的香囊,来到了我们军中,可是他来的时候不巧,在他来的前一天,义父的头疼病又犯了。
那天夜里,我们见识了华佗的医术。华佗抽出几根长长的银针,慢慢地将它扎在了义父的头上。义父满身是汗,但是神情却逐渐放松下来,长长的喘了口气。这样下去也不行啊,必须得找到根治的方法。我记得后来义父曹操迁怒于华佗,也说他挟技以自重,抑制病症而不根除。可是现在蔡夫人遍读华佗的医书也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难道华佗也没有根除之道吗?别说什么用麻沸散做开颅手术,就是现代的大医院做这样的手术还要小心翼翼,胆战心惊,成功率也不敢保证,何况一千八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