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跟随曹操-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无语……

第61章 潜入长安(上)() 
孙坚就这样走了,从一个有点儿缺陷的英雄迅速蜕变为一个不合格的枭雄。其实仔细想来,如果孙坚没有被徐荣削去双耳,性情也不会大变,意志薄弱、专制刻薄等词也不会出现在这昔日“江东猛虎”的身上,正是这些,让孙坚迅速改变。而传国玉玺在这过程中无疑只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我还记得后世的历史书中是这样清楚地记载着:初平三年,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一举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暗地里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后,孙坚再次与其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亲率先锋追击。不料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一马当先的孙坚中箭身死,其部溃散。余部多被袁术收编,仅长子孙策带十余从人扶柩归乡。

    而当时的关东各州郡长官,为了扩大势力地盘,纷纷兼并割据。兖州太守刘岱,问东郡太守乔瑁借粮。乔瑁推辞不与,刘岱竟然引军趁夜突入瑁营,公然杀死乔瑁,尽降其众。本应制止这一破坏盟誓行为的袁绍却置之不理,分明偏袒刘岱。群雄各顾各自地盘,如鸟兽散,本来还想占点便宜的公孙瓚也坐不住了,他对刘备和关羽说道:“袁绍无能为也,久必有变。吾等且归。”于是拔寨北行。到了平原的时候,把当地的官吏全赶跑了,特意任命刘备为平原相,自去守地养军,防备袁绍。公孙瓒还许诺在不久的将来,派遣得力将领统率一支骑兵进驻平原,以为助力。

    夏侯恩、夏侯廉兄弟也回转济南郡,临行前请大师傅、二师傅和我们吃饭,意图招募我们。现在他们有钱有粮有地盘,阔气的很。不过,很抱歉,连你女婿张飞都认准义父曹操了,你们以救世主的姿态怜悯地来招募我们,有可能吗?

    就在这一片躁乱中过了三四个月,义父突然招我前去他的大帐,说是商议要事。不过等我到了地方,义父盯我半天,却又叹息一声,让我离去了。拜托,没事打什么哑谜,让我迷迷糊糊的。不知道我外号叫阿呆吗,万一真被弄呆了怎么办?

    我向外走了没两步,还没到帐门口,就被义父叫住了,义父正要开口,蔡琰却抚着肚子阻止了他。怎么回事?等等,抚着肚子?我不顾礼仪,仔细盯着蔡琰的肚子看了一眼,果然,肚子居然大了!义父,你也太有效率了吧。

    这事实上的义母见我看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下,转身走向帐后。义父也不自然地笑了笑:“阿呆,如今有个事很是棘手,本来蔡琰不同意再让你冒危险去办,可是别人来办我也放心不下,思前想后,还是交付给你吧。能办就办,不能办也不要勉强。”

    “义父,你什么时候也婆婆妈妈的,直接下命令好了。”

    义父挠了挠头,罕见地居然也不好意思起来:“其实事情是这样的,我和蔡琰两情相悦,已经定下终身,准备共结连理,可是这并没有得到长辈的认可。我家倒还好说,蔡家可是名门望族。你这义母蔡琰的父亲蔡邕也是有名的大儒,如今官居尚书一职,也算是朝廷重臣。如果就这样不经过他同意、不明不白地结了婚,那蔡琰只能算妾,这对她也太不公平了。所以我想派你潜入长安,赠送结亲信物与聘礼,好让蔡琰正大光明地入我曹家门,不会辱没了她的才情与家世。不过这样太危险了,你义母坚决反对。”义父踱了几步,站在我跟前,“阿呆,我只是希望那个孩子能正大光明地喊了一声父亲,喊蔡琰一声母亲,而不是姨娘!你能做到吗?”

    “放心好了,您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我使劲点了下头。

    义父拍了下我的肩膀,沉思了一下,又说道“子烈,钱财人员任你调配,你看中了谁,都可以带上,不过要注意:安全第一。另外,我的小阿呆,一定要保重!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就撤回来,不要盲干。等你顺利归来的时候,我会在辕门为你摆上满满一席的酒宴,为你庆功。”

    此去长安,路程遥远,又是进入敌占区,所带从人不能太多,最主要的是忠诚和服从。这一点,我手下所剩的二十八名锦衣卫士都符合条件。深入敌人腹地,最主要的就是情报工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这些锦衣卫士大多都是关西人,说的一口关西土话,混进去的可能性极大,不过他们对董卓军上层了解不多,怎么才能搭上蔡邕这条线呢?这时候,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一张沾满口水的大脸,而且还特谄媚的看着我。

    我浑身一激灵,下意识的就是一脚踹去,只见华雄抱着自己印着一个大鞋印子的脸痛苦的呻吟:“打人不打脸,我都破相了……”

    我无奈地看着他那不知是鞋拔子还是猪腰子的丑脸,好奇地问道:“我说华雄大哥,你不在医匠营缠着你的云英小妹,跑到我这里干什么?”(云英,本为蔡琰侍女,华佗新收女弟子之一)

    喷的地上都是口水、声称自己被破相的华雄,抬起头来,两眼泛着仰慕的小星星,“子烈老大,听说你要去关中有事干,就顺手带上俺吧。俺吃的不多(一顿饭顶多两盆),交游广泛(曾经欠下多人赌债,至今未还),认识好多对您有用的朋友呢(他们认不认识我华雄,那可说不准)。”

    “带你也不是不可以,可是万一你跑了呢,告密呢?”

    华雄难得地认真看了我一眼,“你当我是傻子啊,你们的探子早就在长安宣扬我华雄投靠关东联军了,散发的讨董檄文上还有我的签名,要是我去告密,那些受理的官员根本不会理我,他们绝不介意拿我的人头去换赏钱。如今我只能咬牙待在你们这条破船上了。”

    这个家伙,在关中又没有亲戚朋友、恋人伙伴,在这里不但天天有免费的酒肴,而且还能乐乐呵呵地交下许多朋友,怎么可能不留下来,还偏偏死鸭子嘴硬,真受不了他。

第62章 潜入长安(下)() 
选了个良辰吉日,祭过天地四方十万鬼神,我们该出发了。这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商队,除了我们这扮作护卫的三十一人外,队伍另有一百五十人左右。队伍虽小,可是押送的货物并不少,足足有四十大车呢,每辆大车配伍劣马一匹,驭手一人,押运伙计两人。

    顺利地进了潼关我曾好奇地问王筱:“马不是挺贵吗,为什么不用骡子啊?”

    王筱用看白痴一样的目光瞪了我一眼:“西凉多马,劣马并不值钱。我们进潼关时知道官吏怎么记载的吗?”见我摇摇头,她接着说道,“是马四十匹!等我们从关中回来,就把这些劣马换成值钱的战马,官吏对照前面的记录,就不会多收我们的税!一来一去,就把路费花销全都赚了出来。”王筱恨铁不成钢的看着我,就像看着一个超级败家子。

    我点点头,貌似很了解的样子,其实心里也犯糊涂了。我管这么多闲事干什么,只要把义父大人给他未来岳父的聘礼和孝敬安全送到长安,再带着一纸签字同意的婚书回来就成了,犯不着再理这个神秘的小丫头。王筱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商贩,除了那些个驭手和伙计外,这个所谓的商队中还有三十名所谓的伙计,他们虽然面目寻常,可是在我们看来却是久经沙场的精锐战士。一个小小的商队既能及时得到各方面的消息,本身还有这么多精锐的护卫人员,又岂可等而视之?

    一路上风餐露宿自不待说,本来我们随身携带了大量的五铢钱,沿途准备用它来购买粮食,可是一入潼关,五铢钱就不值钱了。关东群雄反董后,各地的税收钱粮都截流下来,没有人愿意主动上交,不久关中就出现钱荒。董卓的应对方法颇为独特,他打碎所有的铜人、钟磬,并大肆收缴五铢钱,然后将它们溶化后铢成大五分,替代五铢钱。这种大五分上面既没有文字也没有花纹,而且周遭也没有明显的轮廓,许多不良商家纷纷偷着刮下边缘,结果这些所谓的“大五分”钱的信用大减,连带着五铢钱也没有人愿意使用。大汉三百多年的货币信用因此被怀疑,连带着朝廷的威仪大丧。大家起先谁也没有料到这种情况,根本没怎么带粮食,大车上载的都是贵重物品。可是乡野之民根本就不懂它们的价值,都不愿意跟我们交换食物。有王筱这个守财奴盯着,大家根本不敢偷着跟村民们交换,只好饱一顿饥一顿地硬挨。幸好还有我手下的这些个野外生存经验丰富的老兵,他们不时打些野兽、挖些野菜,也缓解了商队的粮食危机。

    就这样过了几个小城镇,这天我们终于来到了渭南,和当地的王记车行联系上。大家跑到车行里一顿山吃海塞,就像饿死鬼转世,要不是车行已经提前歇业,否则定会引来许多闲汉的围观。我和王筱在单间里静静吃完,听着当地负责人——一个叫何成的胖子的报道:自从杨彪反对迁都以后,没过多久,他就被罢官了,接替他的是过去的尚书令王允。不过那次我持刃胁持董卓时,曾有意说手中宝刀就是王允的七星宝刀。事后董卓曾反复派暗探来巡查,却发现七星宝刀从未离开王允的身边。董卓表面上疑惑顿消,可是实际上已经对王允暗自提防。

    董卓不在的一段时间大约一年长安的朝政表面上由司徒王允主持,实际上却是由时任尚书的蔡邕主持。蔡邕为人不漏锋芒,处事得体,虽然暗中一直为东汉的朝廷考虑,可是表面上却对董太师却相当恭敬,因此深得信任。董卓进入长安后,为了站稳脚跟和扩大势力,曾极力拉拢朝中有影响的官员。蔡邕不动声色,顺势归顺,尽量迎合。有时甚至不惜矫情曲意,偏违原则,来换取董卓的信任。董卓见蔡邕不但具有才识,而且对自己忠心耿耿,毫无二心,于是便把他当作自己的心腹亲信,对他不生丝毫疑心。蔡邕借此时机,亲自主持一些恢复王室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具体事务,不过他始终还是感激董卓的提拔赏识,所以还是对董卓抱有一丝幻想。

    董卓到长安后把他在洛阳的那一套倒行逆施完整copy到了长安,又大搞裙带关系任人唯亲。在洛阳时,他还能装模作样地礼贤下士,自己的亲属也没有人担任要职。大概诸侯的反叛让他觉得别人都无法信任了吧,就把自己的弟弟侄子安插在要害官职上。自己的车驾服饰有如天子,也不上朝,把大小公卿都叫到自己府上“上朝”。又建造了鹛坞,高厚都有七丈,并且在里面储存了足够三十年吃的粮食,号称:“若不能雄据天下,就躲到里面去养老。”嘿嘿,作三十年缩头乌龟的打算都有了,还谈什么雄据天下?

    这时候,失势的王允一反常态,事事唯董卓命是从,举荐董卓的女婿李儒担任司隶校尉要职。董卓非常高兴,也就恢复了王允的部分权力。升官的王允却首先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人共同商议诛杀董卓的计策。因为只要董卓当政,蔡邕就始终压他一头。而这,正是王允所不愿意看到的。长安城官场也为此分裂为两派,两派斗来斗去,不过本来占优势的蔡邕醉心于学问,不愿意与之相争,两派正好斗个平手。董卓正好坐享其成,也不做调和。

    大体对朝廷的形势有了个了解,楼下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