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要小心,那个高览是袁谭的人,据说在青州的时候,袁谭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又送金钱又送美女,已经把他拉拢过去了。”
张颌惊讶地看了一眼逢纪,这他倒是没想到,这高览看上去还是一脸正气,怎么就被袁谭给收买了呢?不过想想自己,他也释然了。如果自己不是对袁绍彻底伤心了,那么这才袁尚不是也收买自己了嘛,何况人家逢纪说得很明白,“金钱美女都不是问题”。不过,我张颌是这么容易被收买的人吗?
对他张颌来说,建功立业才是自己的志向,而不是整天陷在勾心斗角的内斗中。要不然他也不会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并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次立下汗马功劳了。现在既然袁绍不听自己的意见,还试图往自己身上扣帽子、找责任,那么,对不起了!丢失乌巢的你已经没有资格再逐鹿中原,也就没有资格再让我为你效命了。
诚惶诚恐送走逢纪的张颌,看着袁军大营,发出一声轻轻的冷笑:袁绍,再见了。不过刚刚与曹军奋力冲杀、不死不休,现在突然反戈投靠一定要立下点功劳才行,要不然不但不会被接纳,反而可能被秋后算账。张颌看着这四万名整装待发的士兵,欣慰地笑了,这个见面礼应该够了。
这个时候,高览兴冲冲走了过来,大声招呼道:“儁乂,我已经整顿好人马,咱们开始再一次攻击吧!”
张颌看着这一直以来的拍档,摇了摇头,对他说道:“育德(杜撰高览之字),刚刚元图悄悄告诉我,乌巢已经沦陷了,敌军纵火烧毁了所有的军械物资,咱们这次可是要饿肚子了!这仗打下去还有意义吗?”
高览大大咧咧地拍了下张颌的肩膀,“这不废话吗,从咱们这里就能看到乌巢那里的火光,肯定这淳于琼战败身死,这有什么稀奇的?!只要咱们拿下这曹军大营,那么他的牺牲就没有白费,最后的胜利还是咱们的。”
张颌轻轻皱了下眉头,这对自己一直恭敬的高览突然敢拍自己的肩头,胆子也太大了。军队当中是讲资历的地方,你不过是这次当了一回主将而已,过去你可一直是我的部下,还反了你了!
虽然心里厌恶不满,可是表面上张颌却毫不在意,他上前一步靠近高览,低声说道:“育德,咱们都倒下一万多人了,曹军大营还是纹丝不动。再打下去,除了把部队拼光,其余什么好处都没有。咱们之所以能够身居高位,正是因为有了这批部队,如果没有了他们,咱们什么也不是!不如降了吧!”
这话说得很贴心,高览轻轻点了下头,不过他现在正一门心思立下功劳,不是张颌的三言两语所能劝说的。高览同样小声说道:“看着咱们共事多年的份上,我就不追究你了,不过,想要投降哪是万万不能!现在我是主将,我命令,立即进攻!”
张颌无奈地叹了口气,点头称是,然后,一刀捅死了刚刚放心的高览。张颌对着死不瞑目的高览,什么话也没说,转身便立即命令自己的亲兵举起白旗,向曹军投降。四万无心作战的袁军乖乖丢下了兵器,在曹铄骑兵的监督下,就这样排着队走进了战俘营。
曹操大笑,大事已定!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93章 官渡之战的尾声(上)()
到了如今这个时候,胜负之势易手,张颌的投靠已经不让曹操有太多的惊喜了,不过给未来的袁军俘虏们树立一个模范也是不错的。所以在曹铄的建议下,曹操任命张颌为偏将军,封为都亭侯。
不仅如此,曹操还对他大加赞扬,对张颌称赞道:“从前伍子胥不早觉悟,自己陷入绝境,哪里比得上微子抛弃殷纣、韩信离楚归汉呢?”
这让手上沾满了高览鲜血的张颌非常高兴,合不拢嘴。不过当年他曾经趾高气昂地来到兖州向曹操征收物资,很是得罪了曹军中的一大批人,尤其是主管后勤的曹洪。曹洪前些年掩护曹操负过重伤,从此无法再上战场,只能掌管后勤,因此当年是受够了袁绍派来使者的气。现在看见张颌,曹洪心里不由得一乐,小丫,复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不过曹洪也没有太过分,毕竟他也是识大体的,他只是将张颌手下的步兵改成了彻头彻尾的轻步兵,将他们的所有装备收缴,然后每个人只配发一柄粗制滥造的长枪。这种长枪连曹铄手下的村民自卫队都不屑使用,也许在这个汉末,只有那些穷困至极的黑山兵还在皱着眉头用吧。
所以当张颌兴冲冲地捧着自己刚发下来的官印回到营帐的时候,他很怀疑自己手下的士兵被抢劫了,而且是被洗劫地一干二净,整个营里连一副完整的甲胄都找不到,只留下身穿百家衣的士兵们。当然,不得不说,还是有衣甲鲜明的部队,那就是张颌的卫队。只见他们每人身着一副明晃晃、亮晶晶的铠甲,正是曹洪在曹铄的“无心之言”的提示下,研究出来的纸铠甲。
其实曹铄本来是想为了水军谋划一种轻便不妨碍活动的铠甲,只要能够抵挡远方弓箭袭击就可以了,主要用于不参与肉搏的弩炮兵身上。但是曹铄并不知道,这种纸铠甲用的纸直到汉朝灭亡六百年后才发明出来,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根本就不可能制造出来。而且这纸铠甲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糊出来的,制作纸铠甲先将纸捶轮,叠成三寸厚,每方寸钉四个钉子,然后裁制成甲,中间有若干道工序,相当复杂。
曹洪懒得费这些劲,再说了依照汉末的水平根本也做不出来,他只是挑选了些厚实的麻纸,裁成衣甲式样,上面刷上明漆,于是一件具有非凡艺术魅力和零防护力的纸铠甲就新鲜出炉了。
这样的纸铠甲除了看着好看,丁点防御力都没有,不过曹洪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穿上这样的铠甲上战场,张颌手下士兵们的脸色都变了,这不是摆明了要去送死吗?可是不去又有什么办法呢?身后就是曹铄的五千精兵!
士兵们只能颤颤巍巍地穿上这纸铠甲,在同样颤颤巍巍的张颌的带领下,来到曹营的最前方,冲着袁绍大营站成了一排。这个时候就连胆大的张颌都有些后悔了,早知道他说什么也不上缴自己的锁子连环甲,现在穿成这样,一枝流矢也能要了自己的性命。
曹操远远看到张颌手下士兵们身上的衣甲,冲曹洪暗暗比了下大拇指。官渡对峙多日,曹军的士兵们同样疲惫不堪,如果再让这群降兵衣甲齐备地站在阵前,万一阵前反戈,那么曹军必定大败。现在张颌等人在曹军弓箭的威慑下,只能听话地列队,齐声呼喊:“袁绍,袁绍!傻瓜,痴呆!”
这声音那是相当具有穿透力,让刚刚吐血的袁绍气血又是一阵翻腾。他刚刚得知张颌叛变投曹,心中很是懊恼。不过,他不好好反省自己的失误,却把怨气撒在了张颌身上,传令信使快马赶回邺城大本营,将张颌的家眷投入到大牢当中,准备问斩。
张颌手下士兵们的喊声越来越大,这个时候,袁绍已经不能再置若罔闻了,要不然军中本就低落的士气更是会跌到了低谷。他只能强忍自己心中的懊恼,披甲出战。此时袁绍身边还有七万多人,所以当浑身披挂得当的袁绍检阅部队的时候,他心中又有了一丝安慰。
袁绍心中暗想:曹操你休要猖狂,我身边可是还有七万士兵呢,尚有一战之力。虽然我攻不破你的官渡大营,但是你也攻不破我的大营。只要我能坚守下去,挫了你的锐气,等到冀州新编部队一到,胜负还很难说呢!只要冀州、青州在我手里,我袁绍袁本初,尚有逐鹿天下的资本!
他的想法很好,不过脱离了现实,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袁绍手下的士卒征战良久,早就有了厌战的情绪,过去只不过是被胜利所蒙蔽,暂时没有显露。现在与曹军在官渡对峙已久,思乡情绪甚重,再加上乌巢有失,士兵们的士气更是低落。当他们排成整齐的队伍与曹军对战时,几百步外衣甲鲜明的旧日同僚也让他们大大吃了一惊,更是沮丧不已。
他们可不知道张颌部下都穿着纸铠甲,袁军上下看着身着明晃晃铠甲的张颌所部,心中暗自吃惊。曹军的补给太强大了,居然还有这么多备用的精甲,一夜之间就让张颌所部换装,这是何等惊人的库存啊!有这样的库存、有这样的补给能力,怪不得曹操有这样的底气!
心中惊讶的袁军并没有发现纸铠甲的奥秘,他们听着张颌的士兵们用最最地道的冀州方言劝降,袁绍军心大乱。就在这个时候,袁绍的伤口上又被曹军撒上了一大把盐。那就是曹军的水军突然出击,烧毁延津、白马津几百艘渡船,遮断了两岸的交通往来!
要不是黎阳守军手里还有一条小船拖到岸上修缮,袁军主力之间的消息将彻底断绝。现在得知情况有变的审配立即采取了应对措施,他派出了总管将军蒋义渠前来加强黎阳的防御力量,并利用羊皮筏子勉强让两岸恢复了往来。可是尽管这样,在文聘水军的威慑下,袁军后勤辎重部队再也不可能运送大批物资南下了。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让袁绍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而看到袁绍的表情有异,一旁的将士虽然不知道后方信使带来了什么消息,可是也知道肯定又是坏消息。士兵们一下子就乱了,下级军官们一边整顿军队一边渴望地看着袁绍那里,试图得到丁点好消息,可是,什么也没有。这下子,这些军中的中流砥柱也慌了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有一个朦朦胧胧的想法:袁绍要败了!
能够在袁绍军中做到屯将以上的军官,大都不是只知道埋头厮杀的猛士,而是精通察言观色的机灵鬼。(那些猛士早就被这些个机灵鬼们排挤出部队,有流落乡间的,有被并州优惠政策吸引过去的,还有艳羡曹铄治下军官的待遇而主动投靠的。)所以留在军中的这群机灵家伙最是擅长察言观色,看着面目阴沉的袁绍,看看喜上眉梢的曹操,再看看衣甲鲜亮的张颌所部,几个胆大的当场就丢弃了袁绍的军旗,宣布战场起义。
袁绍措手不及,他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有人敢在战场上公然反叛他,袁绍是如此的措手不及,以至于他根本就没做出任何有效反应,没有下达任何命令。这下造成了恶劣后果,尚听命于袁绍的部队没有命令不能行动,居然眼睁睁地看着这几支反叛的小部队来到了曹军之中,毫发未损!
这下袁军彻底乱套了,而且更让袁军心惊的事情发生了,曹军前排突然原地蹲下,露出超过五十具的投石车来。摆在前排的投石车上居然还有袁军的标志,可是它们并不会对自己往日的战友手下留情,而是照样露出了自己的峥嵘面貌。
在曹军投石车的连续打击下,整个袁军彻底崩溃,有抱头鼠窜的,有傻乎乎留在原地打转的,自然更少不了向曹军先锋曹铄部投降的。连续杀了十几个乱兵的屯骑司马何茂被乱兵们斩成了肉泥,护着袁军主旗的越骑校尉王摩被投石车投出的飞石砸进了泥土之中,一点衣甲都找不到。
精神恍惚的袁绍在谋士们的簇拥下仓皇逃窜,为了尽快撤离战场,袁绍的八百名大戟士更是向自己的袍泽挥动了屠刀。大戟士本有一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