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干。
庄户们携老带幼前来领取,个个笑逐颜开,每家领到的年货价值五贯钱左右,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有家境困难的还能多领到一些,总是杨家一份心意,庄户人家自是感激在心,直把十三娘她们当活菩萨看待。
大宋在扶助弱势群体方面,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官府方面建的常平仓,常平仓的主要功能是丰年收粮,灾年粜粮,尽量让市面上的粮价趋于稳定,避免谷贱伤农,或是灾年粮价飙升。
民间还多建有义仓,义仓多是以宗族为组织,由族中富户捐献粮钱,或是族中划出一块公田,公田收入归义仓,义仓主要是用救济族中生活困难的农户,国家对义仓很重视,从仁宗起,历代皇di du曾针对义仓下过圣旨,在扶助弱势群体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杨家也建有义仓,不过救济的意义已不大,因为杨家的庄户都比较富裕,因此义仓不再针对某个庄户,而是象后世的行政单位一样,逢年过节统一发放一些礼品作为福利。
除了庄户人家外,科学院里的师生更是少不了。
科学院如今已有能工巧匠五百多人,学生两百多名。大宋并不限制民间办书院,不管是散布全国的私塾。还是岳麓书院这种名闻天下的高等教育场所,都是民办的。只要不宣扬反动言论,官方并不太干涉书院的教学方式。
杨氏科学院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光授受儒家学说,而是融汇百科,集科研和教学于一体,许多教材都是由杨逸与十三娘亲自编定,学童先学几年的语文和数学,几年之后,再增加几何、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在科学院里跟着教授实践。
由于杨逸名动天下,加上书院不收学费,还给学生提供三餐一宿的生活补助,很多农家子弟挤破了脑袋想进入书院就读,杨逸考虑到书院草创,师资缺乏,目前一年暂收一百名学童,以后等条件具备之后,再慢慢增收。
杨逸几人一边往科学院走。十三娘这个院长一边给他介绍这一年来科学院的情况:“官人,除了你布置的蒸汽机、黄色炸药、纺织机、液压机、青霉素等十二个项科研目外,今年又新开了钟表、玻璃、水泥、器械等大小三十多项研究。”
“进展如何?”杨逸含笑问道。
“出了十多样成果,最中最有价值的是座钟和玻璃。不过两样都还有些不足,座钟一天下来,通常就会慢两三分钟。玻璃也有不足,成品中多有气泡。还要进一步改进才行。”
杨逸一听,立即笑道:“座钟变慢这方面。你们自己解决,玻璃气泡这个问题,我有办法解决。”
“真的吗?官人快说。”
“嗯,很简单,就是在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可以有效消除溶液中的气泡。”
十三娘听了高兴地说道:“过年之后,妾身就让他们试试。”
科学院里已经放年假,但工匠连同他们的家属都已安置在庄子上,因此还有不少人在院里继续研究自己负责的项目。
特别是负责蒸气机和黄色炸药的黄左和狄大业等人,简直是废寝忘食,因为这两个项目是杨逸交待的重点项目,他们要什么杨家提供什么,待遇也极为丰厚,可两年时间了还没有搞出成果来,这让他们觉得十分惭愧。
杨逸的到来,更是让众人有抬不起头来的感觉,杨逸不但没有责怪他们,反而多加安慰和鼓励,同时和他们一起探讨了许久,象蒸气机大致已经制出来了,但是由于闭气性较差,耗能大、体积大、工作效率低,实用性不大。
但这也算是很不错的进步了,只要慢慢研究下去,解决了闭气问题后,蒸气机投入实用便不再成问题了。
黄色炸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展,至少把汞溶解到硝酸中制造出雷汞来了,这东西是极其危险的,杨逸一再精告他们,宁愿慢些,也一定要保证安全,甘油、硫酸等物都在提炼过程过当中,其实这些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这些东西后,如何配制黄色炸药杨逸是知道的。
玻璃、水泥、座钟及其它器械的研究制造杨逸也都不厌其烦地一一看了一回,其中玻璃和水泥是在科学院外头另建了一个小型高炉加以炼制,水泥还没出成品,杨逸也只知道水泥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粘土,具体怎么烧制以及原料配比却是不知,这些只能由工匠们慢慢去探索。除了这些大型研究项目外,院里的能工巧匠也摆弄出了不少有意思的小物件。
比如一个小风扇,这种小风扇用手轻轻摇动,入风口有一个箱子可储存冰块,空气从冰块间通过,能起到降温的作用,热天用来消暑比打扇子凉快不少。
工匠们把小风扇制作成各种形状,精巧美观,摆在家中既可以当作装饰,又具备实用性,韩碧儿已经让人建了个作坊专门生产,估计销路不错,类似的小物件还有不少,看得令子和木婉灵惊叹不已。
除了自己研究之外,杨家科学院还收购专利,谁有什么发明,都可以拿来,只要有实用价值的,杨家科学院会出资买断。为此,杨逸准备推动朝廷出台专利法,以保护和鼓励民间发明。
从科学院出来之时,杨逸一脸欣然,虽然那些大项目大多没有出成果,但都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只要突破一些瓶颈,就能大功告成了。
上车后,十三娘悄悄瞄了杨逸几眼,才蠕蠕地说道:“官人,妾身有件事要跟你说。”
“唔,说吧,娘子管理有方,科学院的进展我很满意,说吧,什么事?”
“妾妾身未经官人同意,擅自改变了一些规定,就是谁出了研发成果,转让所得的两成收入归参与研发的工匠科学家。”
杨逸见她吞吞吐吐的,不由得好笑,嗯,说来杨家所给的薪俸是非常优渥的了,一个骨干的薪俸比知州还高。
而一直以来,哪怕是朝廷的将作监,工匠无论是地位还是实际收入都很低,杨家现在所给的待遇好十倍,已经让他们感恩戴德的了,十三娘再把科研成果转让的两成收入奖励给工匠,难怪院里即便是放年假,也有很多人在忘我的研究。
“娘子做得对,真宗皇帝说了句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无数人削尖了脑袋拼命读书,咱们也要让人知道,科研之中有金山,只要出了成果,就有丰厚的回报,就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这对科技发展将有莫大的作用。”
“谢谢官人。”
杨逸伸手拍了拍他的香肩,笑而不语。
大宋鼓励工商,商人的社会地位在历朝历代中是最高的,经商有钱后,你可以建王侯一样的府第,可以穿绫罗绸缎,不象其他朝代那样,对商人有各种各样苛刻的规定,比如商人子弟不得参加科举等等,把商人的地位压制得很低。
在大宋完全没有这些规定,商人子女与官宦之家结亲的比比皆是,更没有规定商人子弟不准参加科举的。
有了如此宽松的政策,加上科举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名题金榜的毕竟是少数人,只要慢慢加以引导,不难把部分知识分子吸引到其它方面来。
杨逸想好了,准备用报纸大力宣扬物理、化学、机械、医药等方面的知识,谁出了成果,就大力宣扬,让他名传天下;
同时设立相关学科的大奖,搞得象诺贝尔奖一样,让他们比中进士还光荣,我就不信了,这一系列手段使出,就不能改变人们成天只知“之乎者也”的旧习。
嗯,每项大奖的奖金暂定为三万贯吧,相当于后世的一千万元左右,这样一来,不中进士,转学其他学科,若得大奖,也够你养一大群娇妻美妾,过一辈子富裕生活了。
至于资金,这有什么问题吗?投笔钱西印度洋贸易商社去做基金就可以了,实在不行让乐涛他们抢去,抢完非洲抢美洲,咱不差钱,哈哈哈!
杨逸越想越开心,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十三娘诧异地问道:“官人,您笑什么?”
“哈哈哈,娘子啊,咱们赶紧回家,为夫要提笔撰文。”
“哦,官人又有佳作了吗?先念来妾身听听好不好。”不知乍嘀,十三娘真是比以前温柔多了,更象个小女人了。
杨逸也不避木婉灵的令子,搂着十三娘的香肩笑道:“嗯,官人这篇文章一定会轰动天下,让很多人为之疯狂的。”
“官人快说嘛,到底是什么的文章,快说嘛。”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娘子回家之后记得帮我磨墨就是了。”。
未完待续……
第793章 反应()
@@@@@
除夕前一天,京华时报刊登出秦国大长公主的一则声明,瞬间轰动了整个京城,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大宋传播着。
这则声明中明确提出,秦国大长公主将设立皇家文学、化学、物理、数学、医学五项大奖,每三年颁奖一次,每项大奖的奖金高达三万贯,用以激励那些在五个方面作出绰约贡献的人才,只要是大宋百姓,不论出身,哪怕你是奴仆,只要在这几方面有突出成就,都有获奖的机会。
声明中还详细说明了评审的方法,颁奖程序等事宜。
这则消息一经刊出,京华时报卖得洛阳纸贵,供不应求,街头巷尾热议如潮,三万贯对普通百姓来说,绝对是个天文数字,足以令人疯狂。
很多人不知道化学和物理是什么,别急,声明中有明确解释:
。。
所谓化学,就是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所谓物理,“理”者物体的脉络,物质通过能行聚合,现色相性势为物体,故名物理学。说白了这就是研究物质、物体内外脉络关系与相互运化作用的门科学。
这两样学科有什么用,京华时报列举出了不少实例加以讲解,机灵的人很快想到,中有不少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一时间,这两本书也被抢购一空,印刷作坊开始加班加点加印。
普通人大声叫好,但也引发了极大的非议。一些老儒士呼天抢地,痛不yu生。
为嘛?
因为这项大奖显然是把“奇技yin巧”与儒学并列一起了。他们认为这是对圣人、对儒学的污辱,许多人纷纷撰文加以驳诉。甚至当天就有人上表弹劾秦国大长公主。批评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杨逸还真没想到读书人会有此反应,一怒之下,让京华时报加印了号外,郑重声明,将取消文学奖,并将其它四项大奖的奖金提高到四万贯。
他娘的,你不是不让其它学科与儒学一起并列吗?好,咱们不并列了,咱们这些“奇技yin巧”自己扎堆儿。
当然了。声明的最后用很“诚挚”的语气加以道歉,说是一时疏忽,将文化与其它学科并列,实为不妥,咱们认真改过。
这份声明一出,许多儒生傻眼了,这算什么?这样一来儒学确实不与其它杂学并列了,可这还不如并列的好呢,这单独把文学大奖摘除出来。看上去这不象是抬高儒学,而是在贬低儒学啊!
问题是人家在声名后面已经道歉了,言语上对儒学多有恭维,并没有贬低儒学的意思。你总不好再说什么了。这个举动就象人家有钱拿点出来撒一样,你管得着吗?
之前反对将文学并列于其他学科的人这回是哑巴吃黄连,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