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6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逸这一通马屁拍过去,刘清菁心里乐翻了,特别这顶高帽是由杨逸给她戴的,意义更是不同。

    以前高滔滔也曾被旧党称为女中尧舜,但看看高滔滔所做的事,与如今的太后一比,那可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啊。

    这女中尧舜的大帽本来就应该由人家刘太后来戴嘛!

    只是一直以来,新党没人这么提,好了,当朝太傅,宁国公,杨大学士……。提了出来,这女中尧舜的高帽是非刘清菁莫属了。

    杨逸继续说道:“太后,今我大宋君明臣贤,民生富足,安居乐业,四夷臣服,万国来朝,盛世繁荣已远迈汉唐,这是陛下、是太后,也是殿中所有为国尽忠的大臣众志成城所开创的盛世。然而也有遗憾,我东京城由于是在旧城上扩建而来的,缺少整体规划,处处显得狭窄拥塞,与在大宋坐拥四海,威震八荒的泱泱上国形象实不相符。

    前唐长安,雄传壮丽,四夷来朝时,莫不为之拆服,以至五体投地,鼎礼膜拜。如今我大宋国库丰盈,既要扩建东京,臣以为自当建得象样一些,以彰显我大宋作为天下共主,四夷之君的无上威仪,令万邦臣服,万众归心。”

    杨逸的话其实有些技巧在内,它把扩建京城作为彰显大宋文治武功的载体,这是要激起所有新党官员的共鸣。

    这文昌盛世是怎么来的,这不光是皇帝、太后,或某个人的功劳,这是全体新党成员多年来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的结果,这是全体新党成员的功劳。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换而言之,新党苦苦奋斗,有了今日的盛世,但这个盛世比较空洞,那么扩建一个雄伟的京城,无疑就能把大宋的繁盛实体化,让大家的功劳可以从这雄伟的京城具体地体现出来。

    看吧,若非繁华盛世,怎么能建得起如何雄伟的城池。

    如此雄伟的东京城,就是我们这些年努力的结果,这雄伟的东京城就是一座丰碑,它铭刻着我们的功劳、彰显着我们开创的千秋伟业。

    ************************************************

    ps:感谢支持月关、醉笑道、米虫雅雅几位书友投来宝贵的月票,谢谢你们。

    何昊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722章 一呼百应()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杨逸要给新党勒石记功;作为新党成员;有几个人会嫌这座丰碑太雄伟呢?

    杨逸话声刚落;哗啦一下;满朝大臣中;超过半数站了出来支持他的扩建方案;这其中大部分是他这一系的官员;也有很多不属于他一系的官员。

    这一刻;杨逸终于尝到了一呼百应的滋味;这感觉真不错。

    更令人惊诧的是;本应反对得最激烈的蔡京;此时也站了出来奏道:“太后;今年秋税基本已经上缴完毕;目前国库尚存银计有两亿三千多万贯;如今大宋四海升平;赋税年年增长;西域虽然还有些叛乱;但已不足以影响我大宋大局;来年军费开支将会回落到四千万贯左右;

    加上官员的俸禄以及各部门的各项预算;臣估计来年朝廷总开支应该在一亿贯左右就足了。按照当初朝廷通过的决议;国库每年预留五千万贯存银就足够应对突然情况了;若是存钱太多;反而为让大宋经济民生凝滞不前;

    杨太傅提出九千万贯的扩建预算;朝廷完全可以支付得了;而且这笔支出;对促进大宋的经济民生发展;将有巨大的作用;所以臣以为;杨太傅扩建方案当行。”

    蔡京的话;让许多人想起了当初朝廷通过的一项决议;那就是每年国库保留五千万贯;以应付突发的战争或灾情;更多的结余则不能让它烂在国库里;必须把它花出去。以便能不断的拉动大宋的经济民展。

    这钱只有花出去;让它产生更多的效益;朝廷才能获得更多的赋税;这一点朝中大臣是达成了共识的。

    正如蔡局析的那样;往年因为战争;朝廷的军费开支高达一亿七千万贯;现在大仗都打完了;军费开支必将锐减;恢复原来裁军后的三到四千万贯。

    即使西域还有些小规模战争;花费也不会超过五千万贯。

    而官员的俸禄、和各衙门的运行支出。也有六七千万贯;和军费加起来;支出多也就一亿两千万贯;而现在每年的赋税收入已经超过三亿贯;算来下就有超过一亿五千万贯闲钱要找地方花出去。

    现在把这笔钱花在扩建厩上;既可为新党勒石记功;又可以促进大宋民生发展;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即使是章惇。也颇为心动;

    权位到章惇这份上。求的不过是留芳后世而以;而作为帝国首相;若是能在他的任上;把帝京修筑雄伟壮丽;后人看到这座雄城;必定会惦念到他的功劳。

    加上蔡京那一笔帐算下来;也确实不必太省着花钱;而且精明如章惇;杨逸能想到建成后。朝廷能大赚一笔;他也一样能想到;在这件事上;章惇实在没什么反对的理由。

    眼看朝中有大部分官员出班支持;而又没什么人站出来反对;“女中尧舜”刘清菁同志便急不可耐地开口说道:“既然扩建方案各位大臣都认为可行;那就这么定下了。”

    刘清菁这话一落地;杨逸不等百官多说。再次抢着说道:“太后;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加上朝廷这些年大量迁民实边;导致劳力十分缺乏。几年前在坊间雇用一个劳力;每天止于百钱;如今雇工价格已经高达一百八十文;尚且难以雇到人力;

    这次扩建工程;需要动用的劳力至少要六万人;遇到农闲时不成问题;到了农忙之时;只怕要停工啊;

    这会极大地延长工期以及增加成本;而缺乏劳力这个问题;绝非止于扩建工程一事;我大宋的工商业之所以比历朝历代有长足发展;给朝廷提供了大量赋税;这主要是我朝重农而不抑商的国策所至;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我朝土地兼并比历朝历代都要严重;使得许多百姓失去了可供耕作的土地;只能进入工商业以求生存;这给工商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力;进一步推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但现在;因为民生的繁荣;以及迁民实边等政策的施行;使得农工商等行业的人力都极度缺乏;臣敢断言;人力问题;将会成为制约我大宋发生发展的最大障碍;

    无论是农工商;很快就会受到劳力缺乏的制约;而凝滞不前;因此;朝廷必须对此有足够的重视;把解决这个问题作为首要之务。”

    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即就引起了百官的热议;金銮殿上嗡嗡作响;殿中众官对这个问有着深切的体会;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劳力的最大雇主;

    谁家的田地不是雇人耕作;谁家的产业不是雇人打理;以前街头巷尾的劳力到处都是;几十文钱一天便抢着去做;现在家里想挖个池子;建座凉亭;出到两百文还雇不到人;

    换句话也就是说;人力的缺乏已经导致了官员生活成本的增加;同时给他们造成了许多不便。

    以前没人提出个问题;大家也只是觉得不便宜而已;经杨逸点出问题的严重性;大家才真正意识到;缺乏劳力的不光是自家;而是整个天下。

    尚书左囟纯仁当即出班奏道:“太后;杨太傅所言;可谓是正切要害;劳力缺乏的问题;朝廷确实应予以重视了;否则对民生发展将极为不利;老臣以为;朝廷应鼓励百姓多生育;蔡尚书不是说国库盈余不少吗;老臣建议朝廷拿出一笔钱;对那些家境困难而愿多育子女的家庭给予一些生活补助;或者由地方官府划出一些公田;每年公田产出用于扶助那些愿意多生子女的贫困家庭;减少百姓的后顾之忧;以促进我朝人口增长。”

    章惇也表态道:“太后;老臣也认为范左丞的建议可行;除此之外;朝廷要完善相应的法规;对那些故意溺杀初生婴儿的行为予以重处;把人口增加的数量作为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的一个方面;完善各州县的慈幼局管理;以便能容纳更多的孤儿。”

    李清臣紧接着说道:“臣以为;朝廷大可不必另外拨款鼓励百姓生育;司农寺辖下原有义仓;扶助多生子女而家境贫寒的百姓;大可通过义仓予以扶助;下户百姓生育超过三胎的;即可从义仓领取定量的粮食补助。”

    朝中大佬纷纷站了出来;杨逸没想到这个问题竟然引起他们这么大的反应;不过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大宋的疆域这么大;人口这么少;在机械化没有到来之前;所有事情都是靠人力来完成;人多就代表着力量大;历朝历代对增加人口其实都极为重视。

    记得唐朝初年;为了增加人口;李世民甚至弄出了官配的法子来;由官府出面给未婚男女拉郎配;说好玩点就是官府给你分媳妇;你不想娶都不行。

    现在大宋疆土一下子增加了多倍;人力资源如此缺乏;也难怪杨逸一提出这个问题;朝中大佬不等喽罗打头阵;自己就纷纷站出来说话。

    既然大家达成了共识;这就好办了。

    杨逸继续说道:“大后;各位相公的建议皆是忠恳之言;朝廷理应推行各项促进生育的政策。然而鼓励生育以增加人口;这总需要一个过程;至少要十年二十年才见效;可谓是远水难救近火;

    如今大宋人力缺乏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可以说已迫在眉睫;为了不使大宋的民生发展受到重挫;臣以为当放低周边各国人口进入大宋的门槛;允许各位百姓前来大宋募工;鼓励我朝百姓到周边各国去招募劳力;以解决我国劳力紧缺的困境。”

    杨逸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但殿中百官还是从中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这年头交通困难;消息闭塞;除了商人;有多少人愿到别国去募工;只怕杨太傅这是要变相的掠夺人口了;但不管如何;人家杨太傅可没说去掠夺;这是招募;就是招募;而且这也是解决大宋燃眉之急的唯一办法。

    林希第一个站了来说道:“杨太傅此言差矣;我大宋何曾设立过什么门槛;我朝自立国以来;前来入籍置业的胡人不计其数;我朝何曾有过不许胡人入籍的规定?若是各国百姓愿来我朝募工;那是求之不得;朝廷可从未限制他们入境过。”

    刚刚升官的万世芳也出班说道:“林大人所言极是;且本官以为;民间需要劳力;朝廷就算想禁也禁不了;也没必要去禁;他国百姓前来募工的人数越多;于国于民越有利;本官以为;朝廷理应鼓励我朝百姓去周边各国招募劳力。”

    杨逸觉得自己的想法确实太超前了;太脱离现实了;在这个年代;掠夺人口绝对不是什么稀奇事;大家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在各国的战争中;人口往往是双方争夺的主要资源之一。特别是外族入侵时;从来没有放弃过掠夺人口的行为。掠夺人口这四个字从未远离这个年代。

    杨逸担心朝中官员会反对“引进劳力”;弄了半天;这完全是他杞人忧天;他不禁自嘲的笑了笑;看来自己还没有完全融入这个时代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第723章 有宝贝() 
朝廷有关征地的补偿方案出来了,这是多日商议不下后,章扒皮一锤给定的音,所征用的土地,旱地每亩给钱二十缗,良田每亩给钱四十缗,另外根据所征地亩的多少,将来在城内划给一到二十亩不等的宅基地。

    扩建征地共计涉及到一百多户权贵之家,为了防止这些人前来闹事,宣德门加派了两百禁卫,但凡没有正当事宜的,不管官位有多高,一率不得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