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份急奏,连老于权谋的许将,溜滑如油的蔡京都不拍案叫绝。

    战争是杨逸挑起的,若是在朝会上,杨逸必定会被群起而攻之,但现在宝文阁里的这些重臣谁都不傻,绝不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提这一茬。

    一切以战事为重,理智的做法是等大战落幕后,再追究各人的是非功过,因此连尹策和安定邦弹劾杨逸的奏章,都被暂时压了下来。

    不容再多争议,赵煦悍然拍板通过了葫芦河的筑城计划,经蔡京一提醒,现在没有人比他更渴望一场胜利。

    君主的威望一来自于文治,二来自于武功。

    文治非短时间内可达成,但赵煦的身体状况,又决定了他急于不断地加强个人的威望,那么只能寄望武功方面了,如蔡京所言,章楶与杨逸的以往战绩,确实给了赵煦足够的信心和底气。

    赵煦的乾纲独断,让苏颂更加确定,赵煦当初把杨逸这个刺头踢到环州,不久之后又同意增加杨逸环庆路兵马都钤辖的官职,是另有用意,而杨逸同样摸准了赵煦急需增加个人威望的心里,一到环州就兴风作浪,为所欲为,悍然挑起宋夏大战,君臣之间一唱一和,如水过荷面,了无痕迹。

    苏颂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两个同样是十九岁的君臣,赵煦乾纲独断通过葫芦河筑城计划,真是被战事所逼吗?杨逸到西北才一个多月,就挑起宋夏大战,真如表面上那么莽撞吗?

    或许,宝文阁里的这帮老家伙,都被这君臣二人糊弄了、绑架了!

    章惇就在苏颂身边,见到了他目光中一闪而逝的狐疑,心里暗暗好笑,其实,何止赵煦需要胜利来加强自己的威望,现在国内各项新政如火如荼的铺开,各种反对的声浪一直没有平息过,新党同样需要军事上不断的胜利来增加威望,以证明自己执政的正确性、合理性,同时把内国民众的视线转移出去,多关注关注宋夏之间的战事吧,别老在内政的问题上纠结了。

    以军事的扩张来转移国内新政的阻力,非常高明的做法。

    但前提是,军事上能保证取得胜利才行,否则就适得其反,让新党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为了保证胜利,光是一个章楶,还不足以让人放心,于是,加上一个刚刚在河北大败辽军的杨逸,这是新党所能拿出的,最锋利的两把剑了!

    一把置于泾原路,一把置于环庆路,两路紧邻,互为依托,两两配合,作为胜利的最大保障。

    ps:这些天没月票,收藏量也在减少,连每天的推荐票也少了一半。。。。。。

    无言独上西楼,纵身跳!各位亲,别拦着我,我真要跳了~

    ……

    ;/a》 “》 ;/a》

第162章 横山烽烟(六)() 
第162章 横山烽烟(六)

    阿骨录果然不是什么好鸟,他一万人马号称三万,一面攻击环州军的同时,还不忘蚕食野利氏。

    野利氏在西夏曾经是仅次于嵬名氏的势力,在李元昊时代,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兄弟俩,一个称野利王,一个称天都王,勇猛善战,计谋出众,加上妹妹野利氏是李元昊的正宫皇后,野利一族的威势直逼嵬名氏,连李元昊都不得不心生忌惮。

    最后李元昊杀了野利旺荣兄弟,对野利一族大加清洗,使得野利一族元气大伤,这也埋下了野利氏与嵬名氏不和的祸根。

    梁家作为汉人,入主西夏后,野利一族第一个倒向了梁家,对其他部族大加打压,阿骨录的部族也在被打压之列;

    风水轮流转,这时候怎么收拾野利家,都可以推到宋军身上,机会千载难逢啊!阿骨录岂会错失良机?

    可怜的野利族,刚刚被宋军杀得哀鸿遍野,马上又迎来阿骨录温柔的抚摸,女人们被抚过,瑟瑟轻颤;鸡鸭牛羊被抚过,鸡犬升天;男人们被抚过,呃……这个儿童不宜,免提!

    环州,出战的五千人马回来了三千八百人,有七百多人是战殁,而刘老虎的那五百人马干脆不见踪影,根据特战队传回的消息,曾在耀德城附近见过这营人马,之后就再没消息。

    种朴作这次出战的主将,正担心杨逸会因此怪罪,毕竟当初杨逸的军令,是不得深入超过两百里,而耀德城离边境四百里都不止,这也罢了,现在刘武还一去不归,为此种朴忧心忡忡。

    谁知杨逸对此只字不提,仿佛根本没有刘老虎这营人马一般,反而对这次取得的战果大加褒奖,然后一心投入到备战中去。

    庆州方面,杨逸没有去触那个霉头,但却以环庆路兵马都钤辖的职权,强行接管了定边军的两千人马。这样一来,杨逸手上掌握的可战之兵就达一万五千人,其他的乡兵、羌兵虽不适合作正兵使用,但用于防守各处寨堡却不成问题。

    被动防守,坐等敌人上门一向不是杨逸的风格,阿骨录的九千人马一过蛤蟆寨(一千人抚摸野利族去了),杨逸立即命种朴率五千人马迎战,命令只有一条,不让阿骨录越过归德堡一步。

    而他留下一万人马,还在悄悄搞着他的小动作。

    归德川宽五、六丈,蜿蜒南流,两岸青山起伏,景色秀美,但在这秀美的景色之下,却步步隐含着杀机,阿骨录的九千人马满带报复的**,正快速向南奔驰着。

    轰隆!

    经过一处断崖时,山上突然滚下一块巨石,砸在夏军人马当中,损失不大,死了三个,伤了一个,派人上山搜过,毛都不见一根。

    轰隆!

    经过一片疏林边时,路上又突然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损失不大,死了五匹马,伤了三个兵,这回看到人了,一个瘦小的身影在树林里跑得比兔子还快,三闪两闪没了踪影,为这么个捣蛋鬼,不值得让大军停下,于是,阿骨录下令大军继续前行。

    噗!

    夏军行近河边时,河对面的草丛里射出一支劲箭,和前两次相比,这次的动静跟蚊子叫没什么差别,但倒在马下的,却是阿骨录的副将仁多马乞,对方用的是神臂弓,这二、三十步的距离,仁多马乞身上的盔甲再好,也阻挡不了神臂弓强劲的穿透力。

    归德川虽然宽不过五、六丈,但水流湍急,夏军想冲过去抓暗箭伤人的家伙,你得先脱光,游过去,水有些凉,很好,到了,人家刚才蹲的草窝还热,正好暖暖身子。

    啊!

    这回发出声音的,是夏军前锋的几个倒霉蛋,也不知道哪个缺德的家伙,在空地上挖了几个小坑,里面装上了倒刺,上面再撒了干草腐叶,大股奇兵通过,总会有那么几只马蹄踏上去,就看谁倒霉了,这回没人死亡,伤了四匹马,外加几个鼻青脸肿的倒霉蛋,如此而已。

    呼呼!

    夏军过后的树林突然浓烟滚滚,大火窜上树梢,这回没人受伤,起火的地方离夏军后队已经有两里远,但阿骨录却不得不下令全军停下,派人回头一探究竟,这万一被人抄了后路,怎生得了?

    回头查探的人除了大火,依然是毛也没看到一根,有毛也早被烧光了。

    停停走走,不知不觉之间,九千夏军便成了惊弓之鸟,路边偶尔有只野鸡受惊逃窜,也能引来漫天的箭矢,野鸡死不瞑目:至于吗?俺就一只野鸡,至于让你们万箭齐发吗?俺招谁惹谁了我?

    美丽的种家、凶狠的种家、诡异的种家!

    事实再一次证明,种家人打仗从来都是损招尽出,一路上夏军虽然损失不大,但这种挨打不能还手的事情一再出现,还是让夏军士气变得极为低落,等阿德录率着九千人马走到归德堡外时,暖融融的暮春天气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寒冬腊月,至少九千夏军士卒是这么觉得的。

    他们真不明白,归德川这条通道曾经他们想来就来,怎么突然间却变得象黄泉路一样阴森了呢?不知不觉,他们开怀无限怀念起元祐年间来,要是大宋继续“元祐”,那该多好啊!

    连阿骨录也觉得,“元祐”这个年号根本就是“李元昊保祐”的缩写,可惜!归德川一道清流,夹岸两排杨柳,风景年年依旧,只是美好的“元祐”,随着那流水一去不回头!

    夕阳照在归德堡上,一面种字大旗熠熠生辉,种朴仿佛算计好了时间,夏军一到,五千人马立即迎出堡来,严密的冲方阵挡住了夏军去路,梁定新亲押阵前,一声令下,如林的长枪遥遥前指,坚定的步伐缓缓向往!

    一路过来,阿骨录受了一肚子的窝囊气,宋军一出堡,他二话没说,将人马一分为二,如同两个勾拳向宋军的两翼击去。

    数万只铁蹄敲打着地面,夕阳被踏碎了一地,卷起的烟尘比天边的晚霞还要壮观,连几里远的归德川都被震起阵阵轻滔。

    宋军阵中鼓声如雷,战甲如霜,五千人齐声高吼,汇聚成慑人的声浪,如万虎嘨林,气势!哪怕人少,也一定要制造出摧山倒海的气势来!

    嗡!

    宋军的弓箭手率先发难,黑压压的流矢腾空而起,如乌云遮日,向冲近的夏军罩去,闪亮的盔甲,闪亮的箭头,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带出妖艳的血雨,轰隆倒地的战马,滚地葫芦的士卒,垂死的惨嚎,仇恨的怒火,沸腾的热血,在这个黄昏交织着,碰撞着!

    种朴的策略是将夏军拖在归德堡一带越久越好,阿骨录的使命是打得越狠越好。双方激战半个时辰,暮色四合,种扑下令退回归德堡。

    阿骨录无奈,也只得退兵十里就地扎营。黑夜之中,他不敢冒然深入,否则被种朴断了后路,前面再遇伏兵的话,这九千人马恐怕就得葬送在环州境内了。

    而且妹勒给阿骨录的命令是不要深入,在边境上狠狠的打,把环州军引到边境线上来,让背后的环州形成兵力真空。

    这一战双方各损失数百人马,种朴未料到一路骚扰,阿骨录还打得这么狠,他安排的骚扰战除了打击夏军士气之外,还有拖慢夏军速度的用意。

    现在看来,打击夏军士气效果不太显著,但拖慢夏军速度的目的却是达到了。

    几乎如他预计的一样,夏军到归德堡的时间被拖到了黄昏,再经他这么一阻,夏军果然不敢乘夜深入,很好,今夜就看是道高一尺,还是魔高一丈了。

    阿骨录征战多年,自然想到晚上宋军十有九会来偷营,因此他选择了一处地势开阔的小山包作为扎营地,九千人马分为三班,轮流守值,外围再撒出大派游骑暗哨,严防宋军偷营。

    阿骨录的防守不可谓不严密,用飞鸟难渡来形容也不过份, 三更时分,归德城的宋军出来了一回,结果还没走出两里,就被阿骨录布置的警哨发现了,宋军只得无功而反,这让阿骨录对自己的布置更有信心了。

    什么叫飞鸟渡,这就叫飞鸟难渡!

    但阿骨录做梦也想不到,真正的危险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小山包上有稀疏的几棵树,被夏军的营寨圈在了里面,四更时分,几棵下的草皮微微动了一下,慢慢地,草皮连着下面的木板都被移开,露出了可容一人进出的小洞口。

    很快,每个洞中爬出十来个黑影,这些黑影穿着夏军的服饰,留着夏军的秃头,夜色中看上去,夏军得不能再夏军了!只是腰间多了一些夏军没有的“霹雳瓜”。

    轰!轰!轰!

    飞鸟难渡的夏军营寨,突然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