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之计,以十击一之术也。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之间耳。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无及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横加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在这篇闪耀着思想光辉的文章中,晁错对激励士气、选择良将做了重要论述,阐述了地形、士卒训练有素、武器锋利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汉匈双方的长短之处做了具体分析,指出匈奴军有三大长处,汉军有五大长处,汉军应该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对汉朝地广人众,可以兴数十万之师,以十击一战胜匈奴充满信心;同时建议“以蛮夷制蛮夷”,利用义渠等族归附的几千人,发给他们精良的武器装备,让他们把守险阻的地方,共同抗击匈奴。

    言兵事疏上奏朝廷后,得到皇帝刘恒的赞赏。他特意赐给晁错一道诏书,嘉勉有加:“卿思虑缜密,深识幽显,剖析利弊,见解透辟,意境壮阔,内容丰富,切中要害,乃万全之术,无愧于智囊之称,朕心甚悦。”

    受到皇帝的嘉勉,晁错上奏疏的积极性更高了,针对刘恒即位后奉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极大促进农业发展和商业繁荣,但由此也产生谷贱伤农,地主商人对普通百姓兼并加剧,大批百姓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的现象,他写出论贵粟疏,及时提出重农抑商、入粟于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这对发展生产和巩固国防,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全文如下: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趋利如水走下,四方无择也。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众贵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此令臣轻背其主,而民易去其乡,盗贼有所劝,亡逃者得轻资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长于时,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夫有钱,粟有所渫。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渫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夫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时有军役,若遭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这篇文章与贾谊的论积贮疏一脉相承,通过正反两方面对比说明重农贵粟对于国家富强和百姓安定生活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逻辑严密,立据充足,说理透彻,是对贾谊重视农业思想的进一步完善。

    匈奴自从退出边境,嚣张气焰并没有得到沉重打击,每年对汉朝边境仍旧骚扰不断,烧杀奸淫,无恶不作,云中、辽东和代郡被杀一万多人,牲畜被掠夺无数。汉王朝饱受其害,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另外加强边疆防卫。

    很快,晁错写出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上奏皇帝。守边劝农疏一开头指出轮流戍边的弊端,总结秦朝戍边政策的历史教训:“臣闻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杨粤,置戍卒焉。其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也,故功未立而天下乱。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势,战则为人禽,屯则卒积死。夫胡貉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酪,其人密理,鸟兽毳毛,其性能寒。杨粤之地少阴多阳,其人疏理,鸟兽希毛,其性能暑。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发之不顺,行者深恐,有背畔之心。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为之也。故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今秦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铢两之报,死事之后不得一算之复,天下明知祸烈及已也。陈胜行戍,至于大泽,为天下先倡,天下从之如流水者,秦以威劫而行之之敝也。”

    紧接着,晁错认真分析匈奴人时来时去、经常骚扰的特点:“胡人衣食之业不著于地,其势易以扰乱边境。何以明之?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当刘恒读到此处,非常振奋,拍案叫好,扭头呼来谒者,吩咐道:“你去把太子家令晁错宣来,朕要召见他。”

    “诺。”谒者奉令走出殿门,去传唤晁错。

    谒者走后,刘恒一口气读完晁错的奏章,只见晁错在奏章最后根据本国实际,提出移民实边、寓兵于农的主张: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岁。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先为室屋,具田器,乃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婢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郡县之民得买其爵,以自增至卿。其亡夫若妻者,县官买与之。人情非有匹敌,不能久安其处。塞下之民,禄利不厚,不可使久居危难之地。胡人入驱而能止其所驱者,以其半予之,县官为赎其民。如是,则邑里相救助,赴胡不避死。非以德上也,欲全亲戚而利其财也。此与东方之戍卒不习地势而心畏胡者,功相万也。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亡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亡系虏之患,利施后世,名称圣明,其与秦之行怨民,相去远矣。

    刘恒读完晁错的奏章,不由啧啧称赞:“真是一篇好文章,字字珠玑,句句在理。”他掩卷深思,余兴未尽,站起来,走到窗前,哗啦一声推开窗扇,深深呼吸一下庭院中的新鲜空气,叹道:“朕好久没有读过这么好的文章了。”

    正在感叹之际,谒者走进来,告诉皇帝:“晁错正在宣室殿恭候陛下。”

    刘恒迈着轻盈的脚步,走进宣室殿,只见两腮瘦削、双目炯炯的晁错正在等他。能得到皇帝单独召见,晁错的心情无比激动。刘恒坐进御座,让宦官给晁错搬过来一个锦墩,晁错拘谨地坐下。

    只听皇上亲切地说:“朕读了先生的言兵事疏、论贵粟疏、守边劝农疏和募民实塞疏,觉得先生真是费了一番心血,把汉匈双方情况分析得很透彻,令朕耳目一新。”

    “承蒙陛下夸奖,臣不胜惭愧。”晁错谦虚地说。

    “至于如何抵御匈奴?卿已经在文章中说得很清楚了,朕想问一下,你是怎么想出这些措施的?”刘恒眯着一双细长的眼睛,仔细看着晁错,觉得眼前这个人绝对是一个善于动脑、善于总结的人。

    晁错翕动一下鼻翼说:“面对汉匈边界严峻的形势,臣虽愚钝,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想,终于想出移民实边、寓兵于农的措施。”

    “这个措施不仅在当今适用,对后世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陛下一夸奖臣,臣都有些脸红。”晁错的两腮泛起红晕,有些不好意思。

    刘恒笑着说:“为较好地落实这些措施,朕决心听取卿的建议,让利于民。”

    晁错感念皇上英明,便直抒胸襟:“臣的建议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