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下一章了,先看看别的吧
'9
第一百一十章 兵不血刃()
天子剑,见之如见天子。衙署内所有的将官都跪倒了。只有多铎和凌云在那鹤立鸡群的站着,显得十分的突兀。
这一下子,萨利芭芭拉算是得了理了,他断喝一声,:“豫亲王,你兀自不拜,难道是有什么不臣之心了吗?”。
多铎可是一句闲话也不吃,他刚想开口。凌云却说话了:“我说众位兄弟,你们的膝盖就这么容易打弯吗?恩?这位萨将军,算是个什么东西,太祖皇帝在的时候,他这个步军统领差点就没当上,你们知道这事吧都,今天,他竟然腆着脸拿出一把天子剑来吓唬大伙,这个,咋来的?”。
其实,凌云这是在胡搅蛮缠,混淆视听,很明显,他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因为这一嗓子,地上跪着的,三分之二已经站了起来。
凌云一步步的向萨利芭芭拉走去,一步紧似一步,并且,右手紧紧的握住自己的剑柄。这位萨将军也是久经战阵的,并不害怕这个忽然冒出来的汉人小子。他心说,:我在疆场上冲杀的时候,你小子还不知道出没出生,今天这个地方,岂是轮的着你在我这里吆五喝六的。你敢跟我这里舞刀弄剑。我就要你好看。
可是,这位沙场老将,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失了计较,直到现在,他都没你说出多尔衮造反的这个事实,如果他说出来的话,这个大帐之内,完全的死硬派保皇派还是能占至少一半的数量的。
凌云的意思,是你到现在还什么都没说,也就什么都不必说了,他向着多铎使了个眼色,多铎又是何等的聪明,立刻就明白了凌云的意思。
他看到,在帅案两侧站立的捧剑官和掌印官都是自己以前的部下,一个叫张牛,一个就赵虎。现在还都是穿着千总的服色,都是最底层的军官。
多铎指着他们说:“我说张牛、赵虎,你们可真是两个废物,你们是从太祖天命年间就穿上号坎子的老军务了,怎么到了现在还是千总的服色。这也太给你们十五爷丢人了,你们两个听真了,从现在起,爷提升你们为参将,食副将俸禄,现在起,你们是朝廷的二品大员了。”
萨利芭芭拉有些吃不住劲了,他脸上已经渗出了细细的汗珠,“十五爷,俗话说,恩自上出,官员升迁,那是国家的公器,岂能由你在这里收买人心,我是朝廷任命的步军统领,两万人马的主将。不能任由十五爷在我这里胡作非为。”。
多铎笑了笑,:“哦?我都忘记了,你是朝廷任命的步军统领,两万人马的主将?”。
“十五爷既然知道,还有什么话说。”萨将军硬着嘴顶着,丝毫没有已经大祸临头的感觉。
多铎冷笑,:“没什么话说我就不到你这里来了,爷的话向来金贵,不怎么轻易就说。今天既然说了,就说的透彻些,明白些,让你听的懂些,算是爷体贴你。明说了,我今天,是奉命来接管步军衙门,捉拿乱臣贼子。爷要你敬奉爷的将令,你可有什么话说!”。
“我当然有话说,乱令皆可抗。你十五爷是奉的谁的令,要来夺我的军马,我这个步军统领,是朝廷的将官,不是你十五爷的奴才”。
这句话说的铿锵有力,却十分空虚,多铎听完,不由得轻轻的叹了口气,这口气,让在场的所有人,心中发毛。
多铎目视着刚刚被自己封了参将的两个人,两人轻轻的点点头,意思是十五爷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多铎轻轻的用手在脖子上比了个手势。
说时迟,那是却快。同时有两把剑,就这样,捅进了萨利芭芭拉的后心中,萨将军几乎都没能做出什么反应,就这么倒落尘埃了。死的窝囊至极,临死,连句遗言都没留下,甚至,连口血都没来得及喷出来。
凌云心说,这个场面,毫无任何的动感与可描述性,以后自己要是闲着没事想写本回忆录的话,写到这里,就写,一个叫做萨利芭芭拉的老将,刚刚出场就谢幕了,实在是一个不能再悲情的人物了。而且,就这个名字,就能算的上是个悲情人物,完全不严肃,第一次听到这位萨利芭芭拉的老将名字,让凌云想起来一部非常白痴的电视剧,好像叫什么吧啦吧啦小魔仙。
凌云的感觉也就到这里了,稍后再说,现在是多铎的主场时间。多铎疾步走上帅案,环视了一下四周。大声说道:“萨利芭芭拉随歹人犯上作乱,你十五爷取他的性命,那是代天行诛,现在在下面站着的,大概有半数,是我从前的部下,也有,没有跟过我十五爷的。日子久了,你们就会知道,十五爷待人处世,是如何的!我今天说一句,有歹人作乱,我和十四爷是起兵扑灭。今天在场的诸位,愿意跟从的,我一律不会亏待,每人赏银八百两,加三级记录在案,遇到实缺既补!”。
能混到这里来站着的,没有傻子,也基本不是愣头青,大家基本上都挺明白了,要变天了。十五爷不拜天子剑,公然在这里杀死步军统领主将。就是要造反的意思。这群人,各自都怀着不同的心思。多铎从前的部下愿意跟着老主子混个前程。封妻荫子,对他们来说,皇太极还是多尔衮,根本不重要,只要保得住自己头上的顶子,就什么都没有问题。而且,对多铎,确实也还是有感情的。这感情是当年战场上一刀一枪杀出的战友情分,和其他的事情还不可以同日而语。
至于其他的人,也是这个心思,一则觉得如果跟着十四爷和十五爷混如果可以混的更好,当然愿意跳槽。二则,这个行辕里有一半左右的官佐都是十五爷的旧部下,这个时候谁要是死撑着说一句别的话。对自己完全没有任何的好处还不说,极有可能就会像萨利芭芭拉一样,明丧当场。这实在是太可怕了,完全都不能想象的破天大祸事。
这么一算,基本上也就算清楚了,不跟着十五爷干,当场就得死在这里。跟着十五爷干,没准就死不了,不仅死不了,估计还能升官发财。这个思维既然很清晰了,那么选择也就很明朗了。
一瞬间,步军衙门中军行辕帐内集结的四十余名千总以上的军官齐齐跪倒,口称愿意为十五爷赴汤蹈火。
凌云和多铎默默的对视了一眼,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多铎立刻就做出了安排,这步军衙门的两万人,分成四部分。一部分去寻街戒严,恐误伤了无辜的百姓。五千人去大内,以萨利芭芭拉的名义换防侍卫处。最好做到兵不血刃控制皇太极,那是上善之策了。另外一万人,由多铎亲自率领,开赴内宫城。
在府内坐镇等候的多尔衮终于等到了他期盼已久的消息,他大喜过望,不住的念叨着:“十五弟是好样的,十五弟是好样的!”。
睿王府是个根据地,必须有兵据守,思附了许久,多尔衮在府内安置了五千人。因为他知道,如果外面得手了,这里的五千人就能足够保证府内安全,如果外面有所差池。那么别说五千人,再有几个五千,最终也肯定会被皇太极包了饺子。
皇太极是个好同志,是大好,不是小好。因为他总是把世界看的很简单,觉得打仗就像小说里面的情节一样,时机到了摔杯为号,然后伏兵四起,很轻易的就把叛乱给平定了,最后,风平浪静海晏河清,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自己和自己的子孙世世代代的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个梦想,终究只是个梦想。会做梦,就会有醒来的时候。
连多铎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派去接管侍卫处的五千人,事情竟进展的超乎一般的顺利。那些侍卫一听是萨利芭芭拉的步军衙门来换班协防了。都一个个高兴的喜出望外。就剩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这个皇太极简直是太失败了,不知道他带出了一帮什么人。好像第一个准备换班回家睡大觉的就是刚刚被提升为三等侍卫并赏戴花翎的福阿贵。有时候,说点什么好呢,还不如直接就说,无语。
兵不血刃,真的是兵不血刃,没有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凌云带着的五千人就把皇宫给掌握了。此时此刻,皇太极似乎也累了,翻了庄妃的牌子。去睡觉了。
凌云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做一些比较激烈的运动。对于忽然闯入视线的不速之客,他有些无所适从。“大胆。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就敢擅自闯入,不要命了吗?”。
老凌呵呵一笑,“皇太极啊皇太极,说你点什么好,你说,这不要命的,是你,还是我呢?给你看一样东西你就全明白了。说着一抬手,把一柄宝剑抓在手里。“这把剑是你的吧,说实话,真不错。就外观和锋利程度来看,宝剑两个字当之无愧。不错,我看这样的好东西,给了那个老家伙岂不是可惜吗,老凌我就笑纳了吧!”。
皇太极这才看清,眼前是一个汉人,他拿着的,是自己赐给萨利芭芭拉的天子剑。一股不祥的念头笼罩了皇太极的脑海。
没有下一章了,先看看别的吧
'4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天启病危()
凌云在盛京城得手了,这顺利的程度,让他有些迷茫,在他的思维体系里,皇太极也是个比较棘手的角色。至少,他能控制住多尔衮,能干掉莽古尔泰,能在所谓的四大贝勒里脱颖而出坐到最高皇位上,就凭这个,他也肯定不是个吃干饭的。可是事实却是如此,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没动什么刀兵,就把皇太极控制住了。
可是凌云没有想到,多尔衮也没有想到,就在盛京得手的同时,北京变天了。天启七年,本就病怏怏了好几年的木匠皇帝,终于一病不起,眼看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
此时此刻,天启皇帝朱由校,正奄奄一息的躺着御榻上,已经快要说不出话来了。
天启皇帝朱由校,该对他的人生,做一个阶段性总结了。明光宗朱常洛皇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同父异母的兄弟,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泰昌元年(12年),明光宗暴毙,经过移宫案的风波,朱由校被拥立即位。次年改元天启。因此也叫他天启帝。熹宗好木工,即位之后不理朝政,魏忠贤等人擅权,朝政日益败坏。幸亏有孙承宗、杨涟等人在内,袁崇焕等人在外,苦苦维持。大明王朝在大厦将倾之际,却还在维持着。
然而一切终究是到此为止了,疯狂玩了这么多年的朱木匠这一次,一病,就再也没能起来。皇宫内外,一片哗然。但是最为关切皇帝生命安全的,却是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个是张皇后,一个是魏公公。
张皇后与朱木匠可是夫妻情深,不管他是木匠,还是皇帝,从这个叫张嫣的女孩十五岁进入皇宫开始,就只当他是自己的丈夫。而魏公公却没有这样的好心思。
魏公公这辈子不容易啊。很多年前,他的名字是李进忠,他的身份是大沧州肃宁县的一名混混,混混混不下去的时候,就改行干了太监。还是自宫的。能进入宫中,也是件挺不容易的事情,熬了很多年,终于傍上了当年的奶妈客老大,一步登天。做了东厂提督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还一不留神被称作九千岁,九卿称晚辈,宰相为私衙。整个的朝廷,似乎出现了一种格局,这个朝廷,似乎不再是姓朱的天下,这天下,似乎早已经姓魏了,这一点,不仅是大臣们承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