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奏,皇上封皇太孙之心昭然揭示,已如铁板钉钉,一时朝野额首相庆,大明仁君将出。
但也在同一时候,京城中却悄然传出一个消息,有人即将刺杀皇长孙允炆,小道消息中没有指出是谁,也没有说为什么要刺杀,仅仅只是说有人要趁皇长孙外出之际刺杀,这个消息伴随着朱允炆被册封吴王的消息一起越传越广,不仅在各大酒楼茶馆传播,而且也传进了朝廷,传进了皇宫之中,朱元璋大怒,着令锦衣卫调查消息来源,并调三千铁卫保卫皇长孙,又从自己身边抽十名贴身卫士随身保护朱允炆。
燕王府,燕王朱棣准备返回北平了,他此时的心情是喜忧参半,喜是父皇正式调走了在边军中享有崇高声誉的蓝玉、傅友仁、冯胜、王弼四人,正式任命他全权主管对蒙古战事,而忧的是东宫之位最终落在侄儿身上,而假秦王之手刺杀朱允炆之事也走露了消息,令他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朱棣将他最喜爱的一本孙子兵法放入箱中,准备动身了,这时,谋士姚广孝匆匆走了进来,躬身行礼道:“殿下,你找我吗?”
朱棣有些不满地瞥了他一眼,冷冷道:“是谁走露了消息,查出来了吗?”
姚广孝很是尴尬,他犹豫半天才无奈地道:“这个消息太杂乱,几乎满城都在说,实在查不出来源于何处,不过属下认为,应该是秦王府事机不密,被他府中下人知道了,秦王做事情一向都不是很可靠。”
“够了!”朱棣极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他不想知道过程,他只想知道结果,朱棣阴沉着脸道:“我只问你,此事还能再做吗?”
姚广孝摇摇头道:“此事不能再做了,秦王一动必然暴露,刺杀不成是小事,坏了殿下这步棋才可惜了。”
“哼!此事就暂时作罢,命令邵闻达以后就潜伏在秦王身边,等待下一次机会。”
“是!”姚广孝不敢再多说什么,行一礼便匆匆去了。
朱棣的心思又转到了这次父皇的一系列旨意上,虽然他还看不透父皇的用意,但他也隐隐预感到今明两年内朝中恐怕会有大事发生了,还有李维正封到辽东,这明显是为了对付高丽,那么这次李维正的封官对自己究竟是有利还是不利呢?
东宫,朱允炆在默默地收拾书房,明天开始,他就不会再呆在这里了,以后,上午他在宫中随师傅读书,下午将随皇祖父一起学习,朱允炆将厚厚一叠习字收进箱中,箱子中的东西就将永远封存了,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从最下面的抽屉里取出一只小小檀木箱,这里面是朱允炆最珍贵的东西,檀木箱里有他生母留下的几件首饰,除了首饰外,还有一只玉盒,他从檀木箱中取出玉盒,将它打开,里面紫红绸缎中静静地躺着一支铅笔,笔身上的娟秀字迹让他黯然伤神,他凝视了良久,不由长叹一声,将玉盒关上,和檀木箱一起放进了大箱子中,‘砰!’地一声朱允炆将大箱盖合上,贴上封条,往事如烟,就仿佛少年初恋的苦涩也一起被尘封了。
第一百八十章 初到辽东()
第一百八十章 初到辽东
“……封李维正为辽东都指挥佥事、昭勇将军,兼任金州、复州、建州三卫指挥使,钦此!”
随着宣旨官话音落下,李维正悬了半年的一颗心也终于落下了,他成功了,辽东,他终于要去建立自己的基业,此刻,他克制住内心的强烈激动,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臣谢皇上龙恩!”
宣旨官将旨意递给李维正笑道:“恭喜李将军了。”
李维正连忙回礼道:“多谢大人专程来我府上宣旨,请大人进去喝茶。”
“不用了,我还要赶回去复旨,过几天兵部的正式任命就会送来,请大人及时进宫谢恩。”
宣旨官说完,收拾了东西, 便上马回去了,李维正望着宣旨官远去,他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跑去府内,迎面正遇见紫童出来,他上前一把抱住紫童,将她抱了起来,又在她脸上狠狠亲了一下道:“你祝贺我吧!我终于成功了。”
紫童惊叫一声,她见丈夫在众目睽睽下非礼自己,旁边还有丫鬟看着呢,她脸一红,用力将他推开嗔道:“你疯疯癫癫地做什么,稳重点好吗?”
李维正憋了快一年的窝囊气,终于在今天翻身了,他仰望着头顶上的蓝天白云,忍不住纵声大笑起来。
“听说皇上圣旨到了,夫君遇到好事了吗?”苏童、倩倩和瑶姬一家人都走过来问道。
紫童最了解丈夫,她见丈夫的情绪一反常态,便抿嘴一笑道:“估计不只是升官这么简单,他心想事成了。”
李维正收起了笑意,他走上前对众女道:“告诉你们吧!我即将前往辽东为官,这是我盼望了很久之事,倩倩去准备酒菜,今晚我们要好好庆祝一场,喝它个一醉方休。”
晚上紫童扶着半醉的丈夫进了自己的房内,今晚李维正轮到她的房内就寝,紫童也喝了几杯酒,满脸绯红,她将丈夫扶坐在椅上,又忙着去给他倒了一杯醒酒茶,小心地扶住他的头,给他喝了,李维正却借着酒兴,一把搂住了她的腰,手在她的胸前用力揉捏。
“大郎,别这样,门还开着呢!”紫童挣脱他的手,转身去将门关了,她用手背冰了一下滚烫的脸颊,这才来到丈夫面前蹲下道:“大郎,先别闹,我有话问你呢!”
李维正坐了起来,他其实也并没有怎么喝醉,喝了茶后,酒意也渐渐消了,他笑着问道:“你有什么话要问我?”
“我想问你去辽东后,我们怎么办?是跟你去,还是留在京城?”
这才是紫童最关心的问题,丈夫在哪里为官都没关系,关键是要带上她们,几个女人刚才商议了一下,今晚一定要问问清楚。
要不要把妻妾们都带上,这倒是个问题,李维正知道朝廷的规定是大将出征,妻儿留在京中为质,以前他在威海卫因为官职卑小,不在这个范围之内,但这次可就不同了,他升为辽东都指挥使佥事,并且手握金州、复州、建州三卫的军队,难道朝廷还能让他带家小去赴任吗?
他沉吟一下便道:“这样吧!我先单身去赴任,如果朝廷允许,我便将你们接到辽东,你看怎么样?”
“可如果朝廷不允许呢?非要我们留下来,那怎么办?”
李维正半天没有说话,他其实知道,如果真不允许,一般是留妻子父母在京,而妾是可以随同赴任的,也就是说,李维正的父母和紫童、苏童都必须留下为质,而瑶姬可以随他去辽东,另外倩倩也不受限制,当然,他恳请一下朱元璋,或许朱元璋会特准紫童去辽东,毕竟她只是次妻,没有诰命在身,但李维正不想让朱元璋生出半点疑心,尤其在他赴任之初,更要小心谨慎。
李维正叹了一口气便道:“如果真要留下,你和苏童暂时住在临淮老家去吧!那里是中都,你们住在那里应该无碍,当然,最好是我的家属不受什么限制。”
紫童深深地将头埋在丈夫的怀中,想着从此要和丈夫分开了,泪水涌进了她的眼中,李维正见爱妻悲伤,便轻轻捧起她的脸,在她唇上亲了亲,安慰她道:“你放心,我们最多分开两三年,我每年都会回来探亲,平时有事回京,我也会来看你们,以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长着呢!”
“那你什么时候走?”
“我尽量晚一点起身,多陪陪你们。”
说着,李维正将紫童扶起来笑道:“良宵苦短,我们进里屋去吧!不要辜负了我们在一起的时光。”
尽管李维正希望他不受留质家眷的限制,但朱元璋却没有忘记,就在李维正正式接受兵部任命的第二天,朱元璋的补充旨意便下达了,封李维正的正妻叶苏童为正三品诰命夫人,特加封其次妻叶紫童为正五品诰命夫人,诰命妻女可留于乡中,这是朱元璋开恩的地方,李维正就是中都凤阳临淮县人,准他的妻女可住在临淮乡中,也算是质留于京。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二十六日,李维正告别了妻女,带着十几名亲兵奔赴辽东,开始了他崭新的人生旅程。
金州卫,就是今天的大连一带,复州卫则在北面,这两个卫负责整个辽东半岛的防卫,李维正兼领这两个卫的指挥使之职,也就是说他将负责整个辽东半岛的防御,另外,他又是建州卫指挥使,这却是为了进攻高丽的需要,如果李维正仅仅任辽东都指挥使佥事,那朱元璋也不会留他妻女在中都为质,关键就在他领了这三个有实权的军卫,辽东都司辖区内并没有什么州县官府,实行军政一体化管理,李维正领金州、复州二卫指挥使,实际上他就控制了整个辽东半岛,正是这个原因,朱元璋也唯恐他坐大,便留他的父母妻女在中都为质。
七月中旬的北方虽然阳光依旧明媚,但早晚已经有一丝凉意了,辽东半岛上一望无际的森林开始现出了黄红相间的颜色,黄色是树叶的逐渐凋零,而树上的浆果却又燃上了火红之色,一座座屯堡就坐落在山地和平原之间,在屯堡周围则是大片麦田,麦子也已经快成熟,一阵风吹过,金黄色的麦浪翻滚,整个辽东大地沉浸在即将丰收的喜悦之中。
而靠近大海的地区则稍微温暖一些,绿色也更加浓郁,和大明别的地方一样,辽东同样实行严格的海禁国策,民众不得下海,渔民都转为了农民,辽东半岛东面的西大洋和西面的渤海内只有官船在海中游弋。
这天中午,天空高爽晴朗,金山卫的旅顺口外驶来了三艘战船,位于老铁山岛上的炮台立刻放出一炮,并有一道烽烟冲天而起,船头,李维正默默地打量着这处在后世更加著名的军港,在他面前是两山相夹的一条水道,山上树荫浓密,隐隐可以看见巨大的炮台,不过现在的大炮射程到不了这里,大炮仅仅是用来报信,而在他身后,蔚蓝色的天空和大海融为了一体,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盘旋,此起彼伏地鸣叫着,仿佛在欢迎他的到来。
李维正是在三天前从蓬莱千户所乘船出发,船逆风而行,十分缓慢,本来只有两天的航程,而他足足用了三天的时间才横渡了老铁山水道,这里是金山卫的一个千户所,金山中左所,驻扎着辽东地区唯一的水师金山水师,旅顺军港内有八十余艘大大小小的战船,比起蓬莱所相差很远,但这里却也有一艘大明五大主力战船之一的宝船:旅顺号,并且在这里还有一座造船厂。
战船进入水道,李维正一眼便看见了停泊在三里外的那艘巨无霸宝船,它是蓬莱威正号宝船的孪生姐妹,都是洪武十八年同时在京城的龙江船厂造成,一艘镇山东半岛,另一艘便镇辽东半岛。
李维正取出他随身携带的水晶千里眼,仔细地望着这艘和威正号外形一摸一样的宝船,它威风凛凛的雄姿令李维正心中不由升起一种莫名的激动,他去年被罢免威海卫指挥使之职,唯一的遗憾就是告别了他最心爱的座船,现在,老天仿佛怜惜,竟然又把另一艘宝船送给了他。
站在李维正身后的军官便是一路护送他的蓬莱所百户陈万里,他听说李维正复职,并去了辽东为官,心中不由激动万分,他渴望能重回李维正的麾下,路上几次提及此事,李维正却总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