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凡大师,俞光杰此人如何?”朱影龙向端坐在侧的了凡问了一句。

    “可为将,不可为帅!”了凡睁开双目,平静的道。

    “俞光杰是个人才,不过朕看他似乎已经心灰意冷,无意为将,可惜了。”朱影龙摇头叹息道。

    “倒是有个去处?”了凡道。

    “哦,大师请说。”

    “通州军校。”

    朱影龙闻言,顿时眉开眼笑,笑道:“朕怎么就没有想到了,虽然俞光杰无意为将,但不等于就要浪费了他着一身所学,大师果然是朕的左辅右弼,朕庆幸把大师留了下来,不然何人能替朕分忧?”

    了凡淡然一笑,继续闭目念他的经文去了。

    一年后,俞光杰调入通州军校,任副校长及常务校长,为大明帝国培养了无数合格的中高级军官,帝国实行军衔制度后,授元帅军衔,他是唯一一个没有靠战场拼杀出来的元帅。

    一夕缠绵,让朱影龙感觉到麻姑对他的深沉的爱恋,放开一切的迎合,双双到达快乐的巅峰,然后依依惜别,怅然分离。

    是时候到了解决南京城的问题了。

    首先是兵力对比,南征两支大军,主力军团还是十万人,凡战死的挑选俘虏中的精英替补,整编后的俘虏大军维持地方治安或者为主力大军提供后勤支援,西线策应军团十四万人,总兵力约二十四万人,反观南京城以及部分外围制高点和险要关卡兵力加起来已经不足二十万,这还算上了临时征召青壮,兵力大致相当,不过战斗力确不是同日而语。

    南征军两个炮兵旅,本来火炮就不满编,现在加上调拨给熊廷弼的火炮以及朝廷这两个月的生产,再一次整编后,两个炮兵旅已经能基本上完编了,大小火炮四百余门,就这份火力就已经让南京城颤抖了。

    熊廷弼很是不满朱影龙将原本属于他的西线兵团的火炮调走,尝到甜头的他,更是想在南京城下再一次看到自己亲自指挥火炮攻城的壮阔前景,不过为了大局,他还是交出了手中的火炮以及辛辛苦苦训练出来的炮兵。

    火炮在明朝将领的心目中一项是用来守城的,而龙潭和彭泽一战,他们看到了火炮在攻城、攻坚战的巨大威力,个个都红着眼睛盯着逐渐壮大的炮兵,这个独立出来的新兵种。

    南京城墙东傍钟山,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周长96里,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公元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听取朱升“高筑墙”的建议,始筑都城垣,至1386年竣工,前后达21年之久。建筑规模宏大,城基宽14米,高14-21米,有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城门13,其中聚宝、三山、通济3门最为壮观。城垣用巨大的条石砌基,用巨砖筑成,十分坚固,防御设施完善,不过两百多年的平静岁月,武备早已松弛,许多犀利的守城利器都已经在武备库里面锈蚀,成了一堆废铁,魏忠贤虽然手握坚城,没了守城器具,单靠一座城池,要想守住南京恐怕千难万难。

    一战再难避免,魏忠贤不甘心失败,太后许蓉蓉也知道这一战关系她们母子的性命,战则有一线生机,不战则亡,投降,就算暂保性命,不过又一个李后主罢了,与其屈辱的过活,不如轰轰烈烈一次。

    不错南京城内太后许蓉蓉和魏忠贤抛弃一切嫌隙,联合到了一起,下诏与南京城共存亡,誓死守城。但说朱影龙这方,二十四万兵力如何部署攻城。

    兵法有云,十倍而攻之,对于能打下南京城,君臣都是有信心的,就说只围不打,南京城也撑不了多久,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打是肯定的,要打,什么时候能打下,也许一天就解决,也许一个月,火炮固然厉害,但它也不是万能的,阉党集中了大批的利益分子,垂死挣扎的力量也是很可怕的。

    袁崇焕建议先试探性的攻击一下,找出守城各门各军弱点,再决定如何攻城,此建议得到熊廷弼等大批将领的赞同,于是袁崇焕下令全军进行试探性的攻击,探清楚各门守军的数量以及战斗力还有弱点。

    先一轮试探性的攻击,属于全面开花式的,凡一触即收,了解需要的情报即可,攻守双方死亡不大,到长了守军几分士气,然后轮流几轮试探性的攻击,同样属于侦查类型的,然后与高启潜秘密传出来的情报互相印证,挑出几处情报不明的地方,发动实战攻击,逼其暴露真正的力量。

    完成系统的试探侦查工作之后,下一阶段就真正进入攻防实战阶段,这一阶段是最残酷,最冷血的。

    袁崇焕亲自选定了五处城防坚固城门,分别让陆浩天、周郁、熊兆琏、熊廷弼以及贺人龙五位将军连续不间断的攻城,辅助以少量火炮,目的自然是将城内守军吸引到这五处城门来,削弱其他八门的守城力量。

    这是攻城战最正规的打法,丝毫没有什么取巧之处,无论攻守双方,只要一方不是笨蛋白痴,赢的将会是坚持下来的人。

    不论是先前的试探性攻击,还是接下来的阶段性的攻城实战,足以让这座不足两百年的新城南京完全沐浴在血与烈火之中,震天的喊叫声,浓烈的厮杀声飘荡在南京城的上空。

    城门的反复争夺,一批人死了,另外一批赶上,尸体堆满了整个城门楼,空气弥漫着浓厚的血腥味,闻之令人作呕。

    鲜血、仇恨的交织,南京城上的守军已经麻木了,他们不知道为谁而战,他们不知道守卫的又是何人,只知道听从长官的命令,一次有一次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这座城池,他们就从来没有想过他们这么做究竟值不值得?

    ,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536章 变法自强之悲城南京(五)() 
城破了!

    天知道这一声是攻城一方的士兵还是守城一方的士兵喊出来的,总之这一声听不出是悲还是喜的呼喊叫响了南京一干阉党太后一系官员的末日。

    首先攻破的居然是南京十三道城门中最坚固的聚宝、三山、通济三门中的聚宝门,也就是国舅爷熊兆琏的主攻方向之一,一举夺得破城首功,由于双方已经有上百次攻防接触,知己知彼,南京城确兵少将,甚至没有统一的指挥,魏忠贤派的各城门太监监军完全是瞎指挥,一上来就夺走城门将官的指挥大权,若不是袁崇焕有意采取最正规的攻城方法,否则城破之日还要提前。

    战争的结局往往都是必然之中带有偶然,围城战役的总指挥袁崇焕在接到城破的战报的时候也是愣了一下,待到大军已经攻占了聚宝门的消息传来,适才确信南京城破了这个事实。

    聚宝门一破,带来的连锁效应,很快通济、玄武各门相继告破,二十四万大军蜂涌进入南京城,没有惨烈的巷战,也没有太激烈的抵抗,甚至连像样一点的战斗都没有出现,魏忠贤倒行逆施,鱼肉百姓,南京城内的百姓早就对伪朝廷离心离德,一见朝廷平叛大军杀进城内,开门迎接的不知道多少。

    当然也不是没有抵抗,魏忠贤等阉党一干官员并不甘心接受失败的命运,他们居然组织了尽一万五千多死硬追随分子,其中包括不少太监和原来随许显存等人逃出北京的锦衣卫,他们依托紫禁城的宫墙作最后的垂死挣扎。

    南京紫禁城,乾清宫,太后许蓉蓉抱着不满两周岁的小皇帝朱慈睿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平视,神情肃穆。

    “启禀娘娘,南京城已经被攻破,魏公公、崔尚书他们正调集兵马与敌巷战。”高启潜一点也不慌张,结局早已注定,他甚至有些可怜坐在这张龙椅上的这个年轻的女人,因为他已经接到密令,秘密处死这对母子,还要不能让任何人看出来。

    “启潜,哀家现在唯一可以相信的人就是你和钱阁老了,目前局势危机,哀家和皇上身上肩负大明兴衰灭亡,无论如何,本宫和皇上都不能落入信王手中。”太后许蓉蓉眼神有些空洞道。

    “娘娘,为今之计,要抱住太后和皇上,只有委屈娘娘和皇上伪装成平民模样,然后趁乱突围,蜀王和一些坚贞之私还在抵抗,只要我们能与蜀王他们联系上,他日必然夺回属于皇上的江山。”高启潜略一沉吟道,他正要找一个机会解决这对母子又不露痕迹,见许蓉蓉发问,心中一动,何不造成一个太后皇帝伪装潜逃被乱军误杀的假像?

    “高公公,此事万万不可,太后和皇上都是千金之躯,岂能以平民身份苟且偷生,再所外面兵荒马乱,刀剑无眼,万一被乱兵误伤了太后和皇上怎么办?”钱谦益怕死,他现在想到的就只是投降,自然是竭力反对高启潜的伪装潜逃策略。

    许蓉蓉瞪了钱谦益一眼,没有过多的责怪,眼神中隐有厌恶之意,只道:“事到如今,哀家还能怎么做才能保住皇上?”

    钱谦益老脸一红,反对伪装潜逃的是他,不能替太后皇上解忧的也是他,呐呐道:“太后,微臣认为信王他不至于会对您和皇上下手,毕竟皇上也是他的亲侄儿,您还是他的亲嫂嫂。”

    天家无亲情,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钱谦益哪还配做内阁首辅大学士,想到往日滔滔不绝,风采飞扬,情才惊羡众人,如今却是懦弱怕死,自私自利,许蓉蓉深深后悔,自己居然跟这样的一个男人有了暧昧的关系,心中憎恶之情陡增,凤眸一冷,道:“钱阁老难道忘记了,本朝永乐皇帝是怎么对待太祖皇帝皇太孙的。”

    “这个”钱谦益额头上陡升起三条黑线,砸了砸嘴愣是没说出什么来。

    钱谦益不想死,许蓉蓉更不想死,但是许蓉蓉看的更清楚,即使投降,抱住性命也只是暂时的,为帝者又怎么会放任随时可以威胁自己的人存在呢?信王朱由检敢于发动夺宫之变,说明其是一个不甘于人下,权力欲望极强之人,都说信王仁厚机敏,在她看来这都是来愚弄百姓的,真正的信王是及其可怕的,他甚至清楚她这个太后本来就不名副其实,小皇帝更加不是先帝爷的龙血骨肉,就算信王再怎么宽厚,也不容许一个留着外姓人的血液的人成为皇族,甚至太子,将来的皇帝,而且还与他有着不死不休的仇恨!

    钱谦益即使知道也深刻了解帝王之家为了帝位争夺而引发的残酷斗争,但他更清楚,自己命比别人的命更重要,哪怕那个人曾经的地位和自己有着亲密的关系,他都可以抛弃,什么是文人的气节?谁当皇帝给谁磕头就是文人的气节,而这些人顶多是“伪文人”,偏偏中国从来不缺少这些“审时度势”的文人,钱谦益是其中代表的佼佼者。

    “太后,事不宜迟,请速下决断,趁大军还没有对皇宫形成合围我们护送太后和皇上出去,晚了就来不及了。”高启潜催促道。

    “高公公,皇宫出口都是魏忠贤的人把守,我们能出去吗?”钱谦益似乎找到一条可以反驳高启潜的证据来。

    许蓉蓉神情一缓,当下点头朝高启潜问道,“钱阁老说的不错,如今皇城内外全是魏忠贤的人,他要死守皇城,就是要拉着哀家和皇上给他陪葬!”

    言语之中,许蓉蓉已经偏向了高启潜的伪装潜逃策略,但怎么才能走出皇宫,这还是一个巨大的难题,魏忠贤不会单独一个人寻死,她许蓉蓉绝对是哪垫背之人,这也是魏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