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强国梦-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幕僚并不泄气,说:“孙家非常人可比,东翁忘了那个电报了?常人能做到吗?不试一试,怎知不可?”他也不等王大人回答,回身命令随从:“去找孙公子的联络官,把这里的难处告诉他,如有办法,立即请来,军情十万火急。”

    那个随从跑下城,跨上战马去了。

    遵化城不是很大,时间不长,大约一刻钟后,一两四轮马车来到城下。城里的气球已经升起,和城外的朱全柱取得了联系,刘十三已经了解了军情,带着赵率教的报文和他的特务班赶到了南门,战士们都是一身迷彩棉装,甚是臃肿。副班长带了一名战士,没有上城,留在城门处,两个人每人两只喷子,为的是节省换子弹的时间,两支枪轮换着打。

    刘十三带领九名战士和一名通信兵,手拿盾牌、武器、弹药上了城墙。这时的刘十三,已经没有了唯唯诺诺的联络官的模样,完全是一名勇武的战士。他来到王大人面前,单腿跪地,说:“王大人,情况我都知道了,这是赵将军的报文,请过目。”

    接过报文,王元雅才知道城外来的是赵率教。远处的那个气球他也看到了,和城里的那个一模一样。看来孙家的家丁也在队中。

    王元雅问:“打开城门很危险,一旦鞑子抢夺城门很难应付。你可有办法?”

    刘十三答道:“回大人话,我手里只有这几个人,成千上万的鞑子抢夺城门我挡不住,如果只有一两百个鞑子我能挡住。”

    王元雅又问:“你不是有二十多人吗?怎么就来这几个?”

    “我们来了12人,其余12人都是通信兵,按我们的军规,不能派他们上战场,他们的武器仅仅是自卫。我留下两人守城门,上城的是十人。”

    现在也不是客气的时候。王元雅说:“刘壮士,军中无戏言,你要知道开城门的严重后果!”

    “小人愿立军令状,若鞑子不过三百,我放一个鞑子进城,就砍我的脑袋!”

    “好!你将如何迎敌,守军如何配合?”

    ………第81章完………

第82章:城门之战() 
王巡抚问:“好!你将如何迎敌,守军如何配合?”

    刘十三说:“找四名兵丁帮我扶着这四面盾牌。”旁边立刻过来四个身强力壮的士兵,按刘十三的要求,在城墙的矮墙上,横向摆放好四个一米长的盾牌(简陋的城墙,不是随处都有箭垛)。矮墙的高度可以站立射击,每两面盾牌之间有半尺的空档,中间是机枪的射击位置,四个狙击手,每人一支带瞄准镜的半自动机枪,最左边是刘十三的指挥位置,两名掷弹兵,在他们后边,操作两门掷弹筒,身边两箱炮弹,五箱手榴弹,余下的三人协助掷弹筒发射和投掷手榴弹。特种兵都是多面手,各种武器都能使用。

    刘十三说:“王大人,我把抢夺城门的鞑子分为四种:一,鞑子军官、或者特别重要的鞑子,这种人是主要的打击对象,王大人需要指派一个熟悉这方面情况的人,站在他们旁边指点,我们是第一次和鞑子作战,不能识别这些人。”

    幕僚忍不住问:“指点的都能打中吗?”

    刘十三答道:“八九不离十。”

    幕僚心想,这个话说大了。但是刘十三却是留了余地的,步枪的有效射程1500多米,300米内狙击手是保证百发百中的。

    “第二种,五十步(大约80米)以外的,由我们打。王大人的兵丁不必动手,你们的大炮不能开炮。因为,大炮打不准,城下敌我双方混战,可能伤自己人,炮火的烟雾,也影响我们的视线。”

    “第三种,进入五十步以内的鞑子,守城的兵丁要用弓箭、火铳射击。协助守卫城门。”

    “第四种,个别进了城门的,我安排了两个士兵,守在那里,由他们处理。”

    刘十三说:“王大人,现在可以开城门了。”

    王元雅说:“给赵将军回报,我接应他进城,城门已经打开。”刘十三拿过纸笔,写下这段话,交给王大人签发。然后交给通信兵。

    城外明军的队伍已经渐渐接近城墙。他们后面的战车也在缓缓后退。只见城门慢慢打开了。已经有零散的明军士兵进城,其中就有负责联系的士兵,来到王元雅面前讲述情况。

    应该说关宁军的军纪还是好的,并没有看到蜂拥抢夺入城的情况。而是在城外列队防守。

    后金的鞑子兵一看城门开了,零散的、小队的鞑子骑兵策马冲过来抢夺城门,远处大队的鞑子也有调动。王元雅大急,但是也懂得战场上不能瞎指挥。鞑子兵的距离大约还有两里(1000米),半自动机枪开火了。1000米已经是半自动的最佳射程,“砰!砰!”的节奏很有规律,这些零散的鞑子也就二三十人,四支枪的十发弹仓还没打完,这些人就一个没剩了,只有没受伤的空战马,在乱跑嘶鸣。王元雅渐渐的也习惯了,没见过的东西太多了。大明朝本就有连发火铳,只是个头大,射程,准头都比不上眼前的这个火铳,王元雅的心放下了。

    读者不要奇怪,大明朝有类似于机枪的连发火铳,不信到互联网上查一查。只是由于封建思想禁锢了中国的科技发展,很多好东西都没有充分应用,也就失传了。

    赵率教的大队明军的队列缓慢撤退,距离城墙还有两里(1000米)。他们后面的后金军大队人马也看到了打开的城门,于是不顾战车上强劲的火力,从侧面强行突破。大队的鞑子兵在黄色旗帜的指引下快速绕过明军的队伍,从明军大队的侧边向城门冲来,战车中的火力也发挥到最大,枪炮齐鸣。鞑子兵成批的倒下去,但是,幸存者没有丝毫的犹豫,继续疯狂冲向城门,危急出现了。终于有一百多骑绕过了明军冲到了城下,刘十三看到这个情况,也惊得满头大汗,他知道,他不能表现出惊慌,他鼓励着身边的战士:“沉住气,不许放空枪。”特务都是经过特别的训练,枪法都很出色。

    “换散弹!掷弹筒准备”刘十三下了新的命令。半自动的散弹是每颗子弹三发弹丸,但是射程近,只有250米的射程。更换散弹的步枪就相当于冲锋枪了。但是掷弹筒的榴散弹就没有办法发射了。在城墙上,居高临下,前文说过,掷弹筒最小也要有30度的发射角。完全平射、朝下射击都是不行的。如果勉强把榴散弹当做标准弹发射,散钢珠靠自由落体的动能打击敌人,它的力度是不够的。

    机枪、掷弹筒全部开火,鞑子兵也一批一批的倒下,已经到了一百米之内,鞑子兵张弓搭箭,开始射箭了。城墙上的明军也开始放箭。鞑子的弓箭厉害,这么远的距离打得盾牌当当响。

    站在狙击手身后的明军军官,指着一个盔甲上有白色装饰的鞑子,说:“那个骑红马向这边奔跑过来,盔甲上有白色饰物的是白甲兵。”话还没有说完,那个白甲兵的头就开了花。

    “白甲兵不是穿白色盔甲,骑白马的吗?”

    “那是误传,马匹颜色完全没有关系。盔甲分棉甲和铁甲,颜色按照所在旗,穿白色甲的属于正白旗或镶白旗,不一定是白甲兵。但各旗也不全按颜色,也有在正白旗穿黑色甲的、穿红甲的。白甲兵可以在胸前安装用白银打造的圆钉装饰物,这是精锐士兵的标志。”

    “那红甲兵呢?”

    “红甲兵的意思就是血染战袍,不一定穿什么颜色的盔甲。反正盔甲漂亮的一定有身份,找这样的打就错不了。”

    “快指,还有哪个?”

    “后面站在大旗下挥手大喊的,是个牛录额真。”

    “不早说!”“碰!”的一声,那个牛录额真一头栽倒马下。只一会功夫,穿着鲜亮的,站在旗子下的,纷纷落马。那个军官直伸舌头,“这么准!这么远都能打到!”

    “你能看出脸面的(300米)我都能打到。”

    “好样的,今天我请你喝酒。”

    “军营中禁酒。”

    “以茶代酒,行了吧!”

    “算了吧,还是我请你吧,别看你是当官的,你的军饷没有我多。你看仔细,多指点几个我的赏钱就都有了。”

    。。。。。。

    奇迹或者说例外总是有的。一个身材特别高大的鞑子,藏身于马匹一侧,居然闯到城门处。城门处的明军兵丁尚未举起长矛,就被这个鞑子手中的长斧砍去了脑袋。他的马也快,只一瞬间就进了城门。王元雅看得清楚,大惊失色,忙转身向城里看去,良久,不见这个鞑子的人影。过了一会四个兵丁拖着死去的鞑子和他的战马,从城门走出来,扔到瓮城里。王元雅才长出了一口气。

    城门内的副班长等两人,每人开了两枪,才把这彪悍的鞑子连同他的战马打死。

    遵化是重要城池,城门处是有瓮城的。攻入瓮城的敌军将面临四面八方的城墙上的打击,直到进入内测城门才算进城。所以攻入城门不等于能进城,而且危险倍增。

    明末时,东北的北方,应该是黑龙江南北一带的大山里,有一些尚未开化的比较原始的部落,以渔猎为生,身材特别高大,后金的军队中存在这样一批人,勇武异常,但是头脑过于单纯,语言不通,后金的人也无法与他们沟通。到了近代这些部落逐步被文明社会淹没,不知是灭亡了,还是同化了。如果存在他们的后代,可能在俄罗斯、或者东北的人群中。这个鞑子可能就是这种人中的一个。

    终于,城外的明军来到了城下。这种秩序井然的撤退,表明这是一只强军。赵率教感激朱全柱的掩护,请他们先进城。这种客气在赵率教身上就很难得了。朱全柱说:“我们有战车防护,火器犀利,理应断后,现在不是客气礼让的时候。将军请带兵进城。”说完又去指挥作战了。赵率教感叹一声,指挥军队进城。

    这一战赵率教的4000人折损两成(约800人),朱全柱的一连伤7人阵亡1人,因为他们与后金军始终保持距离,在弓箭射程之外(100米)。伤亡发生在鞑子疯狂抢夺城门时,那时炮弹不足,不能全力打击。受伤的都是箭伤,鞑子的弓箭还是厉害呀。

    敌方损失估计在500到700人之间。

    进城后明军官兵都围着战车看,他们总是不懂这个车怎么自己会走。摸摸钢板制成的后车厢板,羡慕不已。赵率教、王元雅也不例外,找了一个宽阔的场地,叫朱全柱拉过来一辆战车现场讲解。

    朱全柱把车厢门都打开,使人能看到内部,上去7个士兵,6人蹬踏一人掌舵指挥,车就慢悠悠地走了起来,前进后退拐弯行动自如。停住车,士兵们拿起武器在各射击孔做准备射击姿势。然后,朱全柱把机枪、步枪、迫击炮也拿过来,一一讲解。这些新奇的装备武器,令两位大人惊叹,有这样的装备真可谓天下无敌了。

    古代的达官贵人都看不起科学技术,说是雕虫小技,甚至说是奇淫技巧,只有四书五经、八股文才是正宗。这些实物,是对这种保守观念的巨大冲击。

    赵率教问朱全柱:“朱中尉,”他已经知道了朱全柱的军衔。“你的部队是否能留在城中协助守城?”

    朱全柱说:“回赵将军的话,部队的调动不是我能说了算的,我猜想这支部队要调回去。因为我们还有战斗任务。如果我的长官要我们留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