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大典很是夸奖了朱万化一番,说他有进益,用心了,知道揣摩臣下的心思了。
开封方面同意了这个条件,其他的就好说了,双方讨价还价,做一些让步都相对的容易,谈判进入了正常的轨道。
最后双方议定:崇祯宣布退位,用明王国的身份递交请求加入中华帝国的国书。经过帝国议会审议通过,中华皇帝盖宝玺批准,南京一方的十省就整体加入了中华帝国。然后由皇帝颁发赐爵的诏书,赐予朱由检圣信亲王的爵位,加九锡,比照皇帝礼仪。
崇祯登基之前为信王,因此,依然用“信”作为王号。
宣布退位之后,崇祯皇帝的帝号取消了,崇祯十三年就是崇祯年号的最后一年,明年将启用孔胤植的年号“开宪”,就是纪元二一九二年、开宪元年。
朱由检用圣信亲王的身份继续统治原大明管辖下的十省,为期十年。十年之后,十省分别转换身份为中华帝国的自治省,帝国和明王国共同任命官员,执行省内自治,自治的期限是五年,之后进入宪政日程,到此为止圣信亲王就完全失去了执政的权利。这样朱由检还可以维持最多十五年的有限行政权和有限的军权。
圣信亲王的爵位是终身的,但是,同样不能世袭继承,圣信亲王的世子(原太子朱慈烺)只能按照朱家本家的身份(之前朱大典设计的两个朱家攀亲戚,没想到在这里,以这种方式用上了),最高可以获得郡王。南京方面曾经争取世子继承亲王的爵位,这一项开封方面没有让步,理由是在中国只能维系一个亲王的谱系,不能有两个。
对于大明帝国原有的朱姓藩王,中华帝国一律不承认,只承认他们平民的身份,当然也不会无端的抄没他们的财产。明王国如果愿意继续维系他们的王位,中华帝国不干预,但是其王爷名号仅仅在明王国内有效,并且限于特区的年限,即最多十年。
说白了就是愿不愿意继续供养这些废物,那是朱由检个人之事,反正中华帝国不养。
对于这一项,南京方面出奇的大度:王爵全免了,其他的爵位也免了。原因很简单,爵位是需要当权者拿出银子作为俸禄去供养的,谁还愿意无端的支出这笔银子?何况这些王爷都富可敌国,只要不抄没他们的财产,世袭三代做富翁都没问题。朱由检保全了他们的性命,保全了他们现有的财产就已经是很大的恩德了,他们不能奢望太多。
对于明王国内部各级官府的名称、官职称呼,帝国没有给出限制,毕竟明王国还有十省之地,地盘很大。小朝廷设内阁、设六部、设御史台也都可以,叫尚书、叫大学士也没关系。
对于北京、南京的地名,按道理说应该改名,现在国家只有中京一个都城,但是朱万化知道现代依然保留了“南京”的地名,其实豁达一些也是无所谓,中国的历史上并不是都把都城称作“x京”的。北京、南京人们称呼习惯了也无所谓的。但是,多数的官员还是坚持要改,于是南京启用其旧名称江宁。
北京没有旧名称,北京城始建于明朝,当时就是作为国都建设的,所以就叫做北京。元大都、燕京都不是现在北京城的位置。
朱万化是知道的,那是国民党北伐打跑了北洋最后一届政府(张作霖)之后改北京为“北平”,因此,北京就改成北平了。
相比之下,军事上就严格多了。说它严格又反应到那些方面呢?且听下回分解。
………第550章完………
第551章:大一统()
在军事上,国防军要派一个师的部队驻扎在明王国所属之地,每个省驻军一个营,并且还要就地征召组建附属的临时营,这样,每个省的驻军就是两千人了,各省的驻地就是省城,师部驻地在都城江宁(南京)。国防军进驻的职责就是维护中华帝国之统一,镇压反叛,维护向自治省过渡的各项措施。
一个师有九个正规营(不包括师、团级的直属部队),而明王国治下之省有十个,因此,交口省暂时不驻军,这也是因为南海舰队的母港就在金兰湾,他们对于交口省有足够的威慑力。浙江的防务,则完全交给了地方武警部队。全国统一之后,内陆的省份就剩下了省内治安的任务,武警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将来的国防军要组成几个军,统一调配,脱离固定驻扎一省的方式。
目前有四个军,是崇祯十二年组建的,它们是:
西北军,所辖部队地区为:陕西、甘肃、青海、准格尔和西疆。
北方军:东北及蒙古各省。
中原军:山西、河南、山东。
南方军:四川、长江、浙江、台湾。
将来要考虑建立囊括康藏地区的西南军,还有在海外领地编一个远征军。
第一师驻军于明王国,它的所有军费,包括军火费用,全部折合成银两由驻地官府支付,不得拖欠。
不由得就想到:现代我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的军费可是没有要香港一分钱!香港人可是不领情哦!由此可见臭毛病惯不得,谦让要看对象,该有的规矩不能废,否则就会有人蹬鼻子上脸。
该下跪就要下跪,该打屁股就要打,该收税一分不能少,该有的规矩都要有,规矩是坏不得的,坏了规矩只能自食其果。
香港的一国两制是有期限的,期限就是2057年7月1日。到了那一天,一分一秒都不耽搁,立即委派中央各级官吏,全面接管香港政权,废除两制中自治的那一部分,变为我中华正常的省市,有敢反对中央的就坚决镇压,不要手软。
。。。。。。
对于明王朝现有的官军要做一个十年的计划,逐步的使其消亡,最终目标是:每省保留一个万人规模的地方部队,他们的职责是维持治安,打击土匪,也要打击城市土匪。对于有边防的省份,例如云南、交口,还有具有海防的省份,如:福建、两广,为了其边防的防务可以组建特殊的边防部队,人数也要有所限制。
整军的第一步就是废除卫所兵的制度。卫所制度弊端太多,与土地的所有权又纠缠在一起。卫所兵本来是相当于自耕农的地位,但是他们多数人都失去了土地,成了军官的佃户。取消卫所制度,就要取消军户的户籍,使得他们变为平民的身份,至于明王朝可否解决他们的土地问题则另当别论了。起码军户变平民就已经提升了一级,没有土地还可以做工、做佃户,比他们必须为自己的军官打工已经强了不少,不能要求过高了。
帝国给出的时限是两年,两年后,卫所制度就应该彻底的消除了。
类似的,对于现有的营兵、各类民团,例如盐丁、矿丁等等都有限期遣散、整顿的要求,这些就不细说了。
高地租、高利贷和纳税方面中央官府会提出建议,执行不执行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国家不过多干预。
对于北平、江宁皇宫的处理,开封的使臣倒是有一个明确的要求:那就北平的皇宫立即收归国有,江宁的皇宫在特区的限期到期之后收归国有,条件是可以给朱家有限的补偿,毕竟这是国家的财产,并非朱家私产。
这两处皇宫作为国有资产将用于博物馆,成为历史学术界的基地,由学者们参与管理。
为此,朱由检就要在十年之内建造自己的新王宫,中华帝国将给予补贴,以此作为收回皇宫的补偿。新王宫在礼仪上依然可以有帝王等级的一处大殿,其他的均受到了限制,它的规模当然也要受到限制了。原因很简单,到了朱由检的下一代,就没有帝王的礼仪了,建筑规格高了,还要拆除,岂不浪费?
最后就是恢复几条被中断的内河航运交通线,航运码头、驻军、码头上的店铺,一切都恢复如初。
这一次事件中导致的镇江、徐州一线被国防军占领,这些地方当然不会归还给明王国,它将被建立一个新的行省,名字叫做松江省。
这个地区包括了现代江苏省的大部分,本来应该叫做江苏省的,但是“江苏”二字就是江宁(南京)和苏州府,这两地现在都归明王朝的南直隶管辖。因此不能取名江苏,暂时用上海的县治名称“松江”。
而宜昌、襄阳两府的占领区,暂时划入河南省管辖。
几条水运航路依旧恢复,逐渐复航。但是,永州、桂林、梧州三府国防军没有再次收回,仅仅派遣部队进驻航运码头。
谈判就是有取有舍,双方都要有所让步。
所有的这些事物双方谈了一个半月,期间开封方面有多次增补使团的成员,终于在崇祯十三年的三月十三日谈判完成,双方都认可了相关的条款,签字画押加印。
一个伟大的谈判终于完成了,中华有望实现了大一统!
。。。。。。
经过广泛的征求意见,新一届的执政官人选已经确定,依旧是洪承畴,当然现在就改称为总理大臣了,他主持的衙门就称为内阁衙门。副总理大臣是王元雅、马士英、朱万武。这也是符合规定的,洪承畴可以连任一届,到了下一届就要换人了。
新的总理大臣、副总理大臣、各部尚书也都要经过议会表决,督军批准一套手续,以完成换届。
这里只有一个人事变化,那就是孙元化致仕告老还乡,他的位置——副总理大臣和吏部尚书的职位由马士英接任,户部尚书改任孙传庭,辽吉巡抚提拔了任赞化。
孙元化今年整六十岁,作为高官这个年龄不算大,可是他为什么退休呢?
这就是孙元化自己加小心了。他孙家父子四人,居于内阁的高官就有两人,另外两人:孙和鼎、孙和斗虽然不是官员,但都是高等级的管理人员,主管着至关重要的工业。并且,新朝开国,孙元化被赐予一等公爵,孙家三兄弟全部是侯爵还有勋章。自古就有功高震主一说,他担心孙家掌握的权利太多遭到忌讳,没有好下场。因此,他孙家退下他这个最高的职位,以减轻孙家的影响力,从而保孙家的平安。
朱万化不十分的理解,但是朱大典人老成精,自然一眼就看穿了。经过朱大典一解释,朱万化自然也就懂了,于是,特意的差人在上海选一个好地段,给孙元化兴建国公府。孙家是松江人,这等于衣锦还乡了,赐予国公府是爵位应有的待遇。
并且嘱咐当地的官员给他安排一个闲职,有点事情做,但是没有品级,就类似顾问的角色,聊以解决老年的寂寞。
。。。。。。
中华帝国与大明的谈判结束了,其后的动作也很快,因为大明一方的粮食压力太大了,只要取得特区的地位,大批的粮食就会源源不断的运进来。
崇祯十三年三月十五,皇帝颁布退位诏书,崇祯皇帝宣布退位。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仪式全都免了。
诏书曰“太祖洪武建国,驱逐鞑虏,始有大明。。。。。。为中华之大一统,立宪之圣举,万民之福祉,师尧舜为楷模,舍帝位得宽闲。悠悠岁月,得百姓之优礼,见盛世之治,岂不欣慰,钦此!”
退位诏书上千言,写的还是冠冕堂皇的,历数了大明朝开国以来的功绩。其实说起来大明朝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在抵御外辱上还是很有骨气,很有建树的。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提出“天子守国门,君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