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强国梦-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托还是加着小心,把鞑子兵分成两批,轮流吃饭。他围着炊事车转着圈的看,很是新奇,这个车行军路上一样可以做饭,真是方便快捷的好东西。

    饭菜是典型的东北菜,猪肉粉条子炖酸菜,主食大米饭和馒头。国防军士兵都是自己有一份餐具,为了方便客人,特意用一辆马车拉来两筐大碗和筷子。

    大明的时代,东北还没有酸菜,这是朱万化教给他们做的,东北地区需要大量的冬储菜,以便在漫长的冬季保证蔬菜供给,温室的蔬菜只能是偶尔调剂,积酸菜就是很好的储存办法。所以它成为东北地区冬季的主要蔬菜。

    东北的积酸菜是南方泡菜演化过去的,南方的泡菜必须密封,否则就烂掉了,东北的酸菜放在地窖里是不密封的,数量太大也密封不了。其关键就在于温度,东北冬季里地窖的温度在零度左右,并且时间长达半年多,其他地方没有这个条件,不是这个温度它就烂了,所以东北的酸菜就特别的好吃。知道这个过程,也就知道了他的历史。清末民初大量的关里汉人进入东北这个满族的保留地,是他们带来了泡菜的技术,并演化为积酸菜,也就是从这时候起才有东北的猪肉粉条子炖酸菜。

    炖酸菜是很普遍的大众菜,口味鲜美,绝对没有不适应、不爱吃的情况,所以鞑子兵们虽然是头一回吃,却是个个狼吞虎咽,吃得满头大汗。

    鞑子是狩猎的民族,不缺肉食,但是他们的肉食缺少调料,没有什么味道,并且严重缺粮,很难得能吃到纯粮食的大米饭和馒头。

    在清朝进入北京之后很长时间里,清朝的上层人物依旧保留着他们的渔猎习惯,并没有满汉全席那种场面。满族的上层人物聚集在一起的景象,就是炕桌上一个大锅坐在炭火盆上。里面就是一锅白水煮肉,与会之人每人手里一把短刀从锅里大块的肉上割下一块,在一只碗里沾一下咸盐或者青酱。对于他们来说这已经很享受了,后世有名的手把羊肉就是这种生活习惯的延续。

    。。。。。。

    当朱万化在辽宁按部就班的实现着灭亡小日本计划的时候,河南的局势却慢慢的出现了变化。

    京城正阳门的谈判很有进展,双方都有了比较务实的态度,条款逐渐靠拢。在这种情况之下,双方都会控制自己的行动,按说河南应该慢慢的稳定,更重要的是在山西这个魔瓶里的魔鬼尚未逃出来之前,及时塞上瓶子口的塞子。但是,有些事情一旦发生,它就会有自己的规律,就会按照自己的脚步走下去,国防军阻止不了,皇帝也阻止不了。

    河南失控了!

    ………第269章完………

第270章:第一牛人() 
当朱万化在辽宁忙碌的时候,河南的局势却慢慢的出现了变化,并且有失控的趋势。消息让朱万化非常不安,他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前往海参崴的路途。

    河南的形势变化得太快,令人目不暇接,形势急转直下。

    潼关到南阳农牧场所在地西峡县只有四五百里的距离,快马就是一天的路程。大军行进一般是一天走四五十里,就是十天的行程。国防军要防备官军的马队突袭,所以接到潼关大军出动进入河南的消息后,立即就做出了反应。

    首先通过电报上报大都督府,然后紧急收拢部队和应该撤离的人员。撤离的大部分准备工作应经完成,现在还在外面的只有汝州府看守汝州水库的一个排需要撤回,他们都是配置了双马的龙骑兵,半日内就可以到达农牧场。

    为了尽可能的多开采镍矿石,矿场上和去往老河口的公路沿途有一千多人的劳工队伍,和大约300辆货运马车。独立一团的教官朱长泰下令停止开采矿石,开矿的设备运入矿洞中封存,并填埋隐蔽。除了留下少量的清理现场人员之外,其他人全部编组成队伍,步行到老河口。武警部队担负交通公路的沿线保卫工作。一营向潼关方向前出100里警戒,无令不得后撤,坚决阻击来犯之敌,同时接应正在后撤的侦查小组。二营在矿场警戒,三营警戒老河口地区。同时联系宜昌的独立四团准备增援接应。宜昌到老河口的距离是三百多里,支援部队最多两天就可以到达老河口。

    矿场上设备很多,事务纷杂,虽然前期做了不少的撤离准备工作,还是用了六天时间才基本清理完毕,已经开采的矿石也全部装车运走,四月初六矿场开始撤离。

    这几天前出警戒的一营并没有见到陕西的官军,只有零星的斥候,也都被鸣枪示警所吓退,所以双方并没有接触,也没有战斗冲突,看来官军没有突袭的举动。得到命令的一营也开始收拢部队,交替掩护,缓缓后撤。

    次日,就是四月初七,已经后撤的一营终于与陕西官军发生了一场遭遇战。

    南阳农牧场的位置是秦岭向东伸延的余脉,属于山地丘陵混杂的地带,山中的道路使部队行进便利,但是放弃道路,其他的山梁沟岔也不是不能通行。

    后撤的一营有马匹和车辆,一天走一两百里也没有问题,但是,他们需要随时警戒,所以速度慢,一天行进约四十里。现在他们距离守卫矿场的二营的警戒线还有四十里,再有一天他们就会和了,然后从矿场梯次后撤。

    就是在这个位置,一支绕路过来的官军被一营的侦查哨发现,他们已经到了一营的侧后,这一战不打不行了,于是一场山地遭遇战在一营、二营中间的位置打响了。

    一营当前的态势是二连在最后的掩护阵地上,三连在前进的最前方警戒,敌情就是三连发现的,一连和营部一起正在向后撤退运动。

    二营的态势是一连在警戒位置等待接应一营,另外两个连已经撤到了矿场。团长魏四虎和教官朱长泰在矿场位置指挥。

    针对这个情况,魏四虎命令:一营的一连、三连攻击前进,二连也立即后撤,跟上队伍。二营的一连前出接应,夹击包抄过来的官军。据侦查报告,绕路过来的官军接近一千人,全部是步兵。从旗号上判断可能就是陕西官军中的强军——洪兵。

    这支迂回包抄一营的官军确实是洪兵,洪承畴这次进入河南几乎等于是被周延儒押解在军中的,虽然没有限制他的人身自由,但是没有军权,除了他自己的洪兵,其他的部队都听命于周延儒,他虽然还是三边总督,但是他的地位也就相当于一个总兵了。

    洪承畴屡次进言,告诫周延儒:桃花汛期很短,一般只有十五到二十天,今年汛期来的晚,那么冰凌时间就会短,按推断只有十五天左右。黄河上冰凌消失之后,渡船就可以通行了。所以他告诫周延儒行动要快,快去快回。

    周延儒听明白了,也懂得这个道理,否则他也不会坐等二十几天,桃花汛到来才下令开拔进入河南。他也想行动迅速,快一点,快去快回。

    但是七万大军的调度不是容易的事,军事将领的本事并不是骑在马上大喊一声:“前进!”“出击!”就完事了,没有那么简单。古代率领军队叫做“将兵”,也称作“将军”。前面那个“将”字是动词,读音是第四声,是统帅指挥之意。“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就是说韩信统帅军队的能力超群,没有数量限制。部队的行军、调度、军官调配、辎重运输储存,这些才是军事将领的本事。周延儒哪有这种本事?洪承畴倒是有这个本事,就在他身边,还不断的出主意帮他。周延儒心存疑虑哪敢处处听洪承畴的调度啊?

    于是七万大军自己就乱了套,不要说行动快慢,能按时吃饭、睡觉,不发生踩踏事故,能够顺利到达南阳就不错了!

    可是洪承畴心里着急,干着急使不上劲,于是他就想了这么一个办法,派出一支得力的部队,迂回包抄花皮守军。出击一下,迫使国防军快速后撤,即便是国防军想打,也早点打,打胜打败痛快点,目的还是早点撤兵。洪承畴现在只能调动自己的洪兵,这一千人就是他精选的队伍。洪承畴也知道花皮不好对付,火器厉害,因此,把自己仅有的200火铳队编在队伍里,又带上他自己制造的轰天雷,就是大明版的手榴弹。同时反复叮嘱带兵的将领郑亦升,花皮是使用火器的部队,要使用我们新训练的队形和战法。

    他告诉郑亦升:“你的差事就是试探一下,如果吃亏就快速撤回。记住:第一不可进攻他们成型的队形,只能野战、混战,第二,保护自己的后路,随时可以后撤。我的这点家底不能拼光了。第三,得了便宜不可痛下杀手,花皮不是我们的敌人,不要与他们结仇。记住了吗?”

    “是,属下记住了!”

    他说的新队形、新战法就是洪承畴知道已经出现了像国防军这样的以火器为主的部队,他自己琢磨出来的应对之策。有的人天生就是军事天才,洪承畴就是这种人,他以一个书生的文官身份,第一次上战场,领着一群自己临时训练了几天的家仆、下人、亲属、保镖、护卫还有临时召来的壮丁,一出战就是胜仗接着胜仗,而且是越打越厉害。可以说他是崇祯这个时代的杰出军事天才,如果不是朝廷瞎指挥,如果不是大明气数已尽,他绝对是叱咤风云的人物。用时髦的话说,他是这个时代的第一牛人!

    洪承畴战绩辉煌,就连远在辽东的皇太极都知道,所以当清军在锦州(松山)前线活捉了洪承畴之后,下了大力量劝降这位牛人,据说皇太极把自己的老婆(孝庄)都搭进去了使用美人计才降服了洪承畴。洪承畴投降之后虽然面临着不是百分之百信任自己的清朝王室,还是为清朝进关,和征服大明全境,为清王朝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只不过这些成绩都贴到别人身上去了。

    今天他对上了国防军,不知道他有没有胜算。

    当一营一连越过三连的位置继续前进的时候,前面的侦查兵报告,前方的一个高地上有军队驻守,肯定不是国防军自己的部队,不能判明其归属和番号,估计是包抄过来的洪兵。

    这一个报告有点某名奇妙,不能判断归属,那就是没有旗号,国防军作战多年还没有遇到过没有旗号的敌手。

    部队停止了前进,营长和连长都到前面观察。这位营长可是我们的老熟人,他叫马小六,他最露脸的事情就是金州送信,他是这次改编独立一团时从山东第三师调过来的,才上任不久。

    马小六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山上确实有人,明军的装束,不是没有旗帜,那旗帜已经卷起来了,靠在一棵大树旁。与大明的军队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士兵特别分散,没有聚集扎堆的情况。这有点像国防军的列阵,但是他们不懂得挖掘工事,和借助地形地物掩护自己,这又不同于国防军。

    这个山实际上就是类似丘陵的小山坡,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大道沿着这个山坡拐了一个弯,很长的一段路被这个山坡控制了,要想通过,必须拿下这个山头。

    马小六把一连长叫过来,告诉他:派出一个排冲击一下,要多加小心,今天的对手不好对付。然后他命令通信兵与团部取得联系,上报情况,要求二营从另一侧夹击这个山头。

    马小六没有动用火炮,是因为对方是大明的官军,夺下山头通过即可,不必造成太大的伤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