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去开会的,共有三十六支部队,后来常说的“三十六营”就是来源于此。
跟以往一样,这三十六位头目,有三十六个外号,大致如下:
紫金梁、闯王、八大王、曹操、闯塌天、闯将、扫地王、黑煞神
就外号水平而言,跟水浒传还没在一个档次上,梁山好汉们的文化程度,估计是够格的,什么急先锋、拼命三郎、花和尚、及时雨,都是现代的流行用语,相比而言,紫金梁、扫地王、黑煞神之类的外号,实在让人看不懂。
但在某一点上,他们跟梁山好汉是很相似的,不可思议的相似。
你应该还记得,梁山好汉排队时,排在第一的,并不是及时雨宋江,而是托塔天王晁盖。
然而晁盖并不是真正的主角,因为后来他被人给挂了。
这次的三十六位老大也一样,排在第一的紫金梁,就是王自用,他是当时的首领,后来倒没被人挂,自己挂了。
真正的主角,是后面的五位,外号你不知道,那就对个号吧:
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曹操——罗汝才,闯塌天——刘国能,最后,是最牛的一位,闯将——李自成。这是极牛的五个人,他们性格不同,关系不同,有的是上下级,有的是战友,有的是老乡,为了生存,揭竿而起。
开完这次会后,各位老大纷纷表示,要统一思想,集中力量,共同行动。
这次开会的乱民军,总兵力,近二十万人,开完后就分开了。他们兵分几路,开始向山西各地进军,
崇祯五年,乱民开始祸乱山西,从此山西大乱,并且开始波及的河南。
。。。。。。
乱民能够进入河南的原因众多,其中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竟然是天气。
地上的皇帝不争气,天上的玉皇大帝也来捣乱。
据历史记载:崇祯五年(1632)六月初六,黄河于孟津决口,军民商户死伤无数。百姓转徙,到处丐食,无路可走,乃聚而造反。
吉祥数字也是没有用的,六月初六,正是俗话说的六六大顺,可是顺了龙王爷,却没有顺黎民百姓。
孟津就是后世小浪底水库的位置。黄河刚刚从太行山区出来,到了这里,地势陡然下降,于是大河奔腾而下,一泻千里。孟津这个地段的确是黄河河道最危险的一段。
朱万化和朱大典都是知道这段历史的,要避免这一灾难现在是有难度的,原因就是朱家仅仅控制了山东的军政,出了此范围,还要朝廷说话。
今年由于山东上交的赋税较往年丰厚,又多出了一份台湾的赋税,朝廷的钱粮略有缓解,但是仍然不富裕,岂止是不富裕,应该说还很艰难。
提到赋税应该说一句,崇祯四年的辽饷、练饷朝廷依然征缴了,但是当时朝廷正在出兵征讨山东,因此,山东、台湾就都错过了,朱家本来就不想交这个冤枉钱,当然也不会主动上交,能混就混过去。
朱万化对于辽饷、练饷很有看法,尽管朝廷财源紧张,也不能把危机转嫁到民众的身上,实际上这两项特别的赋税,也是造成民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治理黄河是要花钱的,这些年来朝廷的钱粮都用在西北剿灭乱民和关宁前线对后金的作战上了。没有钱,河道就失修,于是整个崇祯年间黄河数次决口。河南、直隶、山东三省深受其害,严重的水灾又加重了朝廷的经济负担,饥民群起造反,乱民祸害中原,这又是一个恶性循环。好事难成双,灾难成对来。
能不能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减少灾害的程度呢,朱家父子的确没有把握,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好在河道衙门就在山东境内的济宁,经过朱家父子商议,朱大典决定亲自走一趟济宁,见一见河道都御使,目的是能够联名上一道奏疏,请朝廷拨款修缮河堤。毕竟河务归河道衙门管,官场上捞过界的事情还是比较忌讳的。
朝廷的河道衙门设在济宁是有原因的。济宁地势,从黄河方向,即东西方向来看,地势最低,易受黄河水害。从南北,即运河方向看,地势最高,号称水脊,就是运河的水从济宁这个位置分别向北、向南流,水源当然是黄河了,地形高,运河存不住水,因此容易因黄河水量少而使运河断流。
而运河是南北的重要运输通道,那个时候没有铁路,运河就是南北货运的大动脉,一旦运河中断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和政治。
正因为济宁如此重要,所以河道衙门就设在了这里,从当时的情况看,河道衙门就相当于国家的水利部,全国的水利资金都集中在这里了。
河道衙门如此重要,他的官员级别就不能低。河道衙门的一把手是正二品、从一品,几乎是朝堂上品级最高的官员了。内阁首辅(总理)、六部尚书(部长)最多与他平级,大多数还要低于他。山东、河南、直隶三省的巡抚均受其节制,节制的意思就是:在河道的业务范围内,这三个省的军队、民政都归他管。这个官不小,够大!
明代河道的一把手的名称使用的很多,有总理河道、河道军门、总督河道、都御使等名称。崇祯时代称为“都御使提督河道”。元、明、请三代河道衙门都是坐镇济宁。
。。。。。。
崇祯五年三月,朱家有两个喜事。第一个是在台北的章氏生产了,朱万化得了第二个儿子,同时也传来了秋香怀孕的消息,朱家人丁兴旺,朱大典及何氏老太太摆家宴庆贺。
另一件喜事就是安东造船厂的第一艘大型客货两用商船下水,这条船排水量1500吨,是目前朱家最大的商船。它标志着安东船厂的造船技术的巨大进步。
这艘船是试制产品,它的龙骨和主要构架部件全部是钢材铆接、焊接制造的,整体坚固。其他部分都用木材建造,因为是商船,没有装甲,所以从外表看他像是木制的船只。
它的动力主要靠蒸汽机,机器房中安装了四台目前最大型的蒸汽机。动力部分最大的技术难点不是这些蒸汽机,而是驱动主螺旋桨的主轴。动力大,船体大,这个主轴的直径、长度的尺寸都大。这根主轴三米多长,直径达到400毫米,铸造、加工和热处理的难度都很大。在工业发达的现代,大型轮船的主轴直径超过一米,长度二三十米也不算什么了不起,但是现在朱家的工业水平已经是很艰难了。所以蒸汽机动力的船只,以朱家的能力,达到排水量1500吨暂时是个极限。
由于采用蒸汽机动力,所以船只的外形已经脱离了帆船的式样,有点后世轮船的样子了。为了节约动力,它还是有辅助的风帆,都是小型的三角帆,且数量少。由于风帆少,甲板上的主建筑就可以建造的高大突出了。
这是一艘客货两用船,因此,外观上就可以看到大量的舱室,甲板之上就有三层,显得非常漂亮壮观,甲板之下还有两层客舱,除了货物之外可以容纳1000多乘客。
说是商船,它也是有武装的,船的首尾各有一门单管20直射炮,船上还有武装警卫队,除了操作火炮之外,还装备有两挺轻机和枪步枪、喷子,对付一般的海盗绰绰有余。
………第221章完………
第222章:航运公司()
按照朱万化的计划,这艘船将用来实验开通国内的近海航线,今后这种船将制造多艘,开通更多的航线。
首个实验航线为:从北方的起点大沽口、第二站威海、第三站舟山、第四站台北、第五站台南、第六站离岛(将来要到广州湾)、终点站琼州文昌。一共七个站,总里程6000多里,预计单程需要六天。
试航之后在中华日报上刊登公告,公布班船日期和票价,开始运营,首期航行定为每一个月一个航班。
这艘船的下水是朱家的一件大事,所以朱万化打电报到辽宁,让他们组织一个商船下水和宣布组建航运公司的仪式。
朱万化说仪式要隆重,由布政使毛九华主持,巡抚王元雅将宣布商船命名和下水。商船的命名规则为大明的县级地名,府级以上城市的名字留给大型战舰命名。
毛承祚还远在赫图阿拉,当然不能出席这个仪式了。
在仪式上毛九华将宣布开始组建第一家海运航运公司,公司采用股份制运作。将来至少还要成立另一家海运航运公司,大型的公司要避免垄断市场,有竞争才能有进步,垄断的市场会导致官僚化,霸王经营,垄断的价格。
将来还要成立几家内河航运公司,几条主要的河流都要通商业班船。在没有铁路的年代,内河,近海的航运是最重要的运输手段。
在朱家势力达到的地区还要成立以客运马车为运输工具的陆路运输公司,使客货运输畅通起来。
在利润的刺激下把修公路,开辟运输线路引入正常的发展道路,有盈利才能促使人们把银子投入进去。
新的客货商船是机器动力的,因此,朱万化命令黄海舰队出水手,帮助第一艘商业运输船开动起来,在新的商船上各工作岗位均配两人、三人,这种多配置就是为了培养水手,为后面的商船培养更多的技术人员。商船上的武装归对应的舰队统属,内河商船队的武装归对应地区的内河舰队。
三月初十,在安东造船厂举行了隆重的第一艘航运商船的命名、下水仪式。
仪式举行之前,王元雅、毛九华等官员在造船厂的头面人物陪同下登上商船参观。
登船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甲板,由于风帆的减少,普通海船上杂乱的风帆绳索不见了,代之的是平整的甲板,和甲板上一些钢木结构的座椅,乘客们可以随意的在甲板上散步,凭栏远眺。
甲板上立柱式的扶手很多,这是防止因船只晃动摔倒的扶手。
甲板上部第一层有众多的服务设施,主要的是一间可以容纳百人同时用餐的餐厅,有餐厅就要有厨房,厨房设在餐厅下面的甲板下一层,目的当然是尽量节约使用高档次舱室的面积。餐厅旁边还有小型商店,出售一些旅途的必需品、简单食品、纪念品。还有一个可以为旅客提供电报业务的窗口,由于朱家掌握着无线电报的技术,所以船上将公开提供电报业务。一层还余下大半的面积就是一等舱的客房。
二层的前部是驾驶舱室,船长、大副、二副的办公室,船长的办公室比较宽大,可以兼做会客室使用,其他舱室面积也不小,其原因就是一岗多配置,培养人才,人多,总要有休息的地方。底层的水手休息室也同样宽大,目的也是为了容纳更多的水手。
二层的绝大部分面积都是客房,一、二层的客房都是一等舱。舱室中分上下层有四张铺位,就像后世火车的软卧车厢。每个铺位都有一件救生衣,每一层都有分别男女的水洗厕所和饮用水罐。
第三层,也就是顶层,是高等客房,最前端的是一间超级豪华的客房,内有卧室,办公室兼会客厅,卫生间,小饭厅。前方、侧面都是大玻璃窗。
三层余下的面积都是单独的客房,内有双人床,桌椅,面向大海的玻璃窗。三层的顶部有一个面积较小的甲板,是供三层客人专用的。有钢木结构的座椅和极小的可以放茶具的桌子,上有遮阳棚,甲板上摆放一些花草,环境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