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是维持地方治安的警察。各个行政区域都要建立警察局。警察、武警军官主要来源于威海的警官教导队。
监狱属于法院管辖,所以狱卒并非警察,也不归警察局管。古代尚不需要交通警察,至于达官贵人出行的安全也不是警察的职责。所以,警察的职责单一化了,就是户籍,治安,社会秩序。需要动武就招呼武警,警察本身就是个管理职能。因为他们管的事儿,带有强制性质,所以要穿警服、带警棍,警察打人是执法,是合理合法的行为。警官要配枪,如果有人袭击警察,警察开枪自卫是合法的。
由于警察的特殊性,所以,其人员素质就要高要求。警察犯罪属于知法犯法,是要罪加一等的。
政权方面:原来毛文龙时代的东江镇是没有地方政权机构的,它就是个军事集团,辖地内普通百姓,农民、商人都很少,他们也没有管理,任其自由生存。朱家接手之后,农、工、商将要得到全面发展。并且农工生产,活跃经济将是东江镇主要的内容。因此,各级政权的建立完善将是初期的主要工作。
由于东江处于交战的前线,随时处于战争状态,因此,要实行军管,地方行政,法院都在军事管制之下。法院就是军事法庭,各级地方政权都由军队代表执行管理。
现在的东江只有镇江、义州是大城市,东江镇本身就是皮岛上的一个兵营,完全没有城镇的样子。不知是气候还是土质的原因,皮岛上一直是寸草不生的荒岛。周围海域是不错的渔场,所以,作为渔民的基地还是可以的。所以规划中皮岛作为海军基地来建设。除了海军设施之外,在渔村较集中的位置建一个行政管理的中心镇子,就叫东江镇。
朝廷给的名称叫做东江镇,暗含的皮岛就是它的中心,这就与朱万化的规划相差甚远了。这里是辽宁省的一部分,将来总要收复整个东北地区的。后金泛泛的称呼这个地区为辽东,所以,朱万化决定这个行政区的名称为辽宁省,省会暂定在镇江,旋即将镇江改名为“安东”,直接使用了后世的名称。
这个行政区划自己先定下来,内部自己称呼辽宁省,自己任命行政长官,对朝廷则称东江镇。将来如何上奏朝廷?朝廷将持什么态度?是否委派巡抚?这些都留待以后解决。总之,现在朱万化已经不愿意完全按朝廷的意思办了。
行政区划:目前东江镇所有控制区域设定为安东府,就是说目前辽宁省只有一个安东府,府城为安东。下辖四个县:安东县,辖周围地区和向南的沿海地区;义州改名新义州,设为新义州县,辖鸭绿江东岸地区;以皮岛为中心辖铁山为东江县;辽宁沿海的岛屿为长山县,县治所在长山岛。
县之下是乡,政权建设到乡一级(农村)。乡一级有乡长一人,警察一人,农艺师一人。
除了巡抚外,各级行政官员都不是朝廷任命的,并且都是军官兼职,叫知县不大合适,因此,县级长官就暂时称为县长,与大明的官府有所区别。
建立政权后第一个政令就是改地名,如安东、新义州等。
第二个政令是有偿分配土地,延期付款。由于当地百姓很少,这项政策的对象主要是移民。同时颁布减租减息的法律条文:规定最高佃租三成(30%)。私人借贷年息最高一成(10%),不得滚利。用法律强制减租减息,违法者严惩。现在的安东府范围内,极少有地主存在,颁布这样的法律完全没有障碍。
由于多年的战乱,到处都是大片无人耕种的土地,这些可耕种的无人土地,就全部收归官府所有,然后以当地价格的八成(80%)低价分配(出售)给无地的农民和移民。农民要分十年偿还购买土地的贷款。农业税免一年。原来有地的农民、地主,交出有效的地契,换发政府颁发的新地契,同样免税一年,即崇祯五年开始收农业税。
在农耕为主的社会中,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是有价值的,因此,一般都不能无偿分配(个别的奖励政策除外),需要有价购买,农民暂时没有钱,可以贷款。无偿分配会激发不劳而获的思想,要鼓励勤劳致富,不能养懒汉。更不能搞杀富济贫,越穷越光荣的政策,那是违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贫富差距的调整只能靠税法。
第三个政令就是税收。
明朝的税收制度是一大弊政。明初的时候农业税率为3。16%,明代晚期平均税率约1。97%,可见无论是明代初期,还是明代晚期,平均的农业税率都低于三十分之一,而明末甚至低于五十分之一。这样的一个税率不能不说已经低到了极限。这么低的税,有功名的、有官职的、皇亲国戚还都是免税的。
要说农业税总还是实实在在的征收着,那么商业税,在明代基本上是属于名存实亡的性质,剩下的也仅仅是点缀。朱元璋规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后来连三十而取一都不收了。所以整个大明朝,商业税几乎是零!
比较繁荣的万历早期的一些数据在整个明代比较有代表性:“商业税收入包括盐税250万两,茶税10余万两、市舶税(关税)4万两、通过税(过路费,这是阻碍商业流通的)60万两、营业税20万两,总额不过340万两。”一年下来全国就收了三百多万两商业税,这还是比较好的万历年间。
大明朝廷能不穷吗?民富而国不强。
东江镇的新税法规定:
东江镇所有居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无一例外。
农业税、商业税、个人所得税、遗产税、海关贸易税开始执行,其他税种根据需要另行颁布。
农业税按年征收,额度:按收成征收半成(百分之五,略高于三十而取一)。由县衙门根据本原则,按本地产量和田亩优劣分三等规定具体数额征收。
商业税按月征收,额度:零售业。月营业额的半成(百分之五),批发业,零二成(百分之二)。
个人所得税,一次收入超过十两白银(人民币5000元)者征收累进税。
安东城、新义州城设海关,征收贸易税,税额按商品、地区另行规定。
废除通过税(过路费),撤销所有税卡。
凡是拒绝纳税、偷税、漏税均属违法。
商业税免税半年,到崇祯四年七月开始征收。
农业方面:农业生产和粮食产量对于以农业经济为主导的社会是最重要的。大家都知道,明朝末年地球处于小冰河时期,明朝灭亡的众多原因中,气候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小冰河时期的气候对北方,特别是东北、西北的高寒地区影响最大,南方次之。为什么呢?
其主要原因是全年平均气温降低,适于植物生长的生长期日数缩短。南方气温高,缩短后的生长期还是可以收获,只是一年双收的可能性小了,当然了,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还是可以一年收获两季的。北方高寒地区,缩短生长期后可能一季庄稼都不能收获。后金统治下的辽东(即现在的东北地区)就处于这种情况,所以造成了连年的灾害,粮食大幅度减产或者绝收。
解决的办法有两方面:一方面选用生长期短、耐寒的粮食作物。另一方面就是提前温室育种,气温升高以后向大田移栽,或者全部改为温室种植。朱万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多种冬小麦,冬小麦秋天播种,来年需要的生长期短,可以保证收获。大田作物(如玉米、高粱、水稻等)采用温室育种、移栽的办法。
后世的塑料大棚是不可能的,只能采用木支架,草席覆盖,白天打开接受日照,晚间覆盖草席保温,也可以棚内生火。同时大量种植玉米高粱等耐寒、高产作物。这些都要靠农艺师指导实现。
现在已经进入冬季,分配土地后正好赶上农时,只要做好育种工作今年就会有个好收成。
作为农业基础的水利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条件的地方要尽早实施。鸭绿江水量充沛,是很好的水源,可以解决沿江地区的灌溉问题。
………第128章完………
第129章:铁甲快艇()
工业方面:由于朱家目前的冶金(主要是钢铁,还有铜、锌等),主要依靠朝鲜的矿石、煤炭,占领东江后可以就近在安东府建立冶金基地,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运输成本。因此冶金业就是东江镇的近期建设重点。作为基本建设建材的水泥,也是首先要考虑的。
此外,鸭绿江沿岸就是长白山脉,山中有大片的原始森林,高品质的木材资源丰富。利用这些木材,在鸭绿江口要建造一个大型船厂,主要建造1000料以上大型商贸海船,同时也建造一些本地使用的近海、内河的小型船舶,供民用、军用。利用丰富的木材,还可以生产标准的木质建材,如:方木、木板等作为商品输出。鸭绿江水力资源丰富,将来电力工业开发出来后,可以考虑建设水电站。
交通方面:东江镇所管辖的范围内海岛众多,还有一条鸭绿江,海上、水上交通是必不可少的。朱家经过几年的发展,船只数量已经数百艘,还是比较多的,从南方调过来一些到东江镇就可以解决交通问题,等到自己的造船厂建起来,就会有更多的适于东江镇使用的船只。
安东周围地区,基本是平原,或者不太高的丘陵地带,修建公路比较容易。安东到辽河平原就要跨越崇山峻岭了,好在那个方向现在还不需要建设。在鸭绿江上建桥,投资太大,暂时也没有太大的经济意义,可以考虑使用渡船做公共交通。除了鸭绿江之外,辽东半岛上没有太大的河流,所以,在安东城周围修建公路没有太大的障碍。同样新义州、铁山地区也要修建公路,铁山的矿石,煤炭就需要运至安东,这条公路倒是急需的。
邮政通信方面:邮政将会以安东为中心逐步建立起来。电报通信方面,首先需要将会用海底电缆,建立到威海的联系。连接沿海各地也要陆续建成海底电缆通信网络。舟山已经开始建造专门用于铺设海底电缆的施工船。
最后就是对后金、朝鲜的关系和疆域的扩展:
短期内,辽宁省对后金政权持保守的对峙态度。不主动进攻,当朝廷明确下达进攻的旨意时,需要请示朱万化、朱大典由他们决定策略,总的原则就是:朝廷方面交代得过去,不过分刺激后金。对朝鲜,持友好的态度,但是,如果触犯了大明的利益,则坚决回击。简单一句话,就是不惹事,不怕事。
在巩固了东江现有地区后,有一个方向可以积极主动发展,就是沿鸭绿江北上,经过天池、图们江直到海参崴,从东部彻底封锁后金。同时占领咸镜道境内的茂山,因为这里有高品位大储量铁矿资源,一旦解决了交通问题,就可以开发利用。
对于发展方向和对后金的比较保守的态度,毛承祚不好理解,他准备有机会要请教朱万化,问一问其中的道理。
十月中旬,威海。
朱万化的书房里,两杯热茶,飘散着茶香。朱万化正在向毛承祚解释着对后金的政策。
“展亭老弟,我们初次见面时我已经向你解释过我对当前时局的看法,你说说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毛承祚喝了一口茶,似乎在回想,然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