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霸西洋-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喧闹了一天的工地随着夜晚的降临变得安静了,到处是各种成品和半成品。除了偶尔路过的巡夜值守之外再也没有人出入了。

    在通往报恩寺的大路上来了几匹马,马蹄声在寂静的黑夜里格外的刺耳。

    马欢追上前面的郑和说道:

    “三叔啊,这知道的是咱们是奉皇命办差呢,不知道的还不以为咱们是半夜的响马了?”

    “胡说什么!这可是皇上交给咱们的重大任务不能有一点闪失!精神点!”文朔转头教训他。

    自从认识了这个从云南来投亲的马欢成为自己的侄儿以后还真是多了一个可以训斥的对象,倒是就文朔心理上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是,三叔。”马欢黏黏的答应着,虽然在心里很不服气,但是他不敢和这位三叔顶嘴。

    跟在后面的礼部尚书李至刚看着这叔侄两个斗嘴在后面呵呵笑了,虽然说大半夜的要来这里执行密旨但能来办这件事也是说明了皇帝对自己还是很信任的。这就是他高兴的原因。

    来到报恩寺的工地上叫醒了在工地上值守的工部侍郎,几个人一起到了正殿。

    这间正殿在白天的时候就已经叫人打扫干净了,尽管还是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油漆味道,但是里面已经是可以成为祭奠的场所了。

    文朔和礼部侍郎李至刚进到里面以后关上门叫马欢在外面值守,而那位工部侍郎大人也只好是看着文朔抱着一块过了红布的东西进去和马欢一左一右站在门口成了哼哈二将。

第117章 福吉祥() 
随着天色渐渐的亮了起来,大报恩寺工地上就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作为帝国的皇帝,朱棣今天要来大报恩寺进香还愿尽管这座寺庙是处在建设中。

    先到部队已经把整个寺院警戒起来了,单单等待着皇帝陛下的到来。

    做了皇帝以后本就应当祭告祖先、祭告父母的。但是作为一国之君的朱棣却不能这么做,不能去祭告自己的亲生母亲,不能追奉生母为皇太后,哪怕是对人提起都是不可能。当年为了树立自己正统的形象对外宣称自己是孝慈高皇后的嫡子,但是实际上呢他的母亲却是碽妃,一位来自大草原的女子。

    实际上当年的皇后马大脚根本就没有生育任何子女,甚至包括太子朱标在内都不是马皇后生的。但是在朱元璋心里还有谁能和自己的马皇后相比呢?所以当其他的嫔妃生育以后的孩子都是交给马皇后抚养,对外当然是马皇后所生了。

    这五个儿子依次是太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棢、四子朱棣和五子朱樉。

    当然这五个个儿子当中朱标、朱樉、朱棢是淑妃李氏,而朱棣和朱樉却是碽妃翁氏所出。知道这些事情的朝廷官员不能说没有,但是即便是有,你敢说出来吗?

    朱棣的生母原本是一个蒙古达鲁哈赤的女儿,后来在作战中被俘虏了长得有几分姿色于是就成为了朱元璋的妃子。

    虽然在朱棣很小的时候这位妃子就病死了,但是在朱棣的印象里怎么会忘记自己的生母呢?

    虽然他不能和自己生母时常在一起,但是偶尔在一起的机会也可以看得出来她有多么的开心和疼爱自己这个儿子。她会给他唱草原上的歌谣,江淑娜长生天的故事所有的这一切就是想哄这个看自己有些陌生和害怕的儿子露出笑脸……

    尽管天下人都知道他的生母是谁,但是对天下人说的还是马皇后,或许现在还有人知道这个真相,但是绝对是没有人敢乱说的只要这个消息被捂上一年十年一百年……到那个时候谁还会知道呢?

    他在边关可以大开杀戒把草原上的英豪四处逃窜。国内可以亲兵起家,夺位成为这是个帝国的皇帝。战场上他可以身先士卒勇敢冲锋根本没有什么能叫他感到害怕,感到无能为力。但是现在做了皇帝却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依旧是像小时候那般脆弱……

    坐在龙辇上的朱棣思绪在不停的飘荡,飘荡回那间偏僻的宫殿里那个充满惊喜冲上来紧紧抱住他的女人,用那些他听不懂的语言哼唱着哄他入睡的女人……

    那是他的母亲。

    报恩寺大殿前,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道衍现在已经是掌管全国宗教事务的掌管了,也就是僧录司的左善世,大明朝上下的和尚道士尼姑神马的都是归他管辖的。

    这一次大报恩寺修建好了以后也少不得要有和尚进来,所以现在他出现在这里没有什么不恰当的。

    朱棣下了龙辇也没有和任何人说话,只是默默的走到了大殿门口,文朔和礼部尚书李志刚赶忙从大殿里迎了出来。在朱棣进门以后咣当一声就把大门紧紧的关上了。

    没有人知道在大殿里发生了什么,外界只是知道皇帝今天是到大报恩寺来进香还愿的,实际上朱棣是来带到这里祭奠自己的亲生母亲的。

    在外面等待的时候,道衍上前一步对文朔说到:

    “郑和啊,老衲看你颇俱慧根,想收你为徒。”

    文朔一愣,没有想到道衍会说出这样的话。稍稍迟疑了一下赶忙说道:

    “当然愿意了,弟子郑和拜见师傅。不过仓促之间难有什么像样的仪式,要不灯光明天我到师傅跟前办个像样的拜师礼吧。”

    “哈哈哈”,道衍看到文朔这么利索开心的大笑说道,“什么礼不礼的,只要是真心何必在乎那么多的俗套呢。”

    文朔也是有点不好意思了,这个道衍自从自己一进到朱棣府上的时候就对自己另眼相看,叫自己很感激。现在竟然是要公开收自己为徒,这要是以后和道衍搭上关系自己在大明朝真的就是无敌了。

    想到这里赶忙跪倒行礼:

    “师傅在上,弟子见过师傅。”

    说完砰砰就给道衍磕头。

    道衍也笑嘻嘻的拉文朔拉起来说道:

    “阿弥陀佛,既然入我佛门就当有佛号。老衲就给你取名福吉祥吧,这其中的寓意你懂的。”

    “谢师傅。那啥,师傅我不用剃头吧?”文朔傻傻的问道。

    “哈哈哈”,道衍更是开心了,“好啊,从今天起你就是我菩萨戒弟子了。”

    “谢谢师傅。”

    到现在文朔也没明白为什么这个道衍老和尚要收自己为徒,简直有点太不可思议了。

    但是还不等他想清楚这件事,报恩寺大殿的门吱呀一声就打开了。朱棣从里面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到众人说道:

    “你们在说什么?”

    道衍呵呵一笑说道:

    “陛下,老衲刚刚收了郑和为徒,现在他是我菩萨戒的弟子了,法名福吉祥。”

    “哦?福吉祥,好啊好名字,这个名字不错。”朱棣听到这个名字竟然是高兴的合不拢嘴了。

    弄的包括文朔在内的大小官员都是愣愣的不知道这个道衍和朱棣在搞什么。

    马欢这个时候悄悄来到文朔身边说道:

    “三叔啊,你怎么可以改信他教呢?难道你忘了咱们都是真主的仆人吗?只有真主才是世间的真神,你怎么能……”

    文朔冲他摇摇手:

    “休要多言,难道三叔还不知道吗?将来你会明白的。”

    “哦,知道了。”马欢郁郁的答应一声不说话了。

    也就从这一刻起,郑和正式成为了‘大明帝国奉佛信官内宫太监郑和’,而他的法名则是速南咤释,翻译成汉语就是福吉祥。

    朱棣今天也十分高兴看到自己为生母建造的大报恩寺主体接近完工也算是了却了一桩缠绕在他心头的事。

    有鉴于倭寇数次的大明寻衅滋事,袭扰百姓对于大明已经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朱棣在不久就派出了通政赵居任、张洪、道成为正使前往倭国晓谕他们的国王要对倭寇进行打击。

    但是谁知道这个时候的倭国首领足力义满根本看不上现在大陆上这个新兴的帝国,或者是错误的估计了帝国对于自扰边疆的事情的容忍程度。竟然是把使者驱逐出了倭国。三位正使不得以驾舟在海上飘荡了三个多月之后才在山东登陆回到大明。

    等到朱棣在大报恩寺结束还愿之后正好是回到了京师南京。

    朱棣知道消息以后也是很震惊,单单是倭寇犯边他是不会太在意的最多就是多派人手前往剿灭就是了,但是没有想到倭国的首领竟然敢对天朝的使者不敬,那这简直就是对自己的不敬了。

    想当年那些对自己一直心怀敌意的蒙古鞑子还不都是被自己打的连大气都不敢出,现在自己是这个帝国的皇帝了,一个蛮夷小国竟然胆敢藐视天朝!

    大殿上的众臣听完赵居任详细的叙说了这一次前往倭国的详细过程,每个人脸上都挂不住了。兵部尚书茹常上前奏道:

    “陛下,蛮夷小国这样对待我国正使,老臣以为应当发兵倭国给他一个震慑,至少应当是叫这些蛮夷知道咱们大明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礼部尚书显然不认同这个观点尽管他也对这件事愤愤不平:

    “陛下,天朝向来以仁德威服天下,如果就因为这件小事就贸然发兵倭国,空有损我国威仪。”

    曹国公李景隆这个时候踏步上前说道:

    “众位大人,现在我天朝威仪已经被这个小小的倭国弄的颜面尽失,如果现在还不能发兵征讨的话,恐怕今天是倭国,明日是琉球,后日我天朝就完全淡出这些蛮夷小国的视线了。”

    朱棣静静的听着下面的议论不说话,他在担心……

第118章 东征() 
早在朱元璋还在的时候对于倭国这个叫人闹心的国家也是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索性就不去理会了。对于倭国的进贡一律不接受,倭国不得登岸。同时还把倭国和另外的十四国列入了不征诸夷,但是在倭国的旁边加注了一笔‘虽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谋为不轨,故绝之’。也就是说朱元璋是因为倭国暗地里和当时的宰相胡惟庸暗中勾结意图夺自己的江山,所以对于倭寇就产生了抵触情绪。

    但是这仅仅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个就是因为倭国的首领当时曾经给老皇帝朱元璋上过一封书信。起因是当初朱元璋因为倭寇肆虐沿海派人前往倭国‘抗议’,这封书信不仅对朱元璋进行了大肆污蔑,更是叫朱元璋颜面尽失。

    朱棣现在为难的就是一旦要是和倭国开战,那是不是就要违背先皇的祖训呢?这对于朱棣来说是个为难的事情。

    看到朱棣在上面不说话,大家议论了一阵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要知道作为领导没有说话你说的太多说必定什么时候就说出叫皇帝不高兴的话了。

    看大家不说话,朱棣轻轻咳嗦一声:

    “众位爱卿,你们觉得对于倭国是不是要出兵呢?”

    户部尚书上前一步说道:

    “陛下,现在朝廷在京城建造大报恩寺,在龙江及沿海大兴战船,在安南用兵这些事情现在已经叫库银大幅缩水。如果再贸然对倭国用兵恐怕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了。”

    在这个时代户部相当于是国家的财政部,他说这话就等于是告诉大家现在朝廷已经没有钱了。

    朱棣当然明白他的意思,朝臣也明白。

    文朔这个时候作为内官监的人自然是不能在这个时候说话的,于是一场早朝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朱棣在早朝结束以后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