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联教父-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见。

    面对国内高涨的物价和紧张的供应,以及因为缺少能源而停摆的工业。波兰的领导层不得不重新考虑和苏联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待高尔基兄弟会问题上的态度。

    于是呼,在团结工会内部以及瓦文萨的反复邀请之下,负气出走美国的尤里被邀请回到波兰参加波兰政府的招待和纪念活动,而苏联方面也通过各种渠道收到了来自波兰善意的动作。

    看到波兰的态度有所软化,谢廖沙也就不再继续自己的封锁政策了。他派出自己的心腹纳斯佳前往华沙和波兰政府进行接触。而尤里那边也传来了来自瓦文萨的善意。在反复权衡之下,为了不让波兰的市场落入他人之手,谢廖沙终于改变了他对波兰的态度。

    波兰方面的要求很快就转达到了谢廖沙这里。也许是列宁格勒经济特区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他们想和列宁格勒经济特区进行合作,利用列宁格勒经济特区来重振波兰的经济。

    波兰毕竟是东欧的大国,好东西多少还是有一些的,比如以生产波罗乃兹闻名于世的波兰FSO汽车公司,还有波兰境内丰富的铜矿资源和锌矿资源,更是谢廖沙所急需的工业原料。所以当瓦文萨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之后,谢廖沙也就不跟他一般见识了。

    于是在纳斯佳的一手操办之下,高尔基大众公司很快出面同波兰政府商讨收购FSO汽车公司的合作意向。谢廖沙打算把波罗乃兹品牌保留下来,作为大众的子品牌。除此之外,嘉能可和地中海贸易公司也恢复了和波兰的商业往来,嘉能可将收购几座大型的铜矿和锌矿,地中海贸易公司则会向波兰回复出口天然气和石油。

    贫穷的波兰政府没有盼来美国人的拯救,却先盼来了高尔基财团的瓜分。

第二百四十九章 立陶宛独立() 
如果不是亲历历史,谢廖沙不会意识到一切居然会发生的这么快。新闻里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持续报道罗马尼亚的新闻。谢廖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统治了罗马尼亚几十年的齐奥塞斯库家族居然在一个月之内就被愤怒的人民执行了血腥而又残酷的枪决。除此之外,各种抗议,示威,以及冲突活动让社会主义阵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陷入了无尽的纷扰。

    在民主德国,柏林墙彻底成为了摆设,东德人民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前往西德了,人们成群结队的开着卫星牌汽车穿过柏林墙附近的检查站,前往西德采购商品,而驻守在柏林墙的警察部队甚至都不需要查验任何的证件。德国统一社会党在挪开了昂纳克这个绊脚石之后,开始修改党章,放弃一档专政制度。东德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一场全民参与的大选来决定东德的新一任执政党了,以目前的态势看来,德国统一社会党根本没有任何可能可以在选举中胜出。

    在捷克斯洛伐克,捷共内部应民众的要求,同样采取了修改党章,放弃一档制的政策,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方向简直和民主德国如出一辙,他们同样在为第一次全民参加的大选作着准备,而在选举之前,捷共已经彻底分裂成了两个全新的党派。

    除此之外,在保加利亚,在南斯拉夫,甚至在与苏联决裂的阿尔巴尼亚,尽管过程不尽相同,但是总体的脉络却如出一辙。人民掀起大规模的抗议,执政党选择妥协放弃自己的执政地位,随后举行大选,原本占据执政地位的党派彻底落败,党产被充公。这一过程的相似度简直惊人,而且不仅仅在东欧,就连苏联的南部邻居蒙古人民共和国似乎也在经历着类似的事情。

    发生在苏联家门口的这一系列变化让苏联人感到不知所措,苏联现在正是战后婴儿潮的那一代彻底成长起来的时间点。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是苏联人口的绝对主力。而他们在看到自己的邻国,曾经的盟友家中发生的这一系列变化之后,也对自己的国家产生了更多的想法。早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上演波罗的海之路的闹剧的时候,居然有不少俄罗斯人跑到普希金广场上去声援这种分裂国家的举动。而这种被西方彻底的洗过脑的苏联年轻人居然还并不在少数。

    自从第比利斯事件之后,武装镇压已经被证明是一条死路。第比利斯事件曾经在国内外引发了轩然大波,苏联差点再一次陷入了被封锁和制裁的泥潭。所以自从第比利斯事件之后,虽然在波罗的海三国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冲突,可是戈尔巴乔夫为首的领导层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克制,他们始终希望通过对话来解决波罗的海三国的问题。

    不过戈尔巴乔夫虽然有心和波罗的海三国的领导人好好的谈一谈。可是人家却未必领这份情。在立陶宛,立陶宛共产党发起了是否脱离苏联的苏维埃会议表决。这项举动让立陶宛共产党一下子分裂成了亲苏和反苏两大阵营。不过在立陶宛毕竟还是立陶宛民族占据了绝大多数,所以亲苏阵营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尽管中央一再拒绝承认立陶宛苏维埃会议表决的结果,可是表决依旧按照计划举行了。

    早在表决之前,戈尔巴乔夫和苏共高层就连续发表讲话,宣布无论立陶宛苏维埃会议表决的结果如何,中央都拒绝承认表决的结果。而在表决结束之后,结果也随之出炉,大约七成的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代表参与了投票,而赞成独立的人数更是过半。就在立陶宛表决结束之后,立陶宛政府正式宣布立陶宛脱离苏联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立陶宛宣布独立的消息虽然早在谢廖沙的意料之中,但是他还是感觉心里有些说不出的滋味。但是谢廖沙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对于苏联最重要的问题绝对不是立陶宛的独立问题,经济改革失败带来的社会动荡才是根本问题。只有让经济出现了好转才可以平息社会的矛盾。这也是谢廖沙始终不热心仕途的原因,现在去坐苏联领导人的位置,恐怕就跟坐在火山口上没什么区别。一旦危机爆发,恐怕能不能保住性命都难说,眼前的齐奥塞斯库就是一个好例子。谢廖沙深知他的身上有太多不能说的秘密,如果他真的去当苏联的领导人,就等于把自己的过往放在显微镜下给别人观察,到时候自己参与洗钱,和毒贩、黑手党勾结,甚至走私军火,盗取苏联国库的事情,只要任何一件被暴露了出来,他和她的爱人,兄弟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正是明白担任领导人的危险性,所以谢廖沙并不热心于政治。在列宁格勒经济特区,谢廖沙把耶利钦推到了前台,让耶利钦去继承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政治资本。

    立陶宛虽然宣布独立,可是去世界还没有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承认立陶宛独立的事实。不过立陶宛进行独立表决并非没有法理上的依据。因为根据苏联成立时签署的宣言和条约,以及苏联的历次宪法都明文确立了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享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因此戈尔巴乔夫除非动用武力,否则无法否认立陶宛独立的合法性。

    立陶宛独立事件并非孤立的事件,因为现在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格鲁吉亚、以及摩尔达维亚都在观察着中央的下一步动作。一旦立陶宛真的成为一个主权国家,这些地区将彻底脱离苏联的掌控。而这些地区大部分也是由单一民族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地区。俄罗斯族并非当地的主要人口,斯大林的民族政策在这些地区执行的并不彻底。

    为了应对即将爆发的独立狂潮,戈尔巴乔夫和政治局决定提前召开苏共二十八大以及政府首脑的全民选举,戈尔巴乔夫希望借由这次的会议将更多不同的声音纳入党内和最高苏维埃会议,通过坦率的沟通讨论来处理这些矛盾。不过在二十八大召开之前,戈尔巴乔夫必须让国内的年轻人参与政治的热情冷静下来,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

第二百五十章 休克疗法之父() 
鉴于国内严重的内忧外患,戈尔巴乔夫无奈之下宣布提前举行苏共二十八大以及苏联的首次直接选举活动,与此同时二十八大人民代表的选举和最高苏维埃会议代表的选举工作也提上了日程。因为此次选举允许非苏共党员担任候选人,这就在实际上放弃了苏联所一直坚持的一档制度。这是关于苏联未来命运的一次关键的会议。所以这次的选举活动真可谓是万众瞩目,因为这几年来国内的一系列改革活动让苏共不在是一个团结的整体,包括利加乔夫为代表的保守派,雅科夫列夫为代表的新思维派,在苏共内部都有不少的追随者。不过随着谢廖沙在国内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让很多党内的年轻同志开始把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

    对于这些期待,谢廖沙反而感到不胜其扰。谢廖沙自己有着无法言表的苦衷,他根本不愿意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谢廖沙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被控制的代理人。在谢廖沙看来,被保守派和新思维派同时抛弃的耶利钦才是自己最佳的人选。谢廖沙现在担负着苏联改革的重任,他深知苏联经济弊病之深,想要彻底扭转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以目前来看,苏联的经济命脉依然无法摆脱石油,天然气,以及矿产资源的开采。但是目前来看世界的经济依旧处于低位运行的状态。信息产业的爆发也许就在一两年之内,可是信息产业对于资源类产品的大宗交易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只有世界的经济重新恢复活力,消费开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之后,那些依靠资源为生的国家才会随着油价的上升而获得经济的增长。

    在如今的这个时间上,全世界都面临着投资的匮乏。在东欧,那些刚刚经历了社会制度转变的国家更是如此。他们身上肩负着大量的外债,本国经济不振,国内商品供应不足,以及严重的通货膨胀都让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饱受折磨。不过这对于谢廖沙来说倒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谢廖沙早就对东欧哪些工业企业垂涎三尺了。而现在,东欧各国新型的政府,在面对大笔的财政赤字和外债的时候,他们其实根本没有选择。

    为了让东欧各国走上谢廖沙所期望的激进的私有化道路。谢廖沙从南美洲请来了一位现如今最炙手可热的经济学家对东欧各国进行学术访问,为哥伦比亚银行站台。这位专家的名字叫做杰弗里·萨克斯,他现在受雇于哥伦比亚银行担任东欧地区的经济学顾问,谢廖沙之所以聘请这样一个学者,完全是看上了他现在在经济界如雷贯耳的大名——“休克疗法”之父。

    杰弗里·萨克斯现在在经济学界的名声真可谓是如日中天,直追当初在智利成功进行经济改革的芝加哥学派。因为杰弗里·萨克斯所创造出来的“休克疗法”并非象牙塔里的学术概念,空中楼阁,这套理论刚刚在拉丁美洲的一个贫瘠的国家——玻利维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杰弗里·萨克斯此前虽然在经济界小有名气,但是还没有如今的江湖地位。他只事哈佛大学经济系一位受人尊敬的教授而已。直到1986年杰弗里·萨克斯被玻利维亚总统聘请为玻利维亚政府的经济顾问,他的那一套休克疗法才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玻利维亚是南美洲的一个小国,工业几乎没有,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说是农业,其实最赚钱的农业经济作为就是给埃斯科瓦尔的贩毒集团提供制毒原料——古柯。就是这样的一个贫穷的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