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燃葜Γ删兔挥辛恕H羰翘熳踊钩峙滤讼教熳右粤钪詈睿绞焙颍鞴拇笠迕郑簿兔挥辛恕K栽勖窍衷谟Ω迷菔狈哦恳宦怼A舴丛舳恳郧V瞥ⅰ6勖峭迸沙隹炻斫佑μ熳拥皆勖怯闹菡饫铩H羰翘熳勇湓诹嗽勖堑氖稚希窃勖蔷褪谴笠逅诹恕;骨胫鞴峡煜铝睢!
贾诩的反映够快,计策也比较稳妥。可这种建议对刘明来说,那已经是老生常谈了。辖天子以令诸侯。在很早之前。就讨论过不下几十遍了。要是真想那么干的话,早在攻打洛阳的时候,加一把劲,把董卓留在洛阳,那不就全得了。现在的问题,不是在天子,而是在曹操,若是曹操拥护了天子之后,那曹操的正义名号就有了。若是曹操也是真心为朝廷办事,那自己今后为了统一而攻打曹操。那岂不是名不正,言不顺了。而且,就算是不想以后。在皇上刚落到曹操手里的时候,自己也不能攻打曹操了。如果自己先动手攻打曹操,那就的落一个谋反的罪名。势必引起第二次诸侯联盟,只不过,这回的诸侯联盟所讨伐的对象,那就不是董卓,而是自己了。而不大曹操,曹操借着天子的名望发展起来,那可比董卓难对付的多了。这事难呀。
所以,刘明也不急着表态。而是把目光看向了郭嘉。
而郭嘉听到贾诩是这样建议的,心中倒是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只是觉得:若是荀彧、荀攸二人在此,恐怕也是会说如此的道理。可当初,自己和主公计议的时候,对辖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都比较反感。毕竟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就算把皇帝把持的再好。也难免会走漏风声。而且主从不分,朝中的大臣也会心存怨念。如此一来。在承认了汉室的正统性的同时,也把自己摆在了权臣的地位上。就算是在如何如何的为国为民,也难逃乱臣贼子的骂名。可是,如果为了千秋万代的名声,遵从那个小皇帝的领导,自己这些人岂不是瞎忙活了吗?而且那个小皇帝,被董卓挟持多年,又能有什么作为?岂不是瞎领导?他要是下几个乱命。那幽州的大好形势,岂不是全毁了?
突然间,郭嘉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主意。现在这局面,这皇上是绝对不能要的。也用不着要的。可是,就任由这皇上落到曹操手里,那也不好。那样可就是让皇上和满朝的文武大臣全落到曹操的手中了。那曹操的名望和话事权可就更大了,太不利于主公今后的统一大业了。不如借着迎接皇上的机会,暗中派人把皇上杀了。到那时,主公拥有汉室宗亲的血统。称帝,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主公称帝之后。自己这些人的理想和理念,那不可以名正言顺的实现了吗?
而这时,郭嘉也看到了主公刘明看向自己的目光。郭嘉连忙向刘明建议道:“主公。文和说得不错。虽说当初咱们因为辽东公孙度的反叛,而没有及时地把圣驾从董卓手里救出来,可这也避免了咱们成为众矢之的。而现如今,咱们兵强马壮。恭迎圣驾,那也是很容易的事。而且,当今圣上,这要是落到了别的乱臣贼子手上。圣上受惊不说。这也容易使朝令不畅。圣令混淆。对咱们的影响,那也不在小处呀。所以,咱们还是赶快安排一支劲旅。恭迎皇上才是。至于那董卓,反正他们也成不了气候。咱们倒是可以先暂时的缓一缓。况且,现在咱们的政令人手短缺。咱们就算是打下了西凉,也无力治理。与其那样败坏主公的名声,还不如先放过了董卓再说。”
郭嘉暗想:杀皇上的这种骂名,还是自己来背吧。就别让主公知道了。这要是摆在了明面上,主公也不好说话呀,这种脏活,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反正,即使自己不说,暗部的情报人员,也会把这事报告给主公的。只要主公不制止。那也就算是主公默认了。
而刘明听完郭嘉的建议,也觉得比较奇怪。这种随口附和的作风,那可不像是郭嘉说的话。而且,贾诩是后来的,他不知咱们当初的决定,那也是情有可原的。可郭嘉不应该忘了当初的不迎接圣驾的决定呀。
不过,刘明还是肯定了一点。那就是郭嘉和贾诩都赞成的先暂时放过董卓,留着董卓牵制以后朝廷的这种意图。对刘明来说,这种计划是正确无比的。尤其是此时,正像郭嘉说的那样,幽州的基层官员,光是安排在并州和辽东,那就已经有所短缺了,拿下了冀州,也只能先启用一些冀州本地的官员了,这里面隐藏的隐患,那可太大了。尤其是管亥的归来,青州也要即将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这要是根基不牢固,那可是大患呀。袁绍的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呀。
故此,刘明也认可了暂时放过董卓的计划。可迎接皇上到幽州来,虽说摆脱了曹操在得到皇上之后,可能带来的隐患。可却也给幽州带来了一个麻烦。这个利害关系就难以判断了。
刘明稍为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放过董卓,也未尝不可。反正以董卓如今的地盘,以及他的经济实力,他也不可能再发展成如今这种规模了。咱们在修生养息之后,随时可灭董卓于反手之间。只是,你们都赞成恭迎圣上到咱们幽州来。却不知道你们惦着怎么个恭迎法?又准备派何人前去为好?”
这回没等贾诩说话。郭嘉就抢先发言了。
郭嘉向刘明说道:“主公。如今二将军,三将军都在执行追击董卓的命令。如果咱们叫他们回来再去迎接圣驾,恐怕日久生变。不如让宣高将军前去。宣高将军可是追随主公最久的老臣了。办事稳妥。又是多年带领突骑兵的队伍,经验丰富无比。由宣高将军恭迎圣驾。肯定可以圆满完成任务的。”
郭嘉的提议。贾诩自然没有什么可反对的。本来办这种事,就得派绝对的心腹前去,只有这样,那才能令人放心。既然二将军、三将军都不在。派臧霸这名追随主公最久的老人去,这也是天经地义的。
可是,郭嘉这话,落到刘明得耳朵里。就令刘明得心中一动。臧霸确实是跟随自己最久的老人。可是比臧霸更合适的人选,也不是没有呀。子龙,汉升,这都是忠义无双的大将。不管是武艺,还是将略那都在臧霸之上。要不是臧霸跟的自己最久。立的功劳也多。臧霸不见得能和子龙他们并列。现在在迎接圣上这种事上,派臧霸这种流寇出身的大将前去迎接,恐怕有些不合适?最少也是一个不敬的罪过。而且以臧霸的本性,也不可能比黄忠等人更尊敬圣上的。这中间要是出了什么事。这还了得?郭嘉不可能不知道这些的。可他为什么还提议臧霸前去呢?而且还特意点出臧霸常年带领突骑兵作战。臧霸带领突骑兵的那会儿,那可是当马贼呀。虽然这在幽州内部是一件保密的事。可那却是郭嘉推荐的臧霸。郭嘉也不可能忘了的。难道郭嘉还有别的什么意图不成?
想到这里,刘明也是若有所悟。刘明又特意的问了郭嘉一句:“奉孝,你确定宣高办这件事稳妥吗?”
郭嘉从刘明的语气猜测,觉得刘明也明白了几分自己的用意。于是断然的说道:“主公放心。宣高将军办这件事情是再稳妥不过得了。”
刘明虽然还是有点不太明白,可是该装糊涂的,还是要装糊涂的。反正也看出来郭嘉是有别的处理手段了,只是不好明说。故此,刘明点了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那就由你来通知宣高将军启程吧。让他要千万的小心。绝对不可以把事情办砸了。至于董卓的那点剩余人马,你也叫替我传令,叫云长和翼德差不多就回来吧。怎么也要给董卓留个十几万的兵马撑撑场面。”
“是!”郭嘉心想:看来主公是全明白了,默许了。自己当初果然没看错主公。主公还是这么的老谋深算,狠辣阴毒。有挨骂的事,一点都不沾。这才是枭雄本色,才是能令自己一展所长的主公。这也不愧自己追随主公一场了。
而这时,曹操正在接见来自冀州的老朋友许攸。
这曹操不愧是一代枭雄,政治手腕相当的高。笼络人心的水平,更是高干。即使是现在已经位高权重了。可在知道了许攸前来之后,立刻赤足相迎。见到许攸之后,更是老朋友不断。张口就是不谈公务,只叙故友之宜。把许攸美得都找不着北了。
第二百五十回 机会()
第二百五十回 机会
许攸被曹操的那一套笼络人心的话语,熏得连北都找不到了。不由得感叹地说道:“可惜我识人不明。昔日洛阳一别,屈身在了袁本初的门下,可恨那袁本初对我,那是言不听,计不从。真乃呜呼哀哉!”
曹操是什么人,那可是话一点就透的主。立刻就顺着许攸的话茬说道:“贤弟乃是惊世之大才。本初此人,好大喜功。色厉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如何容得了贤弟这样的大才。贤弟委屈了。”
许攸被曹操如此一说,心里更是屈了。本来许攸就是要投曹操来的,此时被曹操的话一带,脱口就说道:“容曹公厚爱。余不才,今特弃本初,率河北名将张合、高览等一干人等来见故人。还望曹公收留。”
曹操早在出来接见许攸之前,就有几分猜到许攸可能是投奔自己来的。为了宣扬自己礼贤下士,不忘故旧的人品,故此才如此隆重的来会见许攸。只不过,曹操也没想到许攸竟然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而是带了张合、高览这两个河北有名的上将,以及一千多的精锐来投自己的。故此,曹操也是一惊。不过,此时曹操更感兴趣的却是那冀州的袁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竟然让当初慕袁绍家大业大,名声显赫,而投袁绍的许攸,不仅彻底的放弃了袁绍,来投自己,而且竟然还能让许攸这么有本事的拐了袁绍手底下的两个大将来投自己。
故而,曹操更加热情的对许攸说道:“子远肯来助吾。吾大事可成也。愿请子远授吾之良策。以之定国安邦。”
许攸微笑说道:“良策不敢提。但请问曹公一事。不知可否?”
“诶……你我故友,何事不能相问?但问无妨。”曹操假作不悦的说道。
“好。冒昧了。不知曹公如今军粮尚有几何?”许攸皮笑肉不笑的问到。
曹操一惊。心说:怎么的?这家伙问我这个干什么?难道他是袁绍故意派来的?是为了调查我的军情来的?
这也不怪曹操多心。实在是曹操最近已经被军粮的问题给闹得有点毛咕了。
不过,曹操这个枭雄毕竟不是当假的。表面上那是完全的不动声色。嘿嘿笑道:“吾坐拥司隶、兖州二地。政令得当。百姓安定。如今这军粮充沛,支用个三年五载。不在话下。”
许攸看着曹操嘿嘿一笑,轻声说道:“恐未必。”许攸心说:司隶这地方是什么样的状况,谁不知道呀?你吹个什么牛啊。
曹操对许攸的质疑,那真是连一点的不好意思也没有。随口就说道:“一二载总是有的。”
我考。你个小样的。我都点出来了。你还吹?许攸心里暗暗骂道。
不过,许攸本来就是为了投曹操来的。问曹操这个问题,也不过是为抬高自己的身价。这戏,可还得演下去。
当下,许攸假作不悦状,拂袖而起,趋步欲行的说道:“余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其我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