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愿如此吧。”我随口应了声,此时我也不知该如何回答燕儿,我这么肯定汪世显会降蒙的原因,是因为史上的汪世显不但会降蒙,而且还将会成为蒙军攻宋的一员大将,甚至汪世显所收拢的残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蒙军进攻西川的主力。
“汪世显确是要降蒙了。”良久,徐格才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怪不得怪不得燕公主要来见附马时,汪世显这厮却是极力挽留。当时徐格还以为他是在当心燕公主的安危而没在意,此时想起来,这厮却是想将皇上与公主一并送往蒙古,我我糊涂啊”
“这这该如何是好。”燕儿一听这话立时便乱了方寸,慌忙对着我说道:“附马,救救父皇。蒙古人恨金人入骨,若是父皇落在蒙古人手上,那那”
“皇上与公主分道而行有几日了?”我问燕儿道。
“正有四日,不,似乎是三日。”燕儿此时已是有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六神无主,连回话也有些口齿不清了。
“是三日。”徐格望着我投来的疑惑的目光,用沉重的语气肯定地回答道。
同时我与徐格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都知道这三日里,汪世显已经有足够的时间逃入蒙境了。
“来人。”我大声朝帐外叫道。
“属下在,置使大人有何吩咐?”话音刚落,便有一位广武军的军士在帐外回应道。
“立刻派出两百骑哨,至黄河一带巡视,观察是否有大量的金军残余集结,有则马上回报。”
“是”那名军士轰然应道,转身便走。
当我想再发下另一道命令时,却发现已经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唉!我无声地叹了一口气,现在我所能做的好像也只有这么多了。
“就只是这样吗?”燕儿等了良久也不见我说话,不由紧张而又疑惑地对着我叫道:“军队,附马,没有军队如何能救父皇?”
“燕儿。”我抓住烦躁不安地来回走动的燕儿,沉重地说道:“我们现在只能希望你原先的想法是对的,那就是汪世显不会降蒙。若汪世显要降蒙的话,他们已经走了三天,再快的马也无法追上他们了。”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76章 西川经略 回成都()
哨骑,做为冷兵器做战时主要的侦察、通讯工具,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快速侦察的方法,这种方法便类似于我们现代的接力。虽然大宋的马匹无论是速度还是耐力,都无法与其它邻国相比,但是两百哨骑已足以让他们以接力的形式,不分昼夜地将骁骑军原本来回要走六日的路程,缩短到了两日半,这其中还包括这些哨骑在黄河一带巡视的时间。
哨骑带回来的结果,果然不出我和徐格的意外,黄河一带并没有任何金国残余集结。这条消息至少让我们知道到了两点,一:汪世显并没有像他所说的那样,和完颜守绪一起在黄河一带收拢残兵。二:汪世显已经不在黄河一带了。因为据徐格所说,汪世显已收拢了过万的残兵,若他还在西川,那么在平坦的黄河流域,这过万人是很难逃得过骑哨的眼睛的。
结合这两点,我与徐格不得不承认了一个我们极不愿承认的事实,那就是汪世显已掳着完颜守绪北上进入蒙境了。当然,燕儿却不愿承认这一点,但从她整日以泪洗面我也可以看出,她心里很明白这已是再也无法挽回的事实了。
成都初冬的早晨,冷风中略带着几分寒意。远山、近郊都蒙上了一层浓浓的水雾。天色渐渐放亮,地上冻结了一夜的冰霜,慢慢地开始溶化了,霎时便又是一阵水雾从地面升腾而起。眼前尽是白茫茫的一片,却好似身在一个充满了蒸汽的大蒸茏里。
自从大宋封我为西川置制使,而且确定了汪世显投蒙之后,我不得不将防御的重点再次转向了成都。冬季对蒙古一方的防御本不必如此紧张,因为在冬季,蒙古的战马根本就无法得到充足的草料,所以蒙古出兵的时间大多选在草美马肥的夏、秋季。而在这寒冷的冬季,蒙古骑兵还不知躲在哪里养精蓄锐呢!但是在了解了汪世显的情况后,却不得不让我将大部分的兵力转移到了成都。
据徐格所说,汪世显素以“秦、巩之豪”著称,当他身为金臣之时,便与川边的回回和洮、岷、叠宕等十八族交往甚密。而我记得史上的汪世显,正是在投蒙之后,利用蒙军的威势和自己与这些少数民族的关系,劝说了这些少数民族投蒙,从而形成了一支攻川的主力。
所以我不得不分批将原本分布在长江一线上的兵力,大部都撤回成都。这又很快就让我看到了另一个缺点,我可用的将领实在太少了。为了面对有可能在冬季就要来临的汪世显大军,我不得不将王坚、李庭芝等我熟悉的将领一古脑地调往成都。而留守长江一线城池的将领大多都是临时提拔的,只有戎州因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才让王夔的广武军镇守着。不仅如此我还留了五千民兵在戎州助王夔守城,因为戎州此时可以说是成都与其它城池的枢扭了,戎州若失,那么成都很快就会成为一座孤城。
部队的频繁调动让我有一种仓促应战的感觉,但这却又是毫无办法的事,兵力和将领的不足,并不是一日两日就可以解决的事。现在的我,每日都好像在跟时间赛跑着。我要用最快的速度组建出一支高素质的部队,要赶在我们被蒙军或是大宋扼杀在摇篮中之前。
“属下参见置使大人。”徐格应我的召唤,很快就来到了我的营帐之中。
“燕儿的情况怎么样了?”我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转身随口问道。
“燕公主还是整日哭泣不止。”徐格脸上露出些不忍的神色,说道:“置使大人是不是该”
不等徐格说完,我便举手制止了徐格继续说下去,说道:“郑言此次请徐先生来,是想求教先生一些有关如何管理内政之事。徐先生在金国任军师多年,想必知之不少吧。”
自从王夔以红袄军为例提醒我之后,内政问题一直就有如梗在我喉咙中的一根鱼骨,不吐不快。因为我知道这个问题若是不解决,西川就不用说南拒大宋北挡蒙古这种大话了,只需时日一久,西川自己便会被内乱拖垮。所以在此时,我最当心的倒不是汪世显,而是如何治理好西川的各个城池,特别是占了西川大部分人口的成都。
“回置使大人。”见此徐格脸上露出些少许不自然的表情,他显然是对我这样对待燕公主有些看不下去,所以语气中略带不满地说道:“朝廷管理内政,自是由三省六部,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管理。”
“哦,还有这许多名堂。”闻言我不由一愕,大感头疼地说道:“倘若只是管理西川,想必用不着如此多的部门吧。”
“这便要看置使大人如何看待西川了。”徐格说道。
“此话怎讲?”
“若是大人将西川看作大宋的一部分,那么这些都用不着大人操心。”徐格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因为朝廷不久之后便会派上大量的官员入川,前来管理这些事。这批官员,也许便是当初从西川逃出的官员。”
“他们还能做官吗?”闻言我不由疑惑地说道:“临阵脱逃的大罪,他们难道便不用担了?”
“郑置使此言差矣!”徐格脸上略带惊奇地看了我一眼,说道:“若是武官,则想当然便是被革职查办。但对于文官,大宋历来都是刑不上大夫,即便是赵彦呐这样的欺君大罪,也无非只是发配了事。而像临阵脱逃之类的,大不了便是降上一级罢了。”
“原来如此。”听到这里我暗自摇头,在宋朝这文、武官员的待遇差别还不是普通的大。同时我心中暗想,若还让这些闻蒙风而逃的人回到西川做官,那么我这制置使也就不用当了,所以我冷笑一声说道:“若我不这么看呢?”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77章 西川经略 财有定数()
“那么所要涉及的便多了。”徐格显然也知道我不可能选择适才所说的方法,点了点头回答道:“三省六部中的三省,皆是传承、审核与执行皇上旨意的部门,管理西川自是不用。但这六部却是大体不能少,能少的,只是由于其中某两部的事务相对于国家来说较少,而可将其合为一部而已。”
“哦,徐先生不妨将六部细说。”此时在我心里,对如何管理西川还是一点底都没有,但是若知道朝廷是如何管理国家的,我至少可以知道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吏部,是掌管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嗯,我点了点头,这个一定要让可以信赖的人负责,否则有一天我便会突然发现,自己的部下都是别人的亲信了。
“户部是掌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
这就是财务大臣了,我皱了皱眉,这直接关系到百姓是否富裕,军队是否有钱、有粮打仗,也是最困难、冲突最多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部门的任何改革,必然都会牵涉到地主、商人的利益,如果处理得不好,这些地主、商人甚至还会利用他们手上的农民发起暴动。而且这些地主、商人免不了和各地方官甚至与京官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我要自立自然用不着怕他们,但现在我在西川立足未稳之时,还不是与他们公开斗争的时侯。
“礼部,是掌管典章法度、宫内红白事、祭祀学校、科举考试、接待外宾等事务。”
这个部门倒可以省下不少事,我眉头略展,典章法度暂时可以延用大宋律法,至于学校、科举,所授、所考的无非便是那些之乎者也之类的,对战争并没有多大的帮助。而且那些书呆子想必也古板的很,想改革却是难上加难,倒不如听之任之吧。
“兵部,是掌管各地军队的培训,调动和管理。”
兵部?我轻轻一笑,很快就想到了未来的兵部尚书李庭芝。不过这里面却有很多东西有待改善,比如频繁换任而导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传统是一定要改的。
“刑部,主管全国刑政,复审特大要案。”
最高人民法院,听到这里我很快就想到了这个词,这一个部门倒是可以与其它部门合并,毕竟在这战乱时期,每个案件都要审得一清二楚,那的确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只是尽力维持治安而已,判案就要丢给那些地方知县了。
“工部,主管城建大事,负责造兵器、钱币、玉器等。”
城建、兵器?这个倒是十分重要。我摸了摸鼻子,这是改革效果最显著的一个部门,他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败和军士的伤亡率,这个部门我倒是可以在其中做很多事。
“有劳先生了。”待徐格说完,我心里对该如何入手西川的内政,已经有一个大慨的了解,于是我便点了点头对徐格说道:“待郑言唤来各位统领,还要劳烦先生再说上一遍。”
————————————
“置使大人是想让我等参与内政吧!”议事厅内,众将听完徐格所说六部的分工之后,都明白了我的意图。而张珏出身于官宦世家,对此事自